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无疑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正确方向.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一、引 言
随着近代数学及其应用的发展,数学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力学、普通工程技术的范围,而扩展到了包括生物、化学、医学、气象、人口、生态、经济、管理、社会学等极其广泛的领域.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师也想教给学生有用的数学,但学生始终还是觉得高中毕业后如不攻读数学专业,就觉得学习数学除了拿高分以外别无它用.大部分同学学了十二年的数学,却没有起码的数学思维,更不用说用创造性的思维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加强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正是在这种教学现状下提出来的.我国普通高中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证明、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意识
著名数学家怀特海曾说:“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通过对问题数学化,模型构建,求解检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之为数学模型方法.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体系去处理,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学生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把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也就是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三、构建数学建模意识的基本途径
1.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2.数学建模还应与现行教材结合起来研究,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模型问题.3.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探索数学应用于跨学科的综合应用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4.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强化建模意识.5.从社会热点问题出发,介绍建模方法.6.设计、选择、引入恰当的问题进行课外活动.
四、怎样把构建数学建模意识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有机统一
众所周知,在诸多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开拓性、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麻省理工大学创新中心提出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应基于以下三点基本要求:第一,对周围的事物要有积极的态度;第二,要敢于提出问题;第三,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而这几个要求在培养学生构建建模意识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那么究竟如何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呢?我认为:1.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众所周知,数学史上不少的数学发现来源于直觉思维,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应该说它不是任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突发灵感发现的.通过数学建模教学,使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2.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恩格斯曾说过:“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是无聊的游戏而是数学的杠杆,如果没有它,就不会走太远.”由于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因此,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转化,用好这根有力的杠杆,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创造性是十分有益的.3.以“构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前面讲到,“建模”就是构造模型,但模型的构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又需要有足够的构造能力,而学生构造能力的提高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素质教学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光凭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学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建模教学,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我相信,在开展“目标教学”的同时大力渗透“建模意识”必将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一、引 言
随着近代数学及其应用的发展,数学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力学、普通工程技术的范围,而扩展到了包括生物、化学、医学、气象、人口、生态、经济、管理、社会学等极其广泛的领域.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师也想教给学生有用的数学,但学生始终还是觉得高中毕业后如不攻读数学专业,就觉得学习数学除了拿高分以外别无它用.大部分同学学了十二年的数学,却没有起码的数学思维,更不用说用创造性的思维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加强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正是在这种教学现状下提出来的.我国普通高中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证明、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意识
著名数学家怀特海曾说:“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通过对问题数学化,模型构建,求解检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之为数学模型方法.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体系去处理,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学生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把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也就是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三、构建数学建模意识的基本途径
1.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2.数学建模还应与现行教材结合起来研究,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模型问题.3.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探索数学应用于跨学科的综合应用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4.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强化建模意识.5.从社会热点问题出发,介绍建模方法.6.设计、选择、引入恰当的问题进行课外活动.
四、怎样把构建数学建模意识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有机统一
众所周知,在诸多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开拓性、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麻省理工大学创新中心提出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应基于以下三点基本要求:第一,对周围的事物要有积极的态度;第二,要敢于提出问题;第三,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而这几个要求在培养学生构建建模意识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那么究竟如何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呢?我认为:1.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众所周知,数学史上不少的数学发现来源于直觉思维,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应该说它不是任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突发灵感发现的.通过数学建模教学,使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2.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恩格斯曾说过:“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是无聊的游戏而是数学的杠杆,如果没有它,就不会走太远.”由于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因此,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转化,用好这根有力的杠杆,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创造性是十分有益的.3.以“构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前面讲到,“建模”就是构造模型,但模型的构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又需要有足够的构造能力,而学生构造能力的提高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素质教学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光凭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学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建模教学,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我相信,在开展“目标教学”的同时大力渗透“建模意识”必将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