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及中国古代文学,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唐诗宋词,宋词作为一个朝代的代表基本可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流派。古往今来,文学流派的产生,大都源于一两位风格卓异的文学家,他们别具一格的作品加之理论的阐发,遂有一群文人跟之效仿或风格接近的作家的加入,便自成流派,蔚为大观,恰如苏轼作为豪放派的领袖而后辛弃疾也卓然一家。“婉约”“豪放”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苏轼是我国古代文学阆苑的一座丰碑,北宋后期词人无不受他影响。晚唐五代词风多柔婉诉说男女之间离愁别绪,而自苏轼起,词中便多了豁达胸怀、广阔社会、豪放情感,报国之志、伤春之怀、仕途不顺等等都呈现在了词中。词的内容和意境得以更加开阔,他将表现女性柔情之词即婉约风扩展为男性化的豪迈之词,真正开创了一代新风,宋词添了“大江东去”的豪情,也因此苏轼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开创者。
豪迈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活的浓烈奔放的热爱是苏轼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容特点。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上阙围绕“少年狂”恣意抒写意气风发,描写壮观出猎的场面,词人雄姿飒爽,有敢“射虎”的胆量。诗人的狂放、真性情以及无拘无束无不让人感受到袒露人性的快感。“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文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加之“酒酣”便更加豪情洋溢,哪怕已然白发,又有什么关系!整首诗便塑造了这样一种充满斗志的形象。而当时创作这首词正逢作者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外任之时。但与此同时,西北边事紧张,尽管为一介书生又过了不惑之年,苏轼仍然怀有家国之心,渴望带兵抵御外侮,征讨西夏。作品丝毫没有贬谪的忧伤,读时只有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忠心与豪情壮志。
苏轼的豪放词不仅扩大了作词的题材,还丰富了词的意境,为宋代创作丰富而富有内涵的词作奠定了基础。如意境开阔蕴含丰富哲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中有天上和人间,幻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悲欢离合等矛盾,但在苏轼笔下,以理遣情,世间自古难两全,又何必去纠结其中。词作既富有人情味,又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词人情感归于平静,无论是怀才不遇的苦闷还是生活的烦郁忧愁总会被化解,最终仍然以积极乐观的豁达胸怀面对。另外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作品中最为雄奇壮阔的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滚滚长江淘不尽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站在赤壁之战的故垒上,作者不禁感慨时光易逝和历史的演变。词中磅礴气势的自然之景与千古历史意象融汇在了一起、相互重叠,让人不禁为这双重的意象气势所震撼。苏轼对赤壁极尽夸张的描写其惊心动魄的美感,从而进一步表达了他内心向往功业的伟大而崇高的人格境界。
苏轼的“以诗为词”是对宋词发展的又一大贡献,在此之前的“曲子词”给后人留下了“词为艳科”的刻板印象,从温庭钧“花间词”到柳永词,大多都是诉说闺怨、相思、男女之情,至柳永题材稍有扩展,涉及市井、民风。到了苏轼,词人不仅发展了词题小序,作词寓以诗人句法,还引议论入词,在词中运用大量的典故,如上文中提到的“赤壁之战、周瑜、小乔”等等,以散文句法入词,从创作形式上改造了词体的各个方面。如《水调歌头·快哉亭作》,這首词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及其词作雄奇奔放的风格。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上片由景生忆,下片由景兴怀,两片之间用“山色”转接,有实有虚,有舒有顿,各得其妙。“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回忆镜头,又是现实描写。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别致新颖,令人耳目一新。下片写江面瞬息间从水平如镜到波浪汹涌便戛然而止,没有继续描写江水的激荡,而笔锋一转,引经据典就风的雌雄大发言论,进一步探索人生哲理。苏轼从老渔翁与风浪的搏斗中,悟出了做人应当遵循的哲理,那便是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就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的那样舒适快意。苏轼这种豪迈的气概,探索人生的精神,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这首词与一般写景抒情词迥然不同,它表现了以散文入词,以议论入词的特色。它的议论,又非同凡响,其中寄寓着对人生的探索,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苏轼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苏轼一面革新新词体,一面又维护与保持词的特点,同时发挥词体的声调协律、用韵及句式参差等,创造出他的古近体诗所未能有的独特的词境。加之豪迈词风的开创,标志着宋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阶段,词体得以与诗并肩屹立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创作顶峰。他的豪放词开创了一种与诗相通的,雄壮豪放,开阔高朗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代词人产生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影响。
苏轼是我国古代文学阆苑的一座丰碑,北宋后期词人无不受他影响。晚唐五代词风多柔婉诉说男女之间离愁别绪,而自苏轼起,词中便多了豁达胸怀、广阔社会、豪放情感,报国之志、伤春之怀、仕途不顺等等都呈现在了词中。词的内容和意境得以更加开阔,他将表现女性柔情之词即婉约风扩展为男性化的豪迈之词,真正开创了一代新风,宋词添了“大江东去”的豪情,也因此苏轼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开创者。
豪迈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活的浓烈奔放的热爱是苏轼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容特点。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上阙围绕“少年狂”恣意抒写意气风发,描写壮观出猎的场面,词人雄姿飒爽,有敢“射虎”的胆量。诗人的狂放、真性情以及无拘无束无不让人感受到袒露人性的快感。“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文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加之“酒酣”便更加豪情洋溢,哪怕已然白发,又有什么关系!整首诗便塑造了这样一种充满斗志的形象。而当时创作这首词正逢作者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外任之时。但与此同时,西北边事紧张,尽管为一介书生又过了不惑之年,苏轼仍然怀有家国之心,渴望带兵抵御外侮,征讨西夏。作品丝毫没有贬谪的忧伤,读时只有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忠心与豪情壮志。
苏轼的豪放词不仅扩大了作词的题材,还丰富了词的意境,为宋代创作丰富而富有内涵的词作奠定了基础。如意境开阔蕴含丰富哲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中有天上和人间,幻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悲欢离合等矛盾,但在苏轼笔下,以理遣情,世间自古难两全,又何必去纠结其中。词作既富有人情味,又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词人情感归于平静,无论是怀才不遇的苦闷还是生活的烦郁忧愁总会被化解,最终仍然以积极乐观的豁达胸怀面对。另外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作品中最为雄奇壮阔的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滚滚长江淘不尽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站在赤壁之战的故垒上,作者不禁感慨时光易逝和历史的演变。词中磅礴气势的自然之景与千古历史意象融汇在了一起、相互重叠,让人不禁为这双重的意象气势所震撼。苏轼对赤壁极尽夸张的描写其惊心动魄的美感,从而进一步表达了他内心向往功业的伟大而崇高的人格境界。
苏轼的“以诗为词”是对宋词发展的又一大贡献,在此之前的“曲子词”给后人留下了“词为艳科”的刻板印象,从温庭钧“花间词”到柳永词,大多都是诉说闺怨、相思、男女之情,至柳永题材稍有扩展,涉及市井、民风。到了苏轼,词人不仅发展了词题小序,作词寓以诗人句法,还引议论入词,在词中运用大量的典故,如上文中提到的“赤壁之战、周瑜、小乔”等等,以散文句法入词,从创作形式上改造了词体的各个方面。如《水调歌头·快哉亭作》,這首词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及其词作雄奇奔放的风格。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上片由景生忆,下片由景兴怀,两片之间用“山色”转接,有实有虚,有舒有顿,各得其妙。“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回忆镜头,又是现实描写。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别致新颖,令人耳目一新。下片写江面瞬息间从水平如镜到波浪汹涌便戛然而止,没有继续描写江水的激荡,而笔锋一转,引经据典就风的雌雄大发言论,进一步探索人生哲理。苏轼从老渔翁与风浪的搏斗中,悟出了做人应当遵循的哲理,那便是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就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的那样舒适快意。苏轼这种豪迈的气概,探索人生的精神,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这首词与一般写景抒情词迥然不同,它表现了以散文入词,以议论入词的特色。它的议论,又非同凡响,其中寄寓着对人生的探索,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苏轼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苏轼一面革新新词体,一面又维护与保持词的特点,同时发挥词体的声调协律、用韵及句式参差等,创造出他的古近体诗所未能有的独特的词境。加之豪迈词风的开创,标志着宋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阶段,词体得以与诗并肩屹立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创作顶峰。他的豪放词开创了一种与诗相通的,雄壮豪放,开阔高朗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代词人产生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