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治意识是现代社会意识的一种重要形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法治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法制建设的进程的快慢。本文从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出发,分析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价值,并探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途径
所谓法律意识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法律情感和法律观点的总和,它是公民尊重、维护、执行社会契约的重要依据,是社会安定团结的有力保证,而良好的法律意识,不仅包括不犯法,还包括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希望,其法治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全面实现依法治国进程的快慢,但是据调查结果现实,我国大学生整体法律意识不高,其中不懂法、不知法、不用法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
1.大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欠缺
在应试教育以及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下,一方面学校、教师、学生对专业课知识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而忽视了法律基础课程,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法律知识来源的匮乏;另一方面,有些高校的《法律基础》课时设置以及教学考核不合理,导致学生既缺乏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也缺乏获取法律知识的兴趣,这两个原因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空白,进而也使大学生失去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力量。
2.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不用法,一些学生由于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或者单纯地因为怕麻烦,在自身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常常选择默默忍受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例如在互联网购物中,多数与商家发生纠纷的学生最终都会选择自认倒霉,而这样的“不用法”的现象使法律形同虚设,进而严重阻碍了法治社会的建设;②不知法,有些大学生由于长期接触不到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对法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从而导致其在触犯法律时仍是茫然无知,或者不能及时制止一些违法现象的发生。
3.大学生犯罪的概率逐渐攀升
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但是教育工作者在对心理教育进行反思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法制教育缺失这一问题,而近年来屡屡曝光的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也向我们充分证实了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互联网时代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各种价值观交锋,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增强其法治意识,提高其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不论对个人发展而言,还是对社会建设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大学生犯罪案件说明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一些学生法律意识的淡漠和人文素养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其对自身、对他人的尊重,是帮助其抵御不良社会现象,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有效途径;其次,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经济的缺陷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在法制框架下运行,而大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必然要面对市场经济中的种种弊端,那么如何在利益之间进行取舍,良好的法律意识会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最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增强其法治意识可以为我国立法、执法和司法的不断完善提供社会基础,进而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早日建成。
三、互联网时代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
1.健全法律机制,创造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社会环境
社会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不断健全法律机制,以保证大学生的基本权益,同时加大对社会法治宣传的力度,营造一个法制社会的氛围,保证大学生在社会环境的耳濡目染中,改善法制观念,提高法治意识。
2.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
高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是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基础教育的作用,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法律知识的传授质量,即高校应该在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的基础上,了解大学生对于法律的现实需求,并有针对地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在增加学生法律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其运用法律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将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有机结合,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运用道德感化和法律约束的双重作用,缓解大学生心理的矛盾,进而提高其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3.开展普法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法律的意义
实践是获取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高校在开展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利用法治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在网上或在现场听取专家的普法讲座以及“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专题论坛、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获取并巩固所学的法律知识;在班级组织“模拟法庭”的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法官、原告、被告、辩护律师等角色对法律的理解。而这些普法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主动运用法律的能力。
四、结论
总之,分析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以及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价值,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对于法律的态度、情感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为高校法制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慧.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价值与路径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149-152.
[2]耿兆辉,易崇艳.中国高校法治教育的问题与路径选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71-75.
[3]张瑞青,聂增民.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11:111-114.
[4]骆郁廷,杨婷.论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J].湖北社会科学,2015,10:185-190.
作者简介:
周乾(1984.5.4~),女,山东省青州人,大学本科,法学专业。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途径
所谓法律意识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法律情感和法律观点的总和,它是公民尊重、维护、执行社会契约的重要依据,是社会安定团结的有力保证,而良好的法律意识,不仅包括不犯法,还包括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希望,其法治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全面实现依法治国进程的快慢,但是据调查结果现实,我国大学生整体法律意识不高,其中不懂法、不知法、不用法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
1.大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欠缺
在应试教育以及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下,一方面学校、教师、学生对专业课知识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而忽视了法律基础课程,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法律知识来源的匮乏;另一方面,有些高校的《法律基础》课时设置以及教学考核不合理,导致学生既缺乏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也缺乏获取法律知识的兴趣,这两个原因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空白,进而也使大学生失去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力量。
2.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不用法,一些学生由于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或者单纯地因为怕麻烦,在自身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常常选择默默忍受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例如在互联网购物中,多数与商家发生纠纷的学生最终都会选择自认倒霉,而这样的“不用法”的现象使法律形同虚设,进而严重阻碍了法治社会的建设;②不知法,有些大学生由于长期接触不到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对法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从而导致其在触犯法律时仍是茫然无知,或者不能及时制止一些违法现象的发生。
3.大学生犯罪的概率逐渐攀升
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但是教育工作者在对心理教育进行反思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法制教育缺失这一问题,而近年来屡屡曝光的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也向我们充分证实了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互联网时代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各种价值观交锋,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增强其法治意识,提高其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不论对个人发展而言,还是对社会建设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大学生犯罪案件说明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一些学生法律意识的淡漠和人文素养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其对自身、对他人的尊重,是帮助其抵御不良社会现象,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有效途径;其次,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经济的缺陷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在法制框架下运行,而大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必然要面对市场经济中的种种弊端,那么如何在利益之间进行取舍,良好的法律意识会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最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增强其法治意识可以为我国立法、执法和司法的不断完善提供社会基础,进而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早日建成。
三、互联网时代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
1.健全法律机制,创造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社会环境
社会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不断健全法律机制,以保证大学生的基本权益,同时加大对社会法治宣传的力度,营造一个法制社会的氛围,保证大学生在社会环境的耳濡目染中,改善法制观念,提高法治意识。
2.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
高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是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基础教育的作用,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法律知识的传授质量,即高校应该在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的基础上,了解大学生对于法律的现实需求,并有针对地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在增加学生法律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其运用法律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将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有机结合,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运用道德感化和法律约束的双重作用,缓解大学生心理的矛盾,进而提高其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3.开展普法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法律的意义
实践是获取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高校在开展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利用法治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在网上或在现场听取专家的普法讲座以及“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专题论坛、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获取并巩固所学的法律知识;在班级组织“模拟法庭”的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法官、原告、被告、辩护律师等角色对法律的理解。而这些普法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主动运用法律的能力。
四、结论
总之,分析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以及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价值,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对于法律的态度、情感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为高校法制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慧.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价值与路径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149-152.
[2]耿兆辉,易崇艳.中国高校法治教育的问题与路径选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71-75.
[3]张瑞青,聂增民.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11:111-114.
[4]骆郁廷,杨婷.论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J].湖北社会科学,2015,10:185-190.
作者简介:
周乾(1984.5.4~),女,山东省青州人,大学本科,法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