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今天在这儿与大家分享,敬请各位老师参考,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一、班主任工作中身教胜过言传
孔子所说的“身其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大家都知道作为教师言传胜过身教,但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身教胜过言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教育者先受教育”,从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让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我们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也必须做到并且做好。比如,每天教育学生在校园见纸屑主动捡起,可怎么也不见效,后来我在校园、教室、楼道主动捡纸屑,我的大部分学生也主动捡纸屑;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要时刻注意言行举止是否文明;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时,自己更要自觉遵守教师守则;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自己开会时就不能交头接耳;要求学生上好“两操”,自己就不能自由散漫……在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日常工作之中,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老师本身坚决不做。
二、树立班干部形象,让班干部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好助手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助手。班干部良好的思想、品行、作风起着示范作用。一个纪律严明、健康向上的优秀班集体,不仅要有一位称职的班主任,更要有一支素质良好、能独立工作的班干部队伍。记得我刚带毕业的那个班的班长在班级中担任班长六年,从那位有责任心的班长身上发现:
1.选班干部要选品学兼优、以身作则的学生,从思想上让她长时期担任班干部工作。
2.不要随时更换班长,同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班长的威信。班主任也要多帮班长在同学心目中提高班长的威信,记得有一次,下午刚上课,教室里乱混混的,我问班长怎么回事,她很委屈的说,有个别调皮的同学不听话,我了解了原因后,在班会课中特别提到这件事,在全班同学面前强调在老师不在时班长就是我们班的“小老师”,从那以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纪律明显好转。
3.发现班长的小问题,比如没有完成作业时,班主任不要在全体学生面前批评她,下课后耐心的询问并正确指导希望她作为一班之长,以后不能犯这样的错误,还要耐心告诉她就因为你是班长老师没有在全体同学面批评你。
4.培养服务意识。班主任平时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如在开学初,我指导学生干部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布置班容,为同学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另外,我要求班干部如果发现同学有困难,要主动帮忙,不能视而不见。班集体中只有班干部先树立起为同学服务的意识,班级里才能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班主任善于观察,耐心细致的解决每一个人的每一件小事
如:一个同学吃零食、一个同学不按时打扫卫生,迟到等不及时解决,如果一个人的小事我们视而不见会造成大部分同学的坏习惯。这不就成了班级的大事了吗?所以,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解决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
四、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家访
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态度、学习质量和健康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学生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又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之间的纽带就是班主任。所以,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家访,极个别特殊的学生(如孤儿、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三至四次。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如需精神安慰、学习辅导、物质帮助甚至经济上的帮助。这样久而久之,学困生转变了,情绪浮躁的变安静了,老师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见成效了。还要多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我每天都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并要求家长检查督促,但受实际条件的限制,真正能这样做的家长寥寥无几,导致学生要么没有做,要么没做完,要么是抄袭他人的,而第二天又根本没时间让这些学生补做了。如果迁怒于家长,频频请家长来,家长又把火气带回家撒到学生身上,这样学生对老师有了怨恨的情结,更不愿做作业。家长由于受到批评,也就不愿或者逃避与老师交流,从而无法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所以不能以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去“教育”家长,而是尊重家长,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与家长一起研究学生的问题,让家长感受到我是为他着想,说话的语气也很是委婉,让家长在家管教他的孩子,我一直说成是求家长帮我一个忙。时间一长,家长就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他们着想,也就主动加强了与我的沟通和联系。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在知识和实践中学习的、探索的、积累的,也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一生追求的神圣而艰巨的工作,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一、班主任工作中身教胜过言传
孔子所说的“身其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大家都知道作为教师言传胜过身教,但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身教胜过言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教育者先受教育”,从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让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我们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也必须做到并且做好。比如,每天教育学生在校园见纸屑主动捡起,可怎么也不见效,后来我在校园、教室、楼道主动捡纸屑,我的大部分学生也主动捡纸屑;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要时刻注意言行举止是否文明;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时,自己更要自觉遵守教师守则;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自己开会时就不能交头接耳;要求学生上好“两操”,自己就不能自由散漫……在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日常工作之中,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老师本身坚决不做。
二、树立班干部形象,让班干部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好助手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助手。班干部良好的思想、品行、作风起着示范作用。一个纪律严明、健康向上的优秀班集体,不仅要有一位称职的班主任,更要有一支素质良好、能独立工作的班干部队伍。记得我刚带毕业的那个班的班长在班级中担任班长六年,从那位有责任心的班长身上发现:
1.选班干部要选品学兼优、以身作则的学生,从思想上让她长时期担任班干部工作。
2.不要随时更换班长,同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班长的威信。班主任也要多帮班长在同学心目中提高班长的威信,记得有一次,下午刚上课,教室里乱混混的,我问班长怎么回事,她很委屈的说,有个别调皮的同学不听话,我了解了原因后,在班会课中特别提到这件事,在全班同学面前强调在老师不在时班长就是我们班的“小老师”,从那以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纪律明显好转。
3.发现班长的小问题,比如没有完成作业时,班主任不要在全体学生面前批评她,下课后耐心的询问并正确指导希望她作为一班之长,以后不能犯这样的错误,还要耐心告诉她就因为你是班长老师没有在全体同学面批评你。
4.培养服务意识。班主任平时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如在开学初,我指导学生干部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布置班容,为同学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另外,我要求班干部如果发现同学有困难,要主动帮忙,不能视而不见。班集体中只有班干部先树立起为同学服务的意识,班级里才能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班主任善于观察,耐心细致的解决每一个人的每一件小事
如:一个同学吃零食、一个同学不按时打扫卫生,迟到等不及时解决,如果一个人的小事我们视而不见会造成大部分同学的坏习惯。这不就成了班级的大事了吗?所以,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解决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
四、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家访
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态度、学习质量和健康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学生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又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之间的纽带就是班主任。所以,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家访,极个别特殊的学生(如孤儿、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三至四次。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如需精神安慰、学习辅导、物质帮助甚至经济上的帮助。这样久而久之,学困生转变了,情绪浮躁的变安静了,老师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见成效了。还要多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我每天都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并要求家长检查督促,但受实际条件的限制,真正能这样做的家长寥寥无几,导致学生要么没有做,要么没做完,要么是抄袭他人的,而第二天又根本没时间让这些学生补做了。如果迁怒于家长,频频请家长来,家长又把火气带回家撒到学生身上,这样学生对老师有了怨恨的情结,更不愿做作业。家长由于受到批评,也就不愿或者逃避与老师交流,从而无法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所以不能以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去“教育”家长,而是尊重家长,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与家长一起研究学生的问题,让家长感受到我是为他着想,说话的语气也很是委婉,让家长在家管教他的孩子,我一直说成是求家长帮我一个忙。时间一长,家长就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他们着想,也就主动加强了与我的沟通和联系。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在知识和实践中学习的、探索的、积累的,也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一生追求的神圣而艰巨的工作,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