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职业经历有些像美国的作家马克·吐温。他早年几乎把自己能去的所有行业都去一遍,最后才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沈吉吉这样说,他为自己总结,这叫“慢热型”。
2004年大学毕业后,最初的6年里,沈吉吉在国企里当过助理,做过英文老师,律师,最后又进入了亨得利集团,重新从助理做起……他的这样一份职业履历放到大部分HR面前,可能都会被质疑——这个小伙子是不是有点不靠谱?但沈吉吉觉得自己现在干得不错,而且,他是用了6年时间才找到了一个能够让自己“靠谱起来”的机会。
沈吉吉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和大部分学习语言专业、没有接受过什么其他方面专业知识培训的文科生一样,刚毕业的时候,他对自己的未来很懵懂。因为缺乏有说服力的专业背景,刚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他也曾经主动出击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公司,却处处碰壁。老师和家长都劝说他,要“先就业后择业”。于是,他抓住了能获取的第一个机会,进入金茂集团下属的一家贸易公司,做总经理助理。
虽然待遇不错,但国企过于安逸、休闲的工作节奏,总让他有不安全感,觉得无法从这份工作中获得什么真正有效的积累。工作满1年后,合同到期,他没有续约。
回到了“外面的世界”之后,他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失业的事,但失业后的经济压力也只能自己承担。他不算个特别安分的人,在国企里坐办公室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一家英语培训中心兼职做英文教师,辅导大学生四级考试。辞职后,为了能交上房租,他干脆把这份兼职当成了全职。1周带5个全日班,一共55个小时的课时。“上午在南京西路,下午就到世纪广场,晚上再去徐家汇。”密集型的工作虽然收入不低,但他只是一个兼职教师,不签合同也不缴“三金”,只能算是临时工。
他倒不介意这些。当老师和做律师,是沈吉吉从小的两大愿望,站在课堂上讲课,这本身就能给他带来不小的成就感。不过,暑假一过,他的课程便立刻减少了不少,收入的大半来源转而来自于更不稳定的“一对一”补课,初来中国的老外和台湾的富太太们成了他最多辅导的对象。当老师变得只是一项“生计”了。
犹豫着是不是再找一份正经职业的过程中,2006年底,他参加了一次大学同学聚会。几个职场不那么顺利、但一直对未来没死心的老同学凑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最后决定结伴去参加司法考试,重新完成一次大学时的“雄心壮志”。他的一个辅导对象在得知他在参加司法考试后,告诉他自己就是某律师行的合伙人,邀请沈吉吉在通过司法考试后直接到他新办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这就像一个新工作的希望砸到他的头上——同时还有一个他料想中的光明未来。
就在那时候,他在金茂集团的老领导接到了一个海外项目,急需寻找一个外派的项目经理,月薪至少超过1万元。对于信用卡已经严重透支的他来说,回到老领导手下,意味着马上就可以解困;不过,律师事务所也给他发出了Offer,希望他能担任法律顾问的职位,但事务所能拿出的月薪还不到3000元。
他产生了瞬间的犹豫,但随着司法考试顺利过关,他还是选择了律师事务所。他有一种投入新行业的兴奋感,和当老师一样,多年以来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他对未来充满憧憬。但仅仅2个月,业绩就给他带来莫大压力。不够出名的小律师需要四处跑业务,寻找和笼络客户。没有什么特别的核心竞争力,就要靠人际应酬打开局面。“我做得很勉强,应酬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受罪,因为我连酒也不会喝。”当时招他入伙的合伙人也对他的工作状态提出了质疑,他要求沈吉吉“换个思路考虑问题”。
他也试着去寻找突破瓶颈的方式,但在之后的半年内,他却发现自己越来越陷入一种极端痛苦的状态里。“我发现去事务所简直是一种折磨,见客户一次比一次显得更加勉强,硬着头皮是当时最能反映我内心特征的一种写照。”他接手的很多案子都是帮助客户解决劳动合同仲裁,每一次不得不帮助强势的企业摆脱那些无力还击的“小员工”时,他就想这是最后一次了。他渐渐觉得再干下去应该就只有三种结果——一。他也变成那些小员工口中尖酸狡诈的“魔鬼代言人”;二。每天活在各种纠结中;三。彻底离开这个行业。
他决心再一次跳槽。
他意外地联系上1年前辅导的一位外国学生,对方如今已经是亨得利集团的品牌部负责人,正巧这位老外正在寻找助理,沈吉吉作为前任中文私人教师,是他能快速接触到的最适合的人选。
沈吉吉记得很清楚,2009年11月16日,他正式进入了亨得利钟表行,成为这位外籍品牌部负责人的私人助理。转了6年,他又回到了“助理”这个职位上来。
曾经是自己的学生,现在成了老板,他还是会偶尔感到别扭。而且但凡是助理,总让人联想起《穿Prada的女魔头》里的桥段——它们也确实不断反复上演着。有一回,老板要赶往另一个城市参加高层会议,而之前他必须在本城开完一个市政府层面的会议,所以不得不把航班改签了3次,但最后发现自己依然无法在飞机起飞前赶到机场。他异常恼火,打电话给沈吉吉要求航空公司“等等他”。这似乎听上去十分荒唐,但沈吉吉还是照做了。非常幸运的是,航空公司方面回答他,正好有乘客的行李出了点问题,可以等15分钟。这让沈吉吉本人也同样惊讶不已。老板在最后1分钟搭上了这班飞机,高层会议丝毫没有耽误。
沈吉吉的基本日常工作是为老板翻译往来邮件,并把老板的邮件翻译给其他所有的公司高层。他还需要从每个部门收集销售报表,把它们按照从A到Z的顺序整理完,交给相关的财务部门。收集工作要在每月12日前进行,而每月的20日,他要把整理后的报表发给集团各个品牌的财务部门。因为他的老板是品牌部的最高负责人,所以,他每个月还要把从各个品牌收集来的库存、应收账款数据编写成PPT向老板统一汇报。亨得利是上市公司,每季度他的老板也必须向各家基金公司以及其他投资机构进行产品路演。
这是个琐碎的工作。因为没有财务背景,他刚开始接手时,感到异常吃力。“我们做三四十个手表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销售、库存、毛利等数据,门店有400多家,所有品牌和门店的财务数据,我都要整理。”门店送上来的数据常常会有抄错或者填错的现象,一旦发现某家门店这个月的数据和前一个月或者其他店给出的结果相差悬殊,他就得迅速核对和排查。 他渐渐发现自己有了些判断力,几乎能一眼看出门店上交的数据是否正确。有一次,他在收集数据时发现,一个品牌的增长值明显比前两个月要低20%左右。马上就到了把报表上交老板的deadline,他还是坚持让那个品牌的门店马上再做一次确认,结果证明沈吉吉是对的,因为新员工的输入失误导致数字被算错了。他开始觉得自己有“预测能力”,送报表给老板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打赌未来的数据情况,沈吉吉总是能赢。
沈吉吉是个懂得变通的人,他的老板也表示过这是自己欣赏他的原因之一。在最初的3个月,沈吉吉发现送上来的报表每次都厚厚的一沓,而最后他做完给老板的其实仅仅是一张Excel。于是他按照老板的阅读习惯自己设计了一份新的Excel模板发给各个品牌,结果不但自己的工作更便利了,也帮各个品牌代表减少了近一半的工作量。这个措施帮他赢得了很多人气分。
因为原来做过助理,又当过教师和律师,沈吉吉知道如何严谨、细致地工作。“我给老板写邮件总是最慢的,因为我要斟酌每个词的用法。我也很会读他的信,在看每个词的时候,我甚至能感觉到老板写邮件时候的表情,从字里行间,能感觉到他对这件事情的基本态度。”沈吉吉认为,作为一个私人助理,“懂”老板很重要。
入职半年后,老板主动提出要帮沈吉吉做个职场规划,在他看来,沈吉吉虽然在小事上可以处理得很不错,但他对自己缺乏明确定位,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这位助理处理工作还够得力,老板愿意帮他制定一个未来规划。他开始有意识安排沈吉吉参加一些各品牌高层之间的聚会,以便了解这些品牌各自在想什么,每次有关于品牌的报告,他也会提醒沈吉吉留意研究。
又过了一段时间,趁着一个好天气,老板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告诉他——按照集团计划,向来只做钟表的亨得利集团,将发力珠宝行业,而这块新业务的整体推广活动,他希望能由沈吉吉来牵头。这也意味着,沈吉吉直接将从老板的私人助理晋升为珠宝业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突然间,沈吉吉觉得自己简直是被幸福砸到了。
接受了这项任命之后,他立刻变身成“空中飞人”,到杭州踩点、联系方方面面的人和事、亲自参与到海外采购的工作中、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而且还马上遭遇了运营总监“跳槽”的突发事件。他迅速召开了临时紧急会议,表示将由自己暂时接手前运营总监的所有“遗留问题”,并组成了临时替补小组,很快把可能蔓延的危机给压制了。
他看上去成熟了不少。“搞不定”不再是离开的借口。他说,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从进入亨得利集团集团开始的,而接手新业务的推广工作,更让他找清了新的航道。
“一开始我并不认为自己找到了喜欢的行业。我原先是个对物质特别容易满足的人,几乎没有用奢侈品的习惯,误打误撞进了这个圈子。但因为老板曾经是我的学生,又非常信任我,放手让我做很多看起来比较出格的事。”因为有了好老板和好环境,沈吉吉觉得应该珍惜这一次的机会。
借着工作,他已经在学习从衣着上提升自己的品味,“我开始知道那什么和什么牌子搭在一起会显得你比较符合这一行的气质。”沈吉吉打算认定眼前的路,并踏实地走下去。
2004年大学毕业后,最初的6年里,沈吉吉在国企里当过助理,做过英文老师,律师,最后又进入了亨得利集团,重新从助理做起……他的这样一份职业履历放到大部分HR面前,可能都会被质疑——这个小伙子是不是有点不靠谱?但沈吉吉觉得自己现在干得不错,而且,他是用了6年时间才找到了一个能够让自己“靠谱起来”的机会。
沈吉吉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和大部分学习语言专业、没有接受过什么其他方面专业知识培训的文科生一样,刚毕业的时候,他对自己的未来很懵懂。因为缺乏有说服力的专业背景,刚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他也曾经主动出击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公司,却处处碰壁。老师和家长都劝说他,要“先就业后择业”。于是,他抓住了能获取的第一个机会,进入金茂集团下属的一家贸易公司,做总经理助理。
虽然待遇不错,但国企过于安逸、休闲的工作节奏,总让他有不安全感,觉得无法从这份工作中获得什么真正有效的积累。工作满1年后,合同到期,他没有续约。
回到了“外面的世界”之后,他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失业的事,但失业后的经济压力也只能自己承担。他不算个特别安分的人,在国企里坐办公室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一家英语培训中心兼职做英文教师,辅导大学生四级考试。辞职后,为了能交上房租,他干脆把这份兼职当成了全职。1周带5个全日班,一共55个小时的课时。“上午在南京西路,下午就到世纪广场,晚上再去徐家汇。”密集型的工作虽然收入不低,但他只是一个兼职教师,不签合同也不缴“三金”,只能算是临时工。
他倒不介意这些。当老师和做律师,是沈吉吉从小的两大愿望,站在课堂上讲课,这本身就能给他带来不小的成就感。不过,暑假一过,他的课程便立刻减少了不少,收入的大半来源转而来自于更不稳定的“一对一”补课,初来中国的老外和台湾的富太太们成了他最多辅导的对象。当老师变得只是一项“生计”了。
犹豫着是不是再找一份正经职业的过程中,2006年底,他参加了一次大学同学聚会。几个职场不那么顺利、但一直对未来没死心的老同学凑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最后决定结伴去参加司法考试,重新完成一次大学时的“雄心壮志”。他的一个辅导对象在得知他在参加司法考试后,告诉他自己就是某律师行的合伙人,邀请沈吉吉在通过司法考试后直接到他新办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这就像一个新工作的希望砸到他的头上——同时还有一个他料想中的光明未来。
就在那时候,他在金茂集团的老领导接到了一个海外项目,急需寻找一个外派的项目经理,月薪至少超过1万元。对于信用卡已经严重透支的他来说,回到老领导手下,意味着马上就可以解困;不过,律师事务所也给他发出了Offer,希望他能担任法律顾问的职位,但事务所能拿出的月薪还不到3000元。
他产生了瞬间的犹豫,但随着司法考试顺利过关,他还是选择了律师事务所。他有一种投入新行业的兴奋感,和当老师一样,多年以来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他对未来充满憧憬。但仅仅2个月,业绩就给他带来莫大压力。不够出名的小律师需要四处跑业务,寻找和笼络客户。没有什么特别的核心竞争力,就要靠人际应酬打开局面。“我做得很勉强,应酬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受罪,因为我连酒也不会喝。”当时招他入伙的合伙人也对他的工作状态提出了质疑,他要求沈吉吉“换个思路考虑问题”。
他也试着去寻找突破瓶颈的方式,但在之后的半年内,他却发现自己越来越陷入一种极端痛苦的状态里。“我发现去事务所简直是一种折磨,见客户一次比一次显得更加勉强,硬着头皮是当时最能反映我内心特征的一种写照。”他接手的很多案子都是帮助客户解决劳动合同仲裁,每一次不得不帮助强势的企业摆脱那些无力还击的“小员工”时,他就想这是最后一次了。他渐渐觉得再干下去应该就只有三种结果——一。他也变成那些小员工口中尖酸狡诈的“魔鬼代言人”;二。每天活在各种纠结中;三。彻底离开这个行业。
他决心再一次跳槽。
他意外地联系上1年前辅导的一位外国学生,对方如今已经是亨得利集团的品牌部负责人,正巧这位老外正在寻找助理,沈吉吉作为前任中文私人教师,是他能快速接触到的最适合的人选。
沈吉吉记得很清楚,2009年11月16日,他正式进入了亨得利钟表行,成为这位外籍品牌部负责人的私人助理。转了6年,他又回到了“助理”这个职位上来。
曾经是自己的学生,现在成了老板,他还是会偶尔感到别扭。而且但凡是助理,总让人联想起《穿Prada的女魔头》里的桥段——它们也确实不断反复上演着。有一回,老板要赶往另一个城市参加高层会议,而之前他必须在本城开完一个市政府层面的会议,所以不得不把航班改签了3次,但最后发现自己依然无法在飞机起飞前赶到机场。他异常恼火,打电话给沈吉吉要求航空公司“等等他”。这似乎听上去十分荒唐,但沈吉吉还是照做了。非常幸运的是,航空公司方面回答他,正好有乘客的行李出了点问题,可以等15分钟。这让沈吉吉本人也同样惊讶不已。老板在最后1分钟搭上了这班飞机,高层会议丝毫没有耽误。
沈吉吉的基本日常工作是为老板翻译往来邮件,并把老板的邮件翻译给其他所有的公司高层。他还需要从每个部门收集销售报表,把它们按照从A到Z的顺序整理完,交给相关的财务部门。收集工作要在每月12日前进行,而每月的20日,他要把整理后的报表发给集团各个品牌的财务部门。因为他的老板是品牌部的最高负责人,所以,他每个月还要把从各个品牌收集来的库存、应收账款数据编写成PPT向老板统一汇报。亨得利是上市公司,每季度他的老板也必须向各家基金公司以及其他投资机构进行产品路演。
这是个琐碎的工作。因为没有财务背景,他刚开始接手时,感到异常吃力。“我们做三四十个手表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销售、库存、毛利等数据,门店有400多家,所有品牌和门店的财务数据,我都要整理。”门店送上来的数据常常会有抄错或者填错的现象,一旦发现某家门店这个月的数据和前一个月或者其他店给出的结果相差悬殊,他就得迅速核对和排查。 他渐渐发现自己有了些判断力,几乎能一眼看出门店上交的数据是否正确。有一次,他在收集数据时发现,一个品牌的增长值明显比前两个月要低20%左右。马上就到了把报表上交老板的deadline,他还是坚持让那个品牌的门店马上再做一次确认,结果证明沈吉吉是对的,因为新员工的输入失误导致数字被算错了。他开始觉得自己有“预测能力”,送报表给老板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打赌未来的数据情况,沈吉吉总是能赢。
沈吉吉是个懂得变通的人,他的老板也表示过这是自己欣赏他的原因之一。在最初的3个月,沈吉吉发现送上来的报表每次都厚厚的一沓,而最后他做完给老板的其实仅仅是一张Excel。于是他按照老板的阅读习惯自己设计了一份新的Excel模板发给各个品牌,结果不但自己的工作更便利了,也帮各个品牌代表减少了近一半的工作量。这个措施帮他赢得了很多人气分。
因为原来做过助理,又当过教师和律师,沈吉吉知道如何严谨、细致地工作。“我给老板写邮件总是最慢的,因为我要斟酌每个词的用法。我也很会读他的信,在看每个词的时候,我甚至能感觉到老板写邮件时候的表情,从字里行间,能感觉到他对这件事情的基本态度。”沈吉吉认为,作为一个私人助理,“懂”老板很重要。
入职半年后,老板主动提出要帮沈吉吉做个职场规划,在他看来,沈吉吉虽然在小事上可以处理得很不错,但他对自己缺乏明确定位,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这位助理处理工作还够得力,老板愿意帮他制定一个未来规划。他开始有意识安排沈吉吉参加一些各品牌高层之间的聚会,以便了解这些品牌各自在想什么,每次有关于品牌的报告,他也会提醒沈吉吉留意研究。
又过了一段时间,趁着一个好天气,老板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告诉他——按照集团计划,向来只做钟表的亨得利集团,将发力珠宝行业,而这块新业务的整体推广活动,他希望能由沈吉吉来牵头。这也意味着,沈吉吉直接将从老板的私人助理晋升为珠宝业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突然间,沈吉吉觉得自己简直是被幸福砸到了。
接受了这项任命之后,他立刻变身成“空中飞人”,到杭州踩点、联系方方面面的人和事、亲自参与到海外采购的工作中、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而且还马上遭遇了运营总监“跳槽”的突发事件。他迅速召开了临时紧急会议,表示将由自己暂时接手前运营总监的所有“遗留问题”,并组成了临时替补小组,很快把可能蔓延的危机给压制了。
他看上去成熟了不少。“搞不定”不再是离开的借口。他说,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从进入亨得利集团集团开始的,而接手新业务的推广工作,更让他找清了新的航道。
“一开始我并不认为自己找到了喜欢的行业。我原先是个对物质特别容易满足的人,几乎没有用奢侈品的习惯,误打误撞进了这个圈子。但因为老板曾经是我的学生,又非常信任我,放手让我做很多看起来比较出格的事。”因为有了好老板和好环境,沈吉吉觉得应该珍惜这一次的机会。
借着工作,他已经在学习从衣着上提升自己的品味,“我开始知道那什么和什么牌子搭在一起会显得你比较符合这一行的气质。”沈吉吉打算认定眼前的路,并踏实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