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民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扶贫开发“一体两翼”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各相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通过强化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近几年来扶贫部门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一、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是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前提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应从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入手;县、乡成立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农业、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参与,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原则,加强协调和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县政府应与乡政府签定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目标。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宣传带动,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逐步向有序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二、调查摸底,宣传动员是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关键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基数,更好地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通过走出去发展战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大信息采集力度,保证用工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各乡(镇)和行政村应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工作,对富余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培训专业等进行登记建档,做到富余劳动力情况清、底数明。同时相关部门选派人员深入到各乡(镇)村,利用大、小会议、广播、张贴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动员,向农村广泛宣传和讲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政策和意义。使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发布用工信息,为广大的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快捷信息服务。
三、培育基地,促进就业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手段和目的
一是建好培训基地。选择教学条件优越的职业教育学校定为培训基地,改善学员学习和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风气,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培训。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到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在开展引导性培训方面,要注重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新增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开展知识和务工常识方面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要以适应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转移就业的新增劳动力或青壮年农民工进行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对具备相应条件并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当前,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和把握培训方向,确定劳动力就业培训的重点领域。如劳动力密集化程度等,吸纳数量大的加工业、建筑业等工种。严格学籍管理,做好学员台帐。引入竞争机制,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二是建好转移基地。抓好“订单式”的培训,为使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得钱”,在培训前选准用工企业,签订用工订单,积极整合培训市场,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不搞盲目培训。立足本县工业园区的输出基地,选准用工市场建立转移基地。学员结业后,基地负责统一送到用工企业上岗就业,协调落实好工资、生活待遇及维权工作。
三是建好输出基地。建立好16岁至45岁劳动力基地情况花名册和转移培训档卡。强化输出基地功能,建立基层组织抓劳动力输送培训工作责任制,对输送培训多少的输出基地进行目标考评,实行奖优罚劣。“输出务工、稳定就业、实现增收”是转移培训的根本目的,也是转移培训的最大难题,一方面应实行“订单培训”,先与用工市场签订用工订单,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转移一人、稳定一人、增收一户”;另一方面要搞好跟踪服务与转移人员保持经常联系,有条件的地方可定期走访,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劳务纠纷,维护权益和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建立机制,形成制度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保障体系
一是对参训学员全部建立档案,所有学员都给培训学校留下联系地址和电话,学校不定期了解学员在外的工作生活情况,进行异地关怀和指导。二是对学员反馈的生活、工资等待遇情况进行存档、对学员提出的待遇不高、请求调换工作等合理要求,学校都尽可能帮助解决。三是如果学员在外遇到劳资纠纷等情况,学校将与用工单位联系尽力协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在春节期间,培训基地对回乡农民进行回访,了解他们在外务工情况,征求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一方面要加强对劳务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要加快制订和落实劳动法规,健全劳务纠纷协调仲裁机构,解决好拖欠工资、劳动环境差、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等突出问题,依法打击针对外出农民工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果。
[作者简介]王铁锋,男,江西省安福县扶贫办主任;赵金根,男,安福县扶贫办副主任;刘勃如,男,安福县扶贫办。
[责任编辑:王建平]
一、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是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前提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应从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入手;县、乡成立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农业、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参与,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原则,加强协调和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县政府应与乡政府签定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目标。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宣传带动,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逐步向有序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二、调查摸底,宣传动员是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关键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基数,更好地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通过走出去发展战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大信息采集力度,保证用工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各乡(镇)和行政村应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工作,对富余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培训专业等进行登记建档,做到富余劳动力情况清、底数明。同时相关部门选派人员深入到各乡(镇)村,利用大、小会议、广播、张贴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动员,向农村广泛宣传和讲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政策和意义。使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发布用工信息,为广大的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快捷信息服务。
三、培育基地,促进就业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手段和目的
一是建好培训基地。选择教学条件优越的职业教育学校定为培训基地,改善学员学习和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风气,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培训。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到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在开展引导性培训方面,要注重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新增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开展知识和务工常识方面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要以适应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转移就业的新增劳动力或青壮年农民工进行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对具备相应条件并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当前,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和把握培训方向,确定劳动力就业培训的重点领域。如劳动力密集化程度等,吸纳数量大的加工业、建筑业等工种。严格学籍管理,做好学员台帐。引入竞争机制,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二是建好转移基地。抓好“订单式”的培训,为使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得钱”,在培训前选准用工企业,签订用工订单,积极整合培训市场,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不搞盲目培训。立足本县工业园区的输出基地,选准用工市场建立转移基地。学员结业后,基地负责统一送到用工企业上岗就业,协调落实好工资、生活待遇及维权工作。
三是建好输出基地。建立好16岁至45岁劳动力基地情况花名册和转移培训档卡。强化输出基地功能,建立基层组织抓劳动力输送培训工作责任制,对输送培训多少的输出基地进行目标考评,实行奖优罚劣。“输出务工、稳定就业、实现增收”是转移培训的根本目的,也是转移培训的最大难题,一方面应实行“订单培训”,先与用工市场签订用工订单,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转移一人、稳定一人、增收一户”;另一方面要搞好跟踪服务与转移人员保持经常联系,有条件的地方可定期走访,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劳务纠纷,维护权益和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建立机制,形成制度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保障体系
一是对参训学员全部建立档案,所有学员都给培训学校留下联系地址和电话,学校不定期了解学员在外的工作生活情况,进行异地关怀和指导。二是对学员反馈的生活、工资等待遇情况进行存档、对学员提出的待遇不高、请求调换工作等合理要求,学校都尽可能帮助解决。三是如果学员在外遇到劳资纠纷等情况,学校将与用工单位联系尽力协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在春节期间,培训基地对回乡农民进行回访,了解他们在外务工情况,征求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一方面要加强对劳务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要加快制订和落实劳动法规,健全劳务纠纷协调仲裁机构,解决好拖欠工资、劳动环境差、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等突出问题,依法打击针对外出农民工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果。
[作者简介]王铁锋,男,江西省安福县扶贫办主任;赵金根,男,安福县扶贫办副主任;刘勃如,男,安福县扶贫办。
[责任编辑: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