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聚焦到生活健康上,于是一系列相关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逐步被提上日程。而這些措施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人口寿命的延长,继而导致人口老龄化。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以往的实践中人口寿命的长短与社会保险之间又存在着一系列微妙的关系。据此,本文旨在分析当前人口寿命及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并对二者的关系加以探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
基于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困扰人们的不再是简单的温饱问题。相继出台的保护公民身体健康及安全的政策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公民在人身安全和健康方面的重视。人们自身在重视健康及安全方面的意识也有所增强,养生和健身逐渐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社会保险作为与每个公民都息息相关的一项保障措施,与人口寿命的长短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人口寿命的目前现状与社会保险的概述
(一)人口寿命的延长是整个国际社会的大趋势
简而言之,人口老龄化是指年轻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减少,而老年人的人口数量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的现实状况。国际惯例是当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那么就代表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①
当下,老龄人所占比重过大的情况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其他国家,具体包括日本、德国、美国及拉丁美洲各国。我国目前的老龄人数已逾越1.6亿,每年仍以大约800万的速度递增,所以,我国正在大踏步地迈入老龄化社会。
(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
与人口老龄化最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险制度应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简单来说,就是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为宗旨,通过再分配手段或者储蓄方式建立保险基金,承担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费用。该制度有利于保证社会新鲜血液的流通,实现劳动力群体更替,促使就业结构的协调有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使老年人真正享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经济方面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按照我国的退休制度远不能使养老保险系统充分有效的运作,反而会对社会保险系统的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方面,多数人认为,一般层面上养老保险的意义在于为无法进行劳动活动的老年人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而相较人口老龄化的今天,男性的60岁与女性的55岁,还远不是人们在现代定义中的老年人,他们还拥有足够的劳动能力,尚未达到需要养老保险金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年龄。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意味着领取养老保险金时间的延长。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政府发放养老保险金的负担,造成政府的财政紧缩,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加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崩溃。
另一方面,老龄人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过大,比如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这意味着政府将会承担超过10%或者7%的公民的生活费用,而这些费用的来源恰恰是占较少比例的工作人群,这类似于经济学上面所说的“供不应求”,如此日渐悬殊的在数量上的差距并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施行。
(二)社会方面
我国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经济方面的影响亦会在社会层面产生种种矛盾。
1.对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愈来愈高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国的财政负担会越来越重,于是多数人主张推迟退休年龄以缓和养老保险中存在的压力。这种主张的出现也并不意外,我国的制度中明文规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而在其他发达国家退休年龄是65-67岁。大部分人认为,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对经济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倡议我国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推迟退休年龄,以缓解养老保险体系的经济压力。
然而,对广大工作人群来说,延长退休年龄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噩耗,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要承担过重的养老保险金,还要面临工作时长增加以及无法及时摆脱工作压力的残酷现实,这会削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引发消极怠工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因此,由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所带来的舆论日益激烈,造成的社会影响可见一斑。
2.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质疑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政府的财政税收难免会受牵连,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如今,公民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关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人们逐渐对政府的信赖程度模糊,于是以讹传讹,愈演愈烈,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对于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工作一族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号:政府社会养老保险储备的匮乏,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社会养老保险金的重任就完全压在他们的肩上,这同样会削弱他们对政府的信赖程度。
三、人口老龄化为养老保险及社会带来的积极层面
尽管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些消极结果也并不是绝对的。人口老龄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人口老龄化也并非一无是处,反而会从某些方面带动社会的进步。
(一)立法方面
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受人口老龄化影响的当下,并没有一部切实可行的立法以保障退休人群不受人口老龄化的干涉而获取正当利益,也并没有一部法律以规制人口老龄化的负面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即应顺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于是建立相关的立法保护迫在眉睫。可以说,人口老龄化加速了我国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立法及完善。
(二)社会就业方面
提起人口老龄化,还有一个不得不联想到的名词就是“婴儿潮”。婴儿潮就是出生率的密集期,由于不同时期的婴儿潮对该国的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良性及恶性刺激,所以婴儿潮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受欢迎。人口老龄化体系的庞大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婴儿潮的“功劳”,婴儿潮一代在退休之后组成了老龄人口的绝大多数。但从相反方面来看,他们的退休意味着职位的大量空缺,这为社会上的中青年有志之士提供了充足的就业空间。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能够提升社会人群的就业率,使每个人真正展现自己的劳动价值。
(三)经济方面
如前文所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人口老龄化好似一把双刃剑,其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尽管当今政府和社会都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社会养老保险的入不敷出,然而,纵观世界,西方的发达国家基本是在实现经济现代化之后才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我国在这些条件并不“达标”的情况下,就提前步入了这一阶段,所以难免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掌控的后续问题。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反而可以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经济承受能力,以应对政府在社会养老保险中的压力。
(四)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方面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影响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同时,该体系亦可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制度,并保障老年人的正常生活,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同时,通过增强养老保险体系的薄弱环节以制衡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失为“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
总之,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在国际社会的普遍性及其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一方面要坦然面对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要把握时机,化逆境为顺境,利用人口老龄化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带来新的源动力。
注释:
①王锦红.浅谈我国老龄化问题.财经界.2006(1)
参考文献
[1]王锦红.浅谈我国老龄化问题.财经界.2006(1)
[2]侯立平.论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宁波党校学报.2007(3)
[3]郭晖艳、韩俊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应对措施.劳动保障世界.2012(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
基于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困扰人们的不再是简单的温饱问题。相继出台的保护公民身体健康及安全的政策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公民在人身安全和健康方面的重视。人们自身在重视健康及安全方面的意识也有所增强,养生和健身逐渐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社会保险作为与每个公民都息息相关的一项保障措施,与人口寿命的长短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人口寿命的目前现状与社会保险的概述
(一)人口寿命的延长是整个国际社会的大趋势
简而言之,人口老龄化是指年轻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减少,而老年人的人口数量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的现实状况。国际惯例是当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那么就代表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①
当下,老龄人所占比重过大的情况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其他国家,具体包括日本、德国、美国及拉丁美洲各国。我国目前的老龄人数已逾越1.6亿,每年仍以大约800万的速度递增,所以,我国正在大踏步地迈入老龄化社会。
(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
与人口老龄化最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险制度应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简单来说,就是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为宗旨,通过再分配手段或者储蓄方式建立保险基金,承担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费用。该制度有利于保证社会新鲜血液的流通,实现劳动力群体更替,促使就业结构的协调有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使老年人真正享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经济方面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按照我国的退休制度远不能使养老保险系统充分有效的运作,反而会对社会保险系统的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方面,多数人认为,一般层面上养老保险的意义在于为无法进行劳动活动的老年人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而相较人口老龄化的今天,男性的60岁与女性的55岁,还远不是人们在现代定义中的老年人,他们还拥有足够的劳动能力,尚未达到需要养老保险金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年龄。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意味着领取养老保险金时间的延长。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政府发放养老保险金的负担,造成政府的财政紧缩,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加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崩溃。
另一方面,老龄人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过大,比如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这意味着政府将会承担超过10%或者7%的公民的生活费用,而这些费用的来源恰恰是占较少比例的工作人群,这类似于经济学上面所说的“供不应求”,如此日渐悬殊的在数量上的差距并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施行。
(二)社会方面
我国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经济方面的影响亦会在社会层面产生种种矛盾。
1.对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愈来愈高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国的财政负担会越来越重,于是多数人主张推迟退休年龄以缓和养老保险中存在的压力。这种主张的出现也并不意外,我国的制度中明文规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而在其他发达国家退休年龄是65-67岁。大部分人认为,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对经济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倡议我国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推迟退休年龄,以缓解养老保险体系的经济压力。
然而,对广大工作人群来说,延长退休年龄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噩耗,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要承担过重的养老保险金,还要面临工作时长增加以及无法及时摆脱工作压力的残酷现实,这会削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引发消极怠工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因此,由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所带来的舆论日益激烈,造成的社会影响可见一斑。
2.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质疑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政府的财政税收难免会受牵连,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如今,公民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关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人们逐渐对政府的信赖程度模糊,于是以讹传讹,愈演愈烈,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对于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工作一族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号:政府社会养老保险储备的匮乏,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社会养老保险金的重任就完全压在他们的肩上,这同样会削弱他们对政府的信赖程度。
三、人口老龄化为养老保险及社会带来的积极层面
尽管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些消极结果也并不是绝对的。人口老龄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人口老龄化也并非一无是处,反而会从某些方面带动社会的进步。
(一)立法方面
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受人口老龄化影响的当下,并没有一部切实可行的立法以保障退休人群不受人口老龄化的干涉而获取正当利益,也并没有一部法律以规制人口老龄化的负面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即应顺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于是建立相关的立法保护迫在眉睫。可以说,人口老龄化加速了我国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立法及完善。
(二)社会就业方面
提起人口老龄化,还有一个不得不联想到的名词就是“婴儿潮”。婴儿潮就是出生率的密集期,由于不同时期的婴儿潮对该国的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良性及恶性刺激,所以婴儿潮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受欢迎。人口老龄化体系的庞大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婴儿潮的“功劳”,婴儿潮一代在退休之后组成了老龄人口的绝大多数。但从相反方面来看,他们的退休意味着职位的大量空缺,这为社会上的中青年有志之士提供了充足的就业空间。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能够提升社会人群的就业率,使每个人真正展现自己的劳动价值。
(三)经济方面
如前文所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人口老龄化好似一把双刃剑,其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尽管当今政府和社会都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社会养老保险的入不敷出,然而,纵观世界,西方的发达国家基本是在实现经济现代化之后才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我国在这些条件并不“达标”的情况下,就提前步入了这一阶段,所以难免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掌控的后续问题。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反而可以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经济承受能力,以应对政府在社会养老保险中的压力。
(四)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方面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影响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同时,该体系亦可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制度,并保障老年人的正常生活,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同时,通过增强养老保险体系的薄弱环节以制衡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失为“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
总之,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在国际社会的普遍性及其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一方面要坦然面对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要把握时机,化逆境为顺境,利用人口老龄化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带来新的源动力。
注释:
①王锦红.浅谈我国老龄化问题.财经界.2006(1)
参考文献
[1]王锦红.浅谈我国老龄化问题.财经界.2006(1)
[2]侯立平.论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宁波党校学报.2007(3)
[3]郭晖艳、韩俊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应对措施.劳动保障世界.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