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之间存在必然关联,將文学语言应用到新闻作品当中,在新闻理论中属于一个热点话题。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国新闻工作者不断创新新闻报道方式,撰写新闻稿时运用叙事手法,散文化、故事化的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受众群体对新闻的审美需求,还能够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新闻作品当中,掌握运用文学语言的“度”,明确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其精髓后,在新闻报道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运用文学语言,真正实现两者的交融。
关键词:新闻语言;文学语言;异同之处
一、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性
(一)新闻语言以传播信息为主
首先,因新闻具有客观性特点,新闻语言当中词语的使用被直接决定,中性词在新闻作品写作当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客观事实对事实情况进行叙述,借助真实的报道影响受众群体。其次,只有使用精确的语言与精确的数据,才能够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交代新闻的来源。在这一过程中,应精确把握新闻事件的本质含义掌握足够的材料后,用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并精确的表达。另外,简洁干练的语言更能够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掌握事实六要素,清晰叙述精彩部分,选择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闻主题,这也是一项基本环节。最后,新闻语言应尽可能通俗化,考虑受众群众的认知水平,选择受众群体熟悉的语言形式,运用短小精炼的句子、段落,增强新闻的口语化。
(二)文学语言以情感艺术为主
第一,塑造文学形象,在小说当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象与动作,将人性的性格展现出来;诗歌为营造浓厚的意境,习惯性选择凝练的语言,表达出作者浓厚的情感;散文则是叙述事实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抒发情感,还能够作为情境交融。第二,营造审美意境,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当中,通过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描述自然界当中动物与植物的状态,表现出天地人融为一体的灵动美。第三,抒发内心情感,在文学作品当中,习惯性运用语言塑造形象,使用含蓄的语言尽可能表达出内心美的感受,这也是表达思维的过程。借助不同的艺术手段,从不同层次、角度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示出来,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二、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同质性
(一)语言功能的同质性
从语言的运用角度来看,传递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其精确性,文学语言亦是如此,应清晰的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两者都具备鲜明性特征,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新闻媒体充当着守望者角色,应尽可能传播就有新闻价值与典型意义的事实,使用鲜明的语言传递受众群体的心声。提高语言新闻的生动灵活性,逐一阐述新闻事件的背景与产生原因,对其背后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进行挖掘。因文学语言更加生动,可细腻与具体的表达客观事实,运用赋比兴的手法传递生命对于世界的感悟。
(二)语言价值的同质性
真实的力量是新闻报道的内在价值与社会意义,在文学作品当中,包含许多真实的原型。两者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受众群体需要对其进行感知、分析、判断之后,将其转化为一种全新的力量,这一力量就是所谓的社会价值。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传播人性当中的真善美,是两者的最终目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逐渐成为利他的社会,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文学则是借助相关艺术形象,去打动读者,新闻则是借助人生经历,对受众群体产生影响。归其根本,尽管两者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但是所追求的本质价值存在共性。
三、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审美差异
(一)叙事结构差异
与文学作品相比较,新闻报道的叙事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在编辑社会新闻的过程中,会借助标题概括性总结新闻的内容,将新闻的重要内容在导语当中展现出来,最后在新闻主体当中,披露各项细节。类似于这种“倒金字塔”的叙事结构,更能够满足当前的新闻价值取向,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但在文学作品当中,其中的叙事结构更加复杂,作者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会采取设置悬念、倒叙、插叙等方式构建多重线索,提高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二)语言本质差异
逐一分析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两者的本质,新闻则是真实展现客观事实情况,文学作品与其相比较存在共性,采取虚拟性的表达方式,将客观事实与时代情感展现出来。因此,在使用新闻语言的过程中,将保证其真实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但在选择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尽管要保证真实性,也应注重情感的表达,一针见血的抒发出作者的情感,引起受众群体的共鸣。归其根本,在对客观事实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新闻报道与文学作品的目的存在差异,会直接影响到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表达方式差异
为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对于语言的表达形式起到了一定限制作用,新闻工作者习惯性采取叙述的方式报道新闻,采取白描画语言,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直叙,最大限度对新闻事件进行还原。在具体的描绘过程中,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采取设问、反问、等表达手法,为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必然会杜绝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当中,为凸显艺术效果,虚实结合、反衬、烘托等手法的使用,能够重新塑造人物形象或者事件叙述。
(四)社会功能差异
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当中所产生的,具备一定社会功能,但因相关社会功能存在差异,在语言审美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为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会对表达语言进行严格规定,提高传播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文学作品属于一种艺术形式,为读者营造一种美的意境,是其主要社会职能,起到一种陶冶情操、净化思想的作用。因此,为提高社会文化氛围,需对作品的语言表达手法进行创新。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在功能和语言价值方面存在本质不同,因相关差异的存在,语言的社会功能也有所不同。但是,因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具有独特的特性,彼此可相关交融。因此,在运用新闻语言的过程中,应着重展现其形象、精确的特点,新闻工作者应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新闻作品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相互融合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挥语言文学的表达优势,保证新闻传播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探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A]. 宋彦玲.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研讨会2016年2月会议论文集[C]. 2016.
[2].加强中国文学经典阅读指导 提高学生文化素质[A]. 焦垣生,岳甜,卢文博.2015 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C]. 2015.
[3].关于玄幻类网络小说的几个叙事技术问题——以网络小说《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为例[A]. 陈鸣.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高峰论坛(2016-2017)会议论文合辑[C]. 2018.
关键词:新闻语言;文学语言;异同之处
一、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性
(一)新闻语言以传播信息为主
首先,因新闻具有客观性特点,新闻语言当中词语的使用被直接决定,中性词在新闻作品写作当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客观事实对事实情况进行叙述,借助真实的报道影响受众群体。其次,只有使用精确的语言与精确的数据,才能够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交代新闻的来源。在这一过程中,应精确把握新闻事件的本质含义掌握足够的材料后,用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并精确的表达。另外,简洁干练的语言更能够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掌握事实六要素,清晰叙述精彩部分,选择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闻主题,这也是一项基本环节。最后,新闻语言应尽可能通俗化,考虑受众群众的认知水平,选择受众群体熟悉的语言形式,运用短小精炼的句子、段落,增强新闻的口语化。
(二)文学语言以情感艺术为主
第一,塑造文学形象,在小说当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象与动作,将人性的性格展现出来;诗歌为营造浓厚的意境,习惯性选择凝练的语言,表达出作者浓厚的情感;散文则是叙述事实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抒发情感,还能够作为情境交融。第二,营造审美意境,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当中,通过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描述自然界当中动物与植物的状态,表现出天地人融为一体的灵动美。第三,抒发内心情感,在文学作品当中,习惯性运用语言塑造形象,使用含蓄的语言尽可能表达出内心美的感受,这也是表达思维的过程。借助不同的艺术手段,从不同层次、角度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示出来,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二、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同质性
(一)语言功能的同质性
从语言的运用角度来看,传递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其精确性,文学语言亦是如此,应清晰的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两者都具备鲜明性特征,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新闻媒体充当着守望者角色,应尽可能传播就有新闻价值与典型意义的事实,使用鲜明的语言传递受众群体的心声。提高语言新闻的生动灵活性,逐一阐述新闻事件的背景与产生原因,对其背后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进行挖掘。因文学语言更加生动,可细腻与具体的表达客观事实,运用赋比兴的手法传递生命对于世界的感悟。
(二)语言价值的同质性
真实的力量是新闻报道的内在价值与社会意义,在文学作品当中,包含许多真实的原型。两者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受众群体需要对其进行感知、分析、判断之后,将其转化为一种全新的力量,这一力量就是所谓的社会价值。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传播人性当中的真善美,是两者的最终目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逐渐成为利他的社会,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文学则是借助相关艺术形象,去打动读者,新闻则是借助人生经历,对受众群体产生影响。归其根本,尽管两者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但是所追求的本质价值存在共性。
三、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审美差异
(一)叙事结构差异
与文学作品相比较,新闻报道的叙事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在编辑社会新闻的过程中,会借助标题概括性总结新闻的内容,将新闻的重要内容在导语当中展现出来,最后在新闻主体当中,披露各项细节。类似于这种“倒金字塔”的叙事结构,更能够满足当前的新闻价值取向,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但在文学作品当中,其中的叙事结构更加复杂,作者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会采取设置悬念、倒叙、插叙等方式构建多重线索,提高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二)语言本质差异
逐一分析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两者的本质,新闻则是真实展现客观事实情况,文学作品与其相比较存在共性,采取虚拟性的表达方式,将客观事实与时代情感展现出来。因此,在使用新闻语言的过程中,将保证其真实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但在选择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尽管要保证真实性,也应注重情感的表达,一针见血的抒发出作者的情感,引起受众群体的共鸣。归其根本,在对客观事实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新闻报道与文学作品的目的存在差异,会直接影响到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表达方式差异
为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对于语言的表达形式起到了一定限制作用,新闻工作者习惯性采取叙述的方式报道新闻,采取白描画语言,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直叙,最大限度对新闻事件进行还原。在具体的描绘过程中,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采取设问、反问、等表达手法,为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必然会杜绝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当中,为凸显艺术效果,虚实结合、反衬、烘托等手法的使用,能够重新塑造人物形象或者事件叙述。
(四)社会功能差异
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当中所产生的,具备一定社会功能,但因相关社会功能存在差异,在语言审美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为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会对表达语言进行严格规定,提高传播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文学作品属于一种艺术形式,为读者营造一种美的意境,是其主要社会职能,起到一种陶冶情操、净化思想的作用。因此,为提高社会文化氛围,需对作品的语言表达手法进行创新。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在功能和语言价值方面存在本质不同,因相关差异的存在,语言的社会功能也有所不同。但是,因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具有独特的特性,彼此可相关交融。因此,在运用新闻语言的过程中,应着重展现其形象、精确的特点,新闻工作者应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新闻作品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相互融合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挥语言文学的表达优势,保证新闻传播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探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A]. 宋彦玲.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研讨会2016年2月会议论文集[C]. 2016.
[2].加强中国文学经典阅读指导 提高学生文化素质[A]. 焦垣生,岳甜,卢文博.2015 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C]. 2015.
[3].关于玄幻类网络小说的几个叙事技术问题——以网络小说《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为例[A]. 陈鸣.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高峰论坛(2016-2017)会议论文合辑[C].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