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概念的扩展与遗址博物馆的兴起——基于公众史学的视角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jie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的藏品经历着由"物"向"非物"、"可移动文物"向"不可移动遗物"等多层面的转变,这种转变反映了博物馆与公众关系的不断调适。作为藏品扩大化的一项产物,遗址博物馆正日益兴起,它与"废墟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文献
棚瀬慈郎(1959-),日本滋贺县立大学人间文化学部教授,自京都大学学习期间,即前往印度喜马偕尔邦,在拉胡尔晨开长时段的记录与观察。
我国已进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基于此,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使全国各族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
明清时期国家成文的土司制度既是国家政权主导、土司政府配合、土司辖区民众积极参与而形成的产物,又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与各地土司互动与博弈、认同与调适的必然结果。明清时
甘肃循化厅乡约设置始于清朝平定青海蒙古罗卜藏丹津之乱后,随即以“口内各族”向“口外各族”推广。其间,乡约制度的推广借助于少数民族基层组织形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根
Taking lapels as examples,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problem of recognizing the same clothing component in the flat sketches. Supposing that the four lines in a lapel are concurrent an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