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媒介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媒介素养的研究也逐渐为学者所重视,小学生的媒介素养研究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小学生媒介使用情况的比较分析,来揭示我国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关键词】媒介素养;城乡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这一术语最早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西方关于媒介素养研究已有70年的历史。我国大陆地区的媒介素养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卜卫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到现在,至今也已有十余年,但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及港台地区,在研究方法上,我国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我国关于媒介素养的研究多数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次是教师、农民,少部分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由此看出,小学生的媒介素养仍没有得到国内研究者的足够重视,而国外媒介素养教育则格外重视从娃娃抓起。①基于这一研究背景,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城市小学生和农村小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来揭示我国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概况,期望为研究提升媒介素养培养的学者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一、媒介接触频度和种类
从多份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看出,农村小学生最多接触的媒介是电视,其次是图书、广播、手机、电脑等,其中电视媒体每天接触的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农村小学生受家庭经济情况和城乡发达差距的影响,所能经常接触的都是看起来比较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但对农村儿童而言,传统的娱乐方式“与伙伴玩耍”仍占主要地位, 他们接触媒介的时间远远低于城市儿童。城市小学生媒介环境比较优越,大多数小学生能够接触到除上述媒体外的数码相机、DV数码摄像机、平板电脑ipad以及专门为小学生设计的如点读笔等,很多小学生已有自己的手机,他们对现代生活中常用的各类媒介都有所接触和使用。多数城市小学生的课余安排主要是读课外书和看电视、上网等,还有一部分是参加各类辅导班。
当前城市小学生所处的媒介接触环境比较优越,大多数小学生的家庭媒介拥有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儿童的媒介接触呈现多元化态势,而农村小学生所处的媒介环境相对简单,家庭拥有的媒介从种类和数量上都远远不及城市孩子的家庭,儿童媒介接触呈现出单一和陈旧态势。城乡之间小学生对各类媒介的接触和使用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况。
二、媒介主要接触内容
随着小学生课业越来越多,父母施给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无论城市儿童还是农村儿童,都渴望通过媒介来满足其天性好玩。一半以上的小学生在媒介接触过程中均偏爱娱乐性内容。如报纸,小学生多喜欢看照片、漫画;看电视时以看动画片为主;上网时则以打游戏为主,真正通过这些媒体获取或查阅信息所占比列整体较小。而农村儿童拥有媒介的相对单一性,又导致多数情况下儿童只能靠电视媒介来填补他们的娱乐时间。农村儿童喜爱的动画片以娱乐为目的的剧情类节目更多, 具备一定教育功能的节目基本没有, 这加剧了电视接触时间偏长的农村儿童第二课堂教育资源的缺乏。②而城市儿童拥有丰富的媒介种类弥补了电视媒介节目单一的缺陷。
三、媒介使用能力
目前城市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运用各种媒介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能力,但城市小学生整体自我评价较高,而农村小学生整体自我评价较低。从性别角度来看,男性比女性小学生在媒体使用能力的自我评价上更高。农村小学生对媒介的使用多集中在对电视媒体的使用,但城乡小学生主要都是出于兴趣和娱乐目的接触传播媒介的,他们对媒介功能的认识尚出于自发状态,对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的诸多功能他们缺乏深入了解和应用,小学生使用的媒介功能还比较单一。
“使用与满足”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并非媒介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使用者,而是依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的“一个活跃的受众”。从这一理论出发,小学生的媒介使用需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进行必要的全方位的调查,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学龄儿童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期望、满足小学生的媒介使用需求。③
四、媒介批判能力
城乡小学生在对媒体的认知基本相同,城乡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虽然城乡之间社会和信息环境以及教育资源都相差甚大,但相似的教育背景(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考试内容等)为城乡小学生认知媒介提供了几乎相同的知识背景、逻辑框架和思维结构,使得城乡小学生具有相似的媒体认知态度和理解水平。④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评价能力、对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与真实世界差别的辨识能力、对媒体中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等,城乡小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的基本一致。对媒介提供的信息比较信任;同时又能较好地辨别媒体环境和真实环境的差别;具备抵抗媒介不良信息的自觉意识,但多数停留在被动回避的状态,缺乏家长积极、开放的引导和教育;但小学生基本缺乏对大众传播媒介“议程设置”意图的清晰认识。大众传媒的观点对小学生评价认识周围事物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小学生对传播媒介的认识基本停留在表层上,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媒介信息缺乏质疑和批判吸收的能力,还未建立起足够的媒介信息思考批判习惯和意识,这一状况不利于其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接受。
五、媒介素养教育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还几乎是个空白,对其研究也是寥寥无几。对于城市的小学生,也只有个别地区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如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北京市一小学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媒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开发的“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验课”。⑤当今尤其是城市孩子拥有媒介率较高,而心智还尚未成熟的孩子无法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使用媒介,导致手机、游戏机、动漫书成为城市孩子上学的必带品。老师、家长都表示希望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发挥媒介学习在基础教育中的影响与作用。
英、加、美等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逐步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的学校课程体系,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目前,台湾的媒介素养教育己经贯穿了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各个教育阶段,主要实施手段是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专门课程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与国外和港台地区相比,在诸如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与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内地都还不尽如人意。
西方国家教育体制比较灵活,能够将媒介素养教育贯穿在学校的教育中。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比较稳定,很难实现这一点。学校又是培养媒介素养的最佳场所,如果不能形成规模,那么媒介素养教育很难实现;其次,有限的媒介资源也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设置了障碍;我国目前受众人均所拥有的媒介资源相当有限,公民自觉的媒介素养教育难以开展;再次,目前我国所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行为极其有限,主要囿于专业人士的自觉行为,总之,目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没有有效地开展,尚未形成一定的社会规模和体系,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
巴利·邓肯说:“不应该将媒介素养教育视为硬要塞进现已排得满满的课程表里的课程。作为一项横跨多个学科的教育活动,媒介素养教育应被视为一种综合的教育方法,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渗透到各种课堂活动中,包括地理、自然和语言艺术。”媒介素养教育不仅能为社会发展创造健康良性的媒介环境,也能促使社会公民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⑥
① 《城市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② 《湖南农村儿童媒介素养调研报告》
③李昕言. 城市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划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25-40
④路鹏程,骆杲,王敏晨,付三军. 我国中部城乡青少年媒介素养比较研究,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12)
⑤ 《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验课<我的广告,谁做主?>》教学设计[J]. 中国教师,2011(4)下月版:13~16
⑥柴玥. 我国城市公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8
【关键词】媒介素养;城乡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这一术语最早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西方关于媒介素养研究已有70年的历史。我国大陆地区的媒介素养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卜卫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到现在,至今也已有十余年,但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及港台地区,在研究方法上,我国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我国关于媒介素养的研究多数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次是教师、农民,少部分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由此看出,小学生的媒介素养仍没有得到国内研究者的足够重视,而国外媒介素养教育则格外重视从娃娃抓起。①基于这一研究背景,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城市小学生和农村小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来揭示我国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概况,期望为研究提升媒介素养培养的学者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一、媒介接触频度和种类
从多份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看出,农村小学生最多接触的媒介是电视,其次是图书、广播、手机、电脑等,其中电视媒体每天接触的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农村小学生受家庭经济情况和城乡发达差距的影响,所能经常接触的都是看起来比较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但对农村儿童而言,传统的娱乐方式“与伙伴玩耍”仍占主要地位, 他们接触媒介的时间远远低于城市儿童。城市小学生媒介环境比较优越,大多数小学生能够接触到除上述媒体外的数码相机、DV数码摄像机、平板电脑ipad以及专门为小学生设计的如点读笔等,很多小学生已有自己的手机,他们对现代生活中常用的各类媒介都有所接触和使用。多数城市小学生的课余安排主要是读课外书和看电视、上网等,还有一部分是参加各类辅导班。
当前城市小学生所处的媒介接触环境比较优越,大多数小学生的家庭媒介拥有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儿童的媒介接触呈现多元化态势,而农村小学生所处的媒介环境相对简单,家庭拥有的媒介从种类和数量上都远远不及城市孩子的家庭,儿童媒介接触呈现出单一和陈旧态势。城乡之间小学生对各类媒介的接触和使用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况。
二、媒介主要接触内容
随着小学生课业越来越多,父母施给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无论城市儿童还是农村儿童,都渴望通过媒介来满足其天性好玩。一半以上的小学生在媒介接触过程中均偏爱娱乐性内容。如报纸,小学生多喜欢看照片、漫画;看电视时以看动画片为主;上网时则以打游戏为主,真正通过这些媒体获取或查阅信息所占比列整体较小。而农村儿童拥有媒介的相对单一性,又导致多数情况下儿童只能靠电视媒介来填补他们的娱乐时间。农村儿童喜爱的动画片以娱乐为目的的剧情类节目更多, 具备一定教育功能的节目基本没有, 这加剧了电视接触时间偏长的农村儿童第二课堂教育资源的缺乏。②而城市儿童拥有丰富的媒介种类弥补了电视媒介节目单一的缺陷。
三、媒介使用能力
目前城市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运用各种媒介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能力,但城市小学生整体自我评价较高,而农村小学生整体自我评价较低。从性别角度来看,男性比女性小学生在媒体使用能力的自我评价上更高。农村小学生对媒介的使用多集中在对电视媒体的使用,但城乡小学生主要都是出于兴趣和娱乐目的接触传播媒介的,他们对媒介功能的认识尚出于自发状态,对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的诸多功能他们缺乏深入了解和应用,小学生使用的媒介功能还比较单一。
“使用与满足”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并非媒介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使用者,而是依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的“一个活跃的受众”。从这一理论出发,小学生的媒介使用需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进行必要的全方位的调查,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学龄儿童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期望、满足小学生的媒介使用需求。③
四、媒介批判能力
城乡小学生在对媒体的认知基本相同,城乡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虽然城乡之间社会和信息环境以及教育资源都相差甚大,但相似的教育背景(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考试内容等)为城乡小学生认知媒介提供了几乎相同的知识背景、逻辑框架和思维结构,使得城乡小学生具有相似的媒体认知态度和理解水平。④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评价能力、对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与真实世界差别的辨识能力、对媒体中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等,城乡小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的基本一致。对媒介提供的信息比较信任;同时又能较好地辨别媒体环境和真实环境的差别;具备抵抗媒介不良信息的自觉意识,但多数停留在被动回避的状态,缺乏家长积极、开放的引导和教育;但小学生基本缺乏对大众传播媒介“议程设置”意图的清晰认识。大众传媒的观点对小学生评价认识周围事物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小学生对传播媒介的认识基本停留在表层上,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媒介信息缺乏质疑和批判吸收的能力,还未建立起足够的媒介信息思考批判习惯和意识,这一状况不利于其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接受。
五、媒介素养教育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还几乎是个空白,对其研究也是寥寥无几。对于城市的小学生,也只有个别地区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如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北京市一小学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媒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开发的“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验课”。⑤当今尤其是城市孩子拥有媒介率较高,而心智还尚未成熟的孩子无法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使用媒介,导致手机、游戏机、动漫书成为城市孩子上学的必带品。老师、家长都表示希望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发挥媒介学习在基础教育中的影响与作用。
英、加、美等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逐步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的学校课程体系,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目前,台湾的媒介素养教育己经贯穿了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各个教育阶段,主要实施手段是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专门课程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与国外和港台地区相比,在诸如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与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内地都还不尽如人意。
西方国家教育体制比较灵活,能够将媒介素养教育贯穿在学校的教育中。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比较稳定,很难实现这一点。学校又是培养媒介素养的最佳场所,如果不能形成规模,那么媒介素养教育很难实现;其次,有限的媒介资源也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设置了障碍;我国目前受众人均所拥有的媒介资源相当有限,公民自觉的媒介素养教育难以开展;再次,目前我国所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行为极其有限,主要囿于专业人士的自觉行为,总之,目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没有有效地开展,尚未形成一定的社会规模和体系,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
巴利·邓肯说:“不应该将媒介素养教育视为硬要塞进现已排得满满的课程表里的课程。作为一项横跨多个学科的教育活动,媒介素养教育应被视为一种综合的教育方法,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渗透到各种课堂活动中,包括地理、自然和语言艺术。”媒介素养教育不仅能为社会发展创造健康良性的媒介环境,也能促使社会公民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⑥
① 《城市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② 《湖南农村儿童媒介素养调研报告》
③李昕言. 城市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划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25-40
④路鹏程,骆杲,王敏晨,付三军. 我国中部城乡青少年媒介素养比较研究,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12)
⑤ 《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验课<我的广告,谁做主?>》教学设计[J]. 中国教师,2011(4)下月版:13~16
⑥柴玥. 我国城市公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