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地长歌今犹唱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h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初武王分封,召公被封于燕。那时候的燕国是不折不扣的北方边境,苦寒之地。它“外迫蛮貉,内厝齐晋”,被少数民族山戎打得奄奄“病”态,被齐国、中山国打得几乎亡国。但就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逼迫性的空间中,燕国硬是上演了历史反转剧,一举跻身“战国七雄”。面对强秦,燕国是六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一把匕首固然抵挡不了百万之师,但那易水河边的风声、歌声,已然成为历史绝唱。
  因此,燕文化闪烁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穿越几千年时空而不歇,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后来者,孜孜不倦地对它展开研究。
  早在1929年至1949年,著名考古学家马衡教授带队,对燕下都遗址进行专题调查,并对老姆台进行考古挖掘,发现了大量出土文物,震撼了考古界。至20世纪50年代,二十年间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了燕国这个神秘而古老的诸侯国的存在,为历史地理学家和其他领域专家的介入提供了突破口。
  1961年,燕下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大量文物被损毁的年代,这一决定使燕文化免遭破坏,为后世继续研究提供了可能。该时期,随着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发现并挖掘了一批重要的遗址和墓地,如北京琉璃河遗址、天津张贵庄战国墓等。
  改革开放以后,燕文化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北京琉璃河西周墓地以及董家林古城的考古取得了重大突破,最终确定了周初召公封燕之事的存在;燕北长城的发现基本确定了燕国的疆域;以大量的出土文物为依据,确定了燕国的早、中、晚三个分期;燕铜器铭文的研究,基本确定了燕侯克是驻守燕国的第一位王侯。总之,这一时期丰富的考古资料使更多专家学者开始瞩目燕文化研究,从而使考古学这一学术领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考古研究的顺利开展,为后期燕文化各研究分支的出现提供了有力支撑。燕文化研究从此由考古实物研究进入史实梳理和文化符号研究阶段。
  最早对燕国历史进行完善梳理的是夏自正教授。1988年,夏自正教授发表《燕国史简说》,呈现出燕国历史面目的基本轮廓。
  1995年,北京市房山区召开了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北京建城3040年暨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不仅有国内权威专家学者,还包括海外研究人员。此次会议虽然以考古研究为主,但对燕国地域和燕国史进行了基本界定。
  同年,张京华教授的著作《燕赵文化》出版。《燕赵文化》一书对历史上称为“燕赵”的黄河以北平原地区文化,从生态、农业、经济、政治、战争和民族整合背景方面进行了横向探讨,并讨论了商周时期的燕国古史。张京华教授认为,“慷慨悲歌、好气任侠”的精神传统为燕赵所独有,而为其他区域所不具备。该书成为学术界研究燕赵文化的必读书目之一。
  进入21世纪,燕国历史脉络日益清晰,由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燕文化研究进入精神内涵层面。燕文化精神研究成果显著,尤其是慷慨悲歌精神内涵方面的研究颇丰。
  “慷慨悲歌”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中,司马迁写项羽:“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同时,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又用这个词描述中山国风俗:中山地薄人眾,有大量“殷地余民”,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中山国与燕国紧邻,文化气质接近。到了唐代,韩愈的一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对燕赵故地的精神特质做了精准概括。河北保定市委党校的杨玉生、薛兰霞教授夫妇,是发表燕文化精神层面研究成果最多的学者,杨教授认为,燕文化慷慨风格的形成主要由山高气寒的地理环境、农牧文明的交界、长期的战争和民族融合等多因素导致。
  对慷慨悲歌的当代价值研究是慷慨悲歌精神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荣宁发表的《论抗战时期燕赵文化的重生》、赵胜军的《慷慨悲歌,燕赵豪气》、张川平的《战争激发生成的河北人文精神》等文章,都指出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大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御敌、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精神品质,是慷慨悲歌的当代传承和升华。
  近几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尤其是去年雄安新区的设立,燕文化研究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京,津,河北中北部包括雄安新区,均为燕国故地,挖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期建设助力,是文化学者的使命。而各城市、各领域的学者们,也纷纷担起这一责任,迅速开展多样化的燕文化研究。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总领队毛保中,主持雄安新区考古调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新区规划提供了准确的文物基础信息。今年5月27日,毛保中走进河北博物院文博讲堂,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燕文化特质的考古学探析。
  京、津的学者也进行着同样的文化传播。早在十年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陈平即撰写了《燕文化》《北方幽燕文明》《燕秦文化研究》等专著;2015年,北京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出版了《琉璃河遗址与燕文化研究论文集:纪念北京建城 3060年》;今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走进天津博物馆,为听众带去讲座《周初分封与早期燕文化的考古学观察》。
  易县,拥有燕下都遗址和荆轲刺秦故事,在燕文化研究中更是不甘落后。2016年11月,易县成立燕文化研究会;2017年4月,易县举办燕文化主题书画展;2017年12月,易县博物馆开馆,展出了举世罕见的宫门构件“透雕龙凤纹铜铺首”(复制品)和各式各样的燕国瓦当(实物),使观众零距离感受到燕文化魅力。
  燕地长歌歌不止。对燕文化,人们期待着知道得更多、更多……
  编辑:郭文岭
其他文献
本论文根据青平川污水处理站污水水质特性,以提高青平川污水处理站污水回注处理效果及腐蚀、结垢控制为目标,通过污水综合处理工艺研究、系列处理药剂的优化,实现污水处理、防腐、阻垢的技术集成。完成了现场现状调查,得出处理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了破乳剂体系初选;进行了水处理工艺技术与流程研究,通过加入除硫杀菌剂和适当提高污水的pH值,控制溶解氧的量,提高HCO 3-、S 2-的去除率,抑制水中细菌的繁殖来控制
归家忆rn深秋,深夜,独居斗室,了结了一天该干的事情,欲睡之前和往常一样,拿起床头一本书来.读了几篇《唐诗一百首》,把书压到枕下,不知怎的,总是诵念着最后那首葛鸦儿的《怀
期刊
安塞油田受储层低压、低渗特性制约,油井产能普遍较低,系统效率仅18.09%,吨液能耗高,影响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如何有效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降低采油能耗,是油田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
通过对今年来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梳理,分析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探讨未来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今后更好的拓展公共气象服务领域和工作奠定坚实的
西峰油田储层孔隙小、喉道细、渗流阻力大,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井压力升高、注水量递减快的问题,影响水驱原油的正常开采。本文通过对西峰油田储层孔喉结构分析认为,注水驱
一  将“美貌”一词用于男人,怎么看怎么别扭。但无疑,男人也是有美貌的。魏晋时期就出了许多美男,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证。此书为容貌专设一章,名曰“容止”,记录的就是那些美男的容貌与举止。  书里这样写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他的“姿容神情”,居然会引起女人围观,甚至拉起手来把他团团围住,怕他跑了。  还有王衍:“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玉柄麈
期刊
“正月十八,海庙万树芽始发,春风百帆遍天涯。”  这句民谚说的是渤海莱州湾畔渔民祭海祈福的习俗。  这一天,静悄悄的早晨,同样悄无声息的浓雾,笼罩着通往海庙的黄土大道。崭新的朝阳,自东方地宫冉冉升起,像反弹琵琶,铮鸣有声,跃出海的脊背,越跳越高,迸射出万道金光,镀亮了千万羽海鸥洁白的翅尖。浓雾被击溃了,一绺一绺的,四下逃散。一支长长的队伍,身穿大红盛装,头裹红巾,有人擎着五色彩旗在前头开路,后面八
期刊
注水水质问题一直是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的工程技术难题。注入不合乎要求的水,不仅仅造成相关设备的严重腐蚀、增加注水系统维修与更换和运行费用,干扰油田注水开发正常运行,更重
1.  重读《重生——苏珊·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47—1963)》,读得昏天黑地、乐不思蜀,其形状可用一词形容,即:饕餮。  毕竟是卓越的知识者,即便是日记和笔记,即便是断片与絮语,也有铺天盖地的思想波澜,也是不成体系的哲学大著,与柏拉图、尼采、维特根斯坦比肩辉映。其阅读快感,验证了她自己所说,知识的“渴求”,就像性的渴求,满足之后,焦灼平复,身体安详,心灵开花。  我对她产生了强烈的爱意。  
期刊
童年时,幺叔家有一本《芥子园画传》,是幺叔的宝贝。那时有人结婚会打“宁波床”,床上雕繁复的花,安着许多小玻璃,里面镶着画。幺叔为人画“宁波床”。《芥子园画传》是他的师傅。  我得空就描《芥子园画传》。下课在描,上课也在描,沒有烟盒纸,就描在课本上。数学课上,被老师发现了,命我将书上的图画一一抠下,然后当众咽下。  因此,我尝过画的滋味。  编辑:刘亚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