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鼻内镜下观察下鼻甲中后端射频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01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进行鼻内镜下下鼻甲中后端射频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0.3分钟,术中无出血;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3.2分钟,出血量为30.5ml。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2/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中后端射频手术治疗,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有效,且安全、微创、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肥厚性鼻炎 下鼻甲中后端 射频手术治疗 鼻内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37
我科从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应用射频治疗仪行下鼻甲中后端射频(RF)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66例,并与同期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35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确诊为慢性肥厚性鼻炎。入选病理条件主要以鼻塞为主的患者,伴或不伴喷嚏、黏液涕,病例改变为下鼻甲肥厚或肿胀致鼻塞。经1%麻黄素收缩反应欠佳,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效果较差或无效,均行鼻窦CT或鼻内镜检查,排除鼻窦炎、鼻甲息肉样变、鼻炎及鼻腔新生物、鼻甲骨性肥大及鼻中隔偏曲。所有入选病例均未接受过激光、微波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
采取随机抽取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6例,男44例,女22例,年龄16~63岁,平均38.4岁;对照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7~57岁,平均37.8岁。
两组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在年龄、性别、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鼻内镜下下鼻甲中后端射频手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以1%丁卡因(滴加少量1‰盐酸肾上腺素)棉片做鼻腔黏膜表面麻醉,然后用1%利多卡因行下鼻甲黏膜下浸润麻醉,麻醉完成后行鼻内镜下下鼻甲中后端射频手术。将下鼻甲自前向后均分为三等份,手术范围为中后两部分。射频仪选择功率为3~4档,射频头紧贴肥厚的下鼻甲黏膜,作用时间为3~4秒。在鼻内镜引导下,由后向前在下鼻甲黏膜表面行多点热凝,点数10~12点,对肥厚严重处,可适当增加点数。术中可见下鼻甲表面组织变白,未见出血。术后双下鼻甲涂四环可的松眼膏,不需行前鼻孔填塞。常规口服抗生素3天,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滴鼻或伯克纳喷鼻,并每周2次清理下鼻甲表面的伪膜,1周后鼻塞症状开始减轻,约2周后下鼻甲肿胀明显减轻,3~4周后恢复正常。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用常规切除方法,以1%丁卡因(滴加少量1‰盐酸肾上腺素)棉片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然后用1%利多卡因行下鼻甲黏膜下浸润麻醉,麻醉完成后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从下鼻甲肥大部分前缘作切口,然后以鼻甲剪或圈套器将肥大部分下鼻甲切除,切除部分不超过下鼻甲的1/3。术中出血量10~30ml,术毕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术后抗生素治疗5~7天,24~48小时后取出填塞纱条,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滴鼻,注意防止鼻腔粘连,10~14天后,鼻塞症状开始减轻,4~6周后恢复正常。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鼻腔通气良好,无不适感,鼻腔黏膜淡粉红,停用鼻黏膜收缩剂,下鼻甲不肥大;②有效:鼻塞明显减轻,偶有鼻涕但量不多,鼻黏膜色红基本停用鼻黏膜收缩剂,下鼻甲不肥大;③无效:鼻塞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结 果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治疗组患者均于鼻内镜下顺利完成下鼻甲中后端射频手术,手术时间为5~15分钟,平均为10.3分钟,术中均无出血。对照组顺利完成下鼻甲部分术,时間为30~40分钟,平均为33.2分钟,术中出血15~40ml,平均为30.5ml,随访6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
术后鼻塞改善情况:随访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9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传统的方法是在前鼻镜下对下鼻甲黏膜肥厚者,进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虽然疗效确切,但并发症较多,其缺点是视野不清楚且手术及术后出血多,术后鼻腔黏膜恢复时间长,创面瘢痕容易造成鼻腔粘连以及过度通气等并发症。
经鼻内镜下鼻甲中后端射频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在手术时间、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内镜下下鼻甲中后端射频手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6-175.
2 陈闽琪,陈立燕.鼻内镜下钩突切除加下鼻甲黏膜下骨折移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中国耳鼻咽喉外科杂志,2002,8(3):193.
3 罗思瑾,王丽华,黄筱芳.纤维喉镜引导射频治疗鼻咽喉疾患40例临床观察.中国内镜杂志,2000,6(3):38-39.
关键词 慢性肥厚性鼻炎 下鼻甲中后端 射频手术治疗 鼻内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37
我科从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应用射频治疗仪行下鼻甲中后端射频(RF)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66例,并与同期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35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确诊为慢性肥厚性鼻炎。入选病理条件主要以鼻塞为主的患者,伴或不伴喷嚏、黏液涕,病例改变为下鼻甲肥厚或肿胀致鼻塞。经1%麻黄素收缩反应欠佳,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效果较差或无效,均行鼻窦CT或鼻内镜检查,排除鼻窦炎、鼻甲息肉样变、鼻炎及鼻腔新生物、鼻甲骨性肥大及鼻中隔偏曲。所有入选病例均未接受过激光、微波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
采取随机抽取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6例,男44例,女22例,年龄16~63岁,平均38.4岁;对照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7~57岁,平均37.8岁。
两组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在年龄、性别、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鼻内镜下下鼻甲中后端射频手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以1%丁卡因(滴加少量1‰盐酸肾上腺素)棉片做鼻腔黏膜表面麻醉,然后用1%利多卡因行下鼻甲黏膜下浸润麻醉,麻醉完成后行鼻内镜下下鼻甲中后端射频手术。将下鼻甲自前向后均分为三等份,手术范围为中后两部分。射频仪选择功率为3~4档,射频头紧贴肥厚的下鼻甲黏膜,作用时间为3~4秒。在鼻内镜引导下,由后向前在下鼻甲黏膜表面行多点热凝,点数10~12点,对肥厚严重处,可适当增加点数。术中可见下鼻甲表面组织变白,未见出血。术后双下鼻甲涂四环可的松眼膏,不需行前鼻孔填塞。常规口服抗生素3天,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滴鼻或伯克纳喷鼻,并每周2次清理下鼻甲表面的伪膜,1周后鼻塞症状开始减轻,约2周后下鼻甲肿胀明显减轻,3~4周后恢复正常。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用常规切除方法,以1%丁卡因(滴加少量1‰盐酸肾上腺素)棉片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然后用1%利多卡因行下鼻甲黏膜下浸润麻醉,麻醉完成后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从下鼻甲肥大部分前缘作切口,然后以鼻甲剪或圈套器将肥大部分下鼻甲切除,切除部分不超过下鼻甲的1/3。术中出血量10~30ml,术毕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术后抗生素治疗5~7天,24~48小时后取出填塞纱条,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滴鼻,注意防止鼻腔粘连,10~14天后,鼻塞症状开始减轻,4~6周后恢复正常。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鼻腔通气良好,无不适感,鼻腔黏膜淡粉红,停用鼻黏膜收缩剂,下鼻甲不肥大;②有效:鼻塞明显减轻,偶有鼻涕但量不多,鼻黏膜色红基本停用鼻黏膜收缩剂,下鼻甲不肥大;③无效:鼻塞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结 果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治疗组患者均于鼻内镜下顺利完成下鼻甲中后端射频手术,手术时间为5~15分钟,平均为10.3分钟,术中均无出血。对照组顺利完成下鼻甲部分术,时間为30~40分钟,平均为33.2分钟,术中出血15~40ml,平均为30.5ml,随访6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
术后鼻塞改善情况:随访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9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传统的方法是在前鼻镜下对下鼻甲黏膜肥厚者,进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虽然疗效确切,但并发症较多,其缺点是视野不清楚且手术及术后出血多,术后鼻腔黏膜恢复时间长,创面瘢痕容易造成鼻腔粘连以及过度通气等并发症。
经鼻内镜下鼻甲中后端射频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在手术时间、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内镜下下鼻甲中后端射频手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6-175.
2 陈闽琪,陈立燕.鼻内镜下钩突切除加下鼻甲黏膜下骨折移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中国耳鼻咽喉外科杂志,2002,8(3):193.
3 罗思瑾,王丽华,黄筱芳.纤维喉镜引导射频治疗鼻咽喉疾患40例临床观察.中国内镜杂志,2000,6(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