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是世界性难题,而且也是阻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文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刻剖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然后以创新金融生态环境机制的视角,提出了破解这一难题的措施,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创新;金融;中小企业;融资;中国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1-0050-04
一、引言
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而且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难题。虽然企业、银行、政府机构等各方面进行了种种努力,人民银行等相关机构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在某些地区和行业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整体上来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在某些地方和行业,融资难问题甚至更加突出了,不少学者也撰写了一些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但研究还不全面,分析还不够深刻,解决措施表面化,本文试图用创新的观点,深入剖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运行机制,为破解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努力,提供一些解决之道。
本文中的中小企业是指各种非公有制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但不包括外资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对。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1]。因而,本文中的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并未做严格区分,二者大体相同。
本文中的中小企业和地区金融机构来自江浙、华南地区,因为苏南、浙江和南粤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无论其中小企业数量、规模、行业、从业人数、所创造的价值都居全国之最。以深圳为例,有2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0%以上。
在全国,就数量而言,90%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他们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开发。因此,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国家创新能力的最活跃的新生力量;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推进器。然而,他们的融资难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与短板,要破解这样的难题,需要企业、金融机构、国家、社会各界通力合作,运用创新观念、系统思想才有可能有所收获。
二、文献述评
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展开了研究。有的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面对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2][3]。有的从借鉴发达国家的融资经验角度来探讨破解这一问题[4][5]。有的从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入手,通过建立分析模型,最后提出以股权、债权融资为主体,其他融资渠道为辅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6]。有的从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的角度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7]。还有学者从融资难的影响因素、信用担保、推出创业板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然而,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都主张在保留现有体制框架内进行改革、改良的基础上,开出的一些药方,可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因为我国现在的融资框架均脱胎于计划经济的窠臼、其架构和制度为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而非为中小企业而设,游戏规则天然存在缺陷,各利益权力部门之间矛盾重重,各个金融机构的改革还严重依靠中央政府政策推力来进行,这种修修补补的做法当然不能彻底解决历史顽疾。因此,需要用创新的观点,依托系统论的思想,用“革命”而非“变革”的方式,全面改变金融生态环境与运行机制,才有可能破解这一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历史难题。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很多,问题复杂,应该说企业本身、银行、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政府和社会都没有很好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应负有一定责任。
(一)中小企业的责任与融资特点
第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经营关系密切,而企业的创业者又是企业文化的最重要塑造者,我国中小企业发端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很多中小企业就是靠不讲信用发家的,不少企业经营者以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起家,把坑蒙拐骗奉为经营哲学,以温州为例,改革开放初期,有的企业用纸做鞋子,正是由于低劣的商品质量成就了打假英雄王海,90年代,温州经过二次创业,重视产品质量,重塑品牌形象,但不少商人的短视行为,投机心理今天依然可见,比如闻名全国的温州炒房团。再比如,2006年开始,央行着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如果全国建立完备的征信体系,银行在放贷之前,查一下征信体系就能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这样就大大减轻了银行的成本和风险,提高银行为更多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件工作步履艰难,不少企业准备几套财务报表,针对不同目的来应对不同部门。前总理朱镕基为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是:不做假账。可见不实的财务报表有多么普遍,虽然做假账并非中小企业所独有,但中小企业的情况比其他类型企业严重,据调查,截止到2008年末,民营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达到11.6%,高于整个银行业平均2%的7-8个百分点,这种诚信意识薄弱的现状,既害了别人,也害了中小企业自己,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最重要的内部影响因素,虽然并非所有中小企业都是如此,但中国人一只老鼠害一锅汤的观念,在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银行方面为降低自身经营风险而产生拒贷、借贷的心理也就自然而然了。这属于中小企业的主观原因造成的。
第二,中小企业融资难还有其客观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都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如果说政府有两个孩子,无疑国有企业是亲生的,中小企业是抱养的,国家的指导思想、金融政策、行业壁垒等都优先照顾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只能跟在国有企业后面喝点汤,在全球金融背景下,我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走出低谷,拿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但中小企业得到的却少得可怜。据调查,2009年一季度信贷增加了4.58万亿,但是增加的信贷主要落在了政府基础设施等大型工程上,民营中小企业受益很少,中小企业信贷没有明显增长,有的省份贷款余额增加为零,有的省市增加额甚至还是-0.5左右,到2007年底,全国中小企业贷款额只占全国贷款额的10%左右[7]。
第三,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其特点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产品品种结构较少、资本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信息不透明、抵御风险能力差、缺乏银行所需的抵押品、没有太多的固定资产、设备也较廉价,再加上企业发展的规划性低、前瞻性不够,需要资金时的“短、频、快”,也无疑增加了其融资的难度。
(二)银行的责任
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许多人将矛头对准了银行,认为银行贷款门槛高,贷款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更可恶的是嫌贫爱富。但平心而论,银行错了吗?当然没有,中农工建等大型商业银行在贷款博弈的游戏中,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为了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收益,设计各种制度和规定来保证自己目标的实现无可厚非,更何况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主体架构并非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很多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模式不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仅仅依靠现有金融体系内的大中型银行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确存在很多局限性。虽然在政府的要求下,四大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但是,如果其指导思想和运行机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各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只能装装样子,作秀的成分会更多。
各地成立的地方银行和农信社等是为支持地方企业而设计成立的,本应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力军,但不幸的是,情况并非如此,在中国的经济特区深圳,中小银行的到来非但没有在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上拓展业务,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是对优质大客户展开了更加激烈的争夺。比如,深圳地铁这样具有国有财政背景的大项目贷款,各家银行展开激烈竞争,贷款利率一降再降,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则冰火两重天,少有问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首先是我们的金融体制,如果不对现有的这套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即使资金的龙头开得再大,也不会有多少水会流到中小企业的桶里;其次,由各商业银行的目的所决定,银行贷款出于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银行的业绩考核一定会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放在首位,银行业的社会责任只能是需要时的摆设。
(三)担保机构的责任
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是因为不愿承担更大的风险,为了降低银行的风险,担保机构应运而生。理论上讲,担保公司向资信不足的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帮助企业拿到银行贷款,而一旦借款企业还不了钱,就由担保公司来偿还。作为回报,担保公司事先也会向借款企业要求提供质押物,并收取一定费用。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首先成立担保公司的门槛低,不需要特别审批,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其经营范围、存期间增资、变更等程序与普通工商企业相同,以至于鱼龙混杂,有些担保公司本身的信用都成问题,抽逃客户保证金、钻政策空子、套取银行贷款;有些担保公司挂羊头卖狗肉,放高利贷,而这些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却很高,年息高达36%,仅担保金就高达20%,成了地下钱庄,而目前银行一年期贷款年利率为5.31%,这样就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正常的企业商务根本贷不起,严重破坏担保业的声誉,形成银企之间的恶性循环。更何况我国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而且担保公司的结构也存在严重问题,以深圳为例,担保公司有两百多家,但真正比较大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只有两家,政策性担保机构缺失,造成中小企业担保无门,因为其他的担保公司也是企业,控制风险,保证盈利也是他们的经营目标,他们怎么能甘心为他人作嫁衣裳呢?
(四)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
为了减少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风险,国外发达国家都有一整套完整的担保体系、信用评级体系和政府金融支持优惠政策,我国在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融资机制和融资担保都与其存在较大差距[5]。虽然在我国,央行从1998年起就开始启动了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由专门机构采集、保存、整理、分析、使用企业的信用信息,以防范信用风险,保证金融市场稳定。2006年开始,央行又着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希望把征信体系覆盖到那些和金融机构没有信贷关系的民营中小企业。然而央视记者采访发现,这项重要的工作开展三年来一直不顺利。原因主要有两个,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担心泄漏企业商业秘密,河北唐山市的“以征促用、以用促征”经验和严格为企业客户保密的制度,部分地解决了一些问题,初步实现了多方共赢,但银行、工商、税务等各部门的利益之争还是没有很好地协调,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又一障碍[8]。
(五)政府部门的责任
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为了各自利益展开激烈的博弈之外,也与政府在其中没有很好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密切相关,比如,担保机构与信用机构要想很好地履行各自的义务,与政府的政策与支持息息相关。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在银企之间的调节支持作用。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种市场失灵的表现,这时候需要政府来调节,政府可以出台各种政策,向发达国家学习,用立法的形式来规范各参与方的市场行为,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日本由政府出资成立了三家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英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拿大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担保本系,美国联邦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法规[4]。2005年7月,银监会出台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但措施在实际中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但执行力度还不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重庆等十几个省市都已经出台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风险补偿由当地政府的财力所决定,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支持力度大,而内地、西部省份支持力度弱,而且,政府出台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标准相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来说,还是太低,因为有些地方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达到了20%左右,风险补偿金却只有0.8%。由此可见,我国政府的支持力度还不够,还需要政府各部门的支持,比如,财政上的优惠贷款政策,税务部门的减税等。
第二,政府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发达国家大都具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企业内部积累、商业银行贷款、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租赁融资和政府协助融资;从融资主体与投资主体的关系看,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而目前我国的未上市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为狭窄。2005年5月,我国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经过4年多的发展,仅成功上市275家,截至2006年10月底,与已达4 200多万户的中小企业相比,确实是杯水车薪[6]。因此,尽快推出创业板,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国家和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完善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将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主要任务。
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博弈的各个利益主体,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参与各方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有可能破解,实践证明,以往的那种修修补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方法,是要用创新的方法、观点、思维,改变现有游戏规则、运行体制,才可能破解这一历史难题。
(一)企业方面
第一,企业领导人应该从企业长远利益考虑,制定企业发展的愿景和历史使命,培养诚信意识、健全财务制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内部控制力和信息透明度、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密切银企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问题,才能做大做强,比如,王传福在做电池时,就定下争创世界第一的目标,在做汽车时,又定下了实现国人驾驶清洁无污染汽车的梦想,诚信第一、管理规范,才一步步地把一个民营小企业做成一个国内外知名的民营大企业。
第二,我国改革开放30年了,中小企业从以前的补充作用已经成长为中国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政府及各部门从思想意识上要彻底改变对中小企业的歧视态度,这样,才能在制定各种政策时做到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公平、合理,媒体与社会各界也要对讲诚信的企业大加褒奖,而对不讲诚信、缺乏企业社会责任和伦理的企业进行曝光、通报、谴责和经济惩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讲诚信的企业,资金不发愁,人人帮;不讲诚信的企业无处藏身,无立锥之地。
(二)银行方面
第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用战略的眼光全面审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能仅仅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被动地由于响应政府号召为中小企业贷点款,而应看到,随着大型国有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向中小企业贷款是大型商业银行的另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和利润来源,如果丧失了这块未来的潜在市场,无疑会削弱或丧失自己在未来的优势地位,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以往对中小企业的态度、政策、信贷程序和方法,对中小企业建立新的考核标准、体制框架以及对信贷人员的业绩考核方法。比如,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在审查企业贷款申请时,抛弃了传统看企业财务报表,是否有足够的抵押物等,而是依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成立客户经理团队面对面,背靠背地了解企业的“三品”和“三表”。“三品”就是企业负责人的人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私人高档用品;“三表”即水表、电表和海关报表。此外,还通过走访企业员工、居委会等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情况,掌握企业全面、准确的信息,控制了信贷风险。阿里巴巴和当地建行推出的网络联保方式,通过阿里巴巴的三家会员企业,以互相担保的方式,共同向银行申请贷款,有效地降低了贷款风险。可喜的是,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目前各大银行正在转变观念,开始关注中小企业贷款。比如,中国银行今年四月底推出了信贷工厂,通过批量生产,简化了审批流程,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中国银行正在从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不同方面进行创新。
第二,地区小型商业银行也应该以创新的观点、思维和机制为当地中小企业服务,而不是与国营商业银行争饭吃。比如,江苏农信社广泛推广仓单质押,通过库存产品作为抵押取得贷款;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企业股权质押贷款;北京银行新近推出知识产权作为质押贷款,有的银行通过电子商务降低信贷中的人力成本。浙江的泰隆商业银行、民泰商业银行、台州商业银行等几家小商业银行都在做小企业贷款生意,但贷款风险很低,据调查,浙江的中小企业不良贷款仅为1.62%,远低于全国11.6%的平均水平。小型商业银行依靠向中小企业贷款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前途光明,非常著名的例子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国人尤努斯,通过成立格莱珉银行,不单向民营中小企业贷款,而且它的大多数客户是个体劳动者,彻底颠覆了银行嫌贫爱富的传统观念,不但减少了信贷风险,自己也发展壮大,被人喻为穷人银行,这一切成功都源于创新[8]。
(三)政府方面
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不但非常重要和关键,而且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第一,严格监管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运作,提高担保机构的门槛,重新确立担保机构的经营目标,不仅以盈利为目的,还要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宗旨和质量目标;或依据美、欧、日等国际惯例,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定位于纯公共产品,由政府出资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
第二,提高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标准,对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实行政策倾斜,或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赢利共享,风险共担,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和风险补偿基金政策,进一步增强财政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第三,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建设。针对征信工作的难题,河北遵化市、唐山市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以征促用,以用促征”实现多方共赢,让参与征信的企业尝到甜头,看到希望;严格保密措施,打消企业的顾虑;平衡工商、税务、银行等各部门利益,调动各方征信的积极性。
第四,加强银行、企业、担保机构和信用评估机构的合作,共同组建贷款融资平台。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与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联手打造的新担保体系——增信担保融资模式值得推广。它由每个担保机构首先要给平台交一百万的风险准备金,出问题以后,由10家担保机构来共同承担,有效地减少了个别担保公司的恶意违约风险。第五,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包括扩大中小板、创业板,成立更多的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资金、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债券市场等。针对中小企业风险大的问题,2007年底,深圳市首次组织了20家中小企业集合发行10.3亿企业债券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使中小企业发债成为可能。
五、结语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措施还可以列出很多,方法可以想出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改革现存的金融体制,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打破旧的主体框架,优化融资环境,因地制宜,积极推进金融创新;从长远出发,从系统入手,各方同心协力,才能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找到根本出路。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KR70)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赵平.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J]. 会计之友,2007,(12):35—38.
[3] 王兴焕等.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J]. 财务月刊(综合),2008,(2):34—36.
[4] 蒋志芬.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与中小企业融资新思维[J]. 经济问题,2008,(6):103—105.
[5] 安春梅. 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其启示[J]. 西北大学学报,2009,(3):73—75.
[6] 徐泓等.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09,(3):226—228.
[7] 杨晖等. 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的应用研究[J]. 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2008,(8):34—37.
[8] 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
[作者简介]白少君(1966—),男,陕西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李雪茹(1964—),女,陕西周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企业国际化.乔磊(1976—),女,陕西榆林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企业国际化。
[收稿日期]2009-11-28
责编:罗哲;校对:黄晓梅
关键词:创新;金融;中小企业;融资;中国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1-0050-04
一、引言
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而且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难题。虽然企业、银行、政府机构等各方面进行了种种努力,人民银行等相关机构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在某些地区和行业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整体上来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在某些地方和行业,融资难问题甚至更加突出了,不少学者也撰写了一些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但研究还不全面,分析还不够深刻,解决措施表面化,本文试图用创新的观点,深入剖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运行机制,为破解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努力,提供一些解决之道。
本文中的中小企业是指各种非公有制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但不包括外资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对。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1]。因而,本文中的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并未做严格区分,二者大体相同。
本文中的中小企业和地区金融机构来自江浙、华南地区,因为苏南、浙江和南粤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无论其中小企业数量、规模、行业、从业人数、所创造的价值都居全国之最。以深圳为例,有2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0%以上。
在全国,就数量而言,90%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他们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开发。因此,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国家创新能力的最活跃的新生力量;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推进器。然而,他们的融资难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与短板,要破解这样的难题,需要企业、金融机构、国家、社会各界通力合作,运用创新观念、系统思想才有可能有所收获。
二、文献述评
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展开了研究。有的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面对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2][3]。有的从借鉴发达国家的融资经验角度来探讨破解这一问题[4][5]。有的从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入手,通过建立分析模型,最后提出以股权、债权融资为主体,其他融资渠道为辅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6]。有的从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的角度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7]。还有学者从融资难的影响因素、信用担保、推出创业板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然而,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都主张在保留现有体制框架内进行改革、改良的基础上,开出的一些药方,可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因为我国现在的融资框架均脱胎于计划经济的窠臼、其架构和制度为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而非为中小企业而设,游戏规则天然存在缺陷,各利益权力部门之间矛盾重重,各个金融机构的改革还严重依靠中央政府政策推力来进行,这种修修补补的做法当然不能彻底解决历史顽疾。因此,需要用创新的观点,依托系统论的思想,用“革命”而非“变革”的方式,全面改变金融生态环境与运行机制,才有可能破解这一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历史难题。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很多,问题复杂,应该说企业本身、银行、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政府和社会都没有很好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应负有一定责任。
(一)中小企业的责任与融资特点
第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经营关系密切,而企业的创业者又是企业文化的最重要塑造者,我国中小企业发端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很多中小企业就是靠不讲信用发家的,不少企业经营者以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起家,把坑蒙拐骗奉为经营哲学,以温州为例,改革开放初期,有的企业用纸做鞋子,正是由于低劣的商品质量成就了打假英雄王海,90年代,温州经过二次创业,重视产品质量,重塑品牌形象,但不少商人的短视行为,投机心理今天依然可见,比如闻名全国的温州炒房团。再比如,2006年开始,央行着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如果全国建立完备的征信体系,银行在放贷之前,查一下征信体系就能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这样就大大减轻了银行的成本和风险,提高银行为更多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件工作步履艰难,不少企业准备几套财务报表,针对不同目的来应对不同部门。前总理朱镕基为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是:不做假账。可见不实的财务报表有多么普遍,虽然做假账并非中小企业所独有,但中小企业的情况比其他类型企业严重,据调查,截止到2008年末,民营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达到11.6%,高于整个银行业平均2%的7-8个百分点,这种诚信意识薄弱的现状,既害了别人,也害了中小企业自己,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最重要的内部影响因素,虽然并非所有中小企业都是如此,但中国人一只老鼠害一锅汤的观念,在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银行方面为降低自身经营风险而产生拒贷、借贷的心理也就自然而然了。这属于中小企业的主观原因造成的。
第二,中小企业融资难还有其客观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都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如果说政府有两个孩子,无疑国有企业是亲生的,中小企业是抱养的,国家的指导思想、金融政策、行业壁垒等都优先照顾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只能跟在国有企业后面喝点汤,在全球金融背景下,我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走出低谷,拿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但中小企业得到的却少得可怜。据调查,2009年一季度信贷增加了4.58万亿,但是增加的信贷主要落在了政府基础设施等大型工程上,民营中小企业受益很少,中小企业信贷没有明显增长,有的省份贷款余额增加为零,有的省市增加额甚至还是-0.5左右,到2007年底,全国中小企业贷款额只占全国贷款额的10%左右[7]。
第三,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其特点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产品品种结构较少、资本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信息不透明、抵御风险能力差、缺乏银行所需的抵押品、没有太多的固定资产、设备也较廉价,再加上企业发展的规划性低、前瞻性不够,需要资金时的“短、频、快”,也无疑增加了其融资的难度。
(二)银行的责任
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许多人将矛头对准了银行,认为银行贷款门槛高,贷款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更可恶的是嫌贫爱富。但平心而论,银行错了吗?当然没有,中农工建等大型商业银行在贷款博弈的游戏中,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为了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收益,设计各种制度和规定来保证自己目标的实现无可厚非,更何况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主体架构并非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很多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模式不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仅仅依靠现有金融体系内的大中型银行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确存在很多局限性。虽然在政府的要求下,四大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但是,如果其指导思想和运行机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各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只能装装样子,作秀的成分会更多。
各地成立的地方银行和农信社等是为支持地方企业而设计成立的,本应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力军,但不幸的是,情况并非如此,在中国的经济特区深圳,中小银行的到来非但没有在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上拓展业务,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是对优质大客户展开了更加激烈的争夺。比如,深圳地铁这样具有国有财政背景的大项目贷款,各家银行展开激烈竞争,贷款利率一降再降,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则冰火两重天,少有问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首先是我们的金融体制,如果不对现有的这套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即使资金的龙头开得再大,也不会有多少水会流到中小企业的桶里;其次,由各商业银行的目的所决定,银行贷款出于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银行的业绩考核一定会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放在首位,银行业的社会责任只能是需要时的摆设。
(三)担保机构的责任
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是因为不愿承担更大的风险,为了降低银行的风险,担保机构应运而生。理论上讲,担保公司向资信不足的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帮助企业拿到银行贷款,而一旦借款企业还不了钱,就由担保公司来偿还。作为回报,担保公司事先也会向借款企业要求提供质押物,并收取一定费用。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首先成立担保公司的门槛低,不需要特别审批,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其经营范围、存期间增资、变更等程序与普通工商企业相同,以至于鱼龙混杂,有些担保公司本身的信用都成问题,抽逃客户保证金、钻政策空子、套取银行贷款;有些担保公司挂羊头卖狗肉,放高利贷,而这些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却很高,年息高达36%,仅担保金就高达20%,成了地下钱庄,而目前银行一年期贷款年利率为5.31%,这样就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正常的企业商务根本贷不起,严重破坏担保业的声誉,形成银企之间的恶性循环。更何况我国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而且担保公司的结构也存在严重问题,以深圳为例,担保公司有两百多家,但真正比较大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只有两家,政策性担保机构缺失,造成中小企业担保无门,因为其他的担保公司也是企业,控制风险,保证盈利也是他们的经营目标,他们怎么能甘心为他人作嫁衣裳呢?
(四)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
为了减少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风险,国外发达国家都有一整套完整的担保体系、信用评级体系和政府金融支持优惠政策,我国在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融资机制和融资担保都与其存在较大差距[5]。虽然在我国,央行从1998年起就开始启动了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由专门机构采集、保存、整理、分析、使用企业的信用信息,以防范信用风险,保证金融市场稳定。2006年开始,央行又着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希望把征信体系覆盖到那些和金融机构没有信贷关系的民营中小企业。然而央视记者采访发现,这项重要的工作开展三年来一直不顺利。原因主要有两个,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担心泄漏企业商业秘密,河北唐山市的“以征促用、以用促征”经验和严格为企业客户保密的制度,部分地解决了一些问题,初步实现了多方共赢,但银行、工商、税务等各部门的利益之争还是没有很好地协调,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又一障碍[8]。
(五)政府部门的责任
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为了各自利益展开激烈的博弈之外,也与政府在其中没有很好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密切相关,比如,担保机构与信用机构要想很好地履行各自的义务,与政府的政策与支持息息相关。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在银企之间的调节支持作用。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种市场失灵的表现,这时候需要政府来调节,政府可以出台各种政策,向发达国家学习,用立法的形式来规范各参与方的市场行为,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日本由政府出资成立了三家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英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拿大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担保本系,美国联邦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法规[4]。2005年7月,银监会出台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但措施在实际中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但执行力度还不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重庆等十几个省市都已经出台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风险补偿由当地政府的财力所决定,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支持力度大,而内地、西部省份支持力度弱,而且,政府出台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标准相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来说,还是太低,因为有些地方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达到了20%左右,风险补偿金却只有0.8%。由此可见,我国政府的支持力度还不够,还需要政府各部门的支持,比如,财政上的优惠贷款政策,税务部门的减税等。
第二,政府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发达国家大都具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企业内部积累、商业银行贷款、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租赁融资和政府协助融资;从融资主体与投资主体的关系看,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而目前我国的未上市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为狭窄。2005年5月,我国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经过4年多的发展,仅成功上市275家,截至2006年10月底,与已达4 200多万户的中小企业相比,确实是杯水车薪[6]。因此,尽快推出创业板,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国家和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完善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将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主要任务。
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博弈的各个利益主体,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参与各方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有可能破解,实践证明,以往的那种修修补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方法,是要用创新的方法、观点、思维,改变现有游戏规则、运行体制,才可能破解这一历史难题。
(一)企业方面
第一,企业领导人应该从企业长远利益考虑,制定企业发展的愿景和历史使命,培养诚信意识、健全财务制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内部控制力和信息透明度、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密切银企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问题,才能做大做强,比如,王传福在做电池时,就定下争创世界第一的目标,在做汽车时,又定下了实现国人驾驶清洁无污染汽车的梦想,诚信第一、管理规范,才一步步地把一个民营小企业做成一个国内外知名的民营大企业。
第二,我国改革开放30年了,中小企业从以前的补充作用已经成长为中国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政府及各部门从思想意识上要彻底改变对中小企业的歧视态度,这样,才能在制定各种政策时做到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公平、合理,媒体与社会各界也要对讲诚信的企业大加褒奖,而对不讲诚信、缺乏企业社会责任和伦理的企业进行曝光、通报、谴责和经济惩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讲诚信的企业,资金不发愁,人人帮;不讲诚信的企业无处藏身,无立锥之地。
(二)银行方面
第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用战略的眼光全面审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能仅仅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被动地由于响应政府号召为中小企业贷点款,而应看到,随着大型国有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向中小企业贷款是大型商业银行的另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和利润来源,如果丧失了这块未来的潜在市场,无疑会削弱或丧失自己在未来的优势地位,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以往对中小企业的态度、政策、信贷程序和方法,对中小企业建立新的考核标准、体制框架以及对信贷人员的业绩考核方法。比如,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在审查企业贷款申请时,抛弃了传统看企业财务报表,是否有足够的抵押物等,而是依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成立客户经理团队面对面,背靠背地了解企业的“三品”和“三表”。“三品”就是企业负责人的人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私人高档用品;“三表”即水表、电表和海关报表。此外,还通过走访企业员工、居委会等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情况,掌握企业全面、准确的信息,控制了信贷风险。阿里巴巴和当地建行推出的网络联保方式,通过阿里巴巴的三家会员企业,以互相担保的方式,共同向银行申请贷款,有效地降低了贷款风险。可喜的是,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目前各大银行正在转变观念,开始关注中小企业贷款。比如,中国银行今年四月底推出了信贷工厂,通过批量生产,简化了审批流程,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中国银行正在从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不同方面进行创新。
第二,地区小型商业银行也应该以创新的观点、思维和机制为当地中小企业服务,而不是与国营商业银行争饭吃。比如,江苏农信社广泛推广仓单质押,通过库存产品作为抵押取得贷款;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企业股权质押贷款;北京银行新近推出知识产权作为质押贷款,有的银行通过电子商务降低信贷中的人力成本。浙江的泰隆商业银行、民泰商业银行、台州商业银行等几家小商业银行都在做小企业贷款生意,但贷款风险很低,据调查,浙江的中小企业不良贷款仅为1.62%,远低于全国11.6%的平均水平。小型商业银行依靠向中小企业贷款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前途光明,非常著名的例子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国人尤努斯,通过成立格莱珉银行,不单向民营中小企业贷款,而且它的大多数客户是个体劳动者,彻底颠覆了银行嫌贫爱富的传统观念,不但减少了信贷风险,自己也发展壮大,被人喻为穷人银行,这一切成功都源于创新[8]。
(三)政府方面
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不但非常重要和关键,而且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第一,严格监管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运作,提高担保机构的门槛,重新确立担保机构的经营目标,不仅以盈利为目的,还要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宗旨和质量目标;或依据美、欧、日等国际惯例,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定位于纯公共产品,由政府出资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
第二,提高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标准,对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实行政策倾斜,或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赢利共享,风险共担,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和风险补偿基金政策,进一步增强财政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第三,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建设。针对征信工作的难题,河北遵化市、唐山市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以征促用,以用促征”实现多方共赢,让参与征信的企业尝到甜头,看到希望;严格保密措施,打消企业的顾虑;平衡工商、税务、银行等各部门利益,调动各方征信的积极性。
第四,加强银行、企业、担保机构和信用评估机构的合作,共同组建贷款融资平台。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与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联手打造的新担保体系——增信担保融资模式值得推广。它由每个担保机构首先要给平台交一百万的风险准备金,出问题以后,由10家担保机构来共同承担,有效地减少了个别担保公司的恶意违约风险。第五,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包括扩大中小板、创业板,成立更多的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资金、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债券市场等。针对中小企业风险大的问题,2007年底,深圳市首次组织了20家中小企业集合发行10.3亿企业债券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使中小企业发债成为可能。
五、结语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措施还可以列出很多,方法可以想出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改革现存的金融体制,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打破旧的主体框架,优化融资环境,因地制宜,积极推进金融创新;从长远出发,从系统入手,各方同心协力,才能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找到根本出路。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KR70)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赵平.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J]. 会计之友,2007,(12):35—38.
[3] 王兴焕等.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J]. 财务月刊(综合),2008,(2):34—36.
[4] 蒋志芬.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与中小企业融资新思维[J]. 经济问题,2008,(6):103—105.
[5] 安春梅. 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其启示[J]. 西北大学学报,2009,(3):73—75.
[6] 徐泓等.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09,(3):226—228.
[7] 杨晖等. 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的应用研究[J]. 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2008,(8):34—37.
[8] 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
[作者简介]白少君(1966—),男,陕西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李雪茹(1964—),女,陕西周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企业国际化.乔磊(1976—),女,陕西榆林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企业国际化。
[收稿日期]2009-11-28
责编:罗哲;校对:黄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