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教学因素,让学生通过亲身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本文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潜力、注重课堂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抓住关键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设置问题悬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五方面就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主动学习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技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学习活动中,作为知识的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成为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当今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动接受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因素,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在新课标深入实施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创设学生参与学习时机,提升教学效率。本人通过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潜力
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外部作用的推动下进行学习活动的。而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习缺乏活力,许多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敢对课堂内容和学习问题进行质疑问难,课堂教学氛围凝重,学生学习主动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下,教师要积极创设融洽、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最直接的学习体会,同时要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间,用平等的眼光善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怀着关爱之心主动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倾听学生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建立师生之间感情的结合点,做学生学习生活上的知心朋友和良师益友,消除学生畏难怕苦的情
绪,形成情感共鸣,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注重课堂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内在动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生有着对知识的强烈探究和对新知探求的欲望,但由于自制力还没有完全养成,在学习中的注意力还不能长时间的保持,这就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能动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设置精彩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思维迅速由抑制到兴奋,自然进入学习新知识情境中。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置贴近教学实际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直接导入法,比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实验导入法等等。如在学习平方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解“阿凡提和财主打赌,在棋盘上格子里一次按照相应倍数放入麦粒的故事”导入新课,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在学习“统计”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进行,先向学生出示一组我国2008年1-12月份国家人均生产总值和社会一半预算收入等指标,然后向学生提出“现在请对这一数据进行分析,应该怎样进行?”的问题,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就被充分激发出来,这样引入课题目的明确,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注意力被吸引,主动参与研究的强烈欲望被激发。
3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与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为基础和条件,离开学生的动手,思维就变得毫无活力,也就不能有效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学习探索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桥梁,是学生认识获得长足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天生善于动手探索的特点,创设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动手操作的浓厚活动情境,将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整理和融合,转变为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激发探究知识内在关系的能动性,启发学生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如在学习几何知识过程中,进行圆柱体面积计算时,在讲解完进行面积公式知识后,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热水瓶、房屋柱顶等物品要设计成圆柱体的形状?”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学生经过讨论,小组交流,通过动手在纸上画图,联系生活实际,有的认为是为了美观,有的认为,设计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通过面积计算,发现只有圆柱体的底面积最小等等,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进行引导和整理,学生对质疑问题有了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自己设计,自己分析这一活动的开展,教师只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4抓住关键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由于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学习个体的差异性,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确定的教学方法就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活动,将课堂教学主要时间放到重难点的解决上来,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圆切线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向学生出示了“已知AB切O于点B,将圆心与A点链接,作线段BC⊥AO于点C。求证:∠1=∠2。”这样一道多解题多变题,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了各种不同的解答过程。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设置问题悬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指出:学习活动起于学生一个问。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所学知识的疑问,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形成学习的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留给学生足够进行思维探索的空间、时间,使他们从内心产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在学习进行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教会学生进行解题的一般思维和解题方法,让学生在进行深邃思考过程中养成创造的倾向、意识,提高内在创造力水平。如在学习函数坐标前,可向学生布置“请同学们写出自己在教室里的具体位置”这一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心理学家指出:“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创设学生获取“成功”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生增强在顺境学习的信心,获取成功的乐趣,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强化和升华学生的参与意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学旧理念,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多渠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
关键词主动学习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技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学习活动中,作为知识的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成为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当今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动接受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因素,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在新课标深入实施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创设学生参与学习时机,提升教学效率。本人通过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潜力
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外部作用的推动下进行学习活动的。而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习缺乏活力,许多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敢对课堂内容和学习问题进行质疑问难,课堂教学氛围凝重,学生学习主动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下,教师要积极创设融洽、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最直接的学习体会,同时要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间,用平等的眼光善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怀着关爱之心主动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倾听学生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建立师生之间感情的结合点,做学生学习生活上的知心朋友和良师益友,消除学生畏难怕苦的情
绪,形成情感共鸣,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注重课堂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内在动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生有着对知识的强烈探究和对新知探求的欲望,但由于自制力还没有完全养成,在学习中的注意力还不能长时间的保持,这就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能动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设置精彩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思维迅速由抑制到兴奋,自然进入学习新知识情境中。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置贴近教学实际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直接导入法,比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实验导入法等等。如在学习平方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解“阿凡提和财主打赌,在棋盘上格子里一次按照相应倍数放入麦粒的故事”导入新课,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在学习“统计”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进行,先向学生出示一组我国2008年1-12月份国家人均生产总值和社会一半预算收入等指标,然后向学生提出“现在请对这一数据进行分析,应该怎样进行?”的问题,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就被充分激发出来,这样引入课题目的明确,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注意力被吸引,主动参与研究的强烈欲望被激发。
3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与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为基础和条件,离开学生的动手,思维就变得毫无活力,也就不能有效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学习探索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桥梁,是学生认识获得长足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天生善于动手探索的特点,创设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动手操作的浓厚活动情境,将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整理和融合,转变为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激发探究知识内在关系的能动性,启发学生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如在学习几何知识过程中,进行圆柱体面积计算时,在讲解完进行面积公式知识后,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热水瓶、房屋柱顶等物品要设计成圆柱体的形状?”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学生经过讨论,小组交流,通过动手在纸上画图,联系生活实际,有的认为是为了美观,有的认为,设计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通过面积计算,发现只有圆柱体的底面积最小等等,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进行引导和整理,学生对质疑问题有了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自己设计,自己分析这一活动的开展,教师只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4抓住关键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由于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学习个体的差异性,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确定的教学方法就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活动,将课堂教学主要时间放到重难点的解决上来,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圆切线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向学生出示了“已知AB切O于点B,将圆心与A点链接,作线段BC⊥AO于点C。求证:∠1=∠2。”这样一道多解题多变题,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了各种不同的解答过程。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设置问题悬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指出:学习活动起于学生一个问。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所学知识的疑问,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形成学习的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留给学生足够进行思维探索的空间、时间,使他们从内心产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在学习进行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教会学生进行解题的一般思维和解题方法,让学生在进行深邃思考过程中养成创造的倾向、意识,提高内在创造力水平。如在学习函数坐标前,可向学生布置“请同学们写出自己在教室里的具体位置”这一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心理学家指出:“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创设学生获取“成功”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生增强在顺境学习的信心,获取成功的乐趣,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强化和升华学生的参与意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学旧理念,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多渠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