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洲猪瘟主要是以非洲病毒为起源的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的几率都相对较高,极大的影响了养猪场的收益,甚至可能会对养猪业产生极大的威胁。本文分析了非洲猪瘟发生的原因、流传以及在国内的现状,深入的剖析了应该采取何种手段进行防控,来抑制住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传现状;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也叫非洲猪瘟疫和疣猪病,是急性热性高接触的传染疾病,一旦发病,基本上就注定死亡。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就将非洲猪瘟划入了法定报告动物疫病的范围内,我国也将其划入到了动物疫病中。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现,并且在极短的时间里,蔓延了多个省份。非洲猪瘟不会传染给人,不是人畜共患病,但是从目前来看,基本上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防治这类病毒,一旦发生感染就很难解决,会给当地的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非洲猪瘟的起源
非洲猪瘟最早出现在非洲,在非洲范围内就开始广泛流传,在这之后迅速的传播到其他地区。1914年,在东非的坦桑尼亚首先发现了猪瘟,1921年,在东非肯尼亚公开报道了猪瘟的疫病,1957年,在西欧的葡萄牙发现了非洲猪瘟,随后在2018年8月传到了中国,在较短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
二、非洲猪瘟在国内流行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非洲猪瘟疫病的公告是在2018年8月公布的,首先出现在辽宁省沈阳市的养殖场,从8月到10月,短短的三个月,全国已经有12个省份出现了非洲猪瘟,其中在辽宁、安徽、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发生了40余起疫情。此外,我国是养猪和猪肉的消费大国,生猪的养殖在世界范围内占一半以上,居民的肉类消费主要是猪肉,生猪的调运和制品的流通范围广,也加速了疫病的传播速度,疫病的出现给我国的生猪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防控手段
目前,各国都在努力的研究猪瘟疫苗,但是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一直以来,消灭猪瘟国家的最好的方式是及时并且快速的诊断,采取科学化的手段进行扑杀。
非洲猪瘟在现下世界范围内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也没有相应的药物可以治疗,所以做好防范工作显得极为必要。
1.做好疫病监测,早日识别传染源
非洲猪瘟自从传入中国后,我国的农业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采取了非洲猪瘟的疫情Ⅱ级应急预案,出现猪瘟的省份和周边省份第一时间开展了排查和日报告。辖区内所有的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等重要场所都开始对生猪进行全方位的排查,出现一些生猪死亡又不知道原因的,需要及时转移,将疫病报告尽早上传。其他省份也需要做好非洲猪瘟的病学调查,确保疫情能够早发现早处理。
2.加强引种和种质管理
要及时的进行追踪检疫,入境后要加强检疫隔离,尤其是种猪、冻精的引进过程中,要进行风险评估。不允许在高风险或者是风险不稳定的地区引进生物,要重视产地的检疫和引种工作。也要加强产地检疫和引种的隔离,引入的火种要隔离观察至少一个月的时间,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引进的动物需要有着完善的手续和资料,没有明确来历的动物和产品要严禁引入。
不同地区的兽医部门要加强和海关、出入境的检疫部门进行合作,加强联防联控,提升防控合力。此外,部门和部门之间要紧密配合,不允许非洲猪瘟疫病国家容易感染的动物进入我国,非法引入的猪群等要全面销毁。
3.密切部门间的合作
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非洲猪瘟的传入和饲养材料、活猪的调运等有着紧密关联。出现疫病需要几个部门紧密的配合,协同做好疫情处理工作。同时,需要加强入境检疫工作的力度,对非法携带动物和动物制品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也要在人流量相对较多的地区,做好垃圾管理工作,不允许用泔水喂猪。要加强几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产生合力,避免非洲猪瘟在较短时间里的传播和扩散。
4.加强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
要想尽早的发现猪瘟,作为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有丰富的知识,对非洲猪瘟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没有出现非洲猪瘟的地区,要加强猪瘟和疫病的应急处理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有可能最先接触到疫情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要涉及到各种兽医工作者;培训内容要包括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特点、防控手段和技术等,尤其是要提高鉴别猪瘟的水平,提高诊断能力,确保一旦出现疫病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处置,将疫病消除在萌芽状态。
5.加大宣传力度
要定期的对非洲猪瘟进行宣传,普及非洲猪瘟的防控手段,确保工作人员、旅客和疫情发生临近地区的群众能够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构建良好的群防群控的环境,要将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调动起来,从根本上减少疫病的发生概率。
6.加强管理,减少风险
要积极的鼓励规模化的养殖,取代传统的家庭散养法,养殖场需要加强生物的安全水平,家猪要减少和野猪的接触,定期消毒,避免猪圈中存在有钝缘软蜱。不允许用没有经过高温处理的食堂和餐厅的泔水喂养家畜,不食用有添加剂的猪血和制品。在开展防疫监管工作中,养殖场户需要采取积极的防疫手段减少疫病的发生,尤其是在申报、隔离和消毒过程中要尤为注意。一些不知道具体死因或者是病死的動物,需要“四不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死畜禽及其产品”;“一处理”即“对死亡畜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尤其是猪瘟疫苗不能成功免疫或者是死因不明的情况,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兽医部门,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从多个方面入手,尽可能将疫病的出现扼杀在萌芽阶段。
四、结语
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非洲猪瘟已经成为十三种外来重大动物疫病之一,而且我国已经有了非洲猪瘟的案例,一旦这种疫病没能有效控制,大范围的传播,将会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目前需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保持警惕,避免该类疫病在我国大范围的扩散。未来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强重视,要加大技术研究力度,找到猪瘟治疗的方式,更好的推动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锋. 浅析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及防控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9):46 50.
[2]张永强,吴晓东,王志亮. 非洲猪瘟的流行历史与现状[J]. 中国动物检疫,2015,32(09):11-15.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传现状;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也叫非洲猪瘟疫和疣猪病,是急性热性高接触的传染疾病,一旦发病,基本上就注定死亡。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就将非洲猪瘟划入了法定报告动物疫病的范围内,我国也将其划入到了动物疫病中。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现,并且在极短的时间里,蔓延了多个省份。非洲猪瘟不会传染给人,不是人畜共患病,但是从目前来看,基本上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防治这类病毒,一旦发生感染就很难解决,会给当地的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非洲猪瘟的起源
非洲猪瘟最早出现在非洲,在非洲范围内就开始广泛流传,在这之后迅速的传播到其他地区。1914年,在东非的坦桑尼亚首先发现了猪瘟,1921年,在东非肯尼亚公开报道了猪瘟的疫病,1957年,在西欧的葡萄牙发现了非洲猪瘟,随后在2018年8月传到了中国,在较短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
二、非洲猪瘟在国内流行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非洲猪瘟疫病的公告是在2018年8月公布的,首先出现在辽宁省沈阳市的养殖场,从8月到10月,短短的三个月,全国已经有12个省份出现了非洲猪瘟,其中在辽宁、安徽、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发生了40余起疫情。此外,我国是养猪和猪肉的消费大国,生猪的养殖在世界范围内占一半以上,居民的肉类消费主要是猪肉,生猪的调运和制品的流通范围广,也加速了疫病的传播速度,疫病的出现给我国的生猪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防控手段
目前,各国都在努力的研究猪瘟疫苗,但是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一直以来,消灭猪瘟国家的最好的方式是及时并且快速的诊断,采取科学化的手段进行扑杀。
非洲猪瘟在现下世界范围内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也没有相应的药物可以治疗,所以做好防范工作显得极为必要。
1.做好疫病监测,早日识别传染源
非洲猪瘟自从传入中国后,我国的农业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采取了非洲猪瘟的疫情Ⅱ级应急预案,出现猪瘟的省份和周边省份第一时间开展了排查和日报告。辖区内所有的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等重要场所都开始对生猪进行全方位的排查,出现一些生猪死亡又不知道原因的,需要及时转移,将疫病报告尽早上传。其他省份也需要做好非洲猪瘟的病学调查,确保疫情能够早发现早处理。
2.加强引种和种质管理
要及时的进行追踪检疫,入境后要加强检疫隔离,尤其是种猪、冻精的引进过程中,要进行风险评估。不允许在高风险或者是风险不稳定的地区引进生物,要重视产地的检疫和引种工作。也要加强产地检疫和引种的隔离,引入的火种要隔离观察至少一个月的时间,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引进的动物需要有着完善的手续和资料,没有明确来历的动物和产品要严禁引入。
不同地区的兽医部门要加强和海关、出入境的检疫部门进行合作,加强联防联控,提升防控合力。此外,部门和部门之间要紧密配合,不允许非洲猪瘟疫病国家容易感染的动物进入我国,非法引入的猪群等要全面销毁。
3.密切部门间的合作
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非洲猪瘟的传入和饲养材料、活猪的调运等有着紧密关联。出现疫病需要几个部门紧密的配合,协同做好疫情处理工作。同时,需要加强入境检疫工作的力度,对非法携带动物和动物制品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也要在人流量相对较多的地区,做好垃圾管理工作,不允许用泔水喂猪。要加强几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产生合力,避免非洲猪瘟在较短时间里的传播和扩散。
4.加强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
要想尽早的发现猪瘟,作为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有丰富的知识,对非洲猪瘟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没有出现非洲猪瘟的地区,要加强猪瘟和疫病的应急处理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有可能最先接触到疫情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要涉及到各种兽医工作者;培训内容要包括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特点、防控手段和技术等,尤其是要提高鉴别猪瘟的水平,提高诊断能力,确保一旦出现疫病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处置,将疫病消除在萌芽状态。
5.加大宣传力度
要定期的对非洲猪瘟进行宣传,普及非洲猪瘟的防控手段,确保工作人员、旅客和疫情发生临近地区的群众能够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构建良好的群防群控的环境,要将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调动起来,从根本上减少疫病的发生概率。
6.加强管理,减少风险
要积极的鼓励规模化的养殖,取代传统的家庭散养法,养殖场需要加强生物的安全水平,家猪要减少和野猪的接触,定期消毒,避免猪圈中存在有钝缘软蜱。不允许用没有经过高温处理的食堂和餐厅的泔水喂养家畜,不食用有添加剂的猪血和制品。在开展防疫监管工作中,养殖场户需要采取积极的防疫手段减少疫病的发生,尤其是在申报、隔离和消毒过程中要尤为注意。一些不知道具体死因或者是病死的動物,需要“四不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死畜禽及其产品”;“一处理”即“对死亡畜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尤其是猪瘟疫苗不能成功免疫或者是死因不明的情况,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兽医部门,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从多个方面入手,尽可能将疫病的出现扼杀在萌芽阶段。
四、结语
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非洲猪瘟已经成为十三种外来重大动物疫病之一,而且我国已经有了非洲猪瘟的案例,一旦这种疫病没能有效控制,大范围的传播,将会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目前需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保持警惕,避免该类疫病在我国大范围的扩散。未来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强重视,要加大技术研究力度,找到猪瘟治疗的方式,更好的推动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锋. 浅析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及防控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9):46 50.
[2]张永强,吴晓东,王志亮. 非洲猪瘟的流行历史与现状[J]. 中国动物检疫,2015,32(0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