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弱视综合治疗87例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r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

方法

对87例(137眼)弱视儿童阿托品散瞳验光配镜,根据矫正视力情况采用戴镜、遮盖、红光刺激和精细目力训练等综合疗法对其进行治疗。按弱视类型分:屈光不正组96眼、屈光参差组28眼、斜视组13眼。按弱视程度分:轻度组61眼、中度组60眼、重度组16眼。按开始治疗年龄分:3~ 6岁组95眼、7~ 9岁组25眼、10~ 12岁组17眼。按注视性质分:中心注视组93眼、旁中心注视组44眼。

结果

基本治愈87眼(63.50%,87/137),进步40眼(29.20%,40/137 ),无效10眼(7.30%,10/137),总有效率92.70%(127/137 )。弱视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开始治疗年龄及注视性质密切相关。屈光参差组疗效优于屈光不正组,轻、中度组优于重度组,中心注视组优于旁中心注视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慢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58例急、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TEVAR,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0%(58/58),4例直接封堵、20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使用烟囱支架2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5.2%,3/58),术后出现Ⅰ型内漏11例(19.0%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EMs)的表达及其相关通路。方法模型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内动脉14 d建立亚急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对照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进行结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
唐宗海在《血证论》中,论述了血与火之间的关系,即“血病及火,补血清火,火病及血,治火即是治血”,认为血与火在生理上相互转化,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该书从生理、病理及治疗等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结核炎性气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3例结核炎性气管狭窄患者分成球囊扩张组(球囊组,34例)和高频电刀联合球囊扩张组(联合组,29例)。两组患者每周接受治疗1次,观察气道狭窄再通有效率、需要治疗的次数,结核菌转阴时间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球囊组、联合组再通有效率分别为52.9%(18/34)和79.3%(23/29),差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