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高考作文有显著的命题特点。材料作文确实很开放,但在开放中有没有“潜在”的限制?不同的试题类型有没有不同的抢分之道?同一试题类型有没有“出奇”的出彩“捷径”……答案当然是——“有”!
然而事实却是:在文体的“潜在”限制上,以选择记叙文为最佳文体的考生偏偏写成议论文;在对立意等级的“潜在”划分上,以写出思辨味儿为一类文立意的考生偏偏说理肤浅;在对内容的“潜在”限制上,以彰显文化底蕴为出彩之道的考生偏偏所选的材料缺乏内涵……
所以,高考作文的写作,不仅要“中规中矩”地写,而且还要根据其显著的命题特点及潜在的“抢分”之道,学会“巧”写!
显著特点一:引导考生培养开放思维及思辨能力
真题研读:新课标卷Ⅰ“小陈举报老陈”;新课标卷Ⅱ“最具风采人物的评选”;四川卷“老实人与聪明人”;天津卷“范儿”;安徽卷“观察蝴蝶翅膀”;广东卷“感知自然的远与近”。
抢分秘籍
彰显开放思维及思辨能力——在立意时或分析素材时一定要体现出十足的思辨味儿
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克服,同时又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相互转化,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便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如优秀作文《远近结合,感知自然》片段——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吗?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所以,我们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高分评点】
这段文字,作者既没有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的感知方式”,也没有完全肯定“古人对自然的感知方式”;既没有完全否定“现代人对自然的感知方式”,也没有完全肯定“现代人对自然的感知方式”,而是呼唤将“远近之利”相结合去感知自然。如此将“远”与“近”这一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完美结合,并指出其哲学与现实意义,使文章充满了十足的思辨味儿。
2.用普遍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在议论文写作中,考生应运用普遍联系的思维,善于分析形式与内容、结果与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之间的辩证关系。
揭示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优秀作文《提升内在实力》片段——
韩国是一个整容大国,因为韩国文化里对外表极为尊崇。韩国青少年自杀率颇高,而对外表的不满意又是自杀的主要原因。爱美之心无可厚非,但这样的极端表现真是让人困惑。韩国小姐的照片公布后引人吐槽,个个都是标准的锥子脸大眼睛小嘴巴,几乎长得一模一样。更让人不解的是,已经美得无可挑剔的韩国明星也需要靠整容来抚慰自己内心对丑的恐惧。其实外表怎样并不真的就能改变你的一生,而内心丰盈才是真正的美。所以努力充实自己,完善自我,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及道德修养才是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的。
【高分评点】
韩国人爱整容是典型的重形式而轻内在实力的做法,作者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批判,有力地论证了只有提升内在实力才能拥有充实的人生的观点,巧妙地阐释了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
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优秀作文《实而务本,可以达人》片段——
苏轼在《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写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他还曾作《洗儿诗》一首:“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正如诗中所说,但凡人家养子女,莫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什么诗词书画全才、聪明绝顶的东坡居士偷偷悖逆世俗所望,想让儿子愚且鲁呢?这是“被聪明误一生”的他的无奈呐喊啊!他希望的不是儿子愚且鲁,而是忠厚实诚,更确切的说是“务本”。务本,之后立本,最后通达以至位列公卿。
【高分评点】
苏轼让儿子愚且鲁,这仅仅是个现象,愚且鲁的本质是让儿子学会忠厚实诚,最后通达以至位列公卿。作者能通过现象看本质,可谓眼光深邃。
显著特点二: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
抢分秘籍彰显对社会现实的紧密关注——在文中一定要融入大量的时事素材
1.以试题热点材料为引子同类拓展
如2015年新课标卷Ⅰ优秀作文《给老陈的一封信》片段——
老陈,我知道你最近一定听了不少大道理。交通事故已经跻身当今人类几大“杀手”之列,伤亡率逐年上升……也许你会说:“拿那些遥远的数字吓唬谁呢,癌症倒是头号杀手,不也得听概率论的吗?”我相信,一定也有人跟你唠叨过“规则”意识。什么是规则?过去,“圣旨”是我们中国人奉行的圭臬。后来没了皇帝,有了宪法,法定的“规则”逐渐成了体系,所以国家已明确提出“依法治国”。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同时我们也都清楚,“潜规则”的根须在这片土地上扎得也太深。所以也许你也在疑问,“特权车”什么时候能够依法上路?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参加高考,别人却给孩子明目张胆地找人替考;我们的孩子千辛万苦地考入大学,别人却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孩子从差校转入名校。前路漫漫,为什么总有一些“别人”待在我们身边,而你自己只不过是开车接个电话而已就要挨罚。和这些情况相比,你是委屈的,但话又说过来了,如果人人都不去践行依法治国,那么依法治国又怎能早日实现呢?
老陈,不管怎么说,也希望你不要责备女儿,因为毕竟她做得很对。试想,如果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像她这样尊重公共秩序,尊重其他个体,也许压根儿就不会有今天的这场风波,而中国人呈现给世人的面目,也不会总与“插队”、“随地吐痰”、“全球扫货的土豪”和刻在名胜古迹上“到此一游”的题名联系在一起。我想,女儿对你的举报,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质问和挑战。
【高分评点】
这段文字,考生以试题材料为引子,引出了特权车、教育公平、国民素养大讨论等时代焦点素材,如此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自然能夺高分。
2.将热点素材与经典素材合理“混搭”
如优秀作文《殊途同归》片段——
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没落、常日饥寒全是谎言,还附图一张,上头的小莫言穿着棉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我们是一群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的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很难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要求真诚,那是一颗热忱地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
莫言的村庄充满了人性的残酷与温暖,既然有所收获,便不必苛责作者的童年是否充满谎言。诚如不必劝梵高戒酒,让鲁迅戒烟,让康德整天剃须,要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污泥之中,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只管欣赏艺术即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
【高分评点】
这段文字,作者以孔庆东揭穿莫言谎言这个热点素材为主,以梵高、鲁迅等经典素材为辅。如此安排,让阅卷老师既闻到了热点素材的时代气息,又嗅到了经典素材之淡雅,可谓相得益彰。
(编辑:李跃)
然而事实却是:在文体的“潜在”限制上,以选择记叙文为最佳文体的考生偏偏写成议论文;在对立意等级的“潜在”划分上,以写出思辨味儿为一类文立意的考生偏偏说理肤浅;在对内容的“潜在”限制上,以彰显文化底蕴为出彩之道的考生偏偏所选的材料缺乏内涵……
所以,高考作文的写作,不仅要“中规中矩”地写,而且还要根据其显著的命题特点及潜在的“抢分”之道,学会“巧”写!
显著特点一:引导考生培养开放思维及思辨能力
真题研读:新课标卷Ⅰ“小陈举报老陈”;新课标卷Ⅱ“最具风采人物的评选”;四川卷“老实人与聪明人”;天津卷“范儿”;安徽卷“观察蝴蝶翅膀”;广东卷“感知自然的远与近”。
抢分秘籍
彰显开放思维及思辨能力——在立意时或分析素材时一定要体现出十足的思辨味儿
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克服,同时又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相互转化,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便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如优秀作文《远近结合,感知自然》片段——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吗?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所以,我们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高分评点】
这段文字,作者既没有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的感知方式”,也没有完全肯定“古人对自然的感知方式”;既没有完全否定“现代人对自然的感知方式”,也没有完全肯定“现代人对自然的感知方式”,而是呼唤将“远近之利”相结合去感知自然。如此将“远”与“近”这一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完美结合,并指出其哲学与现实意义,使文章充满了十足的思辨味儿。
2.用普遍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在议论文写作中,考生应运用普遍联系的思维,善于分析形式与内容、结果与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之间的辩证关系。
揭示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优秀作文《提升内在实力》片段——
韩国是一个整容大国,因为韩国文化里对外表极为尊崇。韩国青少年自杀率颇高,而对外表的不满意又是自杀的主要原因。爱美之心无可厚非,但这样的极端表现真是让人困惑。韩国小姐的照片公布后引人吐槽,个个都是标准的锥子脸大眼睛小嘴巴,几乎长得一模一样。更让人不解的是,已经美得无可挑剔的韩国明星也需要靠整容来抚慰自己内心对丑的恐惧。其实外表怎样并不真的就能改变你的一生,而内心丰盈才是真正的美。所以努力充实自己,完善自我,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及道德修养才是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的。
【高分评点】
韩国人爱整容是典型的重形式而轻内在实力的做法,作者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批判,有力地论证了只有提升内在实力才能拥有充实的人生的观点,巧妙地阐释了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
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优秀作文《实而务本,可以达人》片段——
苏轼在《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写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他还曾作《洗儿诗》一首:“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正如诗中所说,但凡人家养子女,莫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什么诗词书画全才、聪明绝顶的东坡居士偷偷悖逆世俗所望,想让儿子愚且鲁呢?这是“被聪明误一生”的他的无奈呐喊啊!他希望的不是儿子愚且鲁,而是忠厚实诚,更确切的说是“务本”。务本,之后立本,最后通达以至位列公卿。
【高分评点】
苏轼让儿子愚且鲁,这仅仅是个现象,愚且鲁的本质是让儿子学会忠厚实诚,最后通达以至位列公卿。作者能通过现象看本质,可谓眼光深邃。
显著特点二: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
抢分秘籍彰显对社会现实的紧密关注——在文中一定要融入大量的时事素材
1.以试题热点材料为引子同类拓展
如2015年新课标卷Ⅰ优秀作文《给老陈的一封信》片段——
老陈,我知道你最近一定听了不少大道理。交通事故已经跻身当今人类几大“杀手”之列,伤亡率逐年上升……也许你会说:“拿那些遥远的数字吓唬谁呢,癌症倒是头号杀手,不也得听概率论的吗?”我相信,一定也有人跟你唠叨过“规则”意识。什么是规则?过去,“圣旨”是我们中国人奉行的圭臬。后来没了皇帝,有了宪法,法定的“规则”逐渐成了体系,所以国家已明确提出“依法治国”。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同时我们也都清楚,“潜规则”的根须在这片土地上扎得也太深。所以也许你也在疑问,“特权车”什么时候能够依法上路?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参加高考,别人却给孩子明目张胆地找人替考;我们的孩子千辛万苦地考入大学,别人却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孩子从差校转入名校。前路漫漫,为什么总有一些“别人”待在我们身边,而你自己只不过是开车接个电话而已就要挨罚。和这些情况相比,你是委屈的,但话又说过来了,如果人人都不去践行依法治国,那么依法治国又怎能早日实现呢?
老陈,不管怎么说,也希望你不要责备女儿,因为毕竟她做得很对。试想,如果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像她这样尊重公共秩序,尊重其他个体,也许压根儿就不会有今天的这场风波,而中国人呈现给世人的面目,也不会总与“插队”、“随地吐痰”、“全球扫货的土豪”和刻在名胜古迹上“到此一游”的题名联系在一起。我想,女儿对你的举报,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质问和挑战。
【高分评点】
这段文字,考生以试题材料为引子,引出了特权车、教育公平、国民素养大讨论等时代焦点素材,如此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自然能夺高分。
2.将热点素材与经典素材合理“混搭”
如优秀作文《殊途同归》片段——
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没落、常日饥寒全是谎言,还附图一张,上头的小莫言穿着棉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我们是一群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的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很难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要求真诚,那是一颗热忱地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
莫言的村庄充满了人性的残酷与温暖,既然有所收获,便不必苛责作者的童年是否充满谎言。诚如不必劝梵高戒酒,让鲁迅戒烟,让康德整天剃须,要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污泥之中,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只管欣赏艺术即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
【高分评点】
这段文字,作者以孔庆东揭穿莫言谎言这个热点素材为主,以梵高、鲁迅等经典素材为辅。如此安排,让阅卷老师既闻到了热点素材的时代气息,又嗅到了经典素材之淡雅,可谓相得益彰。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