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与现代》:有关“哲学基本问题”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uf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国《社会科学与现代》杂志一九九五年第四期发表了B.斯文左夫的文章:《哲学基本问题:神话与现实》。该文对“哲学基本问题”这一几十年来一直被视为“盖棺论定”的“经典”提法提出了“质疑”。
  众所周知,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起到八十年代末止,在苏联,哲学研究和教学始终都是围绕着所谓“哲学基本问题”进行的。任何哲学学派或任何一位思想家都要依照他们对“哲学基本问题”所作的回答而被判定是属于唯物主义学派还是唯心主义学派。而全部哲学史则被看成是这两个学派之间斗争的历史。
  这位作者提出一个问题:从纷繁复杂、头绪万千的哲学问题中只找出其中的一个问题并把它说成是“基本问题”,这样做的根据充分吗?这个提法的出现是否具有某种偶然性?
  作者对这一提法出现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追溯。“哲学基本问题”这个提法在历史上首次是在恩格斯于一八八六年发表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载《新时代》杂志一八八六年第四—五期)中出现的。恩格斯在该文中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说“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对这个问题回答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本文作者说:“一八八六年,此前三年马克思逝世,此时的恩格斯已经是六十五岁高龄的老人。他当时正全力以赴地为整理和出版自己已逝友人和同志的著作而忙碌。马克思主义之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社会学说,包括一定的哲学内容,到这时已经存在了四十年;到八十年代中期它已达到了自己的成熟时期。有一点令人感到不解:在这段时期里,无论马克思还是恩格斯本人都没有一次把哲学中某个问题称之为基本问题。而且在恩格斯一八八六年以后发表的作品中也找不到类似的提法。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恩格斯没有写《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书,会怎样呢?”何况,恩格斯之所以写此文全因《新时代》杂志提出的要求:该杂志请他写篇东西“评论”丹麦哲学家施达克所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八八五)一书。“可以设想:如果施达克当时没写这本书,又当如何呢?当然,历史是不容假设的。发生了的就是发生了的。”“但我们完全有理由可以假设,如果施达克当时没有出版自己的这本书,而恩格斯又没有对他做出回答,那样一来‘哲学基本问题’这个词组很可能就不会在广阔的智力空间里成为哲学生活的中心之一了。”
  恩格斯没有料到他的这个提法在三十多年后,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个国家中被上升为“国家哲学”之后所导致的种种惊人后果。他更没有料到他的这个提法后来被列宁外推于全部社会生活和哲学,成为对思想、学说和个人进行政治上“定性”的“党性原则”。如果说列宁在一九○五年《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在谈到“党的文学”时,所谓“党的”(或“党性的”)指的还只是身为“党员”的作家在从事文学工作时要么遵守党的纪律,要么退党,而到了一九○八年他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已将“党性”上升为一种政治上的和政治性的“原则”了。列宁甚至断言:“最新的哲学像在两千年前一样,也是有党性的。”(两千年前,“党”和“党性”不知应当相对于“什么”?)十月革命后,运用“党性原则”的最典型事例之一就是一九二二年发生的大规模的“驱逐”文化界人士的举动。按照苏联当局的命令,用一条“船”(所谓“哲学家之船”)曾将别尔嘉耶夫、洛斯基、布尔加柯夫等等著名的俄罗斯哲学家和其他一些俄罗斯文化名人一次性地“送”到了西方。
  本文作者指出,他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他否定“物质与精神”问题是存在的和对哲学来说是重要的。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难说是能够一劳永逸地加以解决的问题。而所谓的“哲学基本问题”只不过是诸多基本问题之中的一个问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有关“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对立这个题目当然是重要问题之一。物质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与哲学中的其他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相比,就重要性来说,当然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令人不能不感到遗憾的是:尽管“哲学基本问题”在苏联时期好像受到“高度”的“重视”,但“哲学基本问题”的哲学内容本身却在实际上老是遭到意识形态和政治的“排挤”,并没有在“学理”上得到应有的探讨。以往那种把“哲学基本问题”意识形态化和绝对化,显然是不对的。要知道,“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并不是所有思想家和哲学家都感兴趣和在同等程度给与重视的问题。“从十九世纪末以来,这个问题在大多数哲学流派中要么被根本忽略,要么被置于边缘地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对立不仅不能囊括整个哲学史,也很难说是哲学史的主要内容”。
  在今日的俄罗斯,不仅“哲学基本问题”这个提法遭到“质疑”。就是长期被认为绝对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也已被视为“只是一个相对正确的定义”。虽然“反映了哲学知识的一些重要特点,但却并不是全部”。“因为,诸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萨特以及其他一些思想家的哲学,还有许多神学哲学思想体系,都难于为该定义所涵盖”(俄国科学院哲学所所长B.C.斯焦平)。
其他文献
邵燕样先生把自己在文革中的检讨交代、大批判、大字报汇集成书,可以说是当时流行文体的一份标本。这一类东西对经历过那年月的人都不陌生,但由作者自己汇集成书出版还是第一次看到。邵先生在序文中坦白承认:“在我,无论违心的或真诚的认罪,条件反射的或处心积虑的翻案,无论揭发别人以划清界线,还是以攻为守的振振有词,今天看来,都是阿时附势、灵魂扭曲的可耻记录。”“在我,这是可耻的十年。”因此他把书名定为“人生败笔
期刊
林贤治/王得后/钱理群/邵燕祥/王富仁/张梦阳/朱汉/朱正/谢泳     一九九八年三月,为林贤治《人间鲁迅》一书再版举行的研讨会上,与会者对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发表了不少看法,现节录发表,以飨读者。  林贤治:说坏话是鲁迅的传统,批判就是说坏话。读过这部书的人对书的批评性意见,我是非常愿意听的。另外,在座的很多是鲁迅研究专家,对若干年来鲁迅研究中的盲点,都可以说,希望大家敞开来谈。鲁迅这个名字,
期刊
什么是西方文明?至今大概仍有许多人相信,西方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迥然不同,是由古希腊罗马世界的内在逻辑独立发展演变而成的。甚至欧洲工业革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与常常被直接归结为古希腊罗马文明“固有本质”的衍化。八十年代以来,这种认为“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就自成一个文明传统的观点开始从根本上遭到质疑。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西方”文明实际上“起源”于非西方或“东方”文明。最近伦敦出版了魏斯特(M.
期刊
钱理群先生的《想起七十六年前的纪念》一文读后,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为数不少的“地方院校”的安身立命。钱先生的文章正值北大百年庆典,这样热闹关头提起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滑坡、教育精神价值的失落,并回到起点上反省大学教育本身,这当然显得冷静非凡。对于真正谈得上“北大传统”的北京大学,这样略显古旧的追问(如“什么是大学?”)与庆典仪式上的堂皇之辞相比自然更具逼近真实的力度。但是,毋庸讳言,一大批地方院校谈不
期刊
手边的一册《干校心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孙越生用自己在“五七干校”写的诗配上当时画的水彩画编成的。用专业的眼光看,这些画水平不算高,诗文也非字字珠玑,但它们却体现了作者震颤的心灵。作者在序文中写道:“在干校,农活和盖房等劳动,虽然艰苦沉重,但很快就适应了,说明知识分子在这方面既不弱,也不笨,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政审运动……有的人受不了屈辱和冤枉,甚至轻生自杀;有的人被批斗得形销骨立,两眼发呆。笔者
期刊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一日,正好在他指挥了一场推翻“民族主义”苏加诺的武装政变之后三十二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在由傀儡式的人民协商会议一致选举,宣誓就职时,说了下面这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将不会再享有我们在过去这四分之一以上世纪里所经历的那种经济增长。”在新英格兰的工厂小镇,宾夕法尼亚和比利时的煤钢地带,澳大利亚的鬼域与美国西部曾用过这种语言,在这些地方,资本主义来了又走了,只留下布满创伤的地貌和毁弃
期刊
这真是一片尘埃!令人遗憾的是:这仅仅是一片尘埃,一片始终弥漫、并没有落定的尘埃。可惜了,作者用取巧的方法和流行的话语,表现了一个很好的题材,同时,也糟蹋了这个好题材。  一个时代的鼎革或一种制度的兴替衰亡,无疑是沉重而艰难的史诗性题材。表现这样的题材,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叙述角度或者说呈现工具的选择。就文本的内在要求而言,“全能全知”叙述方式最有结构上的优越性。这种叙述方式具有全方位观照和任意切入的功
期刊
纪念《共产党宣言》一百五十周年    一八四七年春天,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正义者同盟。同年夏天,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委托他们为该组织起草一个宣言。马恩两人一起准备了草稿,但后来由于时间紧迫,宣言的定稿显然是马克思一个人的手笔,于一八四八年二月欧洲革命的前夕以单行本形式在伦敦发表。《共产党宣言》也许是继法国革命《人权宣言》之后影响最深远的一篇政治檄文,它被译成多种文字一版再版。一八七二年由即将
期刊
今天在地铁站内书摊儿上看到了一九九八年新版《新华字典》,随手查查自己的姓氏焦字,有五个义项,一是火候过猛把饭烧成炭样,二是焦炭,三是酥脆,四是着急,五是能量、功、热的单位焦耳的简称。列这五个含义,看起来已经很全,却缺少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司空见惯的义项,就是作为姓氏的这个焦是这五个义项的哪个?是酥脆之焦,还是着急之焦?是焦炭之焦,还是饭烧成炭样之焦?  焦姓偏少,《新华字典》焦字下省略姓氏义项情有可原
期刊
今年五月初,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狂涛恶浪使俄经济陷入新的困境。由于外资大批出逃、股价、债价下跌、生产下降、国家税收减少、国家偿债率超过极限,国家财政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为解燃眉之急,政府不得不再次紧急向西方美元求援。俄罗斯一位经济学家戏谑地形容,俄国财政除去西方援助的美元以外,已没有可以支配的东西了。曾几何时,苏联还是一个咄咄逼人地与美国在全世界争霸的世界超级大国。人们慨叹俄罗斯如此迅速地衰落之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