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杜文章万古传,至今己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传统教育的有其优势乃不争的事实。语文作为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过去教学手段似乎有些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挂图或图片,难怪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此,许多语文老师也曾苦思暝想,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与愿违。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一片生机,许多教师积极主动的去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介入,便是顺应时代与学生需求的产物。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通过自己做课件,使用课件,感觉到营造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情感,激发了学生阅读欲望,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广大同仁交流。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起始和导入环节。教师开头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难以进入状态,也就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如能精心设计一段导入,那就会犹如磁石吸铁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思维的知识之门,为新课内容的顺利教学作好铺垫。以教学《陋室铭》为例,课件开头设计的是动画的图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印入学生脑中,配着《高山流水》柔和的古筝乐曲,把学生的心由紧张而引向舒缓,听着播音员那抑扬顿挫的朗诵,感受着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情境之中。
2.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阅读欲望
如何不失时机地把计算机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研读文字教材上来,诱发学生较高层次的阅读愿望呢?为了突破这个语文教学上的缺陷,我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画面形象适时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研读原文,高效地去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如:教学《看云识天气》一课,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首先在屏幕上展现不同类型的云层图片,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找出文章所描写的云层以及各种云层的特点。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老师提供的资料寻找答案,于是把学生引到反复研读课文中来。由于答案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学生当然就有强烈的探究精神,学生经过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时的那种喜形于色的愉悦感,就是最好见证。
3.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故宫博物院》初中语文的一篇事物性说明文。传统的教法多采用讲读法。因为本文文辞华美,读来朗朗上口,所以传统讲法很强调诵读,在诵读中抓中心句,分析文章结构,然后指导学生分析说明的顺序,最后在统观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本文是怎样抓住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进行介绍说明的。对学习说明文的初二学生来说,传统的讲法学生就会质疑:文中所说的这些景物到底是怎样的?光是凭书上的语言,好象不太好理解,也就是说,学生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还有文中的一系列的“从……到……”,这对学生理解故宫的空间以及方位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如果不借助于图像而仅仅依靠语言文字的表达,教师则很难清楚地解答学生的上述疑难。
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易懂的优势,可以解答文字表述很难解决的问题。1、解答学生有关太和殿具体景致的问题。我给学生提供几幅太和殿内景和外貌的图片,具体展示有关部件,并且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穿插有关太和殿的知识,通过分辨指认对照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学生很快明确:太和殿在故宫中的主要作用。对于“乾清宫”、“养心殿”、“御花园”等建筑也按照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很好的理解。2、解答课文的说明顺序的问题。读完课文后,把故宫的全景图用生动的FLASH动画展示出来,通过点击相应的殿名图标来展示,让学生对故宫有个整体的印象,这样学生边读课文,边对照图像,把课文的说明故宫博物院的顺序理解得一清二楚。
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就是其表现特征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收稿日期:2010-06-12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通过自己做课件,使用课件,感觉到营造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情感,激发了学生阅读欲望,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广大同仁交流。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起始和导入环节。教师开头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难以进入状态,也就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如能精心设计一段导入,那就会犹如磁石吸铁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思维的知识之门,为新课内容的顺利教学作好铺垫。以教学《陋室铭》为例,课件开头设计的是动画的图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印入学生脑中,配着《高山流水》柔和的古筝乐曲,把学生的心由紧张而引向舒缓,听着播音员那抑扬顿挫的朗诵,感受着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情境之中。
2.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阅读欲望
如何不失时机地把计算机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研读文字教材上来,诱发学生较高层次的阅读愿望呢?为了突破这个语文教学上的缺陷,我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画面形象适时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研读原文,高效地去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如:教学《看云识天气》一课,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首先在屏幕上展现不同类型的云层图片,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找出文章所描写的云层以及各种云层的特点。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老师提供的资料寻找答案,于是把学生引到反复研读课文中来。由于答案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学生当然就有强烈的探究精神,学生经过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时的那种喜形于色的愉悦感,就是最好见证。
3.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故宫博物院》初中语文的一篇事物性说明文。传统的教法多采用讲读法。因为本文文辞华美,读来朗朗上口,所以传统讲法很强调诵读,在诵读中抓中心句,分析文章结构,然后指导学生分析说明的顺序,最后在统观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本文是怎样抓住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进行介绍说明的。对学习说明文的初二学生来说,传统的讲法学生就会质疑:文中所说的这些景物到底是怎样的?光是凭书上的语言,好象不太好理解,也就是说,学生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还有文中的一系列的“从……到……”,这对学生理解故宫的空间以及方位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如果不借助于图像而仅仅依靠语言文字的表达,教师则很难清楚地解答学生的上述疑难。
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易懂的优势,可以解答文字表述很难解决的问题。1、解答学生有关太和殿具体景致的问题。我给学生提供几幅太和殿内景和外貌的图片,具体展示有关部件,并且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穿插有关太和殿的知识,通过分辨指认对照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学生很快明确:太和殿在故宫中的主要作用。对于“乾清宫”、“养心殿”、“御花园”等建筑也按照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很好的理解。2、解答课文的说明顺序的问题。读完课文后,把故宫的全景图用生动的FLASH动画展示出来,通过点击相应的殿名图标来展示,让学生对故宫有个整体的印象,这样学生边读课文,边对照图像,把课文的说明故宫博物院的顺序理解得一清二楚。
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就是其表现特征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收稿日期:201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