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针对问题分析防范措施。
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护理情况做总结。
结果:心血管内科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护理人员、患者本身、医院三个方面。
结论:加强法制观念,积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护理水平与综合素质,并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护理记录做有效的书写管理,有效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49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06-01
患者住院期间若是出现护理事故,会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也会对医院声誉造成损害。心血管疾病的种类较多,且大多病情都较为严重,且难以控制,病情出现突然性恶性情况较多,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身与医院都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1]。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也需要承担较大的心理负担与压力,在此情况下偶尔出现失误也是在所难免。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并针对所存在的安全因素做相应的对策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51.7±3.9)岁。心肌梗死47例,风湿性心脏病21例,高血压冠心病31例。
1.2方法。对100例患者所有的住院后治疗措施、护理、用药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从中找出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并根据不安全因素存在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25例患者有护理事故出现,且其中患者自身所找出的不安全因素占48%,护理人员所致的不安全因素占34%,因医院所致的占18%。
3讨论
3.1心血管内科出现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原因。
3.1.1患者原因。因心血管病情复杂,且大多病情严重,患者一旦发病,若未及时采取抢救措施,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在抢救过程中,出现一点差池,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隐患[2]。如急性心肌梗死,为严重的急性疾病,就算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也难以确保抢救成功与否;患者自身对病情缺乏足够认识,对严重性不够重视,导致在住院期间,擅自结束治疗,或者随意离开病房,导致病情出现恶化,从而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许多患者对疾病自我感觉太良好,对治疗期望值过高,且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病情的反复波动中,开始产生悲观情绪,甚至将各种因素全部推脱给医院,因自身情绪缺乏稳定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病情恶化。
3.1.2护理人员原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且需较长恢复周期,与此同时,也为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压力。护理工作本身负荷较大,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厌倦心理,缺乏热情,服务态度差,都会引发患者的不满,或者导致护理工作不到位;在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缺乏沟通,导致患者对自我护理意识不全面,甚至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对患者的治疗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
护理人员缺乏经验,护理操作不熟练,对机械操作、护理知识等方面的掌握不全面,在患者疾病发作,危急之时,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帮助患者归转病情,从而延误患者治疗时间。
护理人员在治疗初期,未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费用情况告知患者与患者家属,导致患者与家属在一时之间难以承受经济压力,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怨念,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3]。
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对患者情况未及时观察,导致在巡查病房时,将巡查表内容随意填写,一些意外情况也未及时发现,导致患者出现危险情况,也没有采取急救措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迅速,且病情危急,大多医嘱都是采用口述方式,需要护理人员事后补写,作为医生在后续诊治中的参考依据。但是许多护理人员随意补写,与病情出现偏差,导致患者与家属不满。
3.1.3医院原因。医疗器械过于陈旧,治疗技术落后,导致患者在诊断之时,无法全面、直观的了解病情,易出现误诊。病房分布过于密集,且隔音效果太差,导致病房环境嘈杂,对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极为不利,因情绪原因导致病情加重情况屡见不鲜[4]。病房地面过滑,患者行走时易出现摔跤情况。
3.2防范对策。
3.2.1培养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从而增强自身职业责任感与法制观念,在发生医疗纠纷事件后,能够以法律武器捍卫自己,保卫自身权益。护士长在平时工作中,做医护人员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做到知法、守法、懂法,且保持警钟长鸣状态,从而减少护患纠纷事件。
3.2.2提升护理水平。心内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高度责任感、过硬的操作技术、果断的处理能力,以此来建立起与患者之间信任基础。为杜绝心内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必须针对情况,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操作水平[5]。定期开展护士培训课程,特别是新护士,更应该加强训练,确保其能够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并提高护理人员分析疾病、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查房、业务听课等方式,帮助患者学习理论知识,加强基本功训练,对各项技术操作熟练掌握,对于心血管内科的基础仪器,如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设备,需要正确、熟练使用,在工作过程中,做到忙而不乱,从而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153
[2]何俊芹.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258
[3]刘颖.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3):233-234
[4]林仁凤.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2,(10):79-80
[5]李金凤.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J].现代养生B,2013,(10):81-81
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护理情况做总结。
结果:心血管内科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护理人员、患者本身、医院三个方面。
结论:加强法制观念,积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护理水平与综合素质,并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护理记录做有效的书写管理,有效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49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06-01
患者住院期间若是出现护理事故,会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也会对医院声誉造成损害。心血管疾病的种类较多,且大多病情都较为严重,且难以控制,病情出现突然性恶性情况较多,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身与医院都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1]。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也需要承担较大的心理负担与压力,在此情况下偶尔出现失误也是在所难免。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并针对所存在的安全因素做相应的对策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51.7±3.9)岁。心肌梗死47例,风湿性心脏病21例,高血压冠心病31例。
1.2方法。对100例患者所有的住院后治疗措施、护理、用药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从中找出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并根据不安全因素存在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25例患者有护理事故出现,且其中患者自身所找出的不安全因素占48%,护理人员所致的不安全因素占34%,因医院所致的占18%。
3讨论
3.1心血管内科出现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原因。
3.1.1患者原因。因心血管病情复杂,且大多病情严重,患者一旦发病,若未及时采取抢救措施,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在抢救过程中,出现一点差池,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隐患[2]。如急性心肌梗死,为严重的急性疾病,就算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也难以确保抢救成功与否;患者自身对病情缺乏足够认识,对严重性不够重视,导致在住院期间,擅自结束治疗,或者随意离开病房,导致病情出现恶化,从而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许多患者对疾病自我感觉太良好,对治疗期望值过高,且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病情的反复波动中,开始产生悲观情绪,甚至将各种因素全部推脱给医院,因自身情绪缺乏稳定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病情恶化。
3.1.2护理人员原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且需较长恢复周期,与此同时,也为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压力。护理工作本身负荷较大,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厌倦心理,缺乏热情,服务态度差,都会引发患者的不满,或者导致护理工作不到位;在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缺乏沟通,导致患者对自我护理意识不全面,甚至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对患者的治疗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
护理人员缺乏经验,护理操作不熟练,对机械操作、护理知识等方面的掌握不全面,在患者疾病发作,危急之时,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帮助患者归转病情,从而延误患者治疗时间。
护理人员在治疗初期,未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费用情况告知患者与患者家属,导致患者与家属在一时之间难以承受经济压力,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怨念,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3]。
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对患者情况未及时观察,导致在巡查病房时,将巡查表内容随意填写,一些意外情况也未及时发现,导致患者出现危险情况,也没有采取急救措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迅速,且病情危急,大多医嘱都是采用口述方式,需要护理人员事后补写,作为医生在后续诊治中的参考依据。但是许多护理人员随意补写,与病情出现偏差,导致患者与家属不满。
3.1.3医院原因。医疗器械过于陈旧,治疗技术落后,导致患者在诊断之时,无法全面、直观的了解病情,易出现误诊。病房分布过于密集,且隔音效果太差,导致病房环境嘈杂,对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极为不利,因情绪原因导致病情加重情况屡见不鲜[4]。病房地面过滑,患者行走时易出现摔跤情况。
3.2防范对策。
3.2.1培养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从而增强自身职业责任感与法制观念,在发生医疗纠纷事件后,能够以法律武器捍卫自己,保卫自身权益。护士长在平时工作中,做医护人员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做到知法、守法、懂法,且保持警钟长鸣状态,从而减少护患纠纷事件。
3.2.2提升护理水平。心内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高度责任感、过硬的操作技术、果断的处理能力,以此来建立起与患者之间信任基础。为杜绝心内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必须针对情况,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操作水平[5]。定期开展护士培训课程,特别是新护士,更应该加强训练,确保其能够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并提高护理人员分析疾病、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查房、业务听课等方式,帮助患者学习理论知识,加强基本功训练,对各项技术操作熟练掌握,对于心血管内科的基础仪器,如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设备,需要正确、熟练使用,在工作过程中,做到忙而不乱,从而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153
[2]何俊芹.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258
[3]刘颖.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3):233-234
[4]林仁凤.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2,(10):79-80
[5]李金凤.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J].现代养生B,2013,(1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