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木混沌
草木深厚。生在乡下,不识草木,也不必奇怪。比如我,对所有的草,爬蔓的、不爬蔓的,大都混混沌沌的,只认识其中的芦草、茅草,统称老草;对所有的野菜,长叶的、圆叶的,绿叶的、紫叶的,开花的、不开花的,只知道燕子尾、凫子苗、秃噜酸、青青菜、灰菜,其他的都模糊,一概叫野菜;树木我只认识杨树、榆树、槐树、桑树、枣树,仅此而已。当然,我知道哪些野菜我们可以吃,哪些野菜喂猪,哪里能够找到好吃的野果子。后来学习《诗经》,在里面遇到许多草木,它们的名字我读得磕磕绊绊,基本无法将其与我在乡下生活的经验勾连。草木繁多,小村子与草木一起生活、成长,从不去书本里找事情。书本是文化人的事情,书本或者文化人是小村子的异数或言微者。小村子的人对文化人敬而远之,不是无知,而是只相信大地本身。他们走来走去的自信、闲适的影子在草木间或隐或现。草木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却影响着周边众生的生活。草木不语,却有着自己的哲学,它冷静地洞察一切,等待未知命运的裁决。有些裁决来得太快,就像那些熟悉的老头老太太们,在外飘零几年再次回来的时候,我伤感地发现他们都走了。有太多的草木也不见了,好像是与那些老头老太太一起走的,多年来的朴素生活早已使他们相依为命了。小村子在青葱、涩苦里浸染着,凝重、缓慢与悠闲、明快交织。草木气息与村庄生灵、烟火缠绕在一起,这是人类记忆里最初的故乡。直到它们被刈除,广阔原野一夜之间长满了玉米、小麦、棉花。更多的是欣喜,偶有失落但被迅疾淹没。草木走向了一条隐秘的道路,或者被边缘化,惊愕中它们模糊了自己的命运走向。在走向被迅疾覆亡的途中,在仓皇失措中它们努力在可能的地方植下自己的基因图谱。
草木消失
草木丛中有我们的影子。草木的走向里,指示着我们向前的路径。我们以短浅、粗暴的行为改变着草木的命运,也删除着自己越来越混沌的记忆。若干年后,我们面对原野的时候一片茫然,在茕茕孑立中失忆。我们不知道有草木,更不识草木。失去了草木的温润,只剩下枯竭。我们知道自己的寂寞,却看不到自己孤独无依的身影。我们忘记了自己曾经与草木在一起,那是我们生活的最初。在草木间,我们从不迷失自己。
草木消失。我们隐藏其间的影子也由支离破碎渐至荡然无存。消失早就开始了。大约是1980年代的早些时候,队上分地,大片大片长满荆棘、荒草的野地也被分到各家各户。孩子们曾经放牛、割草、玩耍的地方被种上了玉米、小麦或者棉花。我们藏在草木深处的快乐也如鸟雀被惊起,仓皇飞走,之后再也无法栖落。我家分到了大夯上一片凹凸不平的荒地,杂草丛生,荊棘满地。父亲很勤劳,把地平整好,把杂草刈除干净,几年后就长了一地好棉花。我们以伟大而蛮荒的力量改变大地。这力量声势浩大地席卷过大地,地貌趋向单一,多样性的植被在悄无声息地减少。有一种叫杨枸子菜的野菜,叶细长,色浅绿,甚至有点发白,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它一直与我们若即若离,它的消失就像身体里的钙质一点点流失而没有被发觉。我最先想起的是它不见了,却不记得什么时候不见的。父亲回应我说,天天去地里干活,还真见不着它了呢,也不只是杨枸子菜吧,漆门子(野地里的一种小动物,或许叫蜥蜴)也不见了。
消失的太多,十有八九我叫不上名字,也不识。我浅薄地以为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无关,牛不吃、羊不啃,也不结好吃的果子,就把它们忽略过去了。还有的散发着怪味,比如蒿子;有的会缠上我们,比如苍子,我们会绕着走。有时候会恨恨地想,为什么会长这些无用的草木,不仅仅只是为了装点荒芜的野地吧。比如有一种叫艾的植物,若干年后我才知道它的名字。以前,它一定是藏在村子周边某些我走不到的地方。草木只在属于自己的位置生长。父亲把手掌里六七个可怜的小根递给我,说是艾根,让我回去栽到院子门口的墙根里,秋后会长一大片。割了晾干后可以泡脚,能止痛、驱寒。这几年,他迷上了电视台的中医讲座和广播电台的偏方,时常给我讲一些或对或错的中医药常识,听久了也懂得了一些中医药的简单道理,有时候还对别人讲。看他讲得认真,一些明显的错误我也不给他纠正。艾就是他实践中医的开始。依着父亲的吩咐,我在院门口墙根的砖缝里把那几棵不起眼的小根载了下去,没多久那些根就钻出了绿芽,慢慢地墙根里都绿了,散发出浓烈的带着怪味的香气,像某些外国香水的味道。再回去的时候,看到父亲躺在躺椅上用艾条灸肚脐眼。他说胃不好,灸灸管用。资料里说:“艾作为药用,主要取其叶片。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味苦、辛,功效为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主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月经不调、痛经、心腹冷痛、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痛疡、疥癣。临床上,艾叶的用途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类。其中外用以火灸为著名,而内服用途甚广,其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最为引人注目,主要也是用在妇科病上。艾叶具有抗菌、增强网状上皮细胞的吞噬、平喘、抗过敏性休克、镇咳、祛痰、缩短凝血时间、利胆和兴奋子宫等作用。”原先说什么也不相信一棵不起眼的草木会有这样神奇的用处。近几年看一些关于中草药的文章,约略知道了一些常识,就不再对此表示怀疑。父亲对我说,以前看到漆门子受伤后,会用牙去咬苦菜籽,然后去舔伤口,这是小动物的一种自我救助方式。他时常挖一些野菜,来城里时带给我,要我蘸酱吃,或者做咸巴拉子吃。看过一个节目,是关于毒蛇的,说是被毒蛇咬了后,有经验的老人很快就能在毒蛇活动的范围内找到解蛇毒的药草。解释说是毒蛇体内可以分泌解毒素,是因为它吃了特殊的植物,这些东西就是它经常出没范围内的解毒草。草木有灵,是大自然的智慧,也是上天的神谕。
草木秩序
草木有自己的秩序。它们就在野地上自我生长。风雨给它们带来生命的喜悦或者灭亡的恐惧。大多时候闲适而恣意。有虫子在它们身上爬来爬去,或搅扰它们,或咬噬它们,在它们身上筑巢、产卵;有鸟儿飞过来在它们身上蹦跳、嬉戏,啄它们的果实,把它们的种子叼走;有孩子们牵牛过来,牛伸出舌头卷食掉它们;也有马,一直低着头认真地啃噬着它们。它们一直安静、隐忍如大地,有着一颗包容之心。我就是那些孩子中的一个。把牛或者马撒开让它们自己啃草,我们蹲下来用镰刀割草或者剜菜。空气中弥漫着青涩的草汁或者菜汁的味道,我们的手指也被浸得绿绿的。累了我们会在草木间躺下来,看小虫子爬来爬去。鸟儿也栖落在草木间,或者飞起。一切隐于草木间,随草木飘摇,为草木所接纳,成为草木的一部分。我们在草木中穿行,不知道草木的丰厚与广博。目光从草木掠过,一直望向远方。那是更广阔的草木绿色背景,以及蓝天、白云。 草木秩序无处不在。春天里,小区后面花园的池塘靠岸的水面上飘着几十片小荷叶。我天天去散步,几乎每天都有小荷叶露出水面,水面一点点地绿起来。初秋的某天,早上遇到熟人,他指着满河面的荷叶对我说,你看这荷叶,春上还是一点点,一个夏天的时间就铺满了大半个水面。想起十几年前弟弟买了棵水葫芦放水盆里,指着它对我说,一块钱一棵,一点也不贵,听说这东西在外国都成了灾,泛滥起来无法根治。曾经看过这样一则资料:“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南美引进水葫芦作为猪饲料,广泛放养于南方的乡村河塘。作为世界上生长、繁殖最快的水生植物,一株水葫芦6天内生长面积可扩展1倍,8个月内能繁衍成60万株的群体。同时,作为外来物种,水葫芦在我国没有天敌,这使它更加能够不受限制地疯长。据统计,水葫芦目前已在包括浙江在内的全国18个省市肆虐,滇池、太湖、黄浦江及武汉东湖等著名水体均出现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有关方面耗费巨资却无法根治。”草木的生命力之强超乎我们的想象。早年我家在窑上种玉米、小麦,芦苇肆虐,侵凌着我们的庄稼。大旱之年或者大涝之年,草木好长时间缺水或者好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叶子蔫蔫的,好像死掉的样子,但是天气一经正常,它们就像服了还魂丹,没多久就再次勃发生机。这几年,父亲的身体状况不好,很多食物都忌着,不吃这不吃那的,一不舒服就想一些偏方。我说他太在意自己了,把自己旺实的草木身体弄成了温室花盆里的花,经不得冷热、风雨了。人的身体应该像草木那样才好。草木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违自然,顺从自然。
葱郁之下,草木以自己的方式或展示丰腴,或叙述贫瘠。在我的印象里,苍子一直是灰头土脸的,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们都躲着它走,唯恐那烦人的苍子粘到衣服上、头发里。只有调皮的孩子捉弄人的时候,才会心怀鬼胎地偷偷采一把苍子,贼手贼脚地绕到被捉弄的孩子背后,将苍子撒到他的头发里。受到捉弄后的孩子自然不甘,反过来报复,想办法把苍子撒到对方的头发上。我们带着满头的苍子在田野里疯跑,安静下来大家会互相帮着撕扯对方头上的苍子。近年不知什么原因我得了鼻炎,不是流鼻涕就是流眼泪,还伴有头晕,苦不堪言,有朋友给我推荐偏方,将干苍子研碎煮水当药液滴进鼻子里。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里面的苍耳就是苍子,粘在头发里难以撕扯的苍子竟然会有这么好听的名字,就如村子里每个孩子不止有一个土得掉渣的小名,还有一个文绉绉的学名。还有车前子,我们一直叫老牛舌,村子里几个有见识的人才知道它的学名。在离开青年河畔二十多年后,一同学说到车前子,我一脸茫然。草木在我们身边,也许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或者为我们准备着什么,可惜凡俗的我们不知道草木的丰富内涵。用电脑搜资料,看到许多青草、野菜的功效,才知道青年河畔的郁郁葱葱一直护佑着我们。我们无法理解草木的心,也就无法拥有一颗木质的心。
離开青年河畔几年后,我突然长口疮,然后成了顽疾,同学推荐我偏方,多吃蒲公英或者将蒲公英晾干泡水喝。青年河畔生长着那么多蒲公英,我们叫它婆婆丁。在青年河畔生活的时候,我不记得长过口疮,有太多的野菜一直在调理、呵护着我,得以少恙。偶有微疾,也是调笑而过,并不放在心上。每一种野草或者青草、树木都是无语的神灵,我们不懂它们在说什么。河畔有精通草木者,但他已经走了。我们叫他老妖精,活的岁数大了,见识也多,知道什么草治什么病,什么树做什么用,什么野草怎么吃。我出生晚,无缘见到那个老妖精,只听人说过。他一辈子没离开过青年河畔,他的那些对草木的广博见识如何得来?大抵还是生活贫苦,与神农一样尝过百草。老妖精是青年河畔的奇迹、神话,他什么也没给青年河留下,就像他没有来过,除了留下那些草木缠绕的神奇传说。看着草木的衰败,也许是老妖精伤心了。他干净地离去,就像令人无法理解的神秘咒语,让小村子的人思索良久而不得其解。
犹如怀念
村子南边满是芦苇,从青年河畔一直长到东德叔家的院子里。青年河北去的南北沟上芦苇绵延四五里,气势壮观。邻村陈家几乎整个被芦苇包围。我家在窑上的麦地每年都会被芦苇吞噬一部分,父亲也不想办法。他在等着每年秋后收芦苇。冬天里,大爷爷、二爷爷、爷爷三个老头会在北屋的墙根里支起长长的架子晒着太阳打苇箔。打着打着,芦苇没了,三个老头就无所事事地在墙根里晒太阳。晒着晒着,三个老头也散乱地走了。那个晒太阳的地方换成了父亲坐在那里,他越来越像那三个老头了。物类替代。他孤寂地坐在阳光下,是否想起了那几个老头在墙根打苇箔的情景。芦苇消失的时候,他也许意识到了只有消失才是不变的法则。他回想着诸多家族往事,隐隐悲哀地意识到没有哪一物类能改写死亡这一终极命题。南北沟上的芦苇是兴元伯伯家的,每年秋后他家都雇人收芦苇,他家后面的小树林子里竖满了一大捆一大捆的芦苇。那四五里地长的芦苇能卖好多钱吧,可惜一年秋后被人放了火,大火蔓延,无法施救。后来引水,村里修沟,芦苇被清除。陈家村边的芦苇命运亦如此。它与小村子相互偎依多年,成为一体,突然离开,一种撕裂的疼让小村子很长时间缓不过神来。芦苇修长、高雅、干净。有河流过,有芦苇环绕,是村子的理想。青年河还在静静地流着,只是青青芦苇已成幻影。在幻影里,我们越来越轻,轻得失去了最后的一点根基。
枣树的命运也陷入一种未知的危险境地。村子里,最多的是枣树。家家户户在村子里都有树林地,大多种枣树。我家与大爷爷、迷糊爷爷三家的枣树连成一大片。夏天中午,几个老头老太太就搬着蒲席或麦根席去树林子里乘凉。我每天都在枣树林子里来回穿梭着去村小学。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在地上洒下细碎的斑点,也洒在我不时跳跃的身上。树林子里还弥漫着好闻的、微甜的枣花味。每年八月十五前后,枣子熟了,家家户户开始打枣,然后顺着梯子爬上屋顶去晒枣。远处望去,各家的房顶都是红彤彤的。后来不知怎的,所有的枣树都不大长枣了。村子里大多数人家都把枣树砍了,剩下寥寥的几棵也不大长枣了。参加工作后,在单位的公园里看到一棵移植的大枣树,想来有些年头了,旁边立了一块牌子,写着“不忘故园”。问旁边的老头啥意思,他反问我,你村子里种枣树的多吗?我说,多。他问为啥?我说,为了吃枣吧。他笑了笑说,小伙子,不是的,我们这边大多是从枣强迁过来的,枣树也是从枣强带过来的,种枣树是为了记住老家枣强。想想我的小村子,肯定很少或者就没人知道枣树来自哪里。村子里的老人为什么不把这些事情告诉我们,是不是从他们开始就走在了一条遗忘的、没有方向的路上。这样走下去,总有一天会弄丢自己的身份。土是根,水为魂,草木一直不忘故乡。武定府衙建设之初,从南方移植一些大树过来,为保证成活,根部都要带很多的土。过了一两年,有些大树还是死了,土是带过来了,水却无法运来。水土是草木的根,也是草木最初的秩序。草木无言地传递给我们生命故事。草木自有命数。所有的推手推动或延缓的不过是自己而已。小城的护城河依城墙而生。城墙已成残垣断壁,而护城河几经疏浚已颇具灵动之姿。当有专家看到部分河岸已经衬砌护坡,就提出以自然护坡好,给芦苇、草木留下空间。如今我所在的小区,因为护城河疏浚后的自然修复,草木丛生,与水相依,形成一大片湿地,虫爬、鸟鸣、蛙鼓,生命葳蕤。 依然是怀念。依然是曾经郁郁葱葱的生活,也是曾经被我们熟视无睹的生活。我们在院子里育地瓜秧。大约是刚进入冬天,或者晚些时候,爷爷与父亲就开始用土坯在院子北边靠近石榴树的地方垒地瓜炕。地瓜炕东西狭长,大约四五米长,不足两米宽,高一米半左右。就如现在的蔬菜、菌类大棚。爷爷早从店子街上买了小地瓜,说是地瓜种。爷爷与父亲在地瓜炕里埋小地瓜,上面再覆盖一层细细的土,然后在土坯墙上加上木棍,再在上面苫好塑料布。下午院子里晒不到太阳了,还要在塑料布上苫草苫子。第二天早上太阳出来暖和了,再把草苫子揭下来。苫了揭,揭了苫……一个冬天就这样反复着。我天天把脸贴到塑料布上,两手扒着往下面看,不几天,终于看到里面钻出小绿芽了。隐隐记得,冷得厉害的时候,爷爷与父亲还在地瓜炕边上生火加热,我们叫熰地瓜炕。第二年春暖了,父亲揭下地瓜炕上的塑料布。里面的地瓜秧高高的,叶子细腻、干净、秀气,弱弱的,就像小女孩儿。开始张罗着去青年河南畔种地瓜。采完地瓜秧的地瓜炕一下子拆不掉,偶尔还会钻出新的地瓜秧来,浓浓的略甜的坏地瓜味道在院子里弥漫着。坍塌的地瓜炕被拆掉后的好长时间里,这味道还久久无法散去,小村子的每一条过道乃至整个小村子都被这味道腌渍其间。夸张一点,我们每个人身上也是这味道。与这味道连在一起的是漫山遍野的地瓜。地瓜无处不在。那几年里,我们也没有想过地瓜之外的事情。除了地瓜,青年河畔好像一无所有。那段时间,地瓜把我们的全部生活覆盖。然后它又好像在一夜之间退出青年河畔。说消失就突然消失得不留半点痕迹,就像它没有来过。过往的事情已经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地瓜犹如我们生命中的过客,我们也是青年河的卑微過客,而青年河亦是更大背景的匆匆过客。过客,这一令我们无限伤感的词语里包含着太多的无奈,是我们无法挽留的,也是我们长久怀念的。若干年后,我与它在都市的街头相逢,过往生活的种种情景一一重现,如故交相遇,百感交集。它们能够再次回来,但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草木以自己生生不息的自在实体之象给我们以精神的启示。在人有限的生命中,与时间一样,持存性也是草木的本质。无比悲哀,人只从属于偶然性、短暂性。但在回望或怀念中,我们也发现了这一从属的珍贵与美好。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实体在现象的一切变化中持存着,它的量在自然中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康德),这里面隐藏着的,应该是关于生命的故事。思索良久,我好像有所顿悟,草木是恒久不变的实体,人只不过是它的现象而已。故事尽管虚幻,我们仍然得以看到其间的回环往复。
生命故事
草木的背后总会藏着生命的故事。草木循时依理而动,万物萌发,草木给我们以丰饶;千秋调零,示以简洁。一年夏天,在窑上的玉米地里发现一棵与我一般高的桃树,我很兴奋地学着母亲的样子把它移植回家,在院子里母亲栽下的桃树的南边挖坑种好。几经反复,算是活了下来,第二年春天却没有返苗。我问母亲为啥,她说只能在春天里种树。为啥?老人们一直这样做。院子里草木旺盛,比如那棵石榴树,我与弟弟围着它转了好多年。我曾经这样描述过它:故院中最永久的主人,故院最后的驻守者,或者就是故院的象征。春天来临,它以这样的方式为我们预告春天的到来:满树的纤枝,不经意间返青,长满小叶苞,一串串的,生命在悄悄间开始,多像一个奇迹。叶,长出,伸展,由嫩黄而绿,渐发暗。小脑袋——花苞,亦先黄而绿,渐红,微发青。花,盛开,火的颜色,最隆重的生命赞礼。先后引来鸟鸣,小蜜蜂的舞,蝉的歌,阳光辐照,风的号,雨的手……满地落红,眷恋,回报,抑或回归。石榴的长成,生命走向成熟。石榴,熟透,依然红,裂开,笑,还是绽放。最后,叶,黄……落……剩下的是枝干,唯有它们,树的精华与品格,直直地刺向天空,精神不灭。不是灭亡的过程,是默默地积蓄。这个故院中住过的所有人,有谁曾抬起头来深深地仰望过。我充满敬意地为它写下如下二十字的简洁颂词:春天开始,生命孕育,岁月痕迹,人世沧桑,自然秘密。瞬间与渺小,永恒与伟大,孰更真实?在这棵石榴树简单的生命周期里,我模糊了一些概念:简单,还是深奥?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往。大约十年前,父亲亲手砍了它,院子一下子大了好多,也空了。院子里从十来口人到八九口再到父亲母亲两个人,他们孤寂地住在大院子,每天早上醒来推开房门,看到的就是石榴树生长过的那个地方。他们也到了深陷怀念的年纪,只是因为那棵树的消失,回忆也无枝可落。曾经在院子里生活过的每个人的影子也只能在院子里飘着,他们一起在生活过的故院里随风展开:杳无音信的三爷爷,故去的老爷爷、大爷爷、大奶奶、二爷爷、爷爷、奶奶、栓梃伯,嫁走的忙老姑、玲姑、环娥姑,我与弟弟在外飘零。每一个曾经与它相依者最终归于尘埃的时候,与它的相逢自当是百感交集。有故友重逢的悲喜,亦有晋谒长辈的敬畏。
我来到这个世界最先看到的应该是前面院子里的那棵大槐树。我就出生在前面的院子里。院子靠近十字街口。院子不大,大槐树就在靠近北屋的窗前,它把整个院子遮蔽着,我抬起头来看不见天,只看见满满的绿树叶。夏天里一地绿得发暗的阴翳。这阴翳现在还在我心里凉而舒适。我不知道这棵树的年龄,也不知道这个院子里的许多故事。除了这棵槐树,我对这个院子几近模糊。我在这个院子里住了六七年,然后是二爷爷搬过来住这个院子。二爷爷走了之后,院子空了下来,然后是坍塌,只有老槐树年复一年地、静静地绿着。每次从城里回家,都会看到它。它看着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娃娃一点点长大。四十多年里,它还是那样子,只是我不再在它的树荫里嬉戏,树太粗,那时候我抱不过来,只能搂着树身子爬几下,连它的半腰都不到。我顺着梯子爬上房顶,坐在房顶上捋它那绿得发暗的叶子,然后把中间的粗叶脉一对折放在嘴边嘬着,发出鸟叫似的声音。我一刻也闲不下来,捋着槐莲豆子往院子里扔。奶奶这个小脚老太太听到声音会从屋里走出来,仰头看到我在屋檐边上坐着,就骂我,小羔子,往里边坐,你想掉下来让咱家绝后吗?她吵她的,我依旧坐在房顶边上玩耍。她不知道房顶边上槐树枝子挡得严严实实的,不用担心会掉下去……哦,往事也都在槐树的阴翳里铺陈开来。村子里改造,前边的院子拆了,这棵槐树留了下来。我与父亲说,这棵树不能移,也不能卖,就留着它。没有了你们,我就回去守着它;没了我,孩子如果不回去了,这树就是村子里的了。在这棵树的枝枝杈杈里、密密麻麻的叶子间藏着太多的事情。它知道村子里近百年或者更久的事情,是一部不说话的百年村史。它把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都记了下来。一次我看到迷糊爷爷站在它旁边,摸着它苍老的树身,上下打量着,然后久久不动。太多的往事,这棵树帮他记着。有些话,他也得秘密地说给这棵树听。只有到了一定岁数的德昭者,才有资格与它说话,才能听得懂它的密语。我还知道曾祥大爷曾经走近过它。每个外出打工的孩子回来,路过时大多会停下仰头看着它说,这棵树多少年了,它一直就这样子吧。它的每一根枝条上都挂满了一种叫乡愁的果子。村子里每一个孩子离乡之际都来此采摘过,身体里都蕴含着故园草木的气息。他们携着通向故园的记忆密码出去闯荡四方。在他们的梦里,故乡的草木安静而美好。
他们也知道,故乡的草木从不说话。
草木深厚。生在乡下,不识草木,也不必奇怪。比如我,对所有的草,爬蔓的、不爬蔓的,大都混混沌沌的,只认识其中的芦草、茅草,统称老草;对所有的野菜,长叶的、圆叶的,绿叶的、紫叶的,开花的、不开花的,只知道燕子尾、凫子苗、秃噜酸、青青菜、灰菜,其他的都模糊,一概叫野菜;树木我只认识杨树、榆树、槐树、桑树、枣树,仅此而已。当然,我知道哪些野菜我们可以吃,哪些野菜喂猪,哪里能够找到好吃的野果子。后来学习《诗经》,在里面遇到许多草木,它们的名字我读得磕磕绊绊,基本无法将其与我在乡下生活的经验勾连。草木繁多,小村子与草木一起生活、成长,从不去书本里找事情。书本是文化人的事情,书本或者文化人是小村子的异数或言微者。小村子的人对文化人敬而远之,不是无知,而是只相信大地本身。他们走来走去的自信、闲适的影子在草木间或隐或现。草木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却影响着周边众生的生活。草木不语,却有着自己的哲学,它冷静地洞察一切,等待未知命运的裁决。有些裁决来得太快,就像那些熟悉的老头老太太们,在外飘零几年再次回来的时候,我伤感地发现他们都走了。有太多的草木也不见了,好像是与那些老头老太太一起走的,多年来的朴素生活早已使他们相依为命了。小村子在青葱、涩苦里浸染着,凝重、缓慢与悠闲、明快交织。草木气息与村庄生灵、烟火缠绕在一起,这是人类记忆里最初的故乡。直到它们被刈除,广阔原野一夜之间长满了玉米、小麦、棉花。更多的是欣喜,偶有失落但被迅疾淹没。草木走向了一条隐秘的道路,或者被边缘化,惊愕中它们模糊了自己的命运走向。在走向被迅疾覆亡的途中,在仓皇失措中它们努力在可能的地方植下自己的基因图谱。
草木消失
草木丛中有我们的影子。草木的走向里,指示着我们向前的路径。我们以短浅、粗暴的行为改变着草木的命运,也删除着自己越来越混沌的记忆。若干年后,我们面对原野的时候一片茫然,在茕茕孑立中失忆。我们不知道有草木,更不识草木。失去了草木的温润,只剩下枯竭。我们知道自己的寂寞,却看不到自己孤独无依的身影。我们忘记了自己曾经与草木在一起,那是我们生活的最初。在草木间,我们从不迷失自己。
草木消失。我们隐藏其间的影子也由支离破碎渐至荡然无存。消失早就开始了。大约是1980年代的早些时候,队上分地,大片大片长满荆棘、荒草的野地也被分到各家各户。孩子们曾经放牛、割草、玩耍的地方被种上了玉米、小麦或者棉花。我们藏在草木深处的快乐也如鸟雀被惊起,仓皇飞走,之后再也无法栖落。我家分到了大夯上一片凹凸不平的荒地,杂草丛生,荊棘满地。父亲很勤劳,把地平整好,把杂草刈除干净,几年后就长了一地好棉花。我们以伟大而蛮荒的力量改变大地。这力量声势浩大地席卷过大地,地貌趋向单一,多样性的植被在悄无声息地减少。有一种叫杨枸子菜的野菜,叶细长,色浅绿,甚至有点发白,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它一直与我们若即若离,它的消失就像身体里的钙质一点点流失而没有被发觉。我最先想起的是它不见了,却不记得什么时候不见的。父亲回应我说,天天去地里干活,还真见不着它了呢,也不只是杨枸子菜吧,漆门子(野地里的一种小动物,或许叫蜥蜴)也不见了。
消失的太多,十有八九我叫不上名字,也不识。我浅薄地以为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无关,牛不吃、羊不啃,也不结好吃的果子,就把它们忽略过去了。还有的散发着怪味,比如蒿子;有的会缠上我们,比如苍子,我们会绕着走。有时候会恨恨地想,为什么会长这些无用的草木,不仅仅只是为了装点荒芜的野地吧。比如有一种叫艾的植物,若干年后我才知道它的名字。以前,它一定是藏在村子周边某些我走不到的地方。草木只在属于自己的位置生长。父亲把手掌里六七个可怜的小根递给我,说是艾根,让我回去栽到院子门口的墙根里,秋后会长一大片。割了晾干后可以泡脚,能止痛、驱寒。这几年,他迷上了电视台的中医讲座和广播电台的偏方,时常给我讲一些或对或错的中医药常识,听久了也懂得了一些中医药的简单道理,有时候还对别人讲。看他讲得认真,一些明显的错误我也不给他纠正。艾就是他实践中医的开始。依着父亲的吩咐,我在院门口墙根的砖缝里把那几棵不起眼的小根载了下去,没多久那些根就钻出了绿芽,慢慢地墙根里都绿了,散发出浓烈的带着怪味的香气,像某些外国香水的味道。再回去的时候,看到父亲躺在躺椅上用艾条灸肚脐眼。他说胃不好,灸灸管用。资料里说:“艾作为药用,主要取其叶片。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味苦、辛,功效为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主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月经不调、痛经、心腹冷痛、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痛疡、疥癣。临床上,艾叶的用途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类。其中外用以火灸为著名,而内服用途甚广,其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最为引人注目,主要也是用在妇科病上。艾叶具有抗菌、增强网状上皮细胞的吞噬、平喘、抗过敏性休克、镇咳、祛痰、缩短凝血时间、利胆和兴奋子宫等作用。”原先说什么也不相信一棵不起眼的草木会有这样神奇的用处。近几年看一些关于中草药的文章,约略知道了一些常识,就不再对此表示怀疑。父亲对我说,以前看到漆门子受伤后,会用牙去咬苦菜籽,然后去舔伤口,这是小动物的一种自我救助方式。他时常挖一些野菜,来城里时带给我,要我蘸酱吃,或者做咸巴拉子吃。看过一个节目,是关于毒蛇的,说是被毒蛇咬了后,有经验的老人很快就能在毒蛇活动的范围内找到解蛇毒的药草。解释说是毒蛇体内可以分泌解毒素,是因为它吃了特殊的植物,这些东西就是它经常出没范围内的解毒草。草木有灵,是大自然的智慧,也是上天的神谕。
草木秩序
草木有自己的秩序。它们就在野地上自我生长。风雨给它们带来生命的喜悦或者灭亡的恐惧。大多时候闲适而恣意。有虫子在它们身上爬来爬去,或搅扰它们,或咬噬它们,在它们身上筑巢、产卵;有鸟儿飞过来在它们身上蹦跳、嬉戏,啄它们的果实,把它们的种子叼走;有孩子们牵牛过来,牛伸出舌头卷食掉它们;也有马,一直低着头认真地啃噬着它们。它们一直安静、隐忍如大地,有着一颗包容之心。我就是那些孩子中的一个。把牛或者马撒开让它们自己啃草,我们蹲下来用镰刀割草或者剜菜。空气中弥漫着青涩的草汁或者菜汁的味道,我们的手指也被浸得绿绿的。累了我们会在草木间躺下来,看小虫子爬来爬去。鸟儿也栖落在草木间,或者飞起。一切隐于草木间,随草木飘摇,为草木所接纳,成为草木的一部分。我们在草木中穿行,不知道草木的丰厚与广博。目光从草木掠过,一直望向远方。那是更广阔的草木绿色背景,以及蓝天、白云。 草木秩序无处不在。春天里,小区后面花园的池塘靠岸的水面上飘着几十片小荷叶。我天天去散步,几乎每天都有小荷叶露出水面,水面一点点地绿起来。初秋的某天,早上遇到熟人,他指着满河面的荷叶对我说,你看这荷叶,春上还是一点点,一个夏天的时间就铺满了大半个水面。想起十几年前弟弟买了棵水葫芦放水盆里,指着它对我说,一块钱一棵,一点也不贵,听说这东西在外国都成了灾,泛滥起来无法根治。曾经看过这样一则资料:“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南美引进水葫芦作为猪饲料,广泛放养于南方的乡村河塘。作为世界上生长、繁殖最快的水生植物,一株水葫芦6天内生长面积可扩展1倍,8个月内能繁衍成60万株的群体。同时,作为外来物种,水葫芦在我国没有天敌,这使它更加能够不受限制地疯长。据统计,水葫芦目前已在包括浙江在内的全国18个省市肆虐,滇池、太湖、黄浦江及武汉东湖等著名水体均出现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有关方面耗费巨资却无法根治。”草木的生命力之强超乎我们的想象。早年我家在窑上种玉米、小麦,芦苇肆虐,侵凌着我们的庄稼。大旱之年或者大涝之年,草木好长时间缺水或者好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叶子蔫蔫的,好像死掉的样子,但是天气一经正常,它们就像服了还魂丹,没多久就再次勃发生机。这几年,父亲的身体状况不好,很多食物都忌着,不吃这不吃那的,一不舒服就想一些偏方。我说他太在意自己了,把自己旺实的草木身体弄成了温室花盆里的花,经不得冷热、风雨了。人的身体应该像草木那样才好。草木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违自然,顺从自然。
葱郁之下,草木以自己的方式或展示丰腴,或叙述贫瘠。在我的印象里,苍子一直是灰头土脸的,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们都躲着它走,唯恐那烦人的苍子粘到衣服上、头发里。只有调皮的孩子捉弄人的时候,才会心怀鬼胎地偷偷采一把苍子,贼手贼脚地绕到被捉弄的孩子背后,将苍子撒到他的头发里。受到捉弄后的孩子自然不甘,反过来报复,想办法把苍子撒到对方的头发上。我们带着满头的苍子在田野里疯跑,安静下来大家会互相帮着撕扯对方头上的苍子。近年不知什么原因我得了鼻炎,不是流鼻涕就是流眼泪,还伴有头晕,苦不堪言,有朋友给我推荐偏方,将干苍子研碎煮水当药液滴进鼻子里。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里面的苍耳就是苍子,粘在头发里难以撕扯的苍子竟然会有这么好听的名字,就如村子里每个孩子不止有一个土得掉渣的小名,还有一个文绉绉的学名。还有车前子,我们一直叫老牛舌,村子里几个有见识的人才知道它的学名。在离开青年河畔二十多年后,一同学说到车前子,我一脸茫然。草木在我们身边,也许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或者为我们准备着什么,可惜凡俗的我们不知道草木的丰富内涵。用电脑搜资料,看到许多青草、野菜的功效,才知道青年河畔的郁郁葱葱一直护佑着我们。我们无法理解草木的心,也就无法拥有一颗木质的心。
離开青年河畔几年后,我突然长口疮,然后成了顽疾,同学推荐我偏方,多吃蒲公英或者将蒲公英晾干泡水喝。青年河畔生长着那么多蒲公英,我们叫它婆婆丁。在青年河畔生活的时候,我不记得长过口疮,有太多的野菜一直在调理、呵护着我,得以少恙。偶有微疾,也是调笑而过,并不放在心上。每一种野草或者青草、树木都是无语的神灵,我们不懂它们在说什么。河畔有精通草木者,但他已经走了。我们叫他老妖精,活的岁数大了,见识也多,知道什么草治什么病,什么树做什么用,什么野草怎么吃。我出生晚,无缘见到那个老妖精,只听人说过。他一辈子没离开过青年河畔,他的那些对草木的广博见识如何得来?大抵还是生活贫苦,与神农一样尝过百草。老妖精是青年河畔的奇迹、神话,他什么也没给青年河留下,就像他没有来过,除了留下那些草木缠绕的神奇传说。看着草木的衰败,也许是老妖精伤心了。他干净地离去,就像令人无法理解的神秘咒语,让小村子的人思索良久而不得其解。
犹如怀念
村子南边满是芦苇,从青年河畔一直长到东德叔家的院子里。青年河北去的南北沟上芦苇绵延四五里,气势壮观。邻村陈家几乎整个被芦苇包围。我家在窑上的麦地每年都会被芦苇吞噬一部分,父亲也不想办法。他在等着每年秋后收芦苇。冬天里,大爷爷、二爷爷、爷爷三个老头会在北屋的墙根里支起长长的架子晒着太阳打苇箔。打着打着,芦苇没了,三个老头就无所事事地在墙根里晒太阳。晒着晒着,三个老头也散乱地走了。那个晒太阳的地方换成了父亲坐在那里,他越来越像那三个老头了。物类替代。他孤寂地坐在阳光下,是否想起了那几个老头在墙根打苇箔的情景。芦苇消失的时候,他也许意识到了只有消失才是不变的法则。他回想着诸多家族往事,隐隐悲哀地意识到没有哪一物类能改写死亡这一终极命题。南北沟上的芦苇是兴元伯伯家的,每年秋后他家都雇人收芦苇,他家后面的小树林子里竖满了一大捆一大捆的芦苇。那四五里地长的芦苇能卖好多钱吧,可惜一年秋后被人放了火,大火蔓延,无法施救。后来引水,村里修沟,芦苇被清除。陈家村边的芦苇命运亦如此。它与小村子相互偎依多年,成为一体,突然离开,一种撕裂的疼让小村子很长时间缓不过神来。芦苇修长、高雅、干净。有河流过,有芦苇环绕,是村子的理想。青年河还在静静地流着,只是青青芦苇已成幻影。在幻影里,我们越来越轻,轻得失去了最后的一点根基。
枣树的命运也陷入一种未知的危险境地。村子里,最多的是枣树。家家户户在村子里都有树林地,大多种枣树。我家与大爷爷、迷糊爷爷三家的枣树连成一大片。夏天中午,几个老头老太太就搬着蒲席或麦根席去树林子里乘凉。我每天都在枣树林子里来回穿梭着去村小学。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在地上洒下细碎的斑点,也洒在我不时跳跃的身上。树林子里还弥漫着好闻的、微甜的枣花味。每年八月十五前后,枣子熟了,家家户户开始打枣,然后顺着梯子爬上屋顶去晒枣。远处望去,各家的房顶都是红彤彤的。后来不知怎的,所有的枣树都不大长枣了。村子里大多数人家都把枣树砍了,剩下寥寥的几棵也不大长枣了。参加工作后,在单位的公园里看到一棵移植的大枣树,想来有些年头了,旁边立了一块牌子,写着“不忘故园”。问旁边的老头啥意思,他反问我,你村子里种枣树的多吗?我说,多。他问为啥?我说,为了吃枣吧。他笑了笑说,小伙子,不是的,我们这边大多是从枣强迁过来的,枣树也是从枣强带过来的,种枣树是为了记住老家枣强。想想我的小村子,肯定很少或者就没人知道枣树来自哪里。村子里的老人为什么不把这些事情告诉我们,是不是从他们开始就走在了一条遗忘的、没有方向的路上。这样走下去,总有一天会弄丢自己的身份。土是根,水为魂,草木一直不忘故乡。武定府衙建设之初,从南方移植一些大树过来,为保证成活,根部都要带很多的土。过了一两年,有些大树还是死了,土是带过来了,水却无法运来。水土是草木的根,也是草木最初的秩序。草木无言地传递给我们生命故事。草木自有命数。所有的推手推动或延缓的不过是自己而已。小城的护城河依城墙而生。城墙已成残垣断壁,而护城河几经疏浚已颇具灵动之姿。当有专家看到部分河岸已经衬砌护坡,就提出以自然护坡好,给芦苇、草木留下空间。如今我所在的小区,因为护城河疏浚后的自然修复,草木丛生,与水相依,形成一大片湿地,虫爬、鸟鸣、蛙鼓,生命葳蕤。 依然是怀念。依然是曾经郁郁葱葱的生活,也是曾经被我们熟视无睹的生活。我们在院子里育地瓜秧。大约是刚进入冬天,或者晚些时候,爷爷与父亲就开始用土坯在院子北边靠近石榴树的地方垒地瓜炕。地瓜炕东西狭长,大约四五米长,不足两米宽,高一米半左右。就如现在的蔬菜、菌类大棚。爷爷早从店子街上买了小地瓜,说是地瓜种。爷爷与父亲在地瓜炕里埋小地瓜,上面再覆盖一层细细的土,然后在土坯墙上加上木棍,再在上面苫好塑料布。下午院子里晒不到太阳了,还要在塑料布上苫草苫子。第二天早上太阳出来暖和了,再把草苫子揭下来。苫了揭,揭了苫……一个冬天就这样反复着。我天天把脸贴到塑料布上,两手扒着往下面看,不几天,终于看到里面钻出小绿芽了。隐隐记得,冷得厉害的时候,爷爷与父亲还在地瓜炕边上生火加热,我们叫熰地瓜炕。第二年春暖了,父亲揭下地瓜炕上的塑料布。里面的地瓜秧高高的,叶子细腻、干净、秀气,弱弱的,就像小女孩儿。开始张罗着去青年河南畔种地瓜。采完地瓜秧的地瓜炕一下子拆不掉,偶尔还会钻出新的地瓜秧来,浓浓的略甜的坏地瓜味道在院子里弥漫着。坍塌的地瓜炕被拆掉后的好长时间里,这味道还久久无法散去,小村子的每一条过道乃至整个小村子都被这味道腌渍其间。夸张一点,我们每个人身上也是这味道。与这味道连在一起的是漫山遍野的地瓜。地瓜无处不在。那几年里,我们也没有想过地瓜之外的事情。除了地瓜,青年河畔好像一无所有。那段时间,地瓜把我们的全部生活覆盖。然后它又好像在一夜之间退出青年河畔。说消失就突然消失得不留半点痕迹,就像它没有来过。过往的事情已经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地瓜犹如我们生命中的过客,我们也是青年河的卑微過客,而青年河亦是更大背景的匆匆过客。过客,这一令我们无限伤感的词语里包含着太多的无奈,是我们无法挽留的,也是我们长久怀念的。若干年后,我与它在都市的街头相逢,过往生活的种种情景一一重现,如故交相遇,百感交集。它们能够再次回来,但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草木以自己生生不息的自在实体之象给我们以精神的启示。在人有限的生命中,与时间一样,持存性也是草木的本质。无比悲哀,人只从属于偶然性、短暂性。但在回望或怀念中,我们也发现了这一从属的珍贵与美好。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实体在现象的一切变化中持存着,它的量在自然中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康德),这里面隐藏着的,应该是关于生命的故事。思索良久,我好像有所顿悟,草木是恒久不变的实体,人只不过是它的现象而已。故事尽管虚幻,我们仍然得以看到其间的回环往复。
生命故事
草木的背后总会藏着生命的故事。草木循时依理而动,万物萌发,草木给我们以丰饶;千秋调零,示以简洁。一年夏天,在窑上的玉米地里发现一棵与我一般高的桃树,我很兴奋地学着母亲的样子把它移植回家,在院子里母亲栽下的桃树的南边挖坑种好。几经反复,算是活了下来,第二年春天却没有返苗。我问母亲为啥,她说只能在春天里种树。为啥?老人们一直这样做。院子里草木旺盛,比如那棵石榴树,我与弟弟围着它转了好多年。我曾经这样描述过它:故院中最永久的主人,故院最后的驻守者,或者就是故院的象征。春天来临,它以这样的方式为我们预告春天的到来:满树的纤枝,不经意间返青,长满小叶苞,一串串的,生命在悄悄间开始,多像一个奇迹。叶,长出,伸展,由嫩黄而绿,渐发暗。小脑袋——花苞,亦先黄而绿,渐红,微发青。花,盛开,火的颜色,最隆重的生命赞礼。先后引来鸟鸣,小蜜蜂的舞,蝉的歌,阳光辐照,风的号,雨的手……满地落红,眷恋,回报,抑或回归。石榴的长成,生命走向成熟。石榴,熟透,依然红,裂开,笑,还是绽放。最后,叶,黄……落……剩下的是枝干,唯有它们,树的精华与品格,直直地刺向天空,精神不灭。不是灭亡的过程,是默默地积蓄。这个故院中住过的所有人,有谁曾抬起头来深深地仰望过。我充满敬意地为它写下如下二十字的简洁颂词:春天开始,生命孕育,岁月痕迹,人世沧桑,自然秘密。瞬间与渺小,永恒与伟大,孰更真实?在这棵石榴树简单的生命周期里,我模糊了一些概念:简单,还是深奥?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往。大约十年前,父亲亲手砍了它,院子一下子大了好多,也空了。院子里从十来口人到八九口再到父亲母亲两个人,他们孤寂地住在大院子,每天早上醒来推开房门,看到的就是石榴树生长过的那个地方。他们也到了深陷怀念的年纪,只是因为那棵树的消失,回忆也无枝可落。曾经在院子里生活过的每个人的影子也只能在院子里飘着,他们一起在生活过的故院里随风展开:杳无音信的三爷爷,故去的老爷爷、大爷爷、大奶奶、二爷爷、爷爷、奶奶、栓梃伯,嫁走的忙老姑、玲姑、环娥姑,我与弟弟在外飘零。每一个曾经与它相依者最终归于尘埃的时候,与它的相逢自当是百感交集。有故友重逢的悲喜,亦有晋谒长辈的敬畏。
我来到这个世界最先看到的应该是前面院子里的那棵大槐树。我就出生在前面的院子里。院子靠近十字街口。院子不大,大槐树就在靠近北屋的窗前,它把整个院子遮蔽着,我抬起头来看不见天,只看见满满的绿树叶。夏天里一地绿得发暗的阴翳。这阴翳现在还在我心里凉而舒适。我不知道这棵树的年龄,也不知道这个院子里的许多故事。除了这棵槐树,我对这个院子几近模糊。我在这个院子里住了六七年,然后是二爷爷搬过来住这个院子。二爷爷走了之后,院子空了下来,然后是坍塌,只有老槐树年复一年地、静静地绿着。每次从城里回家,都会看到它。它看着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娃娃一点点长大。四十多年里,它还是那样子,只是我不再在它的树荫里嬉戏,树太粗,那时候我抱不过来,只能搂着树身子爬几下,连它的半腰都不到。我顺着梯子爬上房顶,坐在房顶上捋它那绿得发暗的叶子,然后把中间的粗叶脉一对折放在嘴边嘬着,发出鸟叫似的声音。我一刻也闲不下来,捋着槐莲豆子往院子里扔。奶奶这个小脚老太太听到声音会从屋里走出来,仰头看到我在屋檐边上坐着,就骂我,小羔子,往里边坐,你想掉下来让咱家绝后吗?她吵她的,我依旧坐在房顶边上玩耍。她不知道房顶边上槐树枝子挡得严严实实的,不用担心会掉下去……哦,往事也都在槐树的阴翳里铺陈开来。村子里改造,前边的院子拆了,这棵槐树留了下来。我与父亲说,这棵树不能移,也不能卖,就留着它。没有了你们,我就回去守着它;没了我,孩子如果不回去了,这树就是村子里的了。在这棵树的枝枝杈杈里、密密麻麻的叶子间藏着太多的事情。它知道村子里近百年或者更久的事情,是一部不说话的百年村史。它把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都记了下来。一次我看到迷糊爷爷站在它旁边,摸着它苍老的树身,上下打量着,然后久久不动。太多的往事,这棵树帮他记着。有些话,他也得秘密地说给这棵树听。只有到了一定岁数的德昭者,才有资格与它说话,才能听得懂它的密语。我还知道曾祥大爷曾经走近过它。每个外出打工的孩子回来,路过时大多会停下仰头看着它说,这棵树多少年了,它一直就这样子吧。它的每一根枝条上都挂满了一种叫乡愁的果子。村子里每一个孩子离乡之际都来此采摘过,身体里都蕴含着故园草木的气息。他们携着通向故园的记忆密码出去闯荡四方。在他们的梦里,故乡的草木安静而美好。
他们也知道,故乡的草木从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