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的巧设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 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一、设“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 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可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 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又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说:“今天我和同学们来个口算比赛”. 接着逐个出示:582+299,543+297,786-397等口算题. 结果每道题都是我又对又快. 这样学生产生了疑,迫切想知道这种计算方法,从而造成了知识上的悬念,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情趣. 二、精“问”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因此,教学中适当地选择、安排提出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好胜心和创造力,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 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 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 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 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牢固.
  
   三、制“错”
  
   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 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27-27÷3. 学生在草本上计算后,大多数同学的计算步骤如下:①27-27÷3=0÷3=0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信息:“27-27”,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 而只有个别同学的计算步骤是:②27-27÷3=27-9=18出现这两种情况,乃在我的意料之中. 我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问这两种计算哪种计算正确?顿时,同学们纷纷争论: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 我见学生的情绪高涨,对问题的答案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于是说:“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 接着,我板书”四则混合运算,讲授新课,效果很好. 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创“难”
  
   创“难”可在某堂课或某段知识前抛出,使学生看到所学知识最高点,经常保持一种学习的未完成感. 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①1.6÷0.25,15÷0.06;②10÷6,70.7÷33. 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 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 这样以“难”制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五、求“变”
  
   求“变”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的始终感到“新”、“奇”,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下列变式练习:1、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2、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梨树是苹果树的几倍?3、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是梨树的百分之几?4、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梨树是苹果树的百分之几?5、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比梨树少几分之几?6、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比梨树少百分之几?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变”,将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个创景设情的作用.
  
   六、留“尾”
  
   留“尾”指在每节课(或每段知识)结束时,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为后继课涂上点“神秘色彩”,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 例如:新授小数除以整数,除总结好本课内容外,还可提出:“21.45÷15,小数除以整数,如果把15缩小100倍,21.45÷15→21.45÷0.15,小数除以小数,又怎样计算呢?”
   这样留尾既总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了孕伏,促使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建立新知结构.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种子法>实施对我市种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总结了<种子法>实施一年多来,农林行政主管部门所做的工作和成效,针对入世后种业的竞争,提出了相应的种子管理对策.
加入WTO必将对我国种子产业产生强烈冲击,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则是对加入WTO后种子市场残酷竞争的大练兵,是我国种子产业由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的一重大转
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之一.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基层组织,不是一群人的机械组合,而是一个有正确的共同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严密的组织,能产生巨大教育作用的教育主体. 一般说来,班集体是在以班主任为主的教师集体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下,通过各种活动,经过各个阶段逐步形成的,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建设良好班集体的初级阶段    开学伊始,几十个来处不同、情况
基础理论研究是学科的根本,刑事侦查基础理论不仅影响着学科的内容和体系,还决定着侦查学的学科层次和定位。以基础理论为命题,系统的分析侦查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就可以得出
目的通过对腹部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和合理积极护理,降低腹部术后并发ARDS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严密观察、早期呼吸道护理、并发
作者通过总结从事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实践,就光温敏核性不育基因来源,育性转换监界温度,世代选择方法以及实用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应具备的几个重要农艺性状选择指标等
三年研究表明,大豆高原1号品种对青海省湟水流域上游海拔2 322.5m左右、年≥10℃积温为1 876.5℃左右、年≥10℃日数为127.5d左右、年平均温度为4.6℃左右的生态条件十分适应
目的:根据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的证据,探讨脑梗死早期康复及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将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种子发芽试验,臭椿种子发芽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范围25~28℃,种源不同,其发芽能力差异明显.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的使用给护理工作带来的有利的变化,同时就计算机使用中的不足之处和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提出了个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