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1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子宫腺肌症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于子宫肌层或子宫外,随着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及局部沉积,发生子宫肌层纤维及结缔组织增生、盆腔囊肿、局限性结节形成等一系列妇科病变, 主要发生于30~50岁女性,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及继发性进行性痛经,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近年来文献报道该病有年轻化及发病率明显上升的趋势,因而深受临床重视。现就2007年3月~2014年2月间在本院就诊并经上级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71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发病及诊断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1例患者年龄34~45岁,平均(35.7.±2.5) 岁,月经初潮13~18岁,平均(15.1±0.8)岁。有人工流产史38例,自然分娩史48例,剖宫产史31例。就诊原因中进行性痛经57例(80.3%),月经紊乱27例(38.3%),不孕8例(11.3%),性交痛25例(35.2%),子宫体不同程度增大40例(56.3%),腹壁结节2例,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症状者35例(49.3%);其中合并中度以上贫血16例(22.5%)。
1.2 方法 对来院就诊者常规询问病史及妇科检查,疑诊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经腹部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CA125水平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妇科检查诊断结果 本组71例均常规妇科检查,表现为子宫体不同程度增大,质硬,活动度差者37例(52.1%),无明显妇科阳性体征者34例(47.9%)。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CA125水平测定诊断子宫腺肌症情况本组71例均行经腹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子宫球形增大、子宫内膜前移、子宫后壁明显增厚伴回声不均质增强、盆腔厚壁浑浊囊肿等,一项或多项表现者55例(77.5%);所有患者均行实验室血清CA125水平测定,以≥35ku/L为阳性诊断标准,升高42例(59.2%),正常29例(40.8%)。
2.3 妇科检查、血清CA125水平测定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见表1。表1数据表明,妇科检查诊断符合率为52.1%,血清CA125水平测定诊断符合率为59.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7.5%。妇科检查组与血清CA125水平测定组诊断子宫腺肌症符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妇科检查组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组诊断子宫腺肌症符合率比较,以及血清CA125水平测定组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组诊断子宫腺肌症符合率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较常规妇科检查及血清CA125水平测定诊断子宫腺肌症符合率明显增高。
3 讨论
发病机制 目前子宫腺肌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因该病多发于经产妇女,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其与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及宫腔操作等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和浅肌层创伤,导致基底层子宫内膜向肌层内生长有关。其次,种植学说认为,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并种植于卵巢或盆腔其他部位所致。临床上于月经期行剖腹探查时,在盆腔中查见含大量子宫内膜碎片的经血、剖宫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成分的腹壁瘢痕结节等,是种植学说的最好例证。这些征象表明,上述原因可能是子宫腺肌症的主要诱发因素。本组病例中自然分娩史48例,剖宫产史31例,人工流产史44例,占61.9%,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
流行病学及诊断 子宫腺肌症好发年龄为40~50岁,本文患者平均年龄(35.7.9±2.5) 岁,较文献报道发病年龄偏小,可能与晚婚晚育、婚前不当性行为导致计划外妊娠多次流产、宫、腹腔镜检查及手术增多等有直接的关系。临床一旦发现进行性加重的继发性痛经,伴或不伴有肛门坠胀、性交痛、非经期下腹或盆腔痛、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结合有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史、分娩、剖宫产史等,宜常规作妇科检查,若有质硬活动度差的子宫体增大伴明显压痛时,应高度怀疑子宫腺肌症可能。此时应进一步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CA125水平测定以提高诊断率。笔者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及分析认为,血清CA125水平升高固然可以作为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指标之一,但其他如乳腺癌、肺癌、消化系统肿瘤、妇科炎症、肿瘤等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CA125水平增高,故其诊断子宫腺肌症特异性较差。但因其简便易行,目前仍作为辅助诊断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子宫球形增大、子宫内膜前移、子宫后壁明显增厚伴回声不均质增强及局部彩色血流信号、盆腔厚壁浑浊囊肿等。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尤其是腔内超声更优,而且超声检查费用低廉、非创伤、可重复、适于基层医院开展及普及,故为子宫腺肌症的切实可靠的辅助诊断手段。但仍需做好鉴别诊断,如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卵巢单纯性囊肿、卵巢畸胎瘤等等。本组有一例將内膜异位囊肿误诊为卵巢畸胎瘤(脂液分层征),欲赴上级医院行开腹手术,幸好术前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因不同病情治疗方案各异,诊断时需密切结合临床症状、过去史、妇科检查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遇疑难病例需做好鉴别诊断,或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此外,磁共振检查(MRI)敏感可靠,但价格昂贵[1],目前尚不能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应用于临床。
预防 种植学说是形成子宫腺肌症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现已被临床所公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故子宫腺肌症防治知识普及及宣教、做好三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禁止经期性生活,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或过于粗暴的妇科双合诊,及时矫正子宫过度屈曲及宫颈管狭窄使经血引流通畅防止经血逆流,做好计划生育,避免多次人工流产等等,均为减少或防止内膜异常种植的有效方法。此外,降低剖宫产率,可避免腹壁切口内膜结节的发生[2-4]。
参考文献
[1]周应芳.子宫腺肌病的诊治现状[J].广东医学,2008,29(5):704-705.
[2]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与设想[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8):478-480.V
[3]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5-331.
[4] 曹泽毅,丁西来,郎景和,等.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77-1528.
子宫腺肌症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于子宫肌层或子宫外,随着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及局部沉积,发生子宫肌层纤维及结缔组织增生、盆腔囊肿、局限性结节形成等一系列妇科病变, 主要发生于30~50岁女性,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及继发性进行性痛经,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近年来文献报道该病有年轻化及发病率明显上升的趋势,因而深受临床重视。现就2007年3月~2014年2月间在本院就诊并经上级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71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发病及诊断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1例患者年龄34~45岁,平均(35.7.±2.5) 岁,月经初潮13~18岁,平均(15.1±0.8)岁。有人工流产史38例,自然分娩史48例,剖宫产史31例。就诊原因中进行性痛经57例(80.3%),月经紊乱27例(38.3%),不孕8例(11.3%),性交痛25例(35.2%),子宫体不同程度增大40例(56.3%),腹壁结节2例,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症状者35例(49.3%);其中合并中度以上贫血16例(22.5%)。
1.2 方法 对来院就诊者常规询问病史及妇科检查,疑诊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经腹部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CA125水平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妇科检查诊断结果 本组71例均常规妇科检查,表现为子宫体不同程度增大,质硬,活动度差者37例(52.1%),无明显妇科阳性体征者34例(47.9%)。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CA125水平测定诊断子宫腺肌症情况本组71例均行经腹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子宫球形增大、子宫内膜前移、子宫后壁明显增厚伴回声不均质增强、盆腔厚壁浑浊囊肿等,一项或多项表现者55例(77.5%);所有患者均行实验室血清CA125水平测定,以≥35ku/L为阳性诊断标准,升高42例(59.2%),正常29例(40.8%)。
2.3 妇科检查、血清CA125水平测定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见表1。表1数据表明,妇科检查诊断符合率为52.1%,血清CA125水平测定诊断符合率为59.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7.5%。妇科检查组与血清CA125水平测定组诊断子宫腺肌症符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妇科检查组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组诊断子宫腺肌症符合率比较,以及血清CA125水平测定组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组诊断子宫腺肌症符合率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较常规妇科检查及血清CA125水平测定诊断子宫腺肌症符合率明显增高。
3 讨论
发病机制 目前子宫腺肌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因该病多发于经产妇女,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其与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及宫腔操作等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和浅肌层创伤,导致基底层子宫内膜向肌层内生长有关。其次,种植学说认为,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并种植于卵巢或盆腔其他部位所致。临床上于月经期行剖腹探查时,在盆腔中查见含大量子宫内膜碎片的经血、剖宫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成分的腹壁瘢痕结节等,是种植学说的最好例证。这些征象表明,上述原因可能是子宫腺肌症的主要诱发因素。本组病例中自然分娩史48例,剖宫产史31例,人工流产史44例,占61.9%,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
流行病学及诊断 子宫腺肌症好发年龄为40~50岁,本文患者平均年龄(35.7.9±2.5) 岁,较文献报道发病年龄偏小,可能与晚婚晚育、婚前不当性行为导致计划外妊娠多次流产、宫、腹腔镜检查及手术增多等有直接的关系。临床一旦发现进行性加重的继发性痛经,伴或不伴有肛门坠胀、性交痛、非经期下腹或盆腔痛、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结合有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史、分娩、剖宫产史等,宜常规作妇科检查,若有质硬活动度差的子宫体增大伴明显压痛时,应高度怀疑子宫腺肌症可能。此时应进一步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CA125水平测定以提高诊断率。笔者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及分析认为,血清CA125水平升高固然可以作为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指标之一,但其他如乳腺癌、肺癌、消化系统肿瘤、妇科炎症、肿瘤等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CA125水平增高,故其诊断子宫腺肌症特异性较差。但因其简便易行,目前仍作为辅助诊断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子宫球形增大、子宫内膜前移、子宫后壁明显增厚伴回声不均质增强及局部彩色血流信号、盆腔厚壁浑浊囊肿等。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尤其是腔内超声更优,而且超声检查费用低廉、非创伤、可重复、适于基层医院开展及普及,故为子宫腺肌症的切实可靠的辅助诊断手段。但仍需做好鉴别诊断,如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卵巢单纯性囊肿、卵巢畸胎瘤等等。本组有一例將内膜异位囊肿误诊为卵巢畸胎瘤(脂液分层征),欲赴上级医院行开腹手术,幸好术前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因不同病情治疗方案各异,诊断时需密切结合临床症状、过去史、妇科检查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遇疑难病例需做好鉴别诊断,或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此外,磁共振检查(MRI)敏感可靠,但价格昂贵[1],目前尚不能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应用于临床。
预防 种植学说是形成子宫腺肌症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现已被临床所公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故子宫腺肌症防治知识普及及宣教、做好三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禁止经期性生活,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或过于粗暴的妇科双合诊,及时矫正子宫过度屈曲及宫颈管狭窄使经血引流通畅防止经血逆流,做好计划生育,避免多次人工流产等等,均为减少或防止内膜异常种植的有效方法。此外,降低剖宫产率,可避免腹壁切口内膜结节的发生[2-4]。
参考文献
[1]周应芳.子宫腺肌病的诊治现状[J].广东医学,2008,29(5):704-705.
[2]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与设想[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8):478-480.V
[3]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5-331.
[4] 曹泽毅,丁西来,郎景和,等.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77-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