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结双径路传导致不典型文氏现象和蝉联现象1例

来源 :实用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40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2次就诊。查体:血压110/70mmHg,心率52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动态心电图(图1)示:为01:26记录,a、b两行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P—P间距0.96—1.20s,P—R间期不固定,Ⅱa行示P—R间期长短交替及P波脱落,Ⅱb行示延长的P—R间期连续4次发生,再突然缩短。长P—R间期0.44—0.48s,短P—R间期0.20~0.24s,互差大于0.06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②房室结双径路传导致不典型文氏现象;③快径路蝉联现象。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方法分析7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66例年龄相当的正常人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结果①代谢综合征患者时域分析的各项参数指标均
目的探讨心内电生理检查对快速性心律失常诊断、射频消融术(RFCA)后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19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均成功地进行RFCA,在RFCA前后均进行标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并对心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P)者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DCG)特点。方法对12导同步DCG记录到的22例图形进行分析。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55-77(平均66.5±7.48)岁。结果ST段抬高≥0.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UAP者408例,根据Braunwald Class将其按危险度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分别比较它们之间的QRS波时限变化与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病例尸检材料完整的36例,依据入院后常规DCG检查,根据ST—T改变和冠脉狭窄程度分为轻(A)、中(B)、重度(C)三组,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18~23岁年龄段正常男性青年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577例在2008年征兵入伍各项检查合格的男性青年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窦性心动过缓90例(15.60%),其中伴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