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zhi0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不管自觉与否,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直接受到相应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支配与制约。教师钻研教材、掌握教法的确非常重要,因为这一环节是理念与行为的中介。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脱离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就事论事地讨论教材教法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没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会有新教法的。只有深刻领会当前课程改革所体现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内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说,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当前的新形式、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进行。而课程改革为师生提供了鲜活的天地,为师生素质的提高展示了新的空间。我校依据课程改革工作的要求,针对学校实际,以“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扎实培训,狠抓落实,突出重点,分类要求,协同发展,整体推进”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工作。
  二、改革学校课程结构,积极尝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
  2001年11月,教育部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次课程方案突出的特点是:均衡设置课程,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加强课程的综合性,重视各科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设置综合课程,即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加强了课程的选择性,主要体现在国家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提供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鼓励各地、各学校发挥创造性,办出特色。尤其是课程方案中规定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应占总课时的16%-20%。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阶段探索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尝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学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和学校特色的构建,又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结构是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课程结构均衡设置能引导学生全面、主动的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活动课程建设,初步构建初中部的学科必修课程、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相协调的现代课程体系,促进活动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的有效整合,初中部在汲取了我校本部原有“兴趣小组活动”的成功经验基础之上,以活动课程为突破口,在学校教科室的具体策划和组织下,克服活动场地简陋,电教设备紧张的重重困难,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学校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加强课程的管理,学校经研究由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聘请的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校外高校专家组成了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年级组和教研组的通力协作和各学科积极响应,学校要求初一初二备课组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尽最大努力,积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专题。本学期在初一年级开设了17个专题小组,初二年级开设了19个专题小组。2002年3月,我校邀请区教委、区督导室、区进修学校的有关领导,进行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汇报展示”活动。本次活动我校初一、初二年级、初三年级都参加了展示。初一年级展示了“现代广告语言艺术与特点”研究课题;初二展示了“关心社会热点”研究课题;初三则是物理学科的“内能利用与汉中门地区的环境污染” 研究课题。三个课题的展示全部由课题小组的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了现场展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区教委等领导的较高的评价,同时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方案发表并连载于山西《教学与管理》杂志2002年第5期和第6期上。通过前一阶段初中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探索,为我校以后综合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综合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有借鉴的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认充分识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即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注意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注意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注意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三、不断拓展教育的空间,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简单而言,课程资源分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等多种分类形式。而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广阔性和综合性程度决定着新课程课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课程资源潜在的价值体现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教材、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实验手册、幻灯片、实验仪器投影资料等,还包含优秀的教师资源、宽松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校内外的图书馆、社区资源、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展览馆、博物馆、科学宫、网络资源等。因此,课程资源合理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是任何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实现以学生为本,对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人文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我校十分注意校外课程资源的建设,着重建立“ 三个”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即在江宁区“省人民武装学校”建立了“学军基地”;在江浦县五里行知小学和栖霞区“十月学校”建立了“学农基地”;在个各城区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南京国防园、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以及江东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另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我们感到必须注意澄清“三个认识”,注意“三个问题”。“三个认识”,即认识到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纳入课程改革的整体计划中。“三个问题”则是:注意学生的体验;充分利用校外的设施和场所;有效借助网络信息技术。
其他文献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之所以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虽然备受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花了大力气,但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因此,这一次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加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中详细地阐述了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即基础音乐教育 “育人”而不是“育才”,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帮助学生发现、欣赏、创造和表现美,从而大面积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铜山县作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在音乐教育课改中做了多年的的探索和尝试后,总结得出:以“培训为支点,以科研促发展”是推进农村音乐教育勃
期刊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处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到我国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原则”,因此,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   当今学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
期刊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其主要的管理内容一是个体,二是集体。虽然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形成集体之后,身处其中的个体与集体之外的个体会有许多不同。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要改变一个人,首先得让他接受你,他接受你了,你的教诲他才可能听的进去,他才可能在你的影响下发生改变。青少年学生思想不成熟,情绪也不稳定,在理智与情感的较量中他们常常屈服于情感。所以,我认为对班级的管理应从对个体的管理
期刊
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高于其他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一、爱岗敬
期刊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处理和调节,但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在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个人道德品质和能力”。人格魅力即个人道德品质和能力对他人的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班主任有高尚人格作背景,不但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欢迎,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维活力,从而积极向学。同时还能在看似平淡的潜移默化中影响
期刊
应该说,数学新课程给初中数学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虽然广大教师对新教材在部分数学内容的取舍和章节的衔接等方面存有质疑,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从起初的“教师不会教,学生不会学,家长不理解”,逐渐变成肯定新课改,接受新课改,融入新课改,并涌现了一批把握新课改机遇的优秀教师,带动了数学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根据对
期刊
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和教育对象等因素而定。  一、启发引导  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在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一定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例如在学习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这个单元内容的时候,
期刊
学生的意志特点是在克服困难的活动之中表现出来的。有了良好的意志品质,他们就能控制自己的一些行动。如在课堂上自觉的接受纪律约束,不讲话,不做小动作,不大声吵闹;遇到有困难的作业,能够坚持做完,不半途而废。在课外预习、作业或复习功课时,能克服电视、电影及其他有趣活动的诱惑,坚持进行学习。还表现在能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做自己不愿做的但又必须去完成的事情;去识记自己不感兴趣的有困难的学习材料;抑制自己不作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管理者,是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是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的桥梁。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表率,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感染、影响学生,都会被学生效仿,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样板”,而这块样板的核心则是班主任的人格。什么是人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