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瑞生》:一桩命案催生中国首部电影长片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card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当上当,本埠阎瑞生谋毙妓女莲英一案系沪上最近惨无人道之事,大为一般人士注意,近有某游戏场编莲英劫一剧,遍登广告于初三初四二夜开演。余友是夜亦往一饱眼福,讵至京戏收锣,而所谓莲英劫新剧竟不出现。后即续演影戏,然喜观此剧者仍纷纷至该剧场,以致人山人海几无容足之地,闻因捕房干涉故不开演。观者莫不谓上当上当云。”
  1920年9月18日,《申报》 第14版 《自由谈》 专栏中发出此新闻,提及当时上海有剧场称推出新剧 《莲英劫》,观众蜂拥而来,却因“捕房干涉”,未能上演。
  《莲英劫》 取材于1920年上海的一起杀人案,社会反响极大,捕房之所以干涉,因此案正在审理中。
  《莲英劫》 及类似的戏剧后来热演多年,被称为“阎戏”,中国第一部电影长片 《阎瑞生》 亦跟风而出。据该片编剧、著名影人杨小仲先生回忆:“自从《阎瑞生》 上演得到空前盛况,在一般资产阶级的心目之中,均认为电影事业的前途大有可为,就崛起了一些新兴的影片公司。”
  虽 《阎瑞生》 拷贝、剧本、剧照等已无存,但它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花国总理”遇上阎瑞生


  1920年6月17日,《申报》 第11版上连发 《女尸验系勒毙》 《妓女失踪之请缉》 两文,次日确认死者为妓女王莲英。
  据美国学者贺萧钩沉,王莲英生父是杭州旗人,早逝,母董氏再嫁开茶馆的王长发。1916年,因生计艰难,王莲英从女校辍学,到上海当了妓女。“她个性比较强,但是据说对母亲百般耐心,谁要对那爱管闲事的老太太 (指王母)态度坏一点,就会动气”。
  1917年,上海娱乐中心“新世界”办“花国竞选”,得“总统”一人、“副总统”二人和“总理”一人,王莲英得票1.8万余张,排名第四,被称为“第一任花国总理也,芳名久着,一般走马妆台者多为之颠倒”。
  1919年,王莲英与客人杨习珪交往,产下一女,孩子满月后,她重操旧业,不到一年便遇害。
  杀人案主谋是阎瑞生,据 《申报》 介绍,阎16岁入震旦学院 (1928年后改称震旦大学,我国第一所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学校),20岁毕业,又在北京交通部训练学校机械科学习1年,通英语和法语。阎父早亡,他少年好赌,震旦大学是教会大学,阎却“于晚间休课时,与三五同学,同居寝室,掷骰以博胜负”。
  毕业后,阎瑞生在良济公司执业18个月,后到香港工作半年,回上海后,任中法矿物公司技师钟大明的翻译10个月,“继充法租界电车公司买办室之写字”,1920年1月离职。
  阎瑞生有家室,“阎之发妻,系娶自朱家角某姓家女,夫妇极不融洽,其妻早返母家”。

給大学同学下了个套


  1919年8月起,阎瑞生与妓女题红馆往来,“迨至阴历四月中旬,自思端节将近,届时应付之账项共需六百余元,无处挪借。至四月十九日,适值江湾赛马之期,乃托词向题红馆借得钻戒一只,质洋六百元,持赴江湾跑马场买马票,冀赢得巨款以度节关。讵知结果一票未中,六百元全数尽去。当其托词向题红馆借用钻戒时,曾许以四点钟后即归还,至是,则不得不从速筹款为之赎出,而劫财害命之念遂起”。
  阎瑞生原想劫名妓林黛玉 (原名不详,或称为陆金宝),她被 《官场现形记》 作者李宝嘉列为花界“四大金刚”之一,与阎交往多年。6月9日晚阎约她出来,她恰有堂差,不能前往。阎只好转约王莲英。
  王莲英“素爱装饰”“时常插带贵重饰物”“约有四五千金”,阎瑞生以“行香”为名将王约出。
  “行香”即乘小轿车去郊外兜风,当时轿车属罕物,有诱惑力。
  小轿车是阎找大学同学朱稚嘉借的,朱稚嘉是上海工商界领袖朱葆三的五儿子,人称朱老五。朱葆三豪富仗义,上海法租界曾将一条马路命名为朱葆三路。
  阎瑞生后来交代说:“我在上海所交阔少甚多,如向他处借汽车,也可以借得来的……因本年三月间,我由友人介绍觅得太古公司某轮船买办事,需保证金五千两。我托朱氏兄弟代为设法,均不允。我因此不免含恨,故借朱之汽车做这案子。我事后逃走,事主必牵连到朱的身上,因此可以泄我之忿。”

居然有人为阎瑞生抱屈


  阎瑞生从黄德昌茶叶店拉吴春芳、方日珊做帮手,许诺平分劫财。
  三人将王莲英拉到郊外后,用“哥罗芳”(即氯仿,麻醉剂) 将王迷倒,再将其勒毙,抛尸于麦田。第二天,阎瑞生约见吴春芳等二人,要深埋尸体,以防村民发现,二人口头答应,却怕冤魂缠身,未执行。
  阎瑞生选择对妓女下手,因时代变化,妓女社会地位空前低落,当时报纸常有妓女被劫杀的新闻,大多不了了之。阎伏法后,军阀曹锟的亲信李彦青还惋惜道:“妓女乃下贱之人,杀伤几个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上海一个妓女莲英竟让一个受过教育的阎瑞生枪毙,这是最没有道理的事。”
  朱家后人说:“(当时警方) 别的证据没有,就是那一部汽车的牌照……对了一下号码,发现是我们家的,包打听就到我们家里来了。”经讯问,警方锁定阎瑞生。
  阎瑞生从报纸上看到王莲英尸体被发现,且转卖劫来珠宝时被朱稚嘉撞见,便夜间雇小船潜逃,被邻居举报,缉私营开船追赶,阎只好跳入水中逃逸,最终在徐州火车站落网。
  经法庭审理,阎瑞生、吴春芳被判死刑,方日珊未被抓捕归案。
  1920年11月24日,《申报》 第10版专文描写了枪决现场,称:“时头门外北来之妓女与阎之友人,均乘汽车而来观执行者,约有数十辆,均随往龙华大操场观看。”“闻观者之中,有一女子年约二九,于执行后乘汽车回至龙华桥相近,大哭不止。有人传说即系题红馆。”

街头巷尾传了二十多年


  因“花国总理”与“洋行买办”两个热词,阎瑞生案引起社会巨大反响。
  阎被枪决后,第三天大世界和笑舞台便推出海派京剧 《莲英劫》 和文明戏 《莲英被难记》,著名电影导演程步高先生回忆说:“新舞台夏氏兄弟素有经验,《黑籍冤魂》 成功在前,《阎瑞生》 必轰动于后,良机莫失,首先发动,漏夜赶编时事新剧。连台好戏,捷足先登,提前公演,独占鳌头,其盛况又是空前,半年不衰。”   第二年3月1日,新舞台又推出连台本戏 《阎瑞生》,广告称:“内中有大水景,大梦景,新一品香,百多洋行,会乐里妓院,九音连弹,许多汽车、马车兜圈子,真马上台,真船上台,当场泅水。”其中“阎瑞生做事错又错,尊一声父老子弟先生同胞,大家细听我把话来说……奉劝少年的同胞你们休学我,到阴曹见那祖先,我有何面目”的唱段脍炙人口,被唱片公司录制发行,连孟小冬都演过此剧。
  1921年2月,新舞台曾推出萧伯纳名剧 《华伦夫人之职业》,遭遇票房惨败,《阎瑞生》成了“留住观众,挽回经济损失的无奈之举”。
  学者何其亮指出,“上海当时几乎每个剧场、 娱乐中心、 草台班子都在搬演此案”,甚至街头卖栗子小贩也播放“阎戏”中唱段招徕顾客。
  “阎戏”风靡后,出版亦紧跟,《莲英被害记》 《莲英惨史》 《阎瑞生秘史》 等纷纷出版,贺萧说:“她 (指王莲英) 的事情在街头巷尾传了二十多年。”

为“真实”竟上刑场


  1921年4月,《申报》 发布广告:“阎瑞生谋害莲英案喧传社会,无人不知,现闻由中国影戏研究社将全案事实编为影戏……全片制成共費五万元,长约万余尺,不日即可出演,届时必可哄动一时也。又该社以外人影片所摄中国人,均囚首鹄面极形不堪,殊有玷国体,兹拟多摄有价值之影片输往外洋,以介绍我国人真面目云。”宣告电影也加入阎案狂欢中。
  电影的发起者是陈寿芝、施彬元、邵鹏、徐欣夫、顾肯夫、陆洁等,前4人都在洋行供职,顾肯夫、陆洁则是超级影迷,他们在1920年创立中国影戏研究会 (后改名中国影戏研究社),并于1921年4月出版中国第一本电影杂志 《影戏杂志》,原计划为月刊,因经济原因,1922年1月才由顾肯夫个人出第2期,5月由明星公司出第3期,以后停刊,研究会亦消失。
  为拍电影,陈寿芝等人找到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该部建于1920年,1927年因严重亏损被取消,是当时不多的、有能力拍电影的机构。
  《阎瑞生》 编剧为杨小仲,杨1916年入商务印书馆补习学校半工半读,1918年正式入职。导演是商务出版社的任彭年。陈寿芝扮阎瑞生,二人本是好友,面貌、动作相像。
  影片强调真实,均取案发实景,为拍“枪毙”一场,竟“要求淞沪护军使署,请仍派出如前次执行枪毙时之军队,押送该二犯前赴龙华操场……站齐队伍如法开枪,惟除去子弹,其余情形竟与当时无异”。
  不过这可能是噱头,以吸引在场市民去影院找大屏幕上自己的形象。

阎瑞生也是影迷


  1921年7月1日,《阎瑞生》 公映,票价为1元和1.5元,“未至开映时间,包厢已预订一空,池座亦满。”
  此前中国电影仅长十几分钟,《阎瑞生》 却长达100分钟,连映两周,票房赢利4000余元。
  1920年后,上海“将近一百五十家交易所和数不清的信托公司相机成立”,1921年,上海所有银行资金为7500万元,被套在交易所的投资额却达1.63亿元,远超银行储备,资本急于寻找出口,电影 《阎瑞生》 的成功带起了一个投资电影热。
  《阎瑞生》 标榜真实,但据媒体批评,瑕疵甚多,甚至扮演王莲英母亲的“似系一男社员,表情虽属不差,而形容服饰望而知其为假,且时暗露笑容,谅扮演时亦自忍俊不禁”。
  1922年,明星公司又以张欣生弑父案为题材,拍摄 《报应昭彰》,“连日售座异常拥挤,后至者俱纷纷退回”,一周票房即达6683元。有人上书教育部,称:“近日电影片中于诲淫诲盗外,罪尤加等者有二,一为阎瑞生影片,一为张欣生影片……写者必欲取穷凶极恶,描写尽致,宣扬其姓名,流传于世界,此尤不可忍矣。”
  《阎瑞生》 格调不高,但它展现出电影的商业价值,并培养出任彭年、杨小仲、陈寿芝、王彩云等电影人。其实阎瑞生也是影迷,在法庭上曾“供认谋杀情况,都从美国侦探片看来的”。
  王莲英刚去世时,她的意中人杨习珪曾“日夜登台自己作自己”“伤心人现身说真情”,但据《申报》9年后报道,王莲英尸体仍未安葬。(本文多处转引自学者李春先生的论文 《从社会案件到电影传播》 和学者张新英先生的论文 《〈阎瑞生〉:从社会新闻到电影》中的史料。)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5日)
其他文献
清末民初的30年间,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两代文化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以“启蒙救亡”为宗旨、以欧美日本留学生为骨干、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投入这场运动的,是一批不同于封建文人的新文化人。  这些文化人在经济生活方面,大多数是比较宽裕的。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胡适 (1891—1962)。  1917年春,胡适在美国留学已满七年,完成了博士论文。为拿到哲学博士 (P
豆腐池胡同里的死生契阔——“板仓杨寓”,毛泽东、杨开慧迸发爱情的火花  “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在元、明、清时代,这里是都城的报时中心,晨鼓暮钟,岁月悠悠。  钟楼的北边,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胡同,叫豆腐池胡同。据说早年间,有一个姓陈的豆腐商人,豆腐做得好,生意兴隆。于是,大伙儿口口相传,就把他做豆腐的胡同叫作豆腐陈胡同。叫着叫着就叫白了,“
《闻一多的道路》 出版至今72年了,2012年该书收入 《三联经典文库》 再次出版,这部近9万字的传记,鼓舞着一代代青年沿着“闻一多的道路”昂首向前。2019年恰逢该书作者王康先生诞辰百年、传主闻一多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特作此文以志纪念。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先生在昆明遇刺,王康怀着巨大的悲痛、满腔的愤怒和无尽的哀思奋笔疾书,于1947年清明前夕,即闻一多先生殉难9个月之时,撰写出一部
一  一直想把康生关于 《西厢记》 的那封信找出来再看一遍,但一直没有找到。近因林凯兄协助,才找了出来,此信竟不是我印象中刊载在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版,而是刊载在1958年6月23日的 《光明日报》 头版——作为要闻刊发,足见重视。这当然不只是因为康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地位,而是同毛泽东当时发动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关。  二  重读一遍,更觉骇然。  记得那时我刚读完大学一年级,学问无多,
唐中宗李显,高宗第七子,永隆元年 (680年) 立为太子,弘道元年 (683年),顺顺当当做上皇帝。不料,母亲武则天临朝称制,改元嗣圣。次年,更被母亲夺去帝位。  十四年后,圣历元年 (698年),再立為太子。足足过了二十年,神龙元年 (705年),才复帝位,复国号唐。  或许这个皇帝当得不顺当,难免心里有点郁闷,他也乐于开店做买卖。史载,景龙三年 (709年) 二月,唐中宗在玄武门开设市肆,叫宫
摘 要:在后考纲时代,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等方面都面临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为此,文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简要探析后考纲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后考纲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4-0123-02  2
到今年12月19日,钱锺书先生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十七年了。钱先生于中文一面,文言文、白话文皆精,可谓集古今中外学问之智慧熔炉。而他以文言文写就的读书笔记 《管锥编》,贯通文、史、哲等领域,引经据典,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方法对历代典籍进行了考证。本文为 《管锥编》 英译者、汉学家艾朗诺五年前所写,他说:“我们了解钱先生作 《管锥编》 时候的心情,便知道他此处是有的放矢的,这些话是带着伤痛写的。”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城镇发展达到了一定规模,随着城镇尤其是大城市的人口增多、经济繁荣,房价也大幅度增高。一些得势权贵和豪门富户广置房产用于自住或出租,而普通百姓乃至清廉自守的官员却买不起像样的房子,尽管宋代官员的俸禄在历史上绝不算低。  宋代初期,政府不向官员提供住房,如南宋大学者朱熹所说:“且如祖宗朝,百官都无屋住,虽宰执亦是赁屋。”宋神宗即位后,宰相级别的官员才有官方府邸,而其他大宋朝众多官员们
近年来,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已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在古代中国,因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同样层出不穷,有的医生甚至被病人家属灌粪水。  古代医生对待患者讲究一个“仁”字,认为“医乃仁术”,应重视每一位病人的生命。这是古代医生的一种职业操守。  光有职业道德并不能减少医患纠纷,还得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过硬的医术。古人看病有一个观点,叫“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意思就是强调家传和临床经验对医生的重要。  但是
中国古代文人的书房里,东西从不嫌多,许多还能成规模。《水浒传》 一开篇,当时还没成为宋徽宗的端王,在小王都太尉家看见个镇纸,说好,小王都太尉就派高俅送去府上,高太尉就此发迹。一个小镇纸都能成就一个人呢。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古代文人书房里千奇百怪,最后都为四样东西服务的,曰: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有趣的是,大文人一般不喜欢普通版,非得限量版,甚至自制的,才好。  中国励志传说里,多有大贤人少时穷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