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作为黑人妇女的自我身份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说《紫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经典代表作,小说通过曲折情节展现了主人公茜丽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从饱受折磨蛻变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黑人女性商人的故事。小说通过茜丽从饱受压迫、深受种族歧视与区别对待到自我奋斗,不断摆脱社会的固有观念,形成独立身份与人格的过程,展现了一位黑人女性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反抗种族歧视的精神。这种精神对当今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人作为社会主体受到各种因素困扰,要不断寻求自身价值。
  关键词:小说《紫色》;黑人妇女;成长小说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紫色》小说是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经典代表作,凭借这部小说获得了普利策奖项与全国图书奖。小说描述了主人公茜丽成长过程的中经受的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小说展示了茜丽作为一位黑人女性不断寻求自我价值的过程。《紫色》中主人公的成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童真的幻灭阶段—主人公的成长阶段—追求自我价值阶段。本文主要结合小说以及主人公成长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一、童真的幻灭阶段
  小说《紫色》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文中的主要情节通过书信语言的方式展现在读者眼前。整部小说共包括92封信件。92封信件中70封为主人公茜丽自己撰写,22封信件由主人公妹妹聂蒂所写[1]。在茜丽所写的70封信件中,通过前20封信件可以看出当时茜丽是一个没有自主人格,天真懵懂、任人欺凌的黑人小女孩,喜欢紫色、与其他孩子一样喜欢打闹。好景不长,茜丽的继父奸污了她,并且威胁她说如果将这件事告诉其他人,他则会杀了他的母亲。缺乏社会经验的茜丽生下一儿一女后,母亲因为承受不住打击撒手人寰,缺少庇护的茜丽被迫嫁给带有四个儿女的鳏夫,并忍受凌辱。
  在此阶段中,茜丽自我意识尚未觉醒,没有形成独立人格,也并未意识到自己受迫害的根源所在,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心存怨恨,但无力改变眼前的现实。在当今社会中这样问题也屡见不鲜,多数人没有找到自身的价值,不能主动寻求自身价值,对生活迷茫。
  二、主人公的成长阶段
  在主人公成长阶段,无论是小说或现实都需要在成长道路上有一位引路人,指导主人公走向正确的方向。莎格是茜丽人生中的指路人,莎格是茜丽丈夫的情人,因生病流落街头被茜丽丈夫带回家中,茜丽对莎格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动了莎格。莎格带茜丽去小酒馆观看自己的演唱、为茜丽创作一首《茜丽小姐之歌》送给茜丽,带茜丽参加社交活动。此时的茜丽感觉到自己是作为一名人真真正正的人存在社会中,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身份、第一次直面自己作为女性的特征。标志了茜丽逐渐出现独立意识、并勇于与自己成长的环境斗争。
  这种意识觉醒,使茜丽意识到自己是作为一位女性存在社会中的。所以,茜丽选择离家出走,远离生活环境逐渐改变自我,摆脱男权思想的荼毒,茜丽逐渐追寻自身作为黑人女性的价值所在。在现实生活中,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人生中的引路人,并且需要敢于改变现状,用自己的方式与不公平的现象作斗争,努力追求自身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身份。
  三、主人公追求自我价值阶段
  莎格对茜丽的引导促使茜丽自我意识的觉醒,并积极主动的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根据莎格的引导,茜丽学会了使用新的眼光看待目前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当莎格发现茜丽丈夫私藏茜丽妹妹的来信时,将这件事告诉茜丽,茜丽不再是以往的忍气吞声,而是选择离婚与莎格奔赴孟菲斯寻找亲身妹妹。茜丽逐渐走出家庭,学习缝纫技术,并且凭借高超的缝纫技巧成为著名的裁缝,开起了裁缝铺,并在当地成立了“大众裤业有限公司”[2],为自己以及她的女性朋友做衬裤。最后与妹妹、儿子女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当茜丽走出家门的那一刻,标志了黑人女性的自主意识彻底觉醒。当她为自己以及她的女性朋友做衬裤的时候,标志了茜丽的女性意识觉醒,并勇于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做斗争。在茜丽公司发展的鼎盛时刻,发出第一封有自己署名以及地址的信件时,代表着茜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构建了自己的社会身份,表示了黑人女性只有不断地增加自己的阅历,不断地寻求自身的社会价值,在经济上独立,才能有真正的话语权。无论作为黑人女性或是正常女性,都需要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社会位置,实现经济独立,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对现实社会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总结:
  小说《紫色》中并没有让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肆意的放纵自己的天性,也并没有将茜丽当做传统的黑人女性代表与典范。作者以美国当时的大背景为小说的背景,描述了一个黑人女性由天真懵懂、迷茫逐渐寻求自身社会身份的艰辛经历,为黑人女性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对当今社会女性寻求自身社会身份有着相应的启发,是成长小说的代表作。
  参考文献:
  [1]马红霞.《紫色》:一部黑人女性的成长小说[J].语文建设,2014(21):55 57.
  [2]张煜.成为自己的救星——为自我实现呐喊对小说《紫色》中语言的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5):219 221.
  [3]徐洪靖.以《紫色》为例浅析艾丽斯·沃克及其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J].科技风》, 2014 (8) :189-190.
  [4]武海平.百衲被、衬裤和布鲁斯——小说《紫色》中黑人妇女的身份寻求[J].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 (26) :57-58.
  [5]余玲.点亮黑人女性的自我复归之路——解读小说《紫色》中的姐妹情谊和妇女联[J].语文学刊(教育版)》, 2014 (12):65-66.
其他文献
摘 要:吴文英是南宋著名词人,也是我国词学史上争议较大的一位词人。自宋南宋张炎《词源》以梦窗词就被视为凝涩质实,隐辞幽思始,而后世之论词者多从张氏之说。直到清代周济、陈廷焯、戈载等人,谓其词“奇思壮采”“运意深远”,对梦窗词推崇备至。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给梦窗词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本文从“质实”的角度,来探讨何为质实、梦窗词质实的原因以及清代对梦窗词新的理解。  关键词:梦窗词质实;用典套语;
摘 要: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是其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和巨大成就,而鲁迅在创作早期就对芥川龙之介的创作表示过关注和认可。在鲁迅以《故事新编》为代表的历史小说创作中,也对芥川龙之介的写作加以借鉴和吸收。本文以《鼻子》和《奔月》为例,分析两者在历史小说写作中的题材选择、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的异同。  关键词:鲁迅;芥川龙之介;《狂人日记》;《鼻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相当受欢迎的作品,如此受欢迎,究其原因有很多。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对一些作品品评的文章,可以从中找到很多这部作品受欢迎的原因。本文将从本作品的内在的原因即故事情节、作品创作背景和写作特色来试着分析其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现实主义;自闭  作者简介:俞芳(1984-),女,江苏苏州人,学士学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
摘 要:张九钺字度西,号紫岘。乾隆二十七年举人,晚年主讲于湘潭、昭潭书院,诗学太白。九钺不仅在诗词方面造诣极高,在戏曲方面的才能也非常人所及。《六如亭》是九钺于乾隆四十九年所作,被世人称为奇文。就如同其序所说:“固一场之春梦,实千古之奇踪。”作者纂此传奇一乘禅赠,立教撒手悬崖;五迹灵扶,即是腾身觉路。因之感临行诵偈,亭额六如;合赠句悼文,名传全集,《六如亭》由此而来。为了禅门一段公案,谱写一曲浮生
摘 要:《扫红亭吟稿》是冯云鹏一部诗歌总集,盐民渔民诗歌是其中一大特色,不仅剖露了盐民渔民生活的艰辛与朴素,更体现了冯云鹏的儒者情怀。考察这些盐民渔民诗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冯云鹏的诗歌创作,更可以从中管窥他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冯云鹏;盐民渔民诗;儒者情  作者简介:赵文静,女,汉,南通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李商隐的诗在艺术的世界里登峰造极,在文学史上意义非凡,千百年来受到读者的审美的偏爱,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诗呈现了一个深窈缅邈的心灵世界。善感纤细的心灵特质和失意挫伤的人生体验奠定了李商隐孤独迷惘的心境和一往情深、伤感无奈的情感本质。他以描摹心灵的方式写诗,他的诗是他的心灵的光影的折射。其诗诗境与心境相融,字句间折射着他本质的情感,具有如光影般幽微窈眇、变幻朦胧的美学特质。  关键词:李商隐
摘 要:90年代的社会背景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与此同时,文化语境也更为自由,在文学内容、体裁以及叙述方式上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在这一时期,女性作家林白的小说创作采用个人独有的方式进行叙事,其小说被命名为“个人化写作”,并且受到社会极大的关注。本文主要以林白小说《致命的飞翔》为例,在阐述个性化写作出现的原因的基础上,从身体写作和小说叙述视角及架构等方面,对林白的个性化叙事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由菲茨杰拉德所创作的,是美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正因为如此,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这个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作者对故事的叙述应用了合理的叙事技巧,通过对主人翁蜿蜒曲折的事业和爱情的描述,联系到众多美国梦的破灭,通过将全聚焦、外聚焦以及内聚焦的多重叙述模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角色特征,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的展现出来。菲茨杰拉德大胆的尝试和成功运用现
摘 要:语气词是汉语较为独有的特色,而由于语气词的性质和它多变的用法,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从上古就出现了的疑问语气词“哉”、“乎”的发展演变进行讨论。探寻古代疑问语气词和现代疑问语气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探讨他们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语气词;来源;演变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  王力先生在他
摘 要:孔子是我國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孔子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战乱年代,而孔子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自成一派。他的思想、言行影响了封建社会2000多年。被尊称为“孔圣人”。而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把孔子描绘成一个德才兼备、怀才不遇但是却积极参政积极入世的一个政治家。  关键词:孔子形象;孔子世家  作者简介:郑晓霞(1993-),女,山东济南人,青岛大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