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句子的附带信息对于彰显句子的主要信息有时会起到并非仅仅“附带”的作用。预设就是句子的附带信息。在阅读中,把握准了句子的预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等于把握住了一把理解的钥匙。什么是句子的预设呢?请看下例:
①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曹禺《雷雨》)
该例句的预设是:窗户原来是关着的。
从上例可看出,预设是句子可以理解的先决条件,它使句子具有了可接受性;或者说,预设是句子传达主要信息的前提性信息,它为句子基本意义的表达起一个预先铺设条件亦即铺垫作用,但这种铺垫和复句中的条件关系不同,也和艺术手法中的铺垫不同,因为预设是一个句子本身包含的,预设意义和句子要表达的意义的关系是句子本身的意义关系。
有的句子还不止一个预设,会有一个预设系列:
②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鲁迅《祝福》)
预设A、老太太们(听了祥林嫂的诉说)是容易流眼泪的。
预设B、老太太们以前(听了祥林嫂的诉说)是流眼泪的。
预设C、其他人都已经不再同情(祥林嫂的不幸)了。
对于多个预设,要筛选出最有用的一个,比如上例中的预设C,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例②句的深层意蕴:封建礼教对人们毒害的严重;礼教思想的残忍;祥林嫂与其生活环境的矛盾对立等等。
预设成立是句子运用得当的前提,也是句子可接受性的前提。如果一个句子预设不能成立,就会使人感觉到这句话没有来由,或者会对理解句子产生一种误导。外交部长李肇星离任前的最后一个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外国记者赞扬他对几个外国领导人作了公正而友好的评价,并让他谈谈对台湾领导人陈水扁的看法。李部长立即捕捉到了该要求的不良预设,于是机智地回答: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属于我国省部级干部,我是外交部长,不谈内政。正是对预设的理解把握能力,使李部长在外交宣传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委婉而又严正地戳穿了那名记者的伪善面孔。
一般情况下,预设是句子附带的次要信息,不在表达的意图之内,但有时会被突出成为句子的主要信息,上例中记者的请求的预设就成了主要信息。
抓住别人语言的预设,有时可以置说话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甚至可驳倒其歪理,揭穿其谎言。一贯鼓吹“台独”的陈水扁因罪遭押后“不平”地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上台执政后而不清算前朝的,只有两个人,那就是王莽和陈水扁。”主张统一的爱国人士根据这句话的预设指出:陈水扁终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了。
在有些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就放在预设的位置上:
③过分地娇养子女,会获得怎样的苦果,做父母的往往不愿意多想。(《虎皮鹦鹉之死》)
这句话的预设是“过分的娇养子女,会获得苦果”,这正是文章要论证的观点。
有的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就是要阅读的文句的预设:
④2008年高考江西卷“小阅读”第二大题6小题考查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所给出的B选项“‘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有两个预设:
A、“白日梦”这个词现在已不带贬义色彩;
B、现在不美丽的幻想不叫“白日梦”。
这两个预设明显与文中对“凡夫俗子”的“白日梦”内容的论述不符,据此可知该选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⑤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大阅读”第五大题15小题要求“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其中第三个划线句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该划线句至少有两个预设:
A、哲学家与诗人对生活有着非同常人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触;
B、出生入死的经历会使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社会产生哲思和诗情。
把握准了这两个预设,再联系上下文,该句话的含义就会迎刃而解。
文学作品阅读中,把握住了某句话的预设,不仅便于理解这句话,而且有时还有助于把握人物形象特点、情节走向和主题思想。
⑥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莫泊桑《项链》)
一般情况下,只有前文已有过相同的事物或情况,后文才能用“也是”,莫泊桑开篇即用,不是显得没来由吗?我们看例⑥句的预设(预设不依赖语境而存在):
A、她有一个女朋友是美丽动人的姑娘。
B、她周围许多姑娘都是美丽动人的。
根据预设A,我们在后文中就能找出路瓦栽夫人原来和谁一样是“美丽动人的姑娘”,就是那个“有钱的”“教会女校的同学”、“十年后”“依旧美丽动人”的佛莱思节夫人。有了她,才有“借项链”的情节。根据预设B,可知在“她”生活的环境里,女人们虚荣爱美是很普遍的、很浓烈的社会风气,而这正是滋生“她”的艳羡奢华性格的土壤;批判这种风气,正是小说的主旨所在。
本文开头例①中周朴园问话的预设,也起着揭示剧情(三十年前侍萍有关窗习惯)、推动剧情(朴园、侍萍话旧)、刻画人物(周朴园自欺欺人的“怀旧”)等作用。
我们阅读作品,一定要正确理解关键句的预设,分析关键句子得以成立的“来由”,准确把握其可接受性的前提或先决条件。这对于我们理解该关键句甚至整篇文章都大有裨益。
刘广现,语文教师,现居河南周口。本文编校:高述新
①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曹禺《雷雨》)
该例句的预设是:窗户原来是关着的。
从上例可看出,预设是句子可以理解的先决条件,它使句子具有了可接受性;或者说,预设是句子传达主要信息的前提性信息,它为句子基本意义的表达起一个预先铺设条件亦即铺垫作用,但这种铺垫和复句中的条件关系不同,也和艺术手法中的铺垫不同,因为预设是一个句子本身包含的,预设意义和句子要表达的意义的关系是句子本身的意义关系。
有的句子还不止一个预设,会有一个预设系列:
②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鲁迅《祝福》)
预设A、老太太们(听了祥林嫂的诉说)是容易流眼泪的。
预设B、老太太们以前(听了祥林嫂的诉说)是流眼泪的。
预设C、其他人都已经不再同情(祥林嫂的不幸)了。
对于多个预设,要筛选出最有用的一个,比如上例中的预设C,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例②句的深层意蕴:封建礼教对人们毒害的严重;礼教思想的残忍;祥林嫂与其生活环境的矛盾对立等等。
预设成立是句子运用得当的前提,也是句子可接受性的前提。如果一个句子预设不能成立,就会使人感觉到这句话没有来由,或者会对理解句子产生一种误导。外交部长李肇星离任前的最后一个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外国记者赞扬他对几个外国领导人作了公正而友好的评价,并让他谈谈对台湾领导人陈水扁的看法。李部长立即捕捉到了该要求的不良预设,于是机智地回答: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属于我国省部级干部,我是外交部长,不谈内政。正是对预设的理解把握能力,使李部长在外交宣传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委婉而又严正地戳穿了那名记者的伪善面孔。
一般情况下,预设是句子附带的次要信息,不在表达的意图之内,但有时会被突出成为句子的主要信息,上例中记者的请求的预设就成了主要信息。
抓住别人语言的预设,有时可以置说话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甚至可驳倒其歪理,揭穿其谎言。一贯鼓吹“台独”的陈水扁因罪遭押后“不平”地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上台执政后而不清算前朝的,只有两个人,那就是王莽和陈水扁。”主张统一的爱国人士根据这句话的预设指出:陈水扁终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了。
在有些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就放在预设的位置上:
③过分地娇养子女,会获得怎样的苦果,做父母的往往不愿意多想。(《虎皮鹦鹉之死》)
这句话的预设是“过分的娇养子女,会获得苦果”,这正是文章要论证的观点。
有的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就是要阅读的文句的预设:
④2008年高考江西卷“小阅读”第二大题6小题考查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所给出的B选项“‘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有两个预设:
A、“白日梦”这个词现在已不带贬义色彩;
B、现在不美丽的幻想不叫“白日梦”。
这两个预设明显与文中对“凡夫俗子”的“白日梦”内容的论述不符,据此可知该选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⑤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大阅读”第五大题15小题要求“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其中第三个划线句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该划线句至少有两个预设:
A、哲学家与诗人对生活有着非同常人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触;
B、出生入死的经历会使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社会产生哲思和诗情。
把握准了这两个预设,再联系上下文,该句话的含义就会迎刃而解。
文学作品阅读中,把握住了某句话的预设,不仅便于理解这句话,而且有时还有助于把握人物形象特点、情节走向和主题思想。
⑥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莫泊桑《项链》)
一般情况下,只有前文已有过相同的事物或情况,后文才能用“也是”,莫泊桑开篇即用,不是显得没来由吗?我们看例⑥句的预设(预设不依赖语境而存在):
A、她有一个女朋友是美丽动人的姑娘。
B、她周围许多姑娘都是美丽动人的。
根据预设A,我们在后文中就能找出路瓦栽夫人原来和谁一样是“美丽动人的姑娘”,就是那个“有钱的”“教会女校的同学”、“十年后”“依旧美丽动人”的佛莱思节夫人。有了她,才有“借项链”的情节。根据预设B,可知在“她”生活的环境里,女人们虚荣爱美是很普遍的、很浓烈的社会风气,而这正是滋生“她”的艳羡奢华性格的土壤;批判这种风气,正是小说的主旨所在。
本文开头例①中周朴园问话的预设,也起着揭示剧情(三十年前侍萍有关窗习惯)、推动剧情(朴园、侍萍话旧)、刻画人物(周朴园自欺欺人的“怀旧”)等作用。
我们阅读作品,一定要正确理解关键句的预设,分析关键句子得以成立的“来由”,准确把握其可接受性的前提或先决条件。这对于我们理解该关键句甚至整篇文章都大有裨益。
刘广现,语文教师,现居河南周口。本文编校:高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