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满足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打造更加完整的教育教学环境十分必要。文章就以小学数学家校合作模式为例,探讨有关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家校合作;具体策略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反映出了当前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否适应应试环境的需要,而核心素养视角下,更强调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和应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兼顾,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单单依靠数学教师乃至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联合多方力量包括家庭、社会等给予配合和支持。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教学主体不明确
多数数学教师仍然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未能及时转变自身教学观,导致在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针对的主体不明确,教学方法也欠缺科学性,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能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架构一个完整体系。
(二)数学能力培养不足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主要偏重于帮助学生打基础,特别是基本运算以及对各种公式、定理的记忆,在没有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学生更多的是依靠死记硬背来强化对文本理论的印象,对其数学思维培养非常不利,对其数学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阻碍。
(三)教学氛围枯燥、乏味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教师习惯于单方面讲解理论,并且认为给学生布置大量练习,学生就可以在足够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熟能生巧,这样的模式过于机械化、流程化,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更加提不起对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小学数学家校合作的优势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共同联合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进而改善教学质量的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更加灵活,在家长的督促和辅导下,更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长和教师的紧密配合,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学生可以借助教师和家长之力克服对数学的恐惧。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家校合作的策略
(一)优化课后作业设计,锻炼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于数学教师而言,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掌握,更要提高对能够运用自身所学来认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时间不足以让学生获得足够的锻炼,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在家校合作模式下进行教学延伸,对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优化,以期达到锻炼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比如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内容中,以《可能性的大小》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游戏比如“随机摸球”,为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将三种不同颜色一定数量的小球放入布袋中,要求学生在回家完成作业时和家长一同参与,分别从袋中盲摸两球,思考探究摸出的小球同色的可能性有多少?并做好记录。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趣味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家长也充分体现了自身的辅导职责。
(二)开展趣味数学实践,充分利用家庭资源
数学实践也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受制于客观环境和教学时间,有的探究性实践并不能顺利的在课堂中展开,教师只能在黑板上板书、画图来给学生演示,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内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果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更加丰富的家庭资源,在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可以很好的将抽象重视形象化、立体化,学生的理解和消化也就更加容易。例如,几何教学中,關于《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学习,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组组合图形的作业题,给出相关的边长数值,让学生和家长选择一种组合图形制作相应的粘贴画,然后计算面积。这种手工类型的实践活动既可以有效延长学习时间,又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三)加强家校沟通交流,优化数学教师教学
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课堂上要尊重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空间,鼓励学生可以大胆的说出数学学习的疑问,踊跃提问并回答问题,积极参与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互动。教师还要联合学校提升和家长的沟通效率,除了常规的家长会、电话沟通以外,更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便利,比如微信、QQ群、钉钉会议等等和家长实时互动,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获取学生在家学习的效果,传达给家长先进的教育理念,分享给家长科学的教育经验,认真倾听家长对于自身教学工作的评价与建议,对自身教学工作不断反思、改进,提升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家校合作对于学生树立学习主人翁地位具有现实意义,也可以推动其数学应用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提升和培养,综合而言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极有帮助,应当在其他学科中得到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荀步章.思维共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07):48-51.
[2] 李淑芬.小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43.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家校合作;具体策略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反映出了当前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否适应应试环境的需要,而核心素养视角下,更强调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和应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兼顾,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单单依靠数学教师乃至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联合多方力量包括家庭、社会等给予配合和支持。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教学主体不明确
多数数学教师仍然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未能及时转变自身教学观,导致在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针对的主体不明确,教学方法也欠缺科学性,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能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架构一个完整体系。
(二)数学能力培养不足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主要偏重于帮助学生打基础,特别是基本运算以及对各种公式、定理的记忆,在没有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学生更多的是依靠死记硬背来强化对文本理论的印象,对其数学思维培养非常不利,对其数学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阻碍。
(三)教学氛围枯燥、乏味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教师习惯于单方面讲解理论,并且认为给学生布置大量练习,学生就可以在足够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熟能生巧,这样的模式过于机械化、流程化,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更加提不起对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小学数学家校合作的优势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共同联合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进而改善教学质量的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更加灵活,在家长的督促和辅导下,更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长和教师的紧密配合,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学生可以借助教师和家长之力克服对数学的恐惧。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家校合作的策略
(一)优化课后作业设计,锻炼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于数学教师而言,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掌握,更要提高对能够运用自身所学来认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时间不足以让学生获得足够的锻炼,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在家校合作模式下进行教学延伸,对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优化,以期达到锻炼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比如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内容中,以《可能性的大小》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游戏比如“随机摸球”,为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将三种不同颜色一定数量的小球放入布袋中,要求学生在回家完成作业时和家长一同参与,分别从袋中盲摸两球,思考探究摸出的小球同色的可能性有多少?并做好记录。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趣味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家长也充分体现了自身的辅导职责。
(二)开展趣味数学实践,充分利用家庭资源
数学实践也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受制于客观环境和教学时间,有的探究性实践并不能顺利的在课堂中展开,教师只能在黑板上板书、画图来给学生演示,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内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果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更加丰富的家庭资源,在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可以很好的将抽象重视形象化、立体化,学生的理解和消化也就更加容易。例如,几何教学中,關于《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学习,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组组合图形的作业题,给出相关的边长数值,让学生和家长选择一种组合图形制作相应的粘贴画,然后计算面积。这种手工类型的实践活动既可以有效延长学习时间,又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三)加强家校沟通交流,优化数学教师教学
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课堂上要尊重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空间,鼓励学生可以大胆的说出数学学习的疑问,踊跃提问并回答问题,积极参与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互动。教师还要联合学校提升和家长的沟通效率,除了常规的家长会、电话沟通以外,更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便利,比如微信、QQ群、钉钉会议等等和家长实时互动,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获取学生在家学习的效果,传达给家长先进的教育理念,分享给家长科学的教育经验,认真倾听家长对于自身教学工作的评价与建议,对自身教学工作不断反思、改进,提升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家校合作对于学生树立学习主人翁地位具有现实意义,也可以推动其数学应用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提升和培养,综合而言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极有帮助,应当在其他学科中得到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荀步章.思维共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07):48-51.
[2] 李淑芬.小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