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g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语文课堂上,许多老师的词语教学犹如蜻蜓点水。低年级词语教学往往是在简单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之后就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或者匆匆进入下个环节;高年级词语教学则让学生“望词生义”,却不知为何要理解这个词语。如何让词语教学不再“游离”于阅读教学的边缘?我从学生认识词语的规律入手,展开了词语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一、联系生活,还原词语本色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文本中出现,在特殊的语境中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联系生活,还原词语的“本真”。
  请看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狐假虎威》一课的词语教学:
  师:大家看看“管理”这个词出现在文章的哪里?
  生:(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
  师:咱们班李强是干什么的,大家知道吗?
  生:李强同学是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是管理图书的。
  师:你们的家长干什么工作?
  (学生纷纷举手。其中有一个同学说他妈妈当护士。)
  师:你妈妈当护士是管理什么的,知道吗?
  生:我妈妈在医院当护士,她是管理……
  师:有知道的吗?我告诉大家,护士是管理病人的。
  师:能不能根据你们家长的工作,用“管理”说一句话?
  生:我爸爸是公安民警,他是管理治安的。
  师:好,“管理”这个词用上了。谁接着说?
  生:我爸爸在工商局工作,他是管理市场的。
  师:这项工作很重要,以后市场有伪劣产品就找你爸爸。(笑声)现在请把作业本拿出来,用“管理”写一句话。有没有困难?对了,能写几句话更好。
  理解是词语教学的基础,于老师在教学“管理”这个抽象的词语时,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同学们管理就是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而是通过师生之间拉家常似的对话,在谈笑风生中让学生理解了词语。
  语言的学习终归要在实践中表达与运用。因此,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样学生不仅能准确理解“管理”这个词语,还能在以后的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这真是“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二、词文融合,触摸语言温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去。”从文字中,可以读懂作者在特定的情景与历史时刻的情与意。面对文本中一个个语言符号,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有敏锐的语感,不但要帮助学生去捕捉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文字所传递出的信息,还要感知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感,这就是语言的温度,而文本中的一个字、一个词都能传递出语言的温度。
  请看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爱如茉莉》一课的词语教学:
  师:你从哪些细节、哪些语段中感受到了“爱如茉莉”?
  生:从第七自然段的“直奔”这个词,我体会到爸爸很关心妈妈,一听到妈妈生病了,马上去医院看望妈妈。
  师:好,你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直奔医院(板书)。
  生:直接往医院跑,是bèn,是动词。
  师:都是动词,不过你说对了,这个bèn呢,它是直接往医院去,它是有目标的,直奔医院,对吗?有目标的跑,那叫奔。所以有一句话叫嫦娥——
  生:奔bèn月。
  师:怎么念?
  生:嫦娥奔bèn月。
  师:对。对于“直奔”这个词,你有什么体会吗?
  生:看出爸爸想看到妈妈的急切心情。
  师:这是爸爸对妈妈的爱,如果不爱,不会这么急切、这么焦急。轻轻一个动作,直奔医院,真的爱,没有痕迹的,就体现在父母的言语当中。
  从上面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一个 “直奔”去理解父亲的心情,去感受爱,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文字的温度。一个“直奔”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又体会到作者用词的传神,真是既“得意”又“得言”。
  三、唤醒表象,感悟词语形象
  在教学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哪些词语让你有因色彩艳丽而眼前一亮的感觉?
  生: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
  师:多么富有意境的两个词,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见许多五颜六色的花,一朵挨着一朵,一片连着一片。
  师;一朵挨着一朵,一片连着一片,这就是“簇”的含义。
  生:我看到花的颜色各不相同,有红的、白的、紫的……美丽极了!
  师:你的描绘,让我们仿佛闻到了浓郁的花香,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出示花儿开满枝头的图片)。这就是——
  生:花团锦簇。
  师:再看这一幅图(出示花朵颜色各异的图片)。
  生:这是姹紫嫣红。
  师:说说它的意思。
  生:表示花朵五彩缤纷,艳丽多姿,美丽娇艳。
  师:这就叫“姹紫嫣红”。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边读文字边描绘景象,这就是朗读的秘诀。
  以上词语教学的片段,教师从词语入手,引导学生想象词语呈现的画面,唤醒记忆中已有的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的知识储备,学生脑海中曾经的生活情境变成了形象的画面,抽象的词语材料变成了鲜活的形象,对词语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这样的词语教学,正是遵循了“汉字是表意文字,具有丰富的象征性”的规律,发挥了汉语言独特的魅力。
  四、追根溯源,准确把握词义
  词语教学中追根溯源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 从而起到辐射作用,进一步把握词语的引申义和文中义,体现了语言教学的规律。
  同样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还可以这样来教:
  师:读得不错!来看看“花团锦簇”这个词语。“锦”是什么意思?
  生:五颜六色。
  生:我查过字典,“锦”在字典中是指五颜六色的丝织品。
  生:我明白了,“花团锦簇”不仅指花开得多,一簇挨着一簇,还写出了花的颜色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师:很好,谁能用这样的方法来理解“姹紫嫣红”?
  生:“姹”和“嫣”都是女字旁,是指美丽娇艳的女子。
  师:在这里的意思呢?
  生:用来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师:我们在学习词语的时候,如果能追根溯源,理解关键字的起源,就能正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看到这样的教学片段,我不禁汗颜,自己在教学中是否能像老师这样品词析字?我们的词语教学是否存在太多的走马观花的现象?当我们把词语第一次输入学生的脑海中,它是否正确、丰富、鲜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提到:“你们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词的音响!”形象地说,学生应当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准确、纯洁和优美。我想这正是我们词语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一个词语就能架设儿童认识世界的桥梁,词语教学不仅要把握语义,还要传递情感,正所谓“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只有这样,词语的“种子”才能在儿童的认知世界中悄悄地萌芽、长叶、开花、结果。
其他文献
2009年,严酷就业形势的坚冰还没有消融,人头攒动的招聘会,堆积如山的求职履历,踉踉跄跄的脚步……你们的未来不是梦。可是,通向未来的路,它在哪儿?是该未雨绸缪了。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才能帮助自己实现破冰之旅呢?  是数学。  你可能要大吃一惊,真的是数学?  美国权威调查机构“0Jobsrated”最新评选出“全美十大最好工作”,“数学家”以平均十万美元年薪排名第一,成为最吃香的“金饭碗”。名列最好工
灾难过后,我们该思考什么    如同相距未远的汶川和玉树地震,以及人类遭遇的每次重大自然灾害,舟曲的不幸再度让世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自身的渺小,面对一条条鲜活生命转瞬即逝,被哀恸情绪紧紧裹挟的人们不禁要问:地球家园究竟怎么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
摘 要:概念是逻辑学术语,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语言指称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指称事物的概念。本文主要考察名词的词义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兼论传统的对词义的概念意义和感性意义等分类的不足。取而代之,借用卡尔纳普的逻辑学和内涵语义学知识,笔者认为,对词义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的二分这一对术语,界限更分明,也更为准确。  关键词:内涵义;外延义;名词  作者简介:周艾渝(1994-),女,汉族,重庆市渝北区
[摘 要] 创新意识的培育逐渐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育领域的基本课程内容和基本教学任务之一,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提升,本文将重点探讨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培育和养成的四个基本要素:会质疑、会思考、懂归纳、常监控.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意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江泽民曾高度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可见,创新的中流砥柱地位
我的“六一”我做主    5月31日,广西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小鬼当家·‘六一’体验活动”在全校各班轰轰烈烈地展开。这次以班级为单位,完全由同学们自主设计的“六一”庆祝活动,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释放出同学们真正的童年创意。    家长和孩子在一起    5月31日早上,桂林市龙隐小学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了“耍游戏”、“扯板路”“赛童谣”“看彩调”“唱山歌”“品美食”等系列主题活动,并将家
本套试题囊括了数列的所有考点,共6道题,以基础题为主,兼顾中档题,无偏题和怪题,总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在合理安排时间的情况下,完成此套试题并非难事,此种做法意在锻炼同学们的答题效率及准确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 要] 课堂的成功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能动性,为教师有效驾驭教学提供适宜的前提条件,能为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 本文结合新课标要求及自身实践心得,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入法有效运用的方法和举措,从四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导入方法;课堂教学;教学实效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行之有效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基
师:“上课,朋友们好!”——生:“朋友,您好!”  在每年的苏州市吴中区名师课堂展示活动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位老师和学生以朋友的关系互相问候,这独特的方式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学生的距离,他就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孟晓庆,一位富有强烈事业心的实干型校长。也是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走进了名师的课堂,开始了解他“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如今,他成为了我们碧波实验小学的校长,我们幸运地深入走进他“灵动生成”的课堂,跟随着他开
高考对创新意识的考查,主要是要求同学们不仅能理解一些概念、定义,掌握一些定理、公式,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早就听说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在广西四驱车、航空模型竞赛中名声显赫,多年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百闻不如一见,在春回大地,桃红柳绿的3月初,我走进这所桃李满天下的百年名校,走近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师生,探寻他们的制胜宝典。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