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奔山问秋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mctt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四季,我最喜欢初秋时节。田野的五谷开始泛黄,空气里散发着浓浓的五谷芳香。在这样的日子里,伸手抓一把空气,手里就会留下淡淡的五谷芳香。初秋的日子仰望天空,会感觉天比平日高许多。感觉云比棉花、比雪花都白,天空碧蓝得如同大海,特别是当一群群大雁排着队形从头顶上飞过,唱着团结奋进的歌,秋的韵律才感觉完整。
  就在这个秋季,机缘巧合,我们来到滇西峡谷中的漕涧坝,走进坝子西边莽莽志奔山的秋里。秋风,在志奔山大大小小山岭间,零碎地游荡。尚有林木与花草,执拗地与秋天博弈着,不知为什么,我总是觉得,秋是一个无影无息原点。此时,天地间一切总会兀自变得安静。轮回间,与天朗气清,平淡地,再次重逢。
  褪尽繁华与葱茏绿色。秋天的志奔山层林初染,更有诸多落叶,恣意跋扈炫耀着,生命中最后的,更是生命中最灿烂的色彩。漫山遍野,花香四溢,流淌着直人心扉。许多春夏时节的花朵,比如报春花、映山红、山茶花都已经谢了,而坚韧的野靛花、山桂花、野百合花,却仍然在肃杀的秋风中灿烂地绽放,特别是莽莽林海中时常出现的那一片片枫树林,红的是那么地热烈,它们的艳丽远远胜过任何花朵,灿烂地点缀满了弯弯曲曲的山坡。热烈的红色与金黄色,是秋天的志奔山奉献给大地的深情。
  志奔山山间味道随凉爽的小雨淅沥而来,湿漉漉的,随早晨山间的风散开,弥漫在空气中,传得很远很远。在太阳的照耀下。走在志奔山的林海里,会在林间的小草上看见许许多多的珍珠般的雨滴。这些水珠“钻石”般闪闪发光,在太阳光里变幻出各种颜色——黄的、红的、蓝的……汇集在草叶、树叶上,映着太阳光,格外诱人。行进在林间的山道上,近距离地去品味初秋的滋味,山野里秋的空气真清新,我们情不自尽地张大嘴巴。深深地吸了几口甘甜的空气,顿时整个机体都有了无比清爽的感觉。与志奔山的这一场不期而遇,算是与这里似曾相识的秋。梦幻般地重逢。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机缘,又是一种幸会。
  在莽莽志奔山,在这样醉人的秋里,会令人重新思量着秋。感悟着秋,品尝着秋。
  此刻,秋雨初歇,山岚雾霭慢慢褪去,火红的太阳撩开它的面纱。在万道霞光中呈现出一个美妙、崭新的世界。眼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一颗、两颗、千颗、万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双闪光的眼睛。太阳露出金色的微笑,慈爱地注视着这熟睡了的山峦大地。艳阳下,云蒸霞蔚,望远山,飘飘渺渺,云烟氤氲,天高地阔,山峦起伏,苍松翠柏更加地绿了,实心竹林更加地绿了,黛色的群山层层叠叠,枫树举着如火的枝叶,志奔山腹地的草甸一派金黄,号称九十九潭的高山草甸上的大大小小的水潭闪着银光,蒙上了几许神秘的面纱。好一派志奔山秋天特有的景象。
  古人。常常会在秋日里。登高望远与思亲念恩。也会,对月赋愁;也会,“渐把旧衫重剪”。秋日,人的身与心,面对大自然的瑰丽,往往有不同的感受。此时此刻,我们伫立在志奔山无边的秋雨秋风中的沉思,会固执,会撕扯、纠缠。在秋日里,恋上红叶的执着。面对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无边无际的萧瑟秋风,赞叹一句“天凉好个秋”,绝对是境界与情感的高度契合。
  志奔山深处,有一棵数十人合围的古树。这棵千年铁杉树,被人们称为“树王”,如志奔山厚重的历史文化一般,依旧枝繁叶茂,浓荫遮蔽。
  走进志奔山,我们行走于一条崎岖的曲幽山道。這只是简单地行走。一切,唯与行走有关。并未刻意去问过,有谁走过这里。一地庞杂的落叶,无人涤扫。也无需知晓回头的路。若山林中倦客,与鸟鸣相伴,随心而行。这种场景,是值得回味的。若能留下映像,该是一幅颇为妙曼的构图。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生行走,都是值得回味与入镜的,而志奔山问秋,无疑是肯定的答案。
  志奔山的秋天,是安静的。秋日,该静下来。静静地行走,轻轻地放下。简轻笈重,心灵的纠结,皆放下吧。为了下一次的行走。走在初秋的日子里,五颜六色的叶子长在无数沧桑的树上:五彩斑斓的云把空旷的天空装扮,微微的雨、徐徐的轻风和着鸟鸣给大山这幅美丽的画卷增加了无限的活力。灵魂的歌声穿透刚刚过去的夏日的浮躁绵延至安静的金秋。让人感觉如仙人梦……
  安静地,走进志奔山的秋里。安静地,在志奔山的秋天里出发,带着秋的感悟和志奔山的厚重。
其他文献
鸡足山的板栗树  传说是徐霞客带来的种子  繁衍出来的子孙  它虬劲的枝干  穿越了數百年的沧桑  裹满了岁月的斧痕  它浑身上下  长满了深邃的眼睛  目光炯炯投向苍冥  它把心掏出来  送给大山的神灵  把人间的冷暖  藏进自己的身心  一如既往地开花  毫无保留地结果  迎送着南来北往的彩云  呵,鸡足山的板栗树  仿佛是得道的高人  站成遗世独立的风景
期刊
一个人说走就走了  连脚印也没有  就摇着轮椅走了  初冬的雪还没有降临  大地还在和严寒作最后的斗争  你就和一只白色的蝴蝶  带着一片轻盈的梦飞走了  巨大的夜压迫着我的心脏  让我在黄昏不能自由地呼吸  你是否還抱着一只羊  回到遥远的清平湾  你是否还摇着轮椅  去看你熟悉的地坛  这个世界确实太冷  也许不值得留念  你走了 走得那样轻松  那么不真实  像一首诗没有尾声  像一篇小说留
期刊
一  我与笔山书院有缘,在此求学六个春秋。  笔山书院坐落在古镇州城宾川一中校内,原为明代进士何邦宪之遗业,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为知州甘国辅购置,改建重修,因其背靠钟英山,取“钟英毓秀”之义,题名“育英书院”。雍正四年(1726年),知州周钺又捐资重修,因其面对笔架山而易名“笔山书院”。  笔山书院与后来的宾川教育一脉相承,具有教育开山、文化传承之历史功绩。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
期刊
在不少地方都有白云寺,仅在大理,就有弥渡白云寺、南涧白云寺。关乎弥渡白云寺的美好,已珍藏在生命的行囊里。而每一次,车行从巍山到南涧的路途中,看到一块醒目的白云寺路标牌,看到路牌,心便会萌生出对南涧白云寺的美好遐想。  初冬闲暇时,朋友邀约,如愿去探访南涧的白云寺。我们一行四人,在小雪天的中午从巍山古城出发,行至南涧地界的白云寺路牌,往西南方向,沿着狭窄的山路,盘旋而上,山路弯弯,曲折迂回。车内,朋
期刊
老君山位于丽江与剑川、兰坪交界处,属横断山系云岭主脉,金沙江环其左,澜沧江绕其右,因其岭脊走向围成半环状,恰似一个马蹄形的老君炼丹炉而得名,曾被称为“滇省众山之祖”。  正逢假期,我们驱车从甸南下高速,沿剑兰线到了羊岑乡的大佛殿。蓝天、白云、田野、黄澄澄的稻谷,山脊。绿岑岑的松林。各色喇叭花掛上篱笆,深深浅浅的黄,深深浅浅的绿,秋的气息扑面而来。我闭目,想要把这一切深秋的美景都珍藏到我内心深处。 
期刊
“生活从阅读开始”是傈僳族作家杨泽文的散文随笔新著《面朝文字的沧海》中的一句话。虽然这本散文随笔集也收人了一些作家反映乡村大自然和人文民风的美好纯朴以及四海旅痕的作品,但从书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主要以阅读为题材的散文随笔集,是一本书写作家的读书生活、呈现作家的阅读经历、反映作家阅读中的感悟、快乐和阅读给他人生带来变化的一本书。对于泽文来说,他真正的生活,就是从阅读开始的。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
期刊
一株龙血树  隔壁的单位新找了好的办公地点搬走了。不知是有意还是疏忽了,遗下一盆盆栽在办公室里。有一天我不经意地从窗外向里瞟了一眼,那株盆栽长时问无人浇水,叶子已经发蔫,干瘦卷曲,无力地垂了下去,宛若一位迟暮的老人,蹲在角落里打着盹。也就是这一眼,我不禁心里一颤,想起母亲生前曾唏嘘着说过邻居的一个老人,在稻草堆下蹲着晒太阳,蹲着蹲着一歪头就老去了。我开始为着这株可怜的植物心伤不已,每次走过窗前都要
期刊
古城飞歌  在我的住处往西,走在沧桑的东门街上,两边各色或传统或时尚的店铺,摆满了各种商品,白族布扎、绣品乃至现代时髦衣物,还有那些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米线店、饺子铺和来往的人流,延续着剑川古城商业曾经的繁华。房屋下,一盆盆绽放的茶花在冬日的阳光里显得十分娇艳俏丽,也给这古朴的街道增添了几分色彩。出东门街,在剑阳楼广场向西约200米,两院灰瓦白墙的白族民居出现在眼前,其中一院“周钟岳故居”的匾牌下赫然
期刊
假如《彩月和她的情人》举行首映式,我会这样说:“七十一岁辞世的母亲。五岁成了孤儿,在外漂泊三十六年,四十一岁,领着我,回到朝思暮想的大理故乡。我希望自己的文字,也能像母亲一样,属于故乡,属于大理……”  一  洱海边有很多大青树。有的树根全部裸露在岩壁上,虬蟠在石缝间,将生命的坚韧交给巨石。同时,面海,临水,与海风海浪同歌,与海中蓝天同梦,又让海将生命的瑰丽交给自己。于是,立岩,依山,在人们头顶,
期刊
下关风  以你的脾气  是不会在乎  性别年龄身份  和美丑的  来者都是客  你都要抱一抱  抱过了  就忘不掉  抱过了  世界就小了  小在你心尖  小成一缕风  上关花  人心向善  莲花上树  上树的莲花成了佛  遇见的人  从此有了福  梵音中飘来  花三瓣  一瓣让你心无挂碍  一瓣让你远离颠倒梦想  一瓣让你究竟涅槃  花开  你家  福到  大理  苍山雪  你的出现  使山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