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意识;引导;学习过程;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2(B)—0017—01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观念,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导致学生不良学习情绪的主要因素,引导学生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把现代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但教师仅仅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教师要加强教育引导,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并要求教师要精讲,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要着力优化教学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创设愉悦的育人环境,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最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出发,按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帮则帮,该放当放。
如与旧知识紧密相连的新知识,教师可以基本不讲。可在强化旧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识。教师只需在旧知识与新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1.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2.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你认为可以吗?3.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的道理。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帮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对于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其“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拿出一个苹果,并提问: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予以点拨: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要表示,就只能用分数。然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讲解分数的含义,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亲身示范并明确要求,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计算题时,教师要仔细审题,按步分析,认真验算。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学习方法。
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让学生比一比谁的学习方法好,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2(B)—0017—01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观念,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导致学生不良学习情绪的主要因素,引导学生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把现代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但教师仅仅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教师要加强教育引导,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并要求教师要精讲,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要着力优化教学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创设愉悦的育人环境,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最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出发,按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帮则帮,该放当放。
如与旧知识紧密相连的新知识,教师可以基本不讲。可在强化旧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识。教师只需在旧知识与新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1.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2.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你认为可以吗?3.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的道理。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帮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对于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其“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拿出一个苹果,并提问: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予以点拨: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要表示,就只能用分数。然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讲解分数的含义,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亲身示范并明确要求,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计算题时,教师要仔细审题,按步分析,认真验算。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学习方法。
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让学生比一比谁的学习方法好,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