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打好这一攻坚战
发展服务业是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出路,也是节能减排的内在要求,更是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力的现实选择。服务业要得到迅速、健康的发展,应该从思想认识、推进思路、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四个方面加以保障。
增强发展服务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发展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发展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当物质产品的短缺基本消除之后,经济增长必将更多地依靠服务业来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基本都是遵循着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格局演变。国际经验也表明,当人均GDP发展到1000—3000美元之间时,服务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去年,山西省人均GDP已达到2200多美元,进入了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其次,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与第二产业相比,服务业客观上具有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特点。2006年山西省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是服务业的8倍多。未来三年,如果服务业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同时第二产业比重相应下降1个百分点,总共可以减少能耗940万吨标煤,相当于“十一五”时期全省节能任务的17%。
第三,发展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客观要求。2006年山西省服务业万元增加值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是第二产业的近两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增加就业岗位约6.7万个,相当于山西省这几年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目标任务的六分之一。
明确发展服务业的思路和方向
首先,要统筹发展各类服务业。要把握产业发展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要加快推进其产业化、规模化;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多处于产业初创阶段,企业数量较少,管理技术相对不成熟,市场规模较小,要扶持其尽快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对商贸流通业、酒店餐饮业等市场化程度高、多处于产业成熟阶段(乃至产业衰退阶段)的传统服务业,要规范市场秩序,消除过度竞争和高度垄断,通过创新促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其次,要突出重点领域。从全省的角度来看,要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将山西省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比如,积极开展主题旅游活动,打造宗教古建、晋商文化、寻根祭祖、红色经典等旅游精品;加大与北京、西安等特大型旅游城市及周边省份大型旅行社的合作,构建区域旅游客源互换合作新机制。
物流业方面,山西省地理位置优越,货运量位居全国第二。要制定和细化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发展太原、大同、运城、侯马、晋城五大物流园区,下决心率先将这两个产业做大做强,根据国内外发展新趋势,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要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抓好农业生产销售、农业科技、信息、金融以及农村生活服务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要以项目为载体发展服务业。要推出一批影响大、带动力强、具有示范效应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带动全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各市县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筛选和抓好本地区服务业发展项目,形成服务业上下联动、互相促进的发展局面。
第四,要注重实效。从地域上讲,省会太原要形成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地级市中心区发展服务业的力度要更大一些,县城也要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从服务业类型上讲,省会太原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信息、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交通便利,特别是处于交通枢纽的地方可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高素质人才较多的地方在发展服务外包方面要多下功夫;工矿型城市(矿区)要积极发展生活型服务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完善城市功能。
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
要制定和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在认真落实全省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各市县要加快制定本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具体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重点行业的具体规划或发展战略。
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要深化改革,推进服务业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破除所有制歧视和行业垄断,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进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凡是对本地开放的服务业领域,都要向外地企业开放。对服务业现有的不合理规定坚决予以取消。要降低一般服务行业的注册资本和工商登记门槛,放宽对其业务品种、业务对象和经营区域的限制。要借鉴推广其它地方的成功经验,引导鼓励煤炭等资源型企业投资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有较强的依赖性,要大力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旅游业和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要建设和完善重要旅游景点与支线机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便捷通道,使任何一个重要景点到最近机场或省辖市实现“一小时通达”;铁路方面,要推进石太快客专线和太中银铁路建设,建设大运高速铁路,启动建设中南部货运出海大通道。市县两级也要加强县乡、乡村公路的配套建设,丰富交通毛细血管。
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安排的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同时,省财政也要增加用于服务业发展的资金,特别要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息、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一批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完善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比例,对列入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完善价格政策,对服务业逐步实行与工业企业相同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价格。
强化组织领导和考核评价
落实发展服务业,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和解决全省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效推进服务业大发展,省政府建立了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省发改委是联席会议召集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切实形成发展服务业的合力。
其次,要明确工作责任。在完善细化政策方面,发改委、工商、税务、建设、价格等部门分别牵头负责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放宽市场准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城乡规划政策、完善价格收费政策。在加大要素投入方面,发改委和财政、商务、国土、科技、人事等部门分别牵头负责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投资力度、吸引利用外资、适当增加土地供应、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金融部门也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培育服务企业,推进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方面,各行业都要大力培育发展领军企业,鼓励服务企业产品创新,劳动保障、质监、工商和金融部门分别牵头负责支持服务业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第三,要加强考核评价。建立和完善服务业发展的统计调查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研究制定符合山西省服务业发展实际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服务业在指标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加强服务业的统计考核工作。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做好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的落实、督查和考核奖惩工作。要制定和完善严格的责任考核办法,实行问责制,并且将各市县、各部门责任制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市县和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服务业既是山西省的薄弱产业,也是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领域。我们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打好这一攻坚战,将山西省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作者为山西省人民政府省长)
发展服务业是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出路,也是节能减排的内在要求,更是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力的现实选择。服务业要得到迅速、健康的发展,应该从思想认识、推进思路、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四个方面加以保障。
增强发展服务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发展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发展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当物质产品的短缺基本消除之后,经济增长必将更多地依靠服务业来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基本都是遵循着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格局演变。国际经验也表明,当人均GDP发展到1000—3000美元之间时,服务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去年,山西省人均GDP已达到2200多美元,进入了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其次,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与第二产业相比,服务业客观上具有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特点。2006年山西省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是服务业的8倍多。未来三年,如果服务业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同时第二产业比重相应下降1个百分点,总共可以减少能耗940万吨标煤,相当于“十一五”时期全省节能任务的17%。
第三,发展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客观要求。2006年山西省服务业万元增加值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是第二产业的近两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增加就业岗位约6.7万个,相当于山西省这几年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目标任务的六分之一。
明确发展服务业的思路和方向
首先,要统筹发展各类服务业。要把握产业发展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要加快推进其产业化、规模化;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多处于产业初创阶段,企业数量较少,管理技术相对不成熟,市场规模较小,要扶持其尽快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对商贸流通业、酒店餐饮业等市场化程度高、多处于产业成熟阶段(乃至产业衰退阶段)的传统服务业,要规范市场秩序,消除过度竞争和高度垄断,通过创新促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其次,要突出重点领域。从全省的角度来看,要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将山西省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比如,积极开展主题旅游活动,打造宗教古建、晋商文化、寻根祭祖、红色经典等旅游精品;加大与北京、西安等特大型旅游城市及周边省份大型旅行社的合作,构建区域旅游客源互换合作新机制。
物流业方面,山西省地理位置优越,货运量位居全国第二。要制定和细化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发展太原、大同、运城、侯马、晋城五大物流园区,下决心率先将这两个产业做大做强,根据国内外发展新趋势,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要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抓好农业生产销售、农业科技、信息、金融以及农村生活服务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要以项目为载体发展服务业。要推出一批影响大、带动力强、具有示范效应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带动全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各市县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筛选和抓好本地区服务业发展项目,形成服务业上下联动、互相促进的发展局面。
第四,要注重实效。从地域上讲,省会太原要形成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地级市中心区发展服务业的力度要更大一些,县城也要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从服务业类型上讲,省会太原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信息、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交通便利,特别是处于交通枢纽的地方可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高素质人才较多的地方在发展服务外包方面要多下功夫;工矿型城市(矿区)要积极发展生活型服务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完善城市功能。
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
要制定和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在认真落实全省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各市县要加快制定本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具体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重点行业的具体规划或发展战略。
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要深化改革,推进服务业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破除所有制歧视和行业垄断,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进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凡是对本地开放的服务业领域,都要向外地企业开放。对服务业现有的不合理规定坚决予以取消。要降低一般服务行业的注册资本和工商登记门槛,放宽对其业务品种、业务对象和经营区域的限制。要借鉴推广其它地方的成功经验,引导鼓励煤炭等资源型企业投资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有较强的依赖性,要大力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旅游业和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要建设和完善重要旅游景点与支线机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便捷通道,使任何一个重要景点到最近机场或省辖市实现“一小时通达”;铁路方面,要推进石太快客专线和太中银铁路建设,建设大运高速铁路,启动建设中南部货运出海大通道。市县两级也要加强县乡、乡村公路的配套建设,丰富交通毛细血管。
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安排的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同时,省财政也要增加用于服务业发展的资金,特别要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息、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一批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完善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比例,对列入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完善价格政策,对服务业逐步实行与工业企业相同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价格。
强化组织领导和考核评价
落实发展服务业,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和解决全省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效推进服务业大发展,省政府建立了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省发改委是联席会议召集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切实形成发展服务业的合力。
其次,要明确工作责任。在完善细化政策方面,发改委、工商、税务、建设、价格等部门分别牵头负责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放宽市场准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城乡规划政策、完善价格收费政策。在加大要素投入方面,发改委和财政、商务、国土、科技、人事等部门分别牵头负责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投资力度、吸引利用外资、适当增加土地供应、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金融部门也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培育服务企业,推进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方面,各行业都要大力培育发展领军企业,鼓励服务企业产品创新,劳动保障、质监、工商和金融部门分别牵头负责支持服务业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第三,要加强考核评价。建立和完善服务业发展的统计调查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研究制定符合山西省服务业发展实际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服务业在指标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加强服务业的统计考核工作。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做好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的落实、督查和考核奖惩工作。要制定和完善严格的责任考核办法,实行问责制,并且将各市县、各部门责任制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市县和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服务业既是山西省的薄弱产业,也是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领域。我们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打好这一攻坚战,将山西省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作者为山西省人民政府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