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颗糖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学生给我留言:“你是一颗糖”,咋一看,我就像吃了糖一样甜,“入学第一天,你给我们第一颗糖就是诙谐的言语,它化解了师生彼此的陌生和拘束,这不仅仅是你姓‘唐”,而且后来,你在我们心里卷起了一股‘唐’心风暴,你带我们春游,你辅导我们作文,你出资搞活动,你要把快乐跟大家分享,篮球场上没有留下你矫健的身影,操场上听不见你来去匆匆的脚步声,你在哪里?喔,你正在电脑旁为我们修改作文,你要让同学们的作文尽快尽多地在报刊露脸,让你这颗糖快些融化在同学们的心田。”
  回想这一切的一切,我感觉到一个语文老师就是要让更多学生作文登录报刊,甚至我认为学生发表一篇作文比培养一个重点高中苗子更有意义,一年来,我的学生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数十篇作文,学校被《初中生写作》授予作文大赛优胜学校,这在我县初中还屈指可数,就连城里优质初中也难以达到。我继续往下看,学生留言有些不对劲了,“老师啊,老师,你扮演着糖的角色,我却不大喜欢吃糖,糖多了,会坏牙齿,糖再甜不能充饥,吃完糖去喝水,我总感觉有一丝苦涩,你知道吗?”
  我有些按捺不住了,为什么?难道我用心熬炼的糖,你还挑剔。我耐着性子往下看,“你过分追求完美,按照你的意思修改学生作文,改出来的作文自然是好东西,可斧凿的痕迹掩盖了学生稚嫩的心思和文笔。我喜欢作文,更喜欢作文在杂志发表。那次,你把修改后的作文交给我浏览,我哑然一惊,修改稿里添加了太多的佐料,就像把一把白糖当盐一样撒在菜里,好吃不?当时,我无语,因为你跟我一样都渴望成功,而且你在为我做嫁衣,我没理由指责你。那篇作文很快在省级杂志获奖,我看到自己被动过大手术和大包装的作文,那一刻,你施舍给我的自信却更加增强了我的自卑感,我是多么希望自己原生态作文,不经你的润色和加工就实实在在地发表和获奖,虽然我知道这很难,但宁可不发表或获奖,我也不想在作文中看到你的影子笼罩在我的周围。”
  我曾想,邻居一个初一女孩的演讲稿不是经过老师和教育局多次反复斟酌和修改,人家不是在全国演讲大赛荣获一等奖吗?演讲稿内容基本上没留下演讲者的东西,学生成了演员,老师成了编剧,人家不是照样获奖,也没让高级评委听出来是老师加的佐料啊。孩子有些思路和主题或形式可取,但语言文字功底欠缺,我这个语文老师不可坐视不管,做过手术,来点包装,这有什么过分呢?况且,很多同学把自己的作文递给我,千叮万嘱:要把我改好啊!看来,你有点不识好歹,狗坐轿子——不识抬举。思忖良久,学生的声音又响起了“我会误解你的苦心,可真诚希望你在学生作文中少伸手为好,即便是能改出几篇作文发表,也不一定让同学会心一笑”。
  学生的忠告正像一个锥子猛烈捶击着我狂热的功利心,原先只想在班上塑造几只作文“领头雁”,没想到学生并不领情。“我们同行三年,你这颗糖让我们白白啃了三年,你是不是已经感到筋疲力尽了呢?我们承认你是一根嚼不干的甘蔗,你的调侃和灿烂永远回味在我们枯燥人生路上,一路有糖作伴,总比跟苦为伍好,有你在,学海无涯乐作舟,有你在,忠言顺耳利于行,有你在,良药甜心利于病。要是你能冲淡一些甜味,让更多的同学分享过程中的苦乐,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唐老师。”
  我燥热的心像遭遇冰块的冷静。我错了,其实,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讲作文比改作文对学生更有帮助。我不是一颗好糖,懂事的孩子不会捏住糖不放,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会坏牙齿。
  昨天,我说,要做一个喜欢学生的老师,今天,我做到了,时时刻刻扮演着学生父兄角色,让这颗糖溶化在每个孩子心里。昨天,我也说过,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今天,我还没做到,因为这事还得问问孩子,适合孩子需要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不是每个孩子都愿意拽着大人的衣襟过一辈子,也不是每个学生都甘心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做一个侏儒。
  
  【唐运东,四川邻水雷公初中】
  
  责任编辑/邓友超
其他文献
结论一 九成中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结论二 逾五成学校开设过心理讲座,但开设频率较低结论三 开设心理健康课的学校不足六成,其中定期开课者不足四成结论四 逾七成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策划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更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引路人,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今天,这种作用更加突出。实践证明,只要用好以下六面“镜子”,就能大大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高高举起“反光镜”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仪表风范、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
结论一学生见到辅导员的频率普遍较低,仅五成  学生认为辅导员对自己有帮助或较大帮助  结论二逾六成辅导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但仅  约三成辅导员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结论三有管理类学科背景的辅导员所占比例最高,  近三成辅导员认为所学专业与当前的工作  关系不大或没有关系  结论四任职时间超过5年的辅导员不足两成,近  八成辅导员认为职业前景一般或较差,近  五成辅导员不愿意把辅导员当作终身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