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谭盾的作品因深受后现代艺术大师的影响,不仅非常善于运用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而且在采用自然之声甚至无声的表现手法上也是游刃有余。他的每部作品都在音乐创作中力求创新,音乐多维度地展开,给予了听众更多体验的可能,谭盾的音乐摆脱了19世纪共性时期的固定创作模式,作曲家打破传统,开辟的新演奏技巧和演奏形式,最终能够将更独特的审美权利交给观众。
关键词:谭盾;音乐创作;多维度
一、后现代艺术中的中国音乐
(一)不断利用新型事物为展现中国格调
西方音乐追求结构完整,竖向的和声对位使音乐听起来井然有序、有条有理,富有哲理性与逻辑性,中国则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理念,中国人讲究神韵,就是“形散神不散”的意思,看似无条无序,事实上有板有眼,例如他的《水乐》。中国人对于水有着独特的情感,“上善若水”、“水滴石穿”、“智者乐山”等等都是对水文化的诠释,谭盾赋予“水”乐器的内涵,将其呈现于舞台。演奏员们通过半球型透明水盆、水管、水锣、水音琴以及漂浮在水中的木制碗等多种有关水的“乐器”,在控制水流速度等多种手段下,让水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与管弦乐队铿锵有力、华丽热烈的效果相比,水声看似单薄而无明显节拍,却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刚柔并济,二者相辅相成。
(二)变幻的创作手法打破音乐的绝对工整
谭盾将音乐创作与音乐的行为艺术完美融合,探讨了有很多不同的音乐展现形式,其音乐创作如同艺术领域内的行为艺术,往往给人以震撼和耳目一新的感觉。
谭盾使用标准和非标准的音乐和音响,强调音乐的节奏感和音色的变异性。这种变异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谭盾的音乐和其他后现代音乐创作一样,开辟了新的音乐声响领域,通过夸张地变化、偶然地串联,使音乐有了多维度的可能,在时空变化的过程中延伸出了新的记谱形式,打破了音乐的绝对性观念。
(三)与众不同的记谱法对应非常态的演奏方法
谭盾在作品中使用的记谱法往往打破常规,比如说在创作《鬼戏》的过程中就有很多类似于图画一般的记谱方式。谭盾比较擅长对于音乐来源和音乐元素平衡的分析及掌控,因此其音乐创作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自然音响。谭盾认为,运用不同的乐器来进行创作,应该兼具奇思妙想,而在创作之后,其演奏技巧应该是非比寻常的。自然之声通过人的乐器可以释放,这是一种高层次、高品质的音乐风格。正是因为谭盾极为熟练而流畅的对于自然音乐有所把握,才能够熟练的掌握与游走与音乐逻辑之间,在音乐的融合过程中,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谭盾的特别记谱法也走到了人们的眼前。
二、多种形式结合展现音乐中的人性
(一)音乐的行为决定了音乐的形态特征
谭盾在很多作品中,通过不同乐器的不同演奏方式,加上自己的奇思妙想,以非比寻常的方式来进行弹奏。寻求自然之声,使得人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解放了对于音乐乐音的传统依赖关系。这是谭盾在音乐创作方面打破常规、打破现存的语言习俗,向人们推出了一系列现代音乐话语。音乐的行为决定了音乐的形态,而音乐的形态特征不再受到音乐传统观念的制约,谭盾在音乐中大量的使用了自然的声响,使得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变得更为模糊。
(二)弥补了艺术的个性和人类性之间的漏洞
谭盾的音乐价值观引导了中西融合的精华,使得音乐既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又兼具的时代的特点,从而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多元文化环境中立足。艺术的个性和人类性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弥补了二者之间连接的漏洞,民族性不再是狭隘的地方主义,时代性也不是盲目的出风头。谭盾使得艺术性和人类性站在平等的文化立场之上,既有了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同时又不是矛盾的分割于世界之外。其经典的弦乐四重奏《鬼戏》中融合了中国皮影戏、民谣《小白菜》和琵琶乐器的表演,同时创新性的借助了纸张、水流作为特殊的乐器,这种标新立异的创作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是连接了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通俗文化和非通俗文化之间隔阂的创举。
(三)音乐中对于人性的思索和衍生
现如今,众口难调,光怪陆离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感觉。谭盾的音乐无论从可听性、观赏性都在向大众化靠拢,在他的努力平衡下,“谭盾音乐”不再是人们一贯认知中对于大型音乐作品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比如说他的微电影交响乐《女书》,对于“女书”的认知,或许人们最早是通过他的微博,谭盾花费长达五年的时间,运用镜头、文字、录音等方法,记录了最淳朴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女书是世代母亲口传女儿的歌,谭盾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找到女书旋律和节奏的深情。可以看出,女人用女书描绘自己,而谭盾将微电影交响乐《女书》带向世界,描绘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他让阳春白雪的高雅和下里巴人的通俗通过现代技术和纯正的民族元素相互融合碰撞,使其得以与世界对话。一向敢于突破、善于创新的谭盾,对于将中国声音推出世界有着自己的执著。
参考文献
[1] 徐美辉. 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 郑艳.民族文化的世界传播与当代诠释——评谭盾、雷佳、张昊辰携手费城交响乐团之2019上海音乐会[J].人民音乐,2019(07):22-24.
[3] 蒋娟全.“先锋派音乐”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0-10(007).
[4] 姚亚平.谭盾:“把搞中国音乐当饭吃”——中国第五代作曲家音乐创作特写之一[J].人民音乐,2019(06):40-45.
[5] 朱丽蓓.谭盾早期作品的技法与风格研究[J].黄河之声,2019(04):15.
[6] 钱仁平.《谭盾解读》,载《音乐爱好者》2001年第1期
[7] 卞祖善.《关于“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之我见及其它》载《人民音乐》1995年第12期
[8] 李诗原,《谭盾音乐与后现代主义》,载《中国音乐学》1996 年第3期
[9] 周杏. 给音乐多一点“新鲜”——谭盾作品感[J]. 文教资料,2009(15):70-71.
[10] 何农著,《陈其钢谈谭盾和现代音乐》,载《人民音乐》2002 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张韵洁,1998年12月出生,湖南理工学院在读学生,女,民族,汉族,本科,研究方向:音樂学。
张颖韬,1982年6月出生,女,民族:土家族,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基金项目:此文为2019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巫楚文化色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谭盾;音乐创作;多维度
一、后现代艺术中的中国音乐
(一)不断利用新型事物为展现中国格调
西方音乐追求结构完整,竖向的和声对位使音乐听起来井然有序、有条有理,富有哲理性与逻辑性,中国则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理念,中国人讲究神韵,就是“形散神不散”的意思,看似无条无序,事实上有板有眼,例如他的《水乐》。中国人对于水有着独特的情感,“上善若水”、“水滴石穿”、“智者乐山”等等都是对水文化的诠释,谭盾赋予“水”乐器的内涵,将其呈现于舞台。演奏员们通过半球型透明水盆、水管、水锣、水音琴以及漂浮在水中的木制碗等多种有关水的“乐器”,在控制水流速度等多种手段下,让水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与管弦乐队铿锵有力、华丽热烈的效果相比,水声看似单薄而无明显节拍,却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刚柔并济,二者相辅相成。
(二)变幻的创作手法打破音乐的绝对工整
谭盾将音乐创作与音乐的行为艺术完美融合,探讨了有很多不同的音乐展现形式,其音乐创作如同艺术领域内的行为艺术,往往给人以震撼和耳目一新的感觉。
谭盾使用标准和非标准的音乐和音响,强调音乐的节奏感和音色的变异性。这种变异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谭盾的音乐和其他后现代音乐创作一样,开辟了新的音乐声响领域,通过夸张地变化、偶然地串联,使音乐有了多维度的可能,在时空变化的过程中延伸出了新的记谱形式,打破了音乐的绝对性观念。
(三)与众不同的记谱法对应非常态的演奏方法
谭盾在作品中使用的记谱法往往打破常规,比如说在创作《鬼戏》的过程中就有很多类似于图画一般的记谱方式。谭盾比较擅长对于音乐来源和音乐元素平衡的分析及掌控,因此其音乐创作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自然音响。谭盾认为,运用不同的乐器来进行创作,应该兼具奇思妙想,而在创作之后,其演奏技巧应该是非比寻常的。自然之声通过人的乐器可以释放,这是一种高层次、高品质的音乐风格。正是因为谭盾极为熟练而流畅的对于自然音乐有所把握,才能够熟练的掌握与游走与音乐逻辑之间,在音乐的融合过程中,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谭盾的特别记谱法也走到了人们的眼前。
二、多种形式结合展现音乐中的人性
(一)音乐的行为决定了音乐的形态特征
谭盾在很多作品中,通过不同乐器的不同演奏方式,加上自己的奇思妙想,以非比寻常的方式来进行弹奏。寻求自然之声,使得人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解放了对于音乐乐音的传统依赖关系。这是谭盾在音乐创作方面打破常规、打破现存的语言习俗,向人们推出了一系列现代音乐话语。音乐的行为决定了音乐的形态,而音乐的形态特征不再受到音乐传统观念的制约,谭盾在音乐中大量的使用了自然的声响,使得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变得更为模糊。
(二)弥补了艺术的个性和人类性之间的漏洞
谭盾的音乐价值观引导了中西融合的精华,使得音乐既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又兼具的时代的特点,从而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多元文化环境中立足。艺术的个性和人类性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弥补了二者之间连接的漏洞,民族性不再是狭隘的地方主义,时代性也不是盲目的出风头。谭盾使得艺术性和人类性站在平等的文化立场之上,既有了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同时又不是矛盾的分割于世界之外。其经典的弦乐四重奏《鬼戏》中融合了中国皮影戏、民谣《小白菜》和琵琶乐器的表演,同时创新性的借助了纸张、水流作为特殊的乐器,这种标新立异的创作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是连接了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通俗文化和非通俗文化之间隔阂的创举。
(三)音乐中对于人性的思索和衍生
现如今,众口难调,光怪陆离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感觉。谭盾的音乐无论从可听性、观赏性都在向大众化靠拢,在他的努力平衡下,“谭盾音乐”不再是人们一贯认知中对于大型音乐作品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比如说他的微电影交响乐《女书》,对于“女书”的认知,或许人们最早是通过他的微博,谭盾花费长达五年的时间,运用镜头、文字、录音等方法,记录了最淳朴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女书是世代母亲口传女儿的歌,谭盾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找到女书旋律和节奏的深情。可以看出,女人用女书描绘自己,而谭盾将微电影交响乐《女书》带向世界,描绘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他让阳春白雪的高雅和下里巴人的通俗通过现代技术和纯正的民族元素相互融合碰撞,使其得以与世界对话。一向敢于突破、善于创新的谭盾,对于将中国声音推出世界有着自己的执著。
参考文献
[1] 徐美辉. 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 郑艳.民族文化的世界传播与当代诠释——评谭盾、雷佳、张昊辰携手费城交响乐团之2019上海音乐会[J].人民音乐,2019(07):22-24.
[3] 蒋娟全.“先锋派音乐”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0-10(007).
[4] 姚亚平.谭盾:“把搞中国音乐当饭吃”——中国第五代作曲家音乐创作特写之一[J].人民音乐,2019(06):40-45.
[5] 朱丽蓓.谭盾早期作品的技法与风格研究[J].黄河之声,2019(04):15.
[6] 钱仁平.《谭盾解读》,载《音乐爱好者》2001年第1期
[7] 卞祖善.《关于“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之我见及其它》载《人民音乐》1995年第12期
[8] 李诗原,《谭盾音乐与后现代主义》,载《中国音乐学》1996 年第3期
[9] 周杏. 给音乐多一点“新鲜”——谭盾作品感[J]. 文教资料,2009(15):70-71.
[10] 何农著,《陈其钢谈谭盾和现代音乐》,载《人民音乐》2002 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张韵洁,1998年12月出生,湖南理工学院在读学生,女,民族,汉族,本科,研究方向:音樂学。
张颖韬,1982年6月出生,女,民族:土家族,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基金项目:此文为2019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巫楚文化色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