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提取了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从理论层面剖析了近代专题部分的内容特点,并针对其内容特点从实践层面探讨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近代专题 内容特点 教学方法
历史学家将中英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这段时间界定为近代,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背景下,在历时半个多世纪的阶级斗争中,中华儿女用自己的生命抒写了一首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近代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起点,是新旧思潮交替的转折点,一声春雷惊醒了一个民族,中国的崛起在近代开始萌芽,并一路高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实效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理论层面剖析了近代专题部分的内容特点,并针对其内容特点从实践层面探讨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一、近代专题部分的内容特点
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突出了三个内容特征,提取这些特征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明确了目标,更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1.事件特征。近代是以中英鸦片战争这一事件为开端的,截至五四运动,在半个多世纪的新旧思潮交替中发生许多改变当时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如虎门销烟、甲午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袁世凯复辟等,而提取这些事件,并在教学中突出这些事件的特征是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近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举措。
2.人物特征。近代中国产生了许多著名人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从传统的思想中解放出来,用自己的行动推动中国前进的步伐,带领中国从封建与压迫中走向共和。在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提取近代中国的一些代表人物,如林则徐、康有为、郑观应、李大钊、袁世凯等,其主旨在于让学生了解是谁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第三,文化特征。近代是中外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西方列强用鸦片叩开了中国的大门,却也为中国带来了新思想,直接推动了封建社会整体结构的变革。文化是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核心,是赋予近代精彩与辉煌的动力源泉,提取近代专题中的文化特征并将其全面渗透到教学中,对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方法研究
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结合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内容特征,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和课堂教学质量。
1.深入剖析事件,探寻近代社会变革的根源。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内容是围绕课文展开的,其目标在于通过诠释课文加强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获取知识。而事件则是课文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有深入地剖析事件,才能全面发掘课文的教育意义,实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1]。
例如《鸦片战争》一课,在这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剖析战争发生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等,从而全面解析鸦片战争的全貌,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本课内容,提高本课的教学实效。首先,笔者在课堂开篇即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鸦片战争?”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状态。然后,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入手,向学生阐明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的中英贸易逆差是战争真正的导火索。其次,以“虎门销烟”为切入点,剖析战争的爆发点,并从战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国人思想变化等角度剖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细致诠释人物,探寻其与时代变革的关联。在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中,对于近代人物的介绍不能一言带过,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名字,而应当细致地诠释人物,从人物的心理变化、生平际遇和最终命运等角度加强对人物的刻画,让学生从人物视角更深刻地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如对林则徐的诠释。青年时期的林则徐仅是一名塾师,那么,为什么后来他成为民族英雄呢?在诠释这一人物时笔者将他的一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青年时期,其个人理想还未能脱离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当时他的梦想是求取功名;第二阶段是步入仕途初期,其在厦门担任海防同知书记期间,看到民间鸦片横行,其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三阶段是其成了朝廷要员,并发起了震惊全国的虎门销烟,其间他的理想在于救国,其心理发展到了顶峰;第四阶段是清廷迫于外来压力黜免林则徐,将其流放绝域,其间其心理在于“忧”,忧国、忧民,并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如此,通过这样的诠释方式,既让学生看到林则徐平凡的一面,又让他们感受英雄的成长历程,从而加深对近代认识的理解。
3.全面渗透文化,探寻其对近代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前的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而自进入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随着商品的倾销一同来到了中国,并与中国文化相互交融,因此,严格来说近代既是一部民族战争史,又是一部新文化的演进史。在近代专题部分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是文化促成了近代的辉煌,只有全面渗透文化意识,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近代,掌握近代中国社会的全貌。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中外文化冲突,用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如清政府为什么要抵制西方文化?为什么要反对维新变法?等等,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只有在全面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提高学生对近代的理性认识。
三、结语
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高效教学需突出近代中国社会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中外文化,要加强对这三个层面的渗透力度,展开更加全面的剖析,以期将近代历史对中国产生影响的要素全部提炼出来,增强学生对各要素的认识,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戈万章.挖掘图文信息拓展教材功能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图文资料的释读与应用(3)[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8):34-41.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近代专题 内容特点 教学方法
历史学家将中英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这段时间界定为近代,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背景下,在历时半个多世纪的阶级斗争中,中华儿女用自己的生命抒写了一首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近代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起点,是新旧思潮交替的转折点,一声春雷惊醒了一个民族,中国的崛起在近代开始萌芽,并一路高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实效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理论层面剖析了近代专题部分的内容特点,并针对其内容特点从实践层面探讨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一、近代专题部分的内容特点
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突出了三个内容特征,提取这些特征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明确了目标,更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1.事件特征。近代是以中英鸦片战争这一事件为开端的,截至五四运动,在半个多世纪的新旧思潮交替中发生许多改变当时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如虎门销烟、甲午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袁世凯复辟等,而提取这些事件,并在教学中突出这些事件的特征是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近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举措。
2.人物特征。近代中国产生了许多著名人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从传统的思想中解放出来,用自己的行动推动中国前进的步伐,带领中国从封建与压迫中走向共和。在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提取近代中国的一些代表人物,如林则徐、康有为、郑观应、李大钊、袁世凯等,其主旨在于让学生了解是谁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第三,文化特征。近代是中外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西方列强用鸦片叩开了中国的大门,却也为中国带来了新思想,直接推动了封建社会整体结构的变革。文化是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核心,是赋予近代精彩与辉煌的动力源泉,提取近代专题中的文化特征并将其全面渗透到教学中,对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方法研究
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结合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内容特征,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和课堂教学质量。
1.深入剖析事件,探寻近代社会变革的根源。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内容是围绕课文展开的,其目标在于通过诠释课文加强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获取知识。而事件则是课文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有深入地剖析事件,才能全面发掘课文的教育意义,实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1]。
例如《鸦片战争》一课,在这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剖析战争发生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等,从而全面解析鸦片战争的全貌,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本课内容,提高本课的教学实效。首先,笔者在课堂开篇即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鸦片战争?”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状态。然后,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入手,向学生阐明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的中英贸易逆差是战争真正的导火索。其次,以“虎门销烟”为切入点,剖析战争的爆发点,并从战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国人思想变化等角度剖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细致诠释人物,探寻其与时代变革的关联。在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中,对于近代人物的介绍不能一言带过,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名字,而应当细致地诠释人物,从人物的心理变化、生平际遇和最终命运等角度加强对人物的刻画,让学生从人物视角更深刻地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如对林则徐的诠释。青年时期的林则徐仅是一名塾师,那么,为什么后来他成为民族英雄呢?在诠释这一人物时笔者将他的一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青年时期,其个人理想还未能脱离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当时他的梦想是求取功名;第二阶段是步入仕途初期,其在厦门担任海防同知书记期间,看到民间鸦片横行,其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三阶段是其成了朝廷要员,并发起了震惊全国的虎门销烟,其间他的理想在于救国,其心理发展到了顶峰;第四阶段是清廷迫于外来压力黜免林则徐,将其流放绝域,其间其心理在于“忧”,忧国、忧民,并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如此,通过这样的诠释方式,既让学生看到林则徐平凡的一面,又让他们感受英雄的成长历程,从而加深对近代认识的理解。
3.全面渗透文化,探寻其对近代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前的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而自进入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随着商品的倾销一同来到了中国,并与中国文化相互交融,因此,严格来说近代既是一部民族战争史,又是一部新文化的演进史。在近代专题部分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是文化促成了近代的辉煌,只有全面渗透文化意识,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近代,掌握近代中国社会的全貌。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中外文化冲突,用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如清政府为什么要抵制西方文化?为什么要反对维新变法?等等,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只有在全面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提高学生对近代的理性认识。
三、结语
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高效教学需突出近代中国社会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中外文化,要加强对这三个层面的渗透力度,展开更加全面的剖析,以期将近代历史对中国产生影响的要素全部提炼出来,增强学生对各要素的认识,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戈万章.挖掘图文信息拓展教材功能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图文资料的释读与应用(3)[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8):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