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 诊问 开方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over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动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不可缺少的一个课堂环节,“对话”的形式体现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小学数学课堂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对话”的形式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活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以下笔者将以“对话”这一教学方法为中心具体分析其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发挥的三方面作用。
  关键词:对话;小学数学;高年级;作用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与低年级学生相比,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往往会有质的飞跃。因此,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应当有所不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对话”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起到查漏补缺、拓展思维等积极作用。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教师能使“对话”这一教学模式的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能够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一、把脉——了解学习程度,发现学习问题
  处于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只有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之前全面了解了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状况,才能够对症下药,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基础上,设计对应的教学内容,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双重提升。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一节时,先设计一道例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随后笔者再给出一道相似思路的例题,由学生运用适当的解题思路进行自主分析。
  例:某零件制造工厂,人工制造一个零件需要6分钟,为提升生产效率,该工厂购进一套全自动化机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也由原来的6分钟缩短为2分钟。问:原来制造200个零件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同样时间内,使用先进仪器可生产多少个零件?
  这样的例题是教师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为学生提供巩固知识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也促使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避免知识点的错用和思维方式的偏差。笔者可针对这道例题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解决这道例题有哪些注意点呢?有学生回答:题目中“由原来的6分钟缩短为2分钟”这一条件说明单个零件的生产时间有所缩短,因此可先算出原来生产200个零件所需的时间,即200×6=1200分钟,而现在生产一个零件只要2分钟,所以可以生产1200÷2=600个零件。笔者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给出下一道例题:
  例:小明从家走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15分钟可到达学校,如果小明以每分钟走50米的速度行走,需要多少时间到达学校?
  笔者要求学生找出这道例题中的等量关系,学生很快就意识到从家到学校的总路程是不会变的,因此只需列出一个关于距离相等的等量关系。学生运用相似的思路成功解出了这道题,进一步巩固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改变例题的难度,如可在学生完全掌握核心思路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例题的难度,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
  二、诊问——合理开展对话,展现思维过程
  提问与设疑是数学课堂上教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有力手段,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来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思考难度的问题,促使学生跟紧课堂节奏,积极思考和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师生间的对话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仍以《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节内容为例,再给出上面几道例题之前,笔者需要对课堂重点知识做一个引入,生搬硬套“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也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在讲授标准的概念内容之前,笔者需联系生活中的实例,通过找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类似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对话”——
  笔者问学生:“平时同学们在向杯中注水时,随着倒入的水越来越多,杯中水的高度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学生答:“上升。”“那么,我们在喝水时,随着喝的水越来越多,杯中水的高度又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呢?”学生回答:“下降。”这时,笔者对这两个现象进行比较总结:“水注入杯中时,杯中的水是越来越多的,而当人们喝水时,水喝得越多,杯中的水就会越来越少,如果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来说明这两种情况,哪一种为正比例,哪一种为反比例呢?”这时,笔者已经成功引入了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两个概念,在进行概念阐述时,笔者就可以用这两个实例来加以说明,使学生更易接受这两种概念,加深学生对两个概念的理解和印象。
  经过教师对这两个概念的阐述,学生很快就辨别出了这两种实际情况,前者为正比例关系,后者为反比例关系。这时笔者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两个例子的理解对两个概念进行自主阐述,有的学生认为:根据这两个实例和基本概念可以知道,呈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两个量一定是有关联的,且一个量会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正比例关系即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即两个变量的积是一定的。笔者肯定了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正确理解,并要求学生根据概念再找出几个接近生活的例子,有的学生立刻想到商场商品降价,其销量就会有所增加,这就是反比例关系。这样“举一反三”的提问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三、开方——教师适时帮学,学生自主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由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两个部分组成,两者缺一不可。教师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指出思考的关键转折點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还是以《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一节内容为例,教师在介绍了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容后,又化抽象为具体,将这两个概念体现到了实际生活中,指出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同时提高例题的难度,从而帮助学生达到巩固记忆、拓展提高的目的。
  例:渔民收集了500kg的海水,于晒盐场中可晒成盐15kg,现有1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千克的盐呢?
  笔者向学生提问:通过与刚才所做的例题进行比较,我们在解决这道例题时应当特别注意什么问题呢?一些细心的学生很快就发现,题目中数据的质量单位前后不一致,需要进行换算才能得到正确答案:100吨=100000 kg,500 kg海水可以晒成15 kg的盐,则100000 kg海水可晒成100000÷500×15=300 kg的盐。单位的换算是学生在解决应用型题型时常常忽视的一个细节问题,单位的错误会导致最终答案相去甚远,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教师可时常设计这样的题型来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学生们在解决这道应用型题目时充分融合了本课知识的重难点内容,将正比例和反比例两个概念应用于生活之中,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引导学生产生最佳的解题思路,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设置探究类题型,由学生自主进行案例分析,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逐层掌握问题的关键点,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找到正确答案。这样的适时引导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总之,“对话教学”这一模式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被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尤其是运用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能够缓解高年级数学课堂因知识难以理解而带给学生的紧张感,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摆脱单调乏味的知识框架,为学生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其他文献
摘 要:情景教学法是当前教育模式下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发展自我,主动学习,提高兴趣,增强数学能力。那么怎么创设教学情境才能让教学具有更大的价值呢?本人将针对情景化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情境教学  一、趣味性情境,让课堂充满欢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发展的一股无形的动力。小学
摘 要:从教材的内容广度、内容深度、习题难度比较研究我国人教版与澳大利亚“新路标数学”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难易度,发现:(1)内容广度上,“人教版”知识点个数比“新路标数学”知识点个数少,前者更侧重数与代数领域且着重计算;(2)在教材内容深度方面,“人教版”相对更加偏重知识的掌握层次;(3)在教材习题的安排方面,“人教版”教材中习题题量小得多,以模仿与迁移为主,而“新路标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多得多,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也强调“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文章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这节iPad课说明数字化教学对于学生活动经验积累的帮助,以及学生如何通过iPad課在“做”的过程与“思考”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 
摘 要:数学工具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以数学工具为中介,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以“数学工具”为载体,打造“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本文以《玩转三角板》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为例,阐述运用数学工具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数学工具;数学学力;综合与实践  数学工具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常用数学工具有直尺、三角尺、圆规、钉子板以及其他的一些教具、学具等。数学工
摘 要: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为例,围绕从经验到臆测、从整合到比较两个方面,阐述课堂教学只有着力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度思考,促进学生意义理解、灵活应用,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主体回归;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教”与“学”的关系是新课程改革试图努力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正由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摘 要:扇形统计图是小学所学的最后一种统计图。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扇形统计图的概率大,扇形统计图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整体的比例划分。因此整体感知,简约引入常被应用于教学:一题多型,练习材料简约化;易错预防,提供试错磨练。用对比法贯穿始终,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特点和作用的掌握,使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扇形统计图;简约;练习资源;对比;试错  为了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式理念,
[摘 要] 本文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具有生活性、艺术性、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变式性、生成性、设陷性出发,阐述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策略,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确实,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
摘 要:估算是中低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与计算教学相辅相成,它就像划破数学天空的一道流星,虽是轻描淡笔,但于教学、于生活,影响深远。在本案例中,笔者就中段计算中的估算教学展开探究,进行反思。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意识;估算策略  【案例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估算被运用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外出旅行前估算整趟旅程的费用,购买东西时预估价格等。在学习生活中,估算能力的掌握也是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重
摘 要:数学教学要依托学生的学习起点,在了解学生起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法,设计有针对性的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课时教学让学生经历摸一摸、说一说、涂一涂等数学活动主动构建面积的含义,借助钉子板围一围的数学活动初步体会面积的二维特性,从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学习起点;面积;二维特性  《面积》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初
获奖理由:动人,从不止一面。以创造者的姿态从容出发,以时尚者的眼光穿越凡尘,尽显真我型格。  车市寒冬,东风风光并没有放慢发展脚步,2019年连续推出了东风风光580 Pro、东风风光ix7、东风风光E3等多款车型。在2019(第十四届)中国车年度大选中,风光580 Pro凭借在外观、性能、品质、智能化等领域的出色表现,成功摘得“年度風尚车型”桂冠。  获奖感言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