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能反应地下是否有磁性体的存在,或者通过磁法异常判断是否有构造存在,通过构造等间接寻找矿产。广东肇庆某铁矿区主要以磁铁矿为主,现开采区域资源几近枯竭,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试图扩大矿的规模,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储量信息。
[关键词]地面高精度磁法 磁铁矿
[中图分类号] P631.2+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217-1
0引言
该铁矿区年采矿量约5万吨,以露天开采为主,经过约十年的开采,资源所剩无几,通过开展面积性的磁法测量,判断在开采区外围是否有新的发现以及采区深部是否还蕴藏的有矿体。
1地质概况
(1)地层:如图1(a)所示,区内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郁江组(D2y),分布矿区中部、东部。其中D2ya大面积分布区东部,岩性为浅灰色细粒石英砂岩;D2yb少量分布矿区北部,岩性为石英砂岩夹灰岩;D2yc呈南北向带状分布矿区中部,岩性为石英砂岩夹粉砂岩。主要控矿地层为D2y b。
(2)构造:区内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走向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北西向断裂有F1和F2断裂,分布位于矿区北部和南西部,出露长度一般200~300m,为主要控矿断裂,赋存有Ⅱ号矿体;北东向断裂由F3和F4均分布矿区北部,断裂规模较小,一般100~200m且F4被F1错断。
(3)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大面积分布于矿区西部,约占全区总面积30%,与地层接触部位多发育较强矽卡岩化,为区内主要控矿岩体。
(4)矽卡岩:分布于矿区北部和南西部,发育于中泥盆统郁江组与花岗岩接触部位。北部矽卡岩主要由D2yb砂岩夹灰岩蚀变形成,呈近东向展布,矽卡岩体内已发现有Ⅰ、Ⅱ号铁矿体。南部矽卡岩发育D2yc与γ53接触部位,呈条带状展布,长约300m宽10~40m,此矽卡岩带内已发现有Ⅲ号铁矿体。
(5)矿体特征:区内矿体主要赋存中泥盆统郁江组与花岗岩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带内,目前已发现有Ⅰ、Ⅱ、Ⅲ号矿体。Ⅰ号矿体位于矿区北部矽卡岩带中,长一般80m,宽约30m。 Ⅱ号矿体位于矿体北东部,受控于F1断裂,走向北西,长约60m,宽5~7m。 Ⅲ号位于矿区南西部,由4个矿体组成。其中Ⅲ-1矿体规模最大,形态不规则,宽度10~30m,长度120m左右,其他矿体规模较小,宽约5m,长20~50m。
(6)地球物理特征:本区矽卡岩型磁铁矿磁化率一般高达100000·10-6×4π(SI),与中泥盆统郁江组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石英砂岩夹灰岩、石英砂岩以及花岗岩等围岩磁性差异明显,这为磁法勘查磁铁矿提供了良好的物性前提。
2资料解释
磁法资料用位场分离等手段将磁场分离为局部场和区域场(如图1(b)、(c)所示),区内磁场背景场宽缓且平静。局部场出现了多个正或正负伴生局部磁异常,强度高,梯度大,规模小,最高异常强度可达2000nT以上,其反映的磁源埋深浅、规模小。区域场中仅剩一个南正北负、正负伴生磁异常,强度低,梯度缓,规模大,其反映的磁源埋深大、规模大。根据局部场和区域场的特征,共圈定了CT1~6六个磁异常。
CT1~CT5均由浅部磁性体引起。
CT2异常位于测区东北部,走向从西往东由近东西向拐折为北东向,正负伴生正异常,幅值一般200nT,极大值达1800nT,负异常大于-1000nT。CT1异常位于CT2异常西北缘,走向近东西,正负伴生,正异常幅值一般400nT,极大值达2400nT,负异常极小值达-4000nT,异常强度、规模最大,因CT1、CT2紧邻且异常特征相似,可推断CT1也为磁铁矿体引起。将CT1、CT2可圈定为I号重点找矿地段。
CT3异常位于测区中部,在其北~北西~西外围存在弱负异常环绕,有南、北两个正异常,南异常中心极大值约1000nT,北异常中心极大值约400nT,经向下延拓后发现,南、北两个异常均由相对孤立的不同磁铁矿体引起。
CT4、CT5異常位于测区西南部,CT4走向北北西,正异常极大值约100nT,负异常极小值约-200nT,该异常与已知Ⅲ-1号磁铁矿体对应较好。CT5走向近东西,南正北负、正负伴生,正异常极大值约400nT,负异常极小值约-200nT,该异常很好地反映了已知Ⅲ-2、Ⅲ-3、Ⅲ-4三个磁铁矿体,无疑CT5由磁铁矿体引起。将CT4、CT5可综合圈定为Ⅱ号重点找矿地段。
CT6异常为位场分离后提取的低缓磁异常,其反映的磁源埋深较大,宽缓,南正北负、正负伴生,正、负异常均呈等轴状,正异常幅值极大值约80nT,负异常幅值极小值约-120nT。通过对数功率谱计算引起CT6异常的磁源埋深200~250米。
通过钻探验证在CT3异常处-10m处钻孔见矿,厚度约9m,为磁性较强的磁铁矿。
3结束语
(1)通过在该矿区开展1:1万高精度磁测,共圈定磁异常六处,其中CT1~CT5异常磁源埋深一般50米以内,范围30~120米。CT6异常反映的磁源埋深较大,在200~250米之间。引起各异常的磁源均为磁铁矿体,并圈定了Ⅰ、Ⅱ两处重点找矿地段。
(2)通过以上实例说明地面磁法测量对寻找磁铁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直接、简便地确定矿体的位置。
参考文献
[1]谭承泽、郭绍雍.磁法勘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关键词]地面高精度磁法 磁铁矿
[中图分类号] P631.2+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217-1
0引言
该铁矿区年采矿量约5万吨,以露天开采为主,经过约十年的开采,资源所剩无几,通过开展面积性的磁法测量,判断在开采区外围是否有新的发现以及采区深部是否还蕴藏的有矿体。
1地质概况
(1)地层:如图1(a)所示,区内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郁江组(D2y),分布矿区中部、东部。其中D2ya大面积分布区东部,岩性为浅灰色细粒石英砂岩;D2yb少量分布矿区北部,岩性为石英砂岩夹灰岩;D2yc呈南北向带状分布矿区中部,岩性为石英砂岩夹粉砂岩。主要控矿地层为D2y b。
(2)构造:区内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走向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北西向断裂有F1和F2断裂,分布位于矿区北部和南西部,出露长度一般200~300m,为主要控矿断裂,赋存有Ⅱ号矿体;北东向断裂由F3和F4均分布矿区北部,断裂规模较小,一般100~200m且F4被F1错断。
(3)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大面积分布于矿区西部,约占全区总面积30%,与地层接触部位多发育较强矽卡岩化,为区内主要控矿岩体。
(4)矽卡岩:分布于矿区北部和南西部,发育于中泥盆统郁江组与花岗岩接触部位。北部矽卡岩主要由D2yb砂岩夹灰岩蚀变形成,呈近东向展布,矽卡岩体内已发现有Ⅰ、Ⅱ号铁矿体。南部矽卡岩发育D2yc与γ53接触部位,呈条带状展布,长约300m宽10~40m,此矽卡岩带内已发现有Ⅲ号铁矿体。
(5)矿体特征:区内矿体主要赋存中泥盆统郁江组与花岗岩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带内,目前已发现有Ⅰ、Ⅱ、Ⅲ号矿体。Ⅰ号矿体位于矿区北部矽卡岩带中,长一般80m,宽约30m。 Ⅱ号矿体位于矿体北东部,受控于F1断裂,走向北西,长约60m,宽5~7m。 Ⅲ号位于矿区南西部,由4个矿体组成。其中Ⅲ-1矿体规模最大,形态不规则,宽度10~30m,长度120m左右,其他矿体规模较小,宽约5m,长20~50m。
(6)地球物理特征:本区矽卡岩型磁铁矿磁化率一般高达100000·10-6×4π(SI),与中泥盆统郁江组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石英砂岩夹灰岩、石英砂岩以及花岗岩等围岩磁性差异明显,这为磁法勘查磁铁矿提供了良好的物性前提。
2资料解释
磁法资料用位场分离等手段将磁场分离为局部场和区域场(如图1(b)、(c)所示),区内磁场背景场宽缓且平静。局部场出现了多个正或正负伴生局部磁异常,强度高,梯度大,规模小,最高异常强度可达2000nT以上,其反映的磁源埋深浅、规模小。区域场中仅剩一个南正北负、正负伴生磁异常,强度低,梯度缓,规模大,其反映的磁源埋深大、规模大。根据局部场和区域场的特征,共圈定了CT1~6六个磁异常。
CT1~CT5均由浅部磁性体引起。
CT2异常位于测区东北部,走向从西往东由近东西向拐折为北东向,正负伴生正异常,幅值一般200nT,极大值达1800nT,负异常大于-1000nT。CT1异常位于CT2异常西北缘,走向近东西,正负伴生,正异常幅值一般400nT,极大值达2400nT,负异常极小值达-4000nT,异常强度、规模最大,因CT1、CT2紧邻且异常特征相似,可推断CT1也为磁铁矿体引起。将CT1、CT2可圈定为I号重点找矿地段。
CT3异常位于测区中部,在其北~北西~西外围存在弱负异常环绕,有南、北两个正异常,南异常中心极大值约1000nT,北异常中心极大值约400nT,经向下延拓后发现,南、北两个异常均由相对孤立的不同磁铁矿体引起。
CT4、CT5異常位于测区西南部,CT4走向北北西,正异常极大值约100nT,负异常极小值约-200nT,该异常与已知Ⅲ-1号磁铁矿体对应较好。CT5走向近东西,南正北负、正负伴生,正异常极大值约400nT,负异常极小值约-200nT,该异常很好地反映了已知Ⅲ-2、Ⅲ-3、Ⅲ-4三个磁铁矿体,无疑CT5由磁铁矿体引起。将CT4、CT5可综合圈定为Ⅱ号重点找矿地段。
CT6异常为位场分离后提取的低缓磁异常,其反映的磁源埋深较大,宽缓,南正北负、正负伴生,正、负异常均呈等轴状,正异常幅值极大值约80nT,负异常幅值极小值约-120nT。通过对数功率谱计算引起CT6异常的磁源埋深200~250米。
通过钻探验证在CT3异常处-10m处钻孔见矿,厚度约9m,为磁性较强的磁铁矿。
3结束语
(1)通过在该矿区开展1:1万高精度磁测,共圈定磁异常六处,其中CT1~CT5异常磁源埋深一般50米以内,范围30~120米。CT6异常反映的磁源埋深较大,在200~250米之间。引起各异常的磁源均为磁铁矿体,并圈定了Ⅰ、Ⅱ两处重点找矿地段。
(2)通过以上实例说明地面磁法测量对寻找磁铁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直接、简便地确定矿体的位置。
参考文献
[1]谭承泽、郭绍雍.磁法勘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