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看到“考古学”三个字,脑海里是否立刻浮现出北京周口店遗址的直立人、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青铜面具、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商王都城、秦始皇陵的兵马俑、长沙马王堆汉墓古尸?或者埃及金字塔中的木乃伊、英国的巨石阵、希腊的克诺索斯王宫,以及特洛伊古城、庞贝古城……如果你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或者到过考古发掘现场,很可能会想到一手拿手铲、一手拿毛刷俯首工作的考古学家。更多同学感兴趣的可能是考古与穿越相关吗?发掘的财富属于发现者吗?我们和非洲的黑猩猩是亲戚吗……怎么一一解答这些疑问呢?我还是一边介绍考古学家的工作,一边回答大家的问题吧!
要了解考古工作,我们当然得先明白什么是考古学。
考古小常识
什么是考古学?简单讲,考古学就是研究古物的科学。古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会留下他们生活过的痕迹和物品,考古工作不单只是把遗物和遗迹挖掘出来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仔细观察和记录每一个物品的详细位置,还要考证这些物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关系,根据这些遗迹和遗物来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状况,弄清楚文化发展的过程,以及确定文化变化的方式和原因。
了解了考古工作的内容,现在你一定又有了一个新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地把地下的那些瓶瓶罐罐挖出来进行研究呢?也就是为什么要考古?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用文字写下来的文献记载,只占人类活动的一小部分。在使用文字之前,人类已经生存了非常久的史前时代,必须利用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透过考古学严谨的科学推理,遗物和遗迹能协助我们复原古代人的生活样貌,推敲当时的文化生活。像这些大陶罐和青铜器,可以让我们联想当时古人是在生火煮饭还是发生了其他什么事。考古可以让我们发现更多先人生活的世界,也能让我们更了解人类的历史。
有人以为考古只是在挖宝什么的,其实考古学是在努力还原过去的历史轨迹。过去的文化为什么这么重要?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有时会兴起“我从哪里来”
“会到哪里去”的疑问,而前人的生活和经验,可以给我们鉴往知来的体悟。透过考古学,我们能得知这块土地上过去就存在着惊人的人文多样性,一如今日你我之间的差异。考古、知古、惜古、鉴古,使得我们能珍惜和尊重彼此文化的差异。
可是,古人的遗迹和遗物都是埋在地下的,我们怎么去发现和找到它们呢?所以,我们要先展开野外发掘工作!
考古研究之野外发掘篇
勘察与测量
我们要去哪里才‘能找到古人的遗迹呢?在开始发掘前,我们还有功课要做,那就是——调查和收集资料。首先要在地表采集标本、勘察环境,同时要进行文献阅读。集齐各方面的资料,拟定好发掘计划以后,才能展开发掘工作。
采集地表样本,进行考古钻探,以发现耕土层是否有古人因农业活动而累积产生的文化层,以此进一步确定是否有在此向下发掘的价值。
利用全站仪和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以此确定探方的位置,遗迹、遗物的三维坐标。
考古工具看过来
为了寻找古人生活的遗迹和遗物,考古学家在发掘过程中需要准备哪些工具?
洛阳铲相当于一个土层探测器,半圆形刃缘向下取出土层样本,根据土样的颜色、质地、包含物判断文化层的变化以及遗迹类型,如墓葬、房基、灰坑、窑址等。
手铲用于刮平土层,判断探方的文化层变化和不同的遗迹。
棉线绳则用于基线,如标识探方边缘和遗迹的方向。
全站仪、绘图纸(米格纸)、铅笔、量尺记录遗迹单位在遗址中的位置,解读营建居址的规律。
测距仪、描图纸、铅笔与量尺,记录挖掘坑位与整个考古现场的关系。
除了上面讲到的工具,我们还需要准备电脑、相机、CPS(全球定位系统)、罗盘、毛刷、钢卷尺、15米长的卷尺等基本工具。
野外发掘
工具备齐,就可以动工发掘了。考古挖掘可不能像那些盗墓贼一样乱挖一气,那可是有严格的步骤和方法。一般考古学家倾向于使用探方发掘方法,逐层发掘,清理每一个地层和文化单位,获得出土遗迹、器物的层位和出土位置信息。
考古小常识
什么是探方?探方是考古学发掘的方格形区域,一般大小为5×5平方米和10×10平方米。在其东、北两侧各留有1米宽的隔梁,隔梁上保存有垂直的地层信息。
考古小常识
地层学是从地质学引入到考古学中的。考古地层学基本原理与地质地层学基本一致,但有其自身的特征。如在考古学研究中,一个地点可能有早晚不同文化系统的人群生活过,他们创造了特定的文化遗存,并形成了地层上的叠压打破关系,因此被称为考古地层学或者文化层,考古学就研究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或层位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一般情况下,地层越靠下,年代愈早。第一个注意到考古地层学的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他于1784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发掘印第安人墓葬时发现了这个问题。
遗址中常见的有房址、灰坑、墓葬、陶窑及其他各种人工遗留下来的痕迹。灰坑是考古发掘、田野报告中最常提到的,是古代人类留下来的遗迹之一,包含了很多当时在此生活的人们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物品,如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其特点是呈灰色,或被有机物分解而呈褐色和黑色。因此灰坑一般包括垃圾坑、储物坑(窖穴)、祭祀坑等。
要挖掘出完整的遗物,必须细心再细心,同时要掌握好力道,否则可能会忽视或破坏遗址上的现象。哈哈,原来考古也是个技术活哟。瞧,考古专家们正小心翼翼地清理和挖掘遗物。
为了发现土层中有用的小颗粒遗物,专家们会动用筛子,细致筛选其中可能存在的谷物、根茎等炭化物。
为了采集和发现肉眼不易发现的植物种子、动物骨骼碎片,以及根茎类的炭化遗存物,还可以采用浮选法或水选法进行。利用浮选法,考古学家可以了解古人的食物结构、建筑技术、生活环境及社会结构等各方面的信息。
什么是浮选法呢?浮选法就是把土样等置入水中或其他溶液中,炭化的植物种子、树木、动物骨骼碎片等因比重较轻,浮于水面之上,而土壤、石头则下沉,再用水冲洗,这样就可以把不同比重物质分离出来,然后烘干保存以供室内研究。浮选时若加入硅酸钠或氯化锌等物质,可以把骨头和植物遗存物分选开来。
因为考古发掘本身既是探索的过程也是对文化遗址的破坏,因此考古学家必须对考古遗址做好详细的记录,其记录方式包括工作日记、表格、图纸、摄影以及录像等。这几种记录方式都应该输入到计算机数据库中保存,以便对遗迹进行复原和供其他学者研究。
到此,考古中的发掘工作就完成了。是不是很有趣呢?OK,下期我将带大家进入实验室,对挖掘出来的一些遗物进行实验室研究调查和资料整理。亲爱的同学们,咱们下期见!
要了解考古工作,我们当然得先明白什么是考古学。
考古小常识
什么是考古学?简单讲,考古学就是研究古物的科学。古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会留下他们生活过的痕迹和物品,考古工作不单只是把遗物和遗迹挖掘出来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仔细观察和记录每一个物品的详细位置,还要考证这些物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关系,根据这些遗迹和遗物来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状况,弄清楚文化发展的过程,以及确定文化变化的方式和原因。
了解了考古工作的内容,现在你一定又有了一个新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地把地下的那些瓶瓶罐罐挖出来进行研究呢?也就是为什么要考古?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用文字写下来的文献记载,只占人类活动的一小部分。在使用文字之前,人类已经生存了非常久的史前时代,必须利用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透过考古学严谨的科学推理,遗物和遗迹能协助我们复原古代人的生活样貌,推敲当时的文化生活。像这些大陶罐和青铜器,可以让我们联想当时古人是在生火煮饭还是发生了其他什么事。考古可以让我们发现更多先人生活的世界,也能让我们更了解人类的历史。
有人以为考古只是在挖宝什么的,其实考古学是在努力还原过去的历史轨迹。过去的文化为什么这么重要?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有时会兴起“我从哪里来”
“会到哪里去”的疑问,而前人的生活和经验,可以给我们鉴往知来的体悟。透过考古学,我们能得知这块土地上过去就存在着惊人的人文多样性,一如今日你我之间的差异。考古、知古、惜古、鉴古,使得我们能珍惜和尊重彼此文化的差异。
可是,古人的遗迹和遗物都是埋在地下的,我们怎么去发现和找到它们呢?所以,我们要先展开野外发掘工作!
考古研究之野外发掘篇
勘察与测量
我们要去哪里才‘能找到古人的遗迹呢?在开始发掘前,我们还有功课要做,那就是——调查和收集资料。首先要在地表采集标本、勘察环境,同时要进行文献阅读。集齐各方面的资料,拟定好发掘计划以后,才能展开发掘工作。
采集地表样本,进行考古钻探,以发现耕土层是否有古人因农业活动而累积产生的文化层,以此进一步确定是否有在此向下发掘的价值。
利用全站仪和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以此确定探方的位置,遗迹、遗物的三维坐标。
考古工具看过来
为了寻找古人生活的遗迹和遗物,考古学家在发掘过程中需要准备哪些工具?
洛阳铲相当于一个土层探测器,半圆形刃缘向下取出土层样本,根据土样的颜色、质地、包含物判断文化层的变化以及遗迹类型,如墓葬、房基、灰坑、窑址等。
手铲用于刮平土层,判断探方的文化层变化和不同的遗迹。
棉线绳则用于基线,如标识探方边缘和遗迹的方向。
全站仪、绘图纸(米格纸)、铅笔、量尺记录遗迹单位在遗址中的位置,解读营建居址的规律。
测距仪、描图纸、铅笔与量尺,记录挖掘坑位与整个考古现场的关系。
除了上面讲到的工具,我们还需要准备电脑、相机、CPS(全球定位系统)、罗盘、毛刷、钢卷尺、15米长的卷尺等基本工具。
野外发掘
工具备齐,就可以动工发掘了。考古挖掘可不能像那些盗墓贼一样乱挖一气,那可是有严格的步骤和方法。一般考古学家倾向于使用探方发掘方法,逐层发掘,清理每一个地层和文化单位,获得出土遗迹、器物的层位和出土位置信息。
考古小常识
什么是探方?探方是考古学发掘的方格形区域,一般大小为5×5平方米和10×10平方米。在其东、北两侧各留有1米宽的隔梁,隔梁上保存有垂直的地层信息。
考古小常识
地层学是从地质学引入到考古学中的。考古地层学基本原理与地质地层学基本一致,但有其自身的特征。如在考古学研究中,一个地点可能有早晚不同文化系统的人群生活过,他们创造了特定的文化遗存,并形成了地层上的叠压打破关系,因此被称为考古地层学或者文化层,考古学就研究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或层位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一般情况下,地层越靠下,年代愈早。第一个注意到考古地层学的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他于1784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发掘印第安人墓葬时发现了这个问题。
遗址中常见的有房址、灰坑、墓葬、陶窑及其他各种人工遗留下来的痕迹。灰坑是考古发掘、田野报告中最常提到的,是古代人类留下来的遗迹之一,包含了很多当时在此生活的人们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物品,如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其特点是呈灰色,或被有机物分解而呈褐色和黑色。因此灰坑一般包括垃圾坑、储物坑(窖穴)、祭祀坑等。
要挖掘出完整的遗物,必须细心再细心,同时要掌握好力道,否则可能会忽视或破坏遗址上的现象。哈哈,原来考古也是个技术活哟。瞧,考古专家们正小心翼翼地清理和挖掘遗物。
为了发现土层中有用的小颗粒遗物,专家们会动用筛子,细致筛选其中可能存在的谷物、根茎等炭化物。
为了采集和发现肉眼不易发现的植物种子、动物骨骼碎片,以及根茎类的炭化遗存物,还可以采用浮选法或水选法进行。利用浮选法,考古学家可以了解古人的食物结构、建筑技术、生活环境及社会结构等各方面的信息。
什么是浮选法呢?浮选法就是把土样等置入水中或其他溶液中,炭化的植物种子、树木、动物骨骼碎片等因比重较轻,浮于水面之上,而土壤、石头则下沉,再用水冲洗,这样就可以把不同比重物质分离出来,然后烘干保存以供室内研究。浮选时若加入硅酸钠或氯化锌等物质,可以把骨头和植物遗存物分选开来。
因为考古发掘本身既是探索的过程也是对文化遗址的破坏,因此考古学家必须对考古遗址做好详细的记录,其记录方式包括工作日记、表格、图纸、摄影以及录像等。这几种记录方式都应该输入到计算机数据库中保存,以便对遗迹进行复原和供其他学者研究。
到此,考古中的发掘工作就完成了。是不是很有趣呢?OK,下期我将带大家进入实验室,对挖掘出来的一些遗物进行实验室研究调查和资料整理。亲爱的同学们,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