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家国情 千里抵万金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曲《一封番批》深情唱道:“寄一封番批轻又轻,寄返二个艰苦钱银报答双亲,人在异乡终是客,夜夜做梦,梦中团圆。寄一封番批轻又轻,隔海日盼夜盼思念深,背井离乡汗与血,盼个平安,价值千金……”
  “番批”就是“侨批”,来自闽南方言,闽南语称信为“批”,寄信为寄“批”。后来,“批”成为南洋华侨寄托银信的代用词,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兼具家书、汇款功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僑乡。
  异国他乡闯天地
  20世纪中期,如果你问一个留守家乡的海南人,对生活最大的期盼是什么?也许大部分人会回答:是收到一封来自海外亲人的侨批。
  史料记载,早在唐代,海南岛已是南海中西航线之要冲。清代鸦片战争之后,海口被辟为通商口岸,自此开启了琼岛人民出洋打工的热潮。据统计,从1876年至1908年,出洋的琼侨总人数超过45万人次,平均每年有1万余人次出洋。而民国时期,琼岛远游之风益盛,其中文昌人居多。
  当时,漂洋过海的琼籍华侨们,大多是来自社会底层家庭的青壮年,他们抱着挣钱养家糊口的美好愿望,期望在海外闯出一片天地。但现实谈何容易,琼侨在遥远的异国他乡,面对着陌生的环境,语言不通,前途未卜,只能凭借勤俭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做一些挖矿、割胶、开小商铺等苦力活,艰苦谋生。而他们年迈的父母和弱小的妻儿则留守在家乡,这就造成了千千万万个家庭隔洋分居的状况。“凡远走他邦求食,来往之函最为要也,见信即见面无异”,渐渐地,侨批——这种连接海内外亲人的特殊纽带便悄然形成了。
  侨批源于海外草根华侨们个体的通讯与金融活动,非单纯家书,亦非单纯汇款,也不是两者简单的叠合。作为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侨批跨越重洋,建立起了国内外两地的社会关系网和亲情网。侨批最早由“水客”携带,全盛时期则由专门的侨批局解送。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刊登的《海南岛侨批发展概略》一文曾指出,与广东、福建等地相比,海南侨批业起步比较晚。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南亚地区海南人经营的批信局只有数家,主要是在海南华侨集中的新加坡和泰国,其中,新加坡有2家,为裕成号和曹琪记号。泰国58家批信局中,46家是汕头人经营的,其余12家由客家人、海南人和其他地区人经营。
  水客奔波送乡音
  最开始,侨批通过民间渠道寄送。一般都是委托回乡的同乡熟人,携带平安家书和养家钱款,家人接到侨批之后,报以一定酬金。后来清朝乾隆年间,出现了专门替人携带侨批回乡的职业投递人,即“水客”。水客堪称侨批业的先行者。
  作家俞智先在小说《下南洋》中描绘了清末“水客”在一个工棚内收侨批的场景:他(简阿七)是来工棚收侨批的。工棚漏雨,锡工们一边把斗笠蓑衣连在一起为简阿七遮雨,一边从身上和行李里把小心藏好的血汗钱掏出来交给他。简阿七一笔一笔仔细记着,然后郑重地让工人们在自己的名字上按上手印……简阿七边写边问:“阿雨呢,他怎么不寄批?”好一会儿,才有人壮着胆子说:“他死了。”……简阿七怔了一下,在一封批信上写上了阿雨的名字,又从怀里掏出了一些钱放在批信上。“谁替他按个手印吧,阿雨死了,可他的家人还得吃饭。他在家乡的老老小小都盼着这笔钱呢……断了侨批,往后可怎么活呀?”
  “水客”又称作“侨批员”“派批员”“批客”或“批脚”,他们奔走在中国东南沿海和南洋区域,三五年往返一次,一般由较为忠厚并有威信、懂得点武术(能防海盗抢劫)的人担任。“水客”架起了海外侨胞与内地侨眷的联系,他们负责递带“人、信、财、物”,最经常送带的是“银款家书合封”的银信。
  记者翻阅史料注意到:光绪年间,海南曾有4位著名“水客”——张云吉、张运显、庄家就、陈寿卿,他们往来于海南岛和泰国、新加坡之间。曾有学者对他们业务范围作出概述:“以通汇生意行商,在侨居地利用侨汇购买大米、棉花等货物,运回国内市场销售后解付给侨眷;回侨居地时组织海南土特产如葵扇、琼剧剧本到侨居地出卖。”
  被称为“批脚”的送批者,都有很强的职业责任感。他们经年累月在外奔波,风餐露宿,风雨无阻,批袋、竹篮、雨伞就是他们永不离身的3件宝。“批脚”们的诚信,更是令侨眷啧啧称赞。民间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乘船送批的“批脚”,途中遭遇台风,他与随身携带的侨批一起沉入水中,所幸被同乡救起,捡回一条命。但他深感责任重大,为了解送侨批款项,他回乡后变卖田产,兑换银元,并凭借记忆,将款额一一赔偿给侨眷。
  侨汇年均千万元
  20世纪10年代至30年代,是海南侨批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南洋,海南华侨人口的急剧增长促进了当地侨批业的迅速发展。1940年日本占领南洋之前,东南亚地区的海南批信局从最初的2家发展为40家,如恒裕兴、人信壮合记、锦和号、锦泰隆、德和昌合记、琼宝通、联合公司等。至此,东南亚地区的海南侨批业发展达到顶峰。
  而在海南岛内,民国初年至1939年日本攻占海南岛之前,侨批局数量也快速增长,侨批业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民国时期从事银行工作的程茂材在其文章中记录:1928年至1931年间,海口有平民栈、益日隆、泰原、中民、阜成丰、线泰、实安泰、信安、泰兴、信成、琼源通等23家侨批局。此外,侨批局还在各个乡镇发展了一些营业点——驳批店。1932年,文昌、琼海、琼山、那大等地都已设驳批店,文昌、琼海侨乡尤为发达,各有40余家之多。
  至20世纪30年代末,海口的侨批局发展到55家,文昌的文城有11家,琼海的嘉积有10家,这是海南岛侨批业历史上批局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
  琼侨从海外寄回的银信成为琼岛人民生活重要的经济补充。《海南金融志》记录,民国后这段时期,海南侨汇年最高数额达2000余万元光银,即使在经济不景气时,最低也有五六百万元,一般情况下,年平均有1000万元左右。
  这段时期海南侨批业何以发展得如此鼎盛?有研究学者指出:“侨批业务是依靠传统的宗亲同乡关系发展起来的,批客特别注重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络和树立良好的口碑。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这种关系,在东南亚的侨批业者建立了以乡缘为基础的行业公会,新加坡琼侨汇兑公会也在这个时候成立。”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经济复苏,国际上对橡胶、咖啡、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需求增加,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南洋的海南华侨大多从事这些领域的工作,经济收益有所提高,侨批自然增加。后来,中华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护侨政策,激发了广大华侨爱国爱乡的热情,参与家乡建设的侨批增加。同时,国际银价下跌,许多华侨为规避风险不得不将资本转移回国,投资性侨批增加较快。
  ·来源:《海南日报》(原文有删减)
  ·责任编辑:黎敏
其他文献
2021年3月21日,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永久名誉会长、华总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委员会主席吴德芳去世,马各界广泛悼念。华总总会长吴添泉指出,“如果没有吴德芳,就不可能拥有今天如此规模和受到大家认同肯定的华总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  “华人博物馆的倡议、筹建、运营,吴德芳先生无不亲力亲为。”华总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对记者说,吴德芳期许通过华人博物馆令华总“担起中华文化的大旗”,希
期刊
有这样一群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他们开展对外援助医疗已有40余载。远赴异国他乡,救治数以万计的病人,他们谱写了一曲中外友谊之歌。他们就是广西医疗队。时至今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广西勇担使命,向部分东盟国家分享疫情防控经验,提供医疗技术支持,组建中国向东盟国家派遣的第一支抗疫医疗队奔赴前线。  作为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枢纽,近年来,广西积极参与“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催化作用得到了投资者们的高度关注。在越南,2021年第一季度因为有新春节日的消费推动,数字经济在越南表现亮眼,转型速度不断加快。  2021年2月,在农历新年前夕,越南国内暴发了第三轮新冠肺炎疫情。1月28日,越南海阳省发现了第一例英国变异病毒。随后,该病例迅速传播到越南全国13个省市,自第三轮疫情暴发以来,已造成910多例新的社区病例。  这段时间,很多人本计划和家人
期刊
初次见到段立生教授是在一次学术活动上,年近80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穿着一件运动外套,戴着鸭舌帽,背着一个斜挎包,仿佛还是那个在学海中奔走的少年。唯当他坐下来接受我们采访时,摘下帽子露出满头华发,才让人看到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  这位慈眉善目的学者是季羡林先生的学生,是中国公派赴泰教学第一人,更是泰语及泰国历史研究方面的大家。半生耕耘,段立生在泰语、泰史研究与教学的天地里诲人不倦;荣归故里,如今
期刊
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越南河内轻轨……近年来,随着中国铁路越来越多地走进东盟国家,中国在输出中国铁路技术的同时,也正积极帮助这些国家培养起自己的铁路人才。这些铁路人才中有心怀梦想的女孩,有过关斩将的精英,他们很有可能是自己国家的第一代“铁路人”,也更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推动中国—东盟人才交流、民心相通的使者。  老挝青年:想成为火车司机  “我有个梦想,就是成为老挝第一条现代化铁路的第一位女火车司机
期刊
不久前,中国审议通过了“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专家、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阿顺诗·帕尼察叁副教授在接受本刊記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十四五”规划为其国民经济发展远景制定了目标和方向。她认为此次“十四五”规划也可视为“经济稳定规划”,中国追求的更多是稳定发展,尤其是从技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三方面推动经济稳定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高增速。  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新发展格局  阿顺诗副教
期刊
2021年1月1日,聚焦了众多目光的英国脱欧事件落下帷幕。自此,英国正式退出欧盟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实施独立的贸易政策。在此前夕,英国与众多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其中越南是继新加坡之后的第二个东盟国家。  《越南与英国自由贸易协定》(UKVFTA,以下简称《越英自贸协定》)签署的动因是什么?它将产生什么影响?中国企业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近期,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古小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给出了
期刊
对于居住在东南亚的人而言,一杯醇香四溢的咖啡已不仅仅是早餐必需品,从实惠的速溶咖啡到精致的现磨咖啡,都成为了他们心中特殊的文化符号。这些年来,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来自东盟各国的咖啡品牌逐渐为中国消费者熟知。人们不仅从马来西亚的白咖啡、越南的猫屎咖啡、印尼的金塔马尼咖啡中品出了小小咖啡豆的浓郁芬芳,也嗅到了中国—东盟围绕咖啡产业拓展的合作新商机。  一杯“曼特宁” 飘香东博会  
期刊
2021年3月29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最终仍未能就新马高铁(也称新隆高铁)计划达成一致,该项目在历经马来西亚三任总理更迭、两度推迟后,以马来西亚向新加坡赔付约1.028亿新加坡元(约合5.013亿元人民币)正式告终。  那么,两国专家、民众对这样的结果是何态度,该计划为何取消,中国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新马达成“全面和最终解决方案”  2021年1月1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政府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了2
期刊
据《越南人民报》消息,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部近期发布《亚洲经济季度季刊研究:经济复苏报告》称,2020年越南经济增长率处于亚洲最高水平,预测2021年继续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增长6.3%。  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国际贸易、旅游、投资大幅萎缩的背景下,越南是世界上实现“逆势”正增长的少数国家之一,“寒冬”之后,其经济复苏速度仍然在标普全球评级报告中位居亚太区第二。保持高水平的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