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习和教学数学尤其重要。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一、创设现实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衡量一个问题情境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情境的现实性。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情境中,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师:老师这里有一本非常富有想象力的书——《数学西游记》,这里面描写的是猪八戒、孙悟空到西天取经过程中一些很滑稽的数学故事,想看吗?(全班同学都高举着手)
师:那么多人要看,怎么办?这样吧,老师站在这里,同学们在座位上,听到我说开始,大家都上来拿,谁先拿到,我就送给谁,这样可以吗?
生(最后一排同学):不行的,我们吃亏了,第一排到老师的距离很近,我们太远,每个同学到老师的距离不相等,这样是不公平的。
师:不公平,那你们有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围成一个圈(圆),老师站在中间,这样就可以了。
师:这样为什么就公平了呢?
生:这样每个人到老师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师: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案吗?(生都表示同意)一个圆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看样子,圆太神奇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究圆的奥秘……
这一问题情境是从师生真实的生活出发,所以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对接下来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有关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中把“数学思考”作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因此解决数学问题就成为了课程的一块重要内容。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的,因此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当一回学生,现在,请你们出题给老师做,写出一个你想写的多位数,并计算一下这个数是不是能被3整除。然后报出你写的多位数,老师不需要动笔就能判断你写的数是否能被3整除,同学们相信吗?谁先来考考老师?……”经过几次试验,学生被老师的“快速抢答”吸引住了,学生眼里充满了疑惑,心想:老师到底用了什么绝招呢?于是一种急于揭谜的心理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创新探究的火花被激发出来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沉浸在这种浓烈的探究活动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这些富有挑战性、可探性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了探索知识的方法,深化了认知,促进了思考,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
三、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个性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的问题情境能够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大量可以选择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今天小丽的妈妈过生日,小丽要用25元买一束花送给妈妈,如果你是售货员,将怎样为小丽配花?
生1:5枝玫瑰,5×5=25(元)。
生2:5枝康乃馨和5枝剑兰,4×5+1×5=25(元)。
生3:2枝百合、2枝玫瑰和一枝菊花,6×2+5×2+1×3=25(元)。
生4:4枝康乃馨、3枝马蹄莲和一枝菊花,4×4+2×3+3=25(元)。
……
师指定几个学生代表上台,根据他所说的进行配花,然后由下面的学生对他们所配的花进行评价。结果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只选一种花太单调了。”“多选几种花看起来比较漂亮。”“因为是要送给妈妈的,应该多选康乃馨比较有代表意义。”……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充分展开,并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地得到创新。同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数学教学情境发挥积极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一、创设现实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衡量一个问题情境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情境的现实性。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情境中,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师:老师这里有一本非常富有想象力的书——《数学西游记》,这里面描写的是猪八戒、孙悟空到西天取经过程中一些很滑稽的数学故事,想看吗?(全班同学都高举着手)
师:那么多人要看,怎么办?这样吧,老师站在这里,同学们在座位上,听到我说开始,大家都上来拿,谁先拿到,我就送给谁,这样可以吗?
生(最后一排同学):不行的,我们吃亏了,第一排到老师的距离很近,我们太远,每个同学到老师的距离不相等,这样是不公平的。
师:不公平,那你们有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围成一个圈(圆),老师站在中间,这样就可以了。
师:这样为什么就公平了呢?
生:这样每个人到老师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师: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案吗?(生都表示同意)一个圆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看样子,圆太神奇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究圆的奥秘……
这一问题情境是从师生真实的生活出发,所以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对接下来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有关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中把“数学思考”作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因此解决数学问题就成为了课程的一块重要内容。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的,因此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当一回学生,现在,请你们出题给老师做,写出一个你想写的多位数,并计算一下这个数是不是能被3整除。然后报出你写的多位数,老师不需要动笔就能判断你写的数是否能被3整除,同学们相信吗?谁先来考考老师?……”经过几次试验,学生被老师的“快速抢答”吸引住了,学生眼里充满了疑惑,心想:老师到底用了什么绝招呢?于是一种急于揭谜的心理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创新探究的火花被激发出来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沉浸在这种浓烈的探究活动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这些富有挑战性、可探性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了探索知识的方法,深化了认知,促进了思考,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
三、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个性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的问题情境能够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大量可以选择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今天小丽的妈妈过生日,小丽要用25元买一束花送给妈妈,如果你是售货员,将怎样为小丽配花?
生1:5枝玫瑰,5×5=25(元)。
生2:5枝康乃馨和5枝剑兰,4×5+1×5=25(元)。
生3:2枝百合、2枝玫瑰和一枝菊花,6×2+5×2+1×3=25(元)。
生4:4枝康乃馨、3枝马蹄莲和一枝菊花,4×4+2×3+3=25(元)。
……
师指定几个学生代表上台,根据他所说的进行配花,然后由下面的学生对他们所配的花进行评价。结果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只选一种花太单调了。”“多选几种花看起来比较漂亮。”“因为是要送给妈妈的,应该多选康乃馨比较有代表意义。”……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充分展开,并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地得到创新。同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数学教学情境发挥积极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