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词阅读绽放“学科思维”的光彩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y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地,广大一线教师从实践的层面思考怎样使得新课程标准“化虚为实”。本文从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摘取一个片段,探求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新理念启发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古诗词阅读  学科思维  学以致用
  【案例背景】
  2017年版课程标准进一步凸显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在学科思维的培养方面,着重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领会学科思维特点,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
  【案例描述】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千百年来被世人吟诵过无数次。七组叠词,奠定了全词悲凉的感情基调,营造了愁苦深重的情感氛围。围绕这沉痛、哀愁、悲戚的十四个字,为了让学生体会该词的意境,笔者引用了傅庚生先生的评点:
  “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
  作者写出了人生的悲凉,如今更是尝尽了“愁的滋味”,甚至已不知其味了,在词的最后更是着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是,笔者发现如果将情感体悟的内容如此干瘪生硬地传输给学生,学生依旧迷茫。课下与学生交流后,笔者发现学生最后只记得这十四个字,却不知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对于《声声慢》一词,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李清照中年抒发被丈夫赵明诚疏离冷落的作品,也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李清照历经国家动荡,颠沛流离,对自己所体会到的百姓疾苦的一种真实写照。这让笔者很困惑:为何学生会有如此偏颇的理解?一个叫杨旭的学生给了我启示。
  第二天上课时,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昨天我们鉴赏了那令人唏嘘不已的《声声慢》,今天想请各位做个小结。大家是否有所体悟?如果有,大家又有怎样的体悟?体悟是否一样?”几位同学发言,似乎与笔者之前了解和预估的情况差不多,此时杨旭同学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他说:“这十四个字有恍恍惚惚、失魂落魄之感。曾经的李清照富有才情,爱情美满,而如今的她颠沛流离,孤苦无依。看似絮絮叨叨的平常之语,虽不着一个愁字,却写出深渊万丈的悲愁意思来。这些是李清照才情的写照,更是半世情愁半世血泪的凄美抒发。”
  笔者问他:“你如何有这样的体会?”
  他回答道:“我在网上查阅,得知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风格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李清照当时的处境就是国破、家亡、夫死、流离、再婚、离婚、孀居、无子、年老,因此才写出如此愁苦凄美的词句。”
  杨旭同学的回答让笔者感动不已,他将知人论世的方法运用得如此巧妙,将自己的兴趣和积极探究文本密切结合。
  笔者有幸聆听过一场很有见解的讲座,主讲人以史入文,阐释了自己对郭沫若《石榴》一文中语言的理解。文中两次提到“夏日心脏”“昆明石榴特别大”等,没有使人产生什么特别体悟。但结合史实来看,1942年正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救亡运动,力挽狂澜;国民党反动派却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一些政界人物苟且偷生。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困难、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笔者在诗歌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创作,写自己的“作品”。这其中,有很多同学用心写出了自己对诗歌的畅想与理解。比如,学生任雪的作品:
  春夜读诗梦游行
  任 雪
  余近日广览怀古、边塞诗作,颇为感慨。某夜,风雨尽起,余读书渐入恍惚之境。翌日,忽忆昨夜之梦境,余甚感古人之悲事,遂提笔以记之。
  众人笑我读书痴,我讀唐诗感益深。
  风雨潇潇灯明灭,恍惚入梦已三更。
  茫然不知归来途,马嵬坡下暮沉沉。
  幽幽怨怨孤青冢,玉颜泪垂几度闻。
  我问玉人何断肠,自言玉环冤难伸:
  华宫一梦锦衾凉,凤簪轻坠鬓微霜。
  沉鱼落雁芙蓉面,闭月羞花素云妆。
  君王若记长乐情,香魂何处话凄凉?
  陪君醉笑三千场,终是一曲别离殇。
  余音袅袅伊飘去,惟余长叹空怅惘。
  迢迢山水又飞度,冷月垂空野苍苍。
  血水千里哀鸿遍,豺狼厉嚎寻食抢。
  战士血衣形枯槁,见余隐隐悲诉怆:
  大漠穷秋朔风急,铁衣利甲冷羌笛。
  旌旗猎猎烟尘起,寒刃铮铮斗兵稀。
  青海魂萦魂止息,玉帘长卷长相忆。
  多少离合悲古事,漫天黄沙掩尘迹。
  声声悲泣心犹寒,累累白骨惊梦起。
  默默长坐不得语,风拂诗书虫唧唧。
  【案例分析】
  笔者很欣赏这样的学习诗歌的思维,更感动于学生咬文嚼字的执着。以人与情入文,化用典故,这需要经过潜心的钻研。学生的这一份宝贵的执着,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
  教授古诗词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因时代久远,我们无法直接了解古人的思想,但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桥梁。还原其语言本来的意蕴,理解其思想情感,如果再能够用心“创作”,学习自然水到渠成,这便是“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陆晨阳
其他文献
我国司法实践中,常出现通过改变案件审理者而影响审判结果的现象,这与我国缺乏法定法官原则有关。法定法官原则要求法院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和审判法官,而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对社区防跌倒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并实施,以有效规避社区脑卒中患者跌倒高危因素,降低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在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采用了边界元方法研究了五叶浮环轴承的稳定性,得到了五叶浮环轴承表面的压力和润滑剂流场随偏心率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正】全球首个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屋顶式太阳能中高温蒸汽系统,在山东德州皇明中国太阳谷试机成功。该系统采用皇明研发的"线性菲涅尔反射"聚光集热技术,可提供100℃-250℃
摘要: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孩子们感兴趣。将童谣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以下简称课堂),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活力,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阐述了童谣与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关系,童谣引入小学课堂的时机以及童谣引入对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童谣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灵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这正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