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胜出的“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简称ITAT大赛)决赛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落下了帷幕。本次大赛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即使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也着实不易。不可思议的是参赛高校之中颇有一些三本独立院校满载而归,使得许多以一本、二本自居而与奖项无缘的高校自惭形秽。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社会对独立学院还存在偏见,独立学院普遍招生难、生源差、教师散,运行举步维艰,如此境况下,在国内顶尖的大赛中,独立学院竟然让知名高校汗颜,这说明了什么?这是教育者乃至全社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有人说这只是一次比赛,代表不了什么;有人说独立学院胜出只是一个“偶然”。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如此具有影响力的比赛当中,名不见经传的独立学院不落下风,说明了无论哪种教育形式,只要办学思路科学,发挥自身优势,依然能够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学生。而资源丰富、生源不愁的普通高校也应思考如何改进自身的培养模式——在一项讲究创新的比赛中落败,是否教学指导方针和方式出现了根本性的问题?
  知识本身并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在“学中用、用中学”,用非学不精,学非用不灵!学与用,贯彻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知识就像金钱,能力好比身价;有“金钱”的未必有“身价”。独立学院作为高校之林的“新生儿”,虽然没有百年老校的底蕴,生命力却非常旺盛,这得益于独立学院灵活的办学方式,平日教学坚持“教学与实用相结合”的方针,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自然也就有了立足之地。
  一次大赛着实算不了什么,但其折射出了独立学院一条可行性的发展道路。而这样的发展模式,普通高校也当有所思考和借鉴。
  如此,大赛虽有输赢,却没有输家。
其他文献
该文针对研究生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失衡,以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主观认知、制度与理念偏差等造成的问题,从管理体制、教学模式、案例呈现、运行状态等方
为了研究小叶榕叶片挥发物的抑菌活性,该文以小叶榕叶片挥发物吸收液和叶片研磨物为材料,通过平板计数法和涂布密封法检测其对指示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并通过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