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措施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l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和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在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尽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质量评价体系等都为适应社会及专业发展不断地在做调整和完善,但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完成得仍然不尽人意。这除了学生基础差等客观原因外,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要求的重点并不在操作和技能上,操作技能还不够熟练,与一些专业计算机培训学校相比,在实用性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此,我们必须研究制定出灵活、多样的培养目标,按明确的培养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化方向去安排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活动。
  在我国,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呈现两头小、中间大分布。既缺高级信息技术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信息技术蓝领”——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每年的需求量高达数百万人,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供给缺口。
  根据这些信息及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认识到原有中职计算机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作为中等专业职业学校,我们应该填补低端人才培养的空白,成为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而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我们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其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整体改革与建设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深入研究21世纪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中等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使中等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需要。
  其二,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针对学生个性、爱好、教师特长、社会需求等因素为不同学生定制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与建设确定为模块化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在学生完成其专业必修基础课的前提下将主干专业课及实训课程以模块进行划分,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模块组合,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三,重新确定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广的就业范围,如办公文秘、信息通讯领域、图形图像处理、影视制作与编辑、管理信息领域和信息出版领域、网络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硬件维修、软硬件销售领域等。我们认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为计算机产业(公司)、制造业(企业)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主要从事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从事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的中初级操作型人员。
  其四,实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的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中职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管理制度上,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采用选修课制度和学分制度。选修课制度可以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自身的条件选择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采用学分制,实施学分制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有更大的机动性。
  课程设置的原则为社会实用性和模块化设置。根据社会的需求、计算机科学自身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技能方向课,并且每门课程应制定出相应的目标,同时对一些有特殊爱好的同学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
  总之,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及其人才素质标准和培养目标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为社会提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能力、高素质的劳动者。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第一职业中学校)
其他文献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性的反应,它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中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占优势的,抽象性思维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中班幼儿对不同种类的物体,凭借感知特征与情境可以进行分类。我们在儿童早期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小班开始,即掌握幼儿思维的特点,又要求通过有效的方法,促进幼儿思维的迅速发展。要求幼儿在认识物体外形特征的基础上,掌握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培养幼儿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
期刊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人们充实自己的“加油站”,图书馆的藏书卷帙浩繁,需要有效的管理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制度需要不断的创新,以便能够更好的为我们服务。本文就目前图书馆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对策做些简单的论述。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必须创新是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的要求。2l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和网络
期刊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一直干扰着物理教师的教学思路,要真正理会现行教材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转变教育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和科学素质。初中物理可从重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及学生对探究活动的体验,启发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探究,既能减轻其学习负担
期刊
素质教育是在新形势下改变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针对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学校体育要从重视体质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教育思想的重要改革。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實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克服现行的学校体育教育弊端,迅速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学校体育界讨论的热点,体育教师应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更新体育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1、体育教学中应
期刊
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指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课堂,因此在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与学,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什么是“有效”、如何衡量“有效”、“有效教学”有些什么策略和方法,等等,恐怕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有效”,《现代汉语词典
期刊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着眼于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化学教学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从根本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正如著名教育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笔者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的学
期刊
依法治校,就一个学校范围而言,是指广大师生员工依据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法规,结合本校、本科室、本班级的实际情况,通过一定形式建章立制并实际运作,以促进本校、本班级工作法制化的实践活动。  实践中,主体是师生员工,依据是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法规,前提是结合本校、本部门、本班级的实际,方式和过程是建章立制并实际运作,目标是促进工作法制化。  调动师生员工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保证各项工作和活动反映民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