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很多学校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美育的独特功能缺乏了解,对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从音乐的教育本身而言,就还存在一个重技轻艺的倾向。诚然,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基本内容,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音乐教育的根本意义上讲,更要注重通过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提高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深厚的审美功力与高尚的审美情操,以达到他们心灵的陶冶与人格的塑造。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育理论与美育实践的发展,美育的功能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美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即是运用某些专门的教学手段,使受教育者的内在心理结构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在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尽量地按照一个理想的模式有效地发展,从而建立起健全完美的心理结构。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仅是局限于简单的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阔一代人的视野,充实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一代人的觉悟,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显示出文明的力量,从而静化社会环境,创造一个美妙和谐的世界。
一、识美扬善
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具有改变情绪和心境的情感效果,对于心灵的塑造、道德的教化有独特作用,它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内心世界的情感,引起人强烈的共鸣,从而沉浸在音乐的气氛中,随着音乐的流动而起伏。当孩子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多少可歌可泣的诗句,多少美妙动人的旋律,那是母亲最伟大、最挚热的情感表达。是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是母亲舔犊之情使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是母亲殷切之爱使年幼的生命美丽如花。试问有谁没有感受过母亲的温暖和爱抚,因此一提母亲,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在小学六年级教材第一课《祖国象妈妈一样》的歌曲中,将“祖国”和“妈妈”并列,使孩子们懂得他们成长既离不开生之妈妈的疼爱,更离不开祖国妈妈的哺育和关怀,没有社会主义的祖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得到真善美的认识。
二、育美治心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但我们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正如贝多芬的慢板使人沉思,而斯特劳斯的圆舞曲则令人迈起轻松的舞步。音乐就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独特的艺术形象,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的。
如:第十一删教材第八课《撒尼少年跳月来》。这是一首撒尼族小儿歌曲,具有活泼跳动的特点,加上明快的节奏,音乐显得分外的生动、活泼而富有舞蹈的韵律感,这是它的优点。但由于前面的旋律比较单一,如处理不当就会象和尚念经一样。所以艺术处理就显得十分关键。歌曲一开始就出现四句差不多的旋律,怎样处理就成了唱好这首歌的关键,我在教学中总是这样处理:每一句的三拍处都处理成弱唱,而二拍子处都处理成强唱,好象一呼一应的感觉,紧接着是小快板的主要部分,听到这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不禁使人想起撒尼小年跳月那引人入胜的动人场面。因此,这首歌的演唱就尽情地反应出撒尼儿童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特点,集中一点就是欢快跳跃,使人仿佛看到无数身着多彩服装的孩子们同月亮一起尽情地玩耍、尽情地歌唱的欢乐场面,随即音乐不自觉地便进入了高潮。高潮的出现不等于就要大声喊叫,仍要注意四二和四三拍子歌曲的固有强弱规律。高潮时的音乐仍是乐音,而不是噪音。高潮之中仍然内含抒情,抒情和激情一定要交替出现,始终给人以波浪起伏之感。通过演唱的艺术处理,使音乐作品不断升华,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这样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情绪跟着节奏旋律变化而变化,从面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起孩子共鸣的目的。
三、感美悦情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使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使人愉悦的心情得以升华,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感,也可以使不良的情绪得到渲泄。好的音乐不仅可以愉悦心身,还可以扫除阴霾,振奋精神,人的精神愉快了,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在音乐课中要运用多采的音乐活动,让孩子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
如:在学习新版教材第五册《在祖国的怀抱里》时,我就引导孩子在教室里设计一个简单的舞台,让同学们戴上阿佤族、苗族、撒尼族、壮族的头饰,进行男女生对唱式的歌舞表演,同时还启发孩子将歌曲的少数民族的名称换成自己知道的其它少数民族,并创编具有其民族特点的歌舞表演动作进行表演,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欢快地翩翩起舞,在欢乐的气氛中,不仅学习了知识,更愉悦孩子的心情,陶冶了孩子的情感,不仅感受了美,更表现了美。
四、创美导行
在音乐教育中,光是让孩子感受美、体验美还不够,用美的心灵去激发美的行为才是最终的目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美好心灵,用美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纯洁的人。
在演唱《劳动最光荣》时,不仅让孩子用歌声赞美劳动光荣,愉快,同时,在搓、擦、溧、绞等律动中教会孩子劳动时基本步骤和方法。再启发孩子回家洗袜子、洗手绢,教师还要求孩子把自己洗净的手绢带到课堂。劳动光荣既在歌声中得到赞美,在实践中也看到了效果。音乐歌颂了劳动,劳动创造了美。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去激发孩子的美感,以美育人是音乐教育的根本,其目的不单是培养孩子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体验音乐的美感,领略艺术的魅力,陶冶孩子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要让他们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生活,最终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
(作者单位:421001湖南省衡阳市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集团公司职工子弟中心学校)
一、识美扬善
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具有改变情绪和心境的情感效果,对于心灵的塑造、道德的教化有独特作用,它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内心世界的情感,引起人强烈的共鸣,从而沉浸在音乐的气氛中,随着音乐的流动而起伏。当孩子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多少可歌可泣的诗句,多少美妙动人的旋律,那是母亲最伟大、最挚热的情感表达。是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是母亲舔犊之情使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是母亲殷切之爱使年幼的生命美丽如花。试问有谁没有感受过母亲的温暖和爱抚,因此一提母亲,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在小学六年级教材第一课《祖国象妈妈一样》的歌曲中,将“祖国”和“妈妈”并列,使孩子们懂得他们成长既离不开生之妈妈的疼爱,更离不开祖国妈妈的哺育和关怀,没有社会主义的祖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得到真善美的认识。
二、育美治心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但我们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正如贝多芬的慢板使人沉思,而斯特劳斯的圆舞曲则令人迈起轻松的舞步。音乐就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独特的艺术形象,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的。
如:第十一删教材第八课《撒尼少年跳月来》。这是一首撒尼族小儿歌曲,具有活泼跳动的特点,加上明快的节奏,音乐显得分外的生动、活泼而富有舞蹈的韵律感,这是它的优点。但由于前面的旋律比较单一,如处理不当就会象和尚念经一样。所以艺术处理就显得十分关键。歌曲一开始就出现四句差不多的旋律,怎样处理就成了唱好这首歌的关键,我在教学中总是这样处理:每一句的三拍处都处理成弱唱,而二拍子处都处理成强唱,好象一呼一应的感觉,紧接着是小快板的主要部分,听到这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不禁使人想起撒尼小年跳月那引人入胜的动人场面。因此,这首歌的演唱就尽情地反应出撒尼儿童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特点,集中一点就是欢快跳跃,使人仿佛看到无数身着多彩服装的孩子们同月亮一起尽情地玩耍、尽情地歌唱的欢乐场面,随即音乐不自觉地便进入了高潮。高潮的出现不等于就要大声喊叫,仍要注意四二和四三拍子歌曲的固有强弱规律。高潮时的音乐仍是乐音,而不是噪音。高潮之中仍然内含抒情,抒情和激情一定要交替出现,始终给人以波浪起伏之感。通过演唱的艺术处理,使音乐作品不断升华,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这样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情绪跟着节奏旋律变化而变化,从面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起孩子共鸣的目的。
三、感美悦情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使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使人愉悦的心情得以升华,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感,也可以使不良的情绪得到渲泄。好的音乐不仅可以愉悦心身,还可以扫除阴霾,振奋精神,人的精神愉快了,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在音乐课中要运用多采的音乐活动,让孩子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
如:在学习新版教材第五册《在祖国的怀抱里》时,我就引导孩子在教室里设计一个简单的舞台,让同学们戴上阿佤族、苗族、撒尼族、壮族的头饰,进行男女生对唱式的歌舞表演,同时还启发孩子将歌曲的少数民族的名称换成自己知道的其它少数民族,并创编具有其民族特点的歌舞表演动作进行表演,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欢快地翩翩起舞,在欢乐的气氛中,不仅学习了知识,更愉悦孩子的心情,陶冶了孩子的情感,不仅感受了美,更表现了美。
四、创美导行
在音乐教育中,光是让孩子感受美、体验美还不够,用美的心灵去激发美的行为才是最终的目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美好心灵,用美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纯洁的人。
在演唱《劳动最光荣》时,不仅让孩子用歌声赞美劳动光荣,愉快,同时,在搓、擦、溧、绞等律动中教会孩子劳动时基本步骤和方法。再启发孩子回家洗袜子、洗手绢,教师还要求孩子把自己洗净的手绢带到课堂。劳动光荣既在歌声中得到赞美,在实践中也看到了效果。音乐歌颂了劳动,劳动创造了美。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去激发孩子的美感,以美育人是音乐教育的根本,其目的不单是培养孩子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体验音乐的美感,领略艺术的魅力,陶冶孩子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要让他们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生活,最终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
(作者单位:421001湖南省衡阳市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集团公司职工子弟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