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啊摇,摇出个好宝宝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20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一边浅吟低唱,一边轻轻摇动摇篮,或者抱在怀里悠悠地晃动,这样的情景在中外家庭中都可谓屡见不鲜。不过,摇晃对于生长中的宝宝是福还是祸,福在何处,祸又在哪里,应当如何趋利避祸等问题,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谜。最近,日本医学博士高桥悦一郎为我们找到了答案。
  高桥博士对保育院中的宝宝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他发现,那些不到8个月的婴儿,哪怕正在烦躁不安或哭闹,一旦保育员为其翻身或抱着走动,立刻就变得神色安详,而8个月以上的宝宝,不少时候会自己攀住婴儿床的围栏用力摇晃。高桥博士据此得出结论:婴儿需要摇晃,他们很享受这种摇晃的状态。
  博士的解释是:他们在母体中就一直处于摇晃状态,所以希望出生后继续这种状态。从胎儿发育规律看,脑部发育启动最早的是脑干前庭系统,这是一种调整姿势和位置的感觉器官。在母亲的子宫里,胎儿浮在羊水中,母亲的起卧走动等体位的变化,都是一种摇晃的刺激,这种刺激不断地被胎儿所感知,并向脑干前庭系统发出强烈的信号,并因此而促进大脑的发育。当胎儿出世后,接受摇晃的刺激信号突然消失,自然就会产生再次被摇晃的需求,
  比如被母亲抱起,或翻身等体位改变等。如能放在摇篮里或者抱在怀中摇晃则更好,这种规律性的摇晃动作更能满足宝宝的欲求,使之情绪更佳。
  除了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外,摇晃更有价值的是对孩子脑发育的强大激发作用。高桥的研究显示,经常接受摇晃的宝宝,大脑的发育速度喜人,仅仅1年的时间,脑子的重量便由最初的400克左右增加到800克左右,整整翻了一番,而且所增加的部分恰恰是脑的精华——大脑的新皮质,它为孩子的智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物学基础。故将摇篮誉为孩子聪明才智的“加速器”,一点儿也不过分。
  不过,高桥博士强调摇篮育儿方式一定要科学,特别要注意对晃动幅度与震动程度的合理把握,不宜太大,切忌猛烈,否则招来的就可能是祸了。
  原因在于与成人相比较,婴儿头颅与其身体其他部位的相对重量比例要大得多,而至少在1岁之前,婴儿是不会做头颅自我保护动作的,猛烈地摇晃头颅会在其颅腔内形成巨大的力量,使脑组织与头骨相撞击,受到撞击的大脑部位发生水肿,周围血管破裂,就会形成硬脑膜下血肿和视网膜出血。同时,婴儿大脑的体积小于颅腔的体积,且是漂浮在液垫上的,受到猛烈的摇晃时,大脑在加速与减速运动之间会形成一种剪切力,这种剪切力很可能成为孩子大脑受伤的“真凶”。
  台湾高雄医学院曾收治过两名年仅7、8个月的昏迷孩子。两个孩子都因保姆剧烈晃动导致全身抽搐而失去知觉。经CT检查发现孩子颅内小血管破裂,起因于外力的强烈摇晃震荡,医学上称之为“婴儿震荡综合征”。资料表明,男孩子遭受这种损伤的多于女孩。尤其糟糕的是,孩子颅内遭受的损伤尽管较重,但在外表上却一时看不出来,家长容易忽略而致诊治延误,从而招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或者留下后遗症如癫痫、弱智甚至植物人。
  看来,摇摇虽好,也须慎用。特别是使用摇篮或摇车,摇晃务必轻柔,一次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或在孩子平卧时用毛巾等物垫放于其头部两侧,以有效避免头部的震荡。
  
  责任编辑:甘琦
其他文献
如果我问你花朵是什么颜色的?你一定不知道怎么回答;有红色、有黄色、还有紫色……可是如果问你树叶是什么颜色的,你一定很快可以回答:绿色的,绿色的,还是绿色的。  可是,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它们不与各种颜色的花朵争奇斗艳呢,告诉你吧,它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干呢,就是因为这件重要的事,它们需要它们的绿颜色。  这件事就是——生命。你知道吗,树木有时候跟小朋友一样,都喜欢吃糖。它们必须把一种糖和它们从地下吸取
期刊
  
期刊
灵敏性是对刺激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灵活控制身体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主要反映了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对婴幼儿进行灵敏性的动作练习,有助于良性刺激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视觉,听觉,前庭分析器官的发育发展以及神经系统分析,综合的能力,改善神经系统调节和应激的能力,简单来看使动作更敏捷、更准确,长远看去则能逐渐增强婴幼儿在变化多样的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应激能力,对智力的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开展
期刊
在幼儿尚不能充分利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绘画就是他们对生活的最自然的表达。他们不仅会用画表现其所见,更会用画表现其所思、所想、所说,如他们的喜好、痛苦等等。因此,幼儿的绘画活动很需要懂得儿童心理的成人去鼓励和指导。  幼儿绘画活动一般会遵循如下规律:    8个月-2岁    绘画活动规律:这是孩子绘画的萌芽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婴幼儿,爱用手在地板上、沙地上、洗澡盆里,墙壁上乱擦乱涂。这是孩子与
期刊
春天到了,但有余暇,父母总想带宝宝出门享受春天的阳光。零食、饮料、玩具、湿纸巾、相机、胶卷,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蛮以为会玩得尽兴。但是一天玩下来,遇到的麻烦事儿却防不胜防。  事例一:2岁的蕾蕾绽开笑脸,在公园里与美丽的花儿凑近了照相。可照完像,她就脸色苍白,不停地打喷嚏,哭闹不休。  孩子很可能是先天性的花粉过敏者。有2.5%-12%的孩童对花粉有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严重者会面色苍白,啼哭不止。
期刊
个案一:溺爱迁就,权威失去原则性    从幼儿园回来,津津在家看动画片,妈妈在做饭。这时,门铃响了。“是爸爸!津津快去开门。”妈妈在厨房里喊。但津津却像没听到一样,动都不动。  “这丫头!”妈妈一边嘟哝着,一边走去开门。  王老师点评:  妈妈的做法等于告诉孩子:“我的话,虽然合理,你也可以不听,而且不听话能使你得到好处。”这类事情成百上千地积累起来,孩子当然不听话了——家长训练的嘛。  正确做法
期刊
在幼儿园里上大班的亮亮被老师们异口同声地称作“天才儿童”:智商测试得分全班第一,曾赢得全区幼儿园“故事大赛”冠军,会说近千个英语单词,对诸如环保等大人热衷的话题也津津乐道,对天文、地理,昆虫、音乐、运动等都兴趣盎然……几乎所有跟他有过较多接触的成人都认定:亮亮确实智商超群,前途无可限量。  然而令亮亮父母困惑的是,他在幼儿园里的“人缘”却不好。他没有一个朋友,更不用说“知己”了。做集体游戏时,他常
期刊
那个周末,我带着儿子去同事家里串门。  儿子带上了丈夫才从日本给他买的一款游戏机——据说挺难玩的,很容易就会“死掉”,但儿子苦练了一个星期,功力已经大长。  儿子和同事的小孩一头钻进了房里,我和同事则在客厅里聊天。不时听见游戏机发出濒死的怪声,可能是同事的孩子第一次玩,有点不得要领。未几,却突然听到愤怒的尖叫声。分不出是谁的孩子,我们俩同时冲进房间。  儿子紧紧拽住他的宝贝游戏机往怀里拉,另一方也
期刊
我叫詹志诚,今年5岁,我爸爸是留学日本的动物学博士,是大学教师,还是宠物医院的院长,连动物园的老虎生病都要找我爸爸看病哩,厉害吧?  不过,我也不差——爸爸前不久上了特有名的《家庭》杂志,我不是也上了《孩子》杂志吗?还是彩色的呢!爸爸管了一大堆动物,我还小,不过也已经有了三个手下:沙皮狗阿丑,小猎犬汤尼和大狼犬铁蛋。    爱当头的阿丑    阿丑从我一岁开始就在我家了,别看它长得丑丑个头还小,在
期刊
2002年初,我因工作需要,要到柏林工作3年,公司特意让太太和3岁的儿子随我一同前往。  送儿子进当地的幼儿园时我发现,这里的幼儿园与国内不同,孩子们上的是混龄班,3岁的儿子需要和4岁,5岁甚至6岁的孩子一起生活,而陪他们玩游戏、照顾他们的,竟然只有两个老师。我心里不禁画了几个问号:如果儿子受欺负怎么办,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特点都不相同,老师能照顾得过来吗……  然而儿子的表现却让我大跌眼镜。与在国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