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研究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教师研究的重点是课本,怎样把课本吃透是教师的主攻方向,而现在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要多多研究学生。研究学生主要是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认知的前提特征和情感的前提特性。
一、研究学生的方法
问卷法。这个方法一般用于教师为新学生上课时,面对新学生,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做答卷,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多方面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提供第一手资料。
观察法。一般在课堂上用。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精神状态,不断调整自己教学策略。如学生面露疲惫之色时,教师就要来一点幽默,给一些兴奋,让学生精神振奋起来。当学生表现出喜悦之色时,就要趁机拓展知识,让学生多接收一些,当学生有疑惑之色时,教师就要送去一些鼓励,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克服困难的信心。观察法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观察全,不留死角。要把每个学生的情况尽收眼底,这对学生既是一种了解,也是一种约束。二是要观察清、观察准。教师要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特点规律观察学生,要判断正确,分析科学,要正确利用观察结果奠定基础。三是要观察巧。教师要注意用眼,静悄悄的观察学生,这种观察要巧妙,不能让学生有所察觉,否则学生一旦有了防范意识,他就会作出伪装,让你判断失误。
谈话法。这种方法一般在课下进行。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多方面情况,发现学生进步的主导因素。这种方法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无意谈话法,即利用课前几分钟,和学生随便谈谈,谈的内容可以无所不包,这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二是有意谈话法,即抱着一定的目的高针对性谈话,这种谈话一般要编写谈话提纲,这种谈话有助于了解学生某一方面的情况。
活动法。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可为教师研究学生提供最直接的形象资料。利用活动法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活动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情感,让学生真实地展现自己。二是活动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喜爱这种活动。三是活动过程要注意收集资料,可用录像机、录音机、照相机等教学工具,进行全面收集。
总结法。一般用于阶段性研究。把学生一段时间的实习、作业、测验等情况进行系统总结,了解学生的整体发展规律和个性发展模式。
二、具体研究内容
生物教学要把重心移到学生发展上来,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需要,要研究学生学习方式和智能倾向的差异,真正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自我发展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研究学生情感需求的差异。初中学生在情感和态度的功能上已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根据目前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一部分学生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缺乏学习热情,采取消极情感,老师“逼一逼”,他们就“上一上”,抱着甘居中游的态度。其中少数学生甚至觉得自己“笨”,缺乏自信、害怕、讨厌所有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把生物学习融入到自我发展的需要上去,他们对生物学习倾注较大的热情,自觉刻苦的学习,无需老师过多的督促和鼓励。
让教学过程情知互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情感常常来源于师生之间的真情交融。在课堂教学中,自然的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营造一种平等、亲和、融洽的教学氛围,真诚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发展的过程。两者相随相机,贯穿始终。所以,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感场”,以疑引趣,以奇激趣,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
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由此可见,让学生享受成功是激发学生健康的情感,促进主体主动学习的强大内动力。与其是对学困生而言,成功的积极意义还远远不止这些。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得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摘桃子,”满足不同类型学生情感的需要,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去学。
2、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而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研究学习方式上存在的差异。从课堂学习的情况看:学生学习方式呈多样化。有的学生喜欢模仿和记忆的学习方式,有的喜欢通过动手来学习,这使学生对视觉、感觉的偏好;有的学生喜欢默默静思的学习方式,有的则喜欢在交流合作中学习,这使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所以,一个出色的生物教师总是在研究自己的学生学习方式上存在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以转变教的方式,来改善学生学的方式。那么,在班级授课制的学习条件下,教师由该如何适应、改善、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1)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经常了解自己的学生是怎样进行学习的,记录他们学习和行为的表现。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掌握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努力采取适合差异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状态。
(2)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适合教师自身的学习方式不懂能适合学生。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而不能用统一的方法灌输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被动的方式学习的同时,还能运用模仿、记忆、操作、探究、交流等多种方式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目标是让各种学习方式整合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起点,满足学生情感需求,就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自信心,增加学习的活力,让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发展之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建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培养人的创新思维能力;研究学生智能的开发途径,不仅可以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生成知识、生成情感、生成智慧、生成人格、生成发展。
(河北省井陉县实验中学)
一、研究学生的方法
问卷法。这个方法一般用于教师为新学生上课时,面对新学生,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做答卷,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多方面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提供第一手资料。
观察法。一般在课堂上用。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精神状态,不断调整自己教学策略。如学生面露疲惫之色时,教师就要来一点幽默,给一些兴奋,让学生精神振奋起来。当学生表现出喜悦之色时,就要趁机拓展知识,让学生多接收一些,当学生有疑惑之色时,教师就要送去一些鼓励,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克服困难的信心。观察法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观察全,不留死角。要把每个学生的情况尽收眼底,这对学生既是一种了解,也是一种约束。二是要观察清、观察准。教师要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特点规律观察学生,要判断正确,分析科学,要正确利用观察结果奠定基础。三是要观察巧。教师要注意用眼,静悄悄的观察学生,这种观察要巧妙,不能让学生有所察觉,否则学生一旦有了防范意识,他就会作出伪装,让你判断失误。
谈话法。这种方法一般在课下进行。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多方面情况,发现学生进步的主导因素。这种方法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无意谈话法,即利用课前几分钟,和学生随便谈谈,谈的内容可以无所不包,这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二是有意谈话法,即抱着一定的目的高针对性谈话,这种谈话一般要编写谈话提纲,这种谈话有助于了解学生某一方面的情况。
活动法。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可为教师研究学生提供最直接的形象资料。利用活动法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活动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情感,让学生真实地展现自己。二是活动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喜爱这种活动。三是活动过程要注意收集资料,可用录像机、录音机、照相机等教学工具,进行全面收集。
总结法。一般用于阶段性研究。把学生一段时间的实习、作业、测验等情况进行系统总结,了解学生的整体发展规律和个性发展模式。
二、具体研究内容
生物教学要把重心移到学生发展上来,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需要,要研究学生学习方式和智能倾向的差异,真正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自我发展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研究学生情感需求的差异。初中学生在情感和态度的功能上已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根据目前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一部分学生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缺乏学习热情,采取消极情感,老师“逼一逼”,他们就“上一上”,抱着甘居中游的态度。其中少数学生甚至觉得自己“笨”,缺乏自信、害怕、讨厌所有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把生物学习融入到自我发展的需要上去,他们对生物学习倾注较大的热情,自觉刻苦的学习,无需老师过多的督促和鼓励。
让教学过程情知互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情感常常来源于师生之间的真情交融。在课堂教学中,自然的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营造一种平等、亲和、融洽的教学氛围,真诚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发展的过程。两者相随相机,贯穿始终。所以,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感场”,以疑引趣,以奇激趣,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
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由此可见,让学生享受成功是激发学生健康的情感,促进主体主动学习的强大内动力。与其是对学困生而言,成功的积极意义还远远不止这些。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得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摘桃子,”满足不同类型学生情感的需要,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去学。
2、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而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研究学习方式上存在的差异。从课堂学习的情况看:学生学习方式呈多样化。有的学生喜欢模仿和记忆的学习方式,有的喜欢通过动手来学习,这使学生对视觉、感觉的偏好;有的学生喜欢默默静思的学习方式,有的则喜欢在交流合作中学习,这使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所以,一个出色的生物教师总是在研究自己的学生学习方式上存在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以转变教的方式,来改善学生学的方式。那么,在班级授课制的学习条件下,教师由该如何适应、改善、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1)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经常了解自己的学生是怎样进行学习的,记录他们学习和行为的表现。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掌握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努力采取适合差异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状态。
(2)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适合教师自身的学习方式不懂能适合学生。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而不能用统一的方法灌输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被动的方式学习的同时,还能运用模仿、记忆、操作、探究、交流等多种方式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目标是让各种学习方式整合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起点,满足学生情感需求,就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自信心,增加学习的活力,让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发展之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建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培养人的创新思维能力;研究学生智能的开发途径,不仅可以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生成知识、生成情感、生成智慧、生成人格、生成发展。
(河北省井陉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