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可不知的着装心理学

来源 :花样盛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tgwdrtwertw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问快答:衣服和情绪的关系
  客座心理专家:柏燕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卫视《生活广角》、教育频道《成长没烦恼》特约心理专家。
  Q:为什么衣服上会有很浓的情绪色彩?
  A:你可能有这种体验,心情不好有想换一身新衣的愿望,似乎换一件衣服就能换一种心情。每个人潜意识里都会将衣服当作自己的代言,也会将情绪渗透到衣服中。心理学解释,衣服处于个人世界和社会世界的交界处,它属于你身体的一部分,也属于外部世界,它从某种意义上是你向外部世界发送信息的媒介。每个人的着装和着装行为无不透露着他的个性、情绪,甚至内心缺失。
  Q:我们为什么会通过衣服来表达情绪和个性呢,语言和文字不可以吗?
  A:语言和文字都是思维的结果,衣服就像做梦一样,更多体现你的潜意识。此外,每个人的穿衣行为都受儿时与母亲关系的影响,因为当你还是个婴儿时,是妈妈在给你选择衣服,妈妈的目光是你看自己的第一面镜子。你在穿衣镜前看衣服,其实都在寻找一种熟悉的目光,那就是妈妈看你的目光。这种寻找更多流露的也是来自潜意识的信息。
  穿对衣服,事事顺利
  穿一件有年头的旧衣服去考试
  在职场历练多年的你一直不忘给自己充电,工作之余还要抽时间学习、考试,让你压力更大?考试那天穿一件有年头的旧衣服,会让你更安心更专注噢。哈佛大学心理学院研究说,一件舒适的旧衣服,比如大学时妈妈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或者你钟爱很多年的大衣,它们自身会带有一种类似护身符的能量,给你的心带来温暖感,让你更自信。心理学家说,很多3岁小孩,他们并不爱父母新买的玩具,而是抱着一个用了很久的玩具,或抱着自己的枕头不放,因为这些旧物能让他们更心安。穿上那件让你心安的“护身符”去考试吧,至少能帮你迅速静心!
  辞退员工时,适合穿深蓝色套装
  身为老板或一个团队的领导,如何辞退员工是你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当你需要告诉一名员工,他要被辞退时,最好穿一身深蓝色套装,会帮他更冷静对待这个噩耗。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一个好玩的研究,他们让同一名教授穿着5种不同颜色的服装,分别通知5组学生一个不好的消息,结果发现,当教授穿着深蓝色衣服,对一组学生说出噩耗时,那组学生的反应更镇定,他们最快平复情绪面对问题。而当教授身穿红色衣服宣布不好的消息时,接受信息的那组学生普遍表现出情绪烦躁,甚至有两个学生还与教授言语相冲。心理学家说,深蓝色的衣服会给发言者增加一种“光环效应”,这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效应,能传递出稳定、沉着、有自信的能量,让别人对他产生信赖感和敬重感,非常适合谈判、面临挑战的场合。
  红色衣服或配饰能助你夺取胜利
  明天要去谈一笔重要的订单?建议你穿红色衬衣出门,或穿深色衣服佩戴红色配饰,这样的穿衣行为会让你心态更积极,也更有活力,间接帮你驱走负面能量。我们的传统是在本命年穿红衣、佩戴红色饰品,具有辟邪作用,这种说法虽然没有科学依据,却巧妙印证了西方色彩心理学所讲的,红色能激起斗志,让人更振奋的说法。英国达勒姆大学的研究说,在比赛中穿红衣的运动员,六成取得了胜利,中国运动员的服装常常被设计成红色,老虎伍兹决赛时几乎只穿红色,可能红色真与带来胜利的能量有些关系。带着红色元素去“战场”吧,说不定有更大收获噢。
  经常穿不同色系的衣服,你会更快乐
  荷兰最新心理学研究发现,每天穿不同色系的衣服,而不是一周七天,天天都穿同一类颜色,会给女人带来一种新鲜愉悦的能量,让你每天都对生活充满热情,变得更快乐。检查一下你的衣橱,看看是不是只有一种色系的服装,大多是“黑白灰”,或只有艳丽的衣服。将没有的颜色补充起来吧,这样不仅每天都能将不一样的美丽心情穿在身上,打开衣橱的那一刻,颜色的丰富也会带给你一种满足感。
  写“衣服日记”,帮你梳理情绪
  每天出门前对着镜子自拍一张照片,记录你今天的穿着打扮,并在睡前写下你的“穿衣日记”,在日记里不仅写下你对衣服搭配的想法,也要将衣服带给你的情绪,和周围人对这身衣服的情绪反应记下来。这样的记录能帮你梳理情绪,还会让你不自觉用代表正能量,传递积极情绪的服装来装点自己。比如,今天你穿了一件波点状的衬衣出门,同事看到后大呼喜欢这件衣服,因为那些大大小小的波点让她突然想到一句“快乐得冒泡泡”。你可以将这些细节记下来,能聚集快乐能量噢。
  心情不好时,穿暖色衣服出门
  色彩心理学研究说,用对颜色能让你的心情即刻阴转晴,也会让你充满力量,心情不好时,最好挑选暖色的衣服,甚至颜色艳丽的衣服,比如橘色、明黄色、红色,这些艳丽的颜色会让你不自觉有一种放松感,不仅能让你的心情不再阴郁,也能直接刺激你的眼睛和大脑,加快血液循环,让你更有力量。
其他文献
Profile:  爱丽丝,高级甜点师,与好友藤叶暖暖创办了烘焙工作室“Mrs home”,曾是一名平面设计师。  爱丽丝与丈夫住在一个森林系的房子里,家具都是自然朴素的原木风。爱丽丝觉得,原木能给人家的感觉,也很环保,家里所有原木家具都只是刷上一层清漆。走近爱丽丝的家,你可能会有一种错觉,像是走近了一家温情浓郁的咖啡馆,这就是爱丽丝追求的家的感觉——温暖和放松,让家里的时光可以慢下来。  家不该
期刊
@武志红:文革时,一对夫妇均为资本家后代,仅丈夫有工作,而家里有四五个孩子。但每月发工资时,妻子都会买少许猪肉,煮一锅白菜猪肉汤,美美吃一顿。有时,还邀请孩子的好朋友到家里吃。饭毕,孩子们热烘烘、臭烘烘挤一起睡觉,那是他们最好的回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贫穷从不是凑合活着的理由。  @开心leelee:小时候家里破产,一向养尊处优的妈妈做小贩开早餐店,一年冬天起早生火时被火烧到脸,老妈总在太阳下山后
期刊
工作就是“打鸡血”  “与其痛苦忍耐,不如享受工作”  作为一个主持人,不仅需要镜头前的端庄与,更需要展现内心的知性与智慧。从知识竞赛类节目《SK状元榜》,到与郭德纲合作的《星夜故事秀》,再到访谈类节目《五星夜话》、《春妮的周末时光》……10年来,春妮从一个青涩活泼的主持人,渐渐成长为一个知性睿智的北京电视台当家花旦主持。  于是很多新进主持人开始模仿,一心想成为春妮第二。她们露着娇俏的笑容、掌握
期刊
1、绷直站立  双腿并拢站立,膝盖绷直,脚跟、膝盖互相紧贴,脚掌向外张开,臀部与腹部的肌肉收紧,两肩放松,双臂下垂,掌心贴在大腿外侧,肩胛骨尽量下压,胸廓打开,保持3秒。其他动作都由此开始和复位。  2、双臂后伸展  右脚往右踏出一小步,令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臂往后伸展,左右手指互握,慢慢向上提拉双臂,令胸廓进一步外扩,头随之仰起吸气,并保持3秒。  3:向前平击掌  双腿向前屈膝,大腿与小腿成9
期刊
蒜蓉蒸粉丝娃娃菜  压图小文:“娃娃菜鲜嫩爽滑、粉丝劲道弹性,大人小孩百吃不厌。”  原料:娃娃菜2棵、绿豆粉丝2扎、大蒜1只、鲜酱油少许、红椒少许  做法:  1、娃娃菜每棵切成8瓣,粉丝冷水泡软,大蒜切末、红椒切片。  2、娃娃菜焯好后分卷起摆盘,铺上粉丝,淋少许鲜酱油,之后放入开水锅里隔水大火蒸5分钟。  3、锅内倒油烧至七成热,加入蒜蓉,翻炒五秒后关火,将爆香的蒜蓉油均匀淋在粉丝上,点缀红
期刊
Profile  凹老师,英文小说翻译家,自由摄影师,惟简摄影工作室创始人,曾任新华社图片编辑。  自从和老婆,错号“小超人”(凹老师则曾她为“超神”)组建家庭后,凹老师充分感觉到:老婆在的地方才是他的家,并且老婆在的地方,才是出产美食的地方。身为美食书籍作者的小超人,不仅每天做出好吃的食物让凹老师过足嘴瘾,还在事业上给予他最大的支持,两个人一起创立了家庭摄影工作室——惟简摄影。  老婆给了我“梦
期刊
Claudia Ficca和Davide Luciano: “坑爹”修容大师夫妻档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街道上出现的路坑是唯恐避之不及的东西,就算没踩进去,也生怕被里面的水溅一身,更不用说那些开车的人。但是居住在蒙特利尔的Claudia Ficca和Davide Luciano夫妇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四处找路坑拍照片。因为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能让每个人在面对这些地坑时都能开心一笑。  蒙特利尔是D
期刊
给他的暖胃茶  平日工作繁忙的他,终于在春节得空与亲友相聚,难免多吃了些油腻的鱼肉、多喝了几杯凉胃的酒水,你可以用以下两款养生茶,帮他暖胃理气。  盐橘暖胃茶  原料:新鲜橘皮2个、食盐4克  制作方法:①用食盐在橘子表皮上轻轻揉搓半分钟,然后用冷水冲洗,之后剥下橘皮;②将橘皮放在茶杯里,加热水浸泡5分钟,将水倒掉;③再次倒入150毫升沸水,加入2克盐,泡10分钟后饮用。  小贴士:新鲜橘皮没有陈
期刊
中式园林 视觉私享  屋主有浓厚的中国风情结,特意选取在远离车马喧闹的生态公园旁构建自己的心灵庇所,更在入户花园处打造自己独享的中式园林。白色的鹅卵石,粗旷的蘑菇石材,生动情趣的水景,原汁原味的户外地板,再上两条别致石凳,优雅自然的园林风情跃然而出。下班回家,经过这个花园,将一天的疲累和世故隔离在外,赏横斜逸出的盆景或是听潺潺流水,让身心进入世外桃源。  与您分享Share With You  入
期刊
最近,有位女性读者向我电话求助,说前任老公拍了她很多私密照片,离婚后出于不满在网络上到处发布,传播甚广,已严重影响她现在的感情生活。这位女性读者所谓的私密照,俗称床照、裸照,雅称艳照。不管是俗称,还是雅称,拍私密照要么是记录下两情相浓时的刺激,要么是美其名曰留下美好的记忆。  这年头,深受艳照其害的早已不仅是娱乐圈人士,不少普罗大众也纷纷难逃此劫,比如我这位女性读者朋友。年年岁岁艳照门,岁岁年年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