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营造探索氛围,激发学习兴趣:给予积极评价,增添学习兴趣:指导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关键词]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还告诉我们: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下面,我就结合平常的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探索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有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一个探索陛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比如,在教学“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4分米,宽3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我捏住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有”、“没有”,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此刻,不能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新课教学之中。
二、给予积极评价,增添学习兴趣
人要看清楚自己,必须有一面镜子。而孩子也一样,他们需要一面镜子,及时将他自己的状况清楚准确地反馈给自己,从而获得评价。积极的评价让他们充满自信,获得成就感,而消极的评价让他们形成压力,丧失成就感。因此,就教育的意义而言,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的惟一通道。
心理学家盖兹也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还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让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指导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社会实践,好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之后,还可以开展这样一些课外活动,让一个学生模拟一个“营业员”的情景,再现买卖物品的生活片段,使学生在课外游戏活动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也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后和妈妈一起去买菜,去超市购物,帮妈妈付钱,第二天交流买东西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消化吸收,又能开阔眼界,更体验到学习本领的喜悦。把学生带出课堂,开展课外活动,亲身实践一下,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既感到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又达到了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之舟。”我们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个性品质,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和蔼可敬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堂上一呼百应,配合默契,从根本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的每一堂数学课都学有所获!
[关键词]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还告诉我们: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下面,我就结合平常的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探索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有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一个探索陛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比如,在教学“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4分米,宽3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我捏住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有”、“没有”,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此刻,不能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新课教学之中。
二、给予积极评价,增添学习兴趣
人要看清楚自己,必须有一面镜子。而孩子也一样,他们需要一面镜子,及时将他自己的状况清楚准确地反馈给自己,从而获得评价。积极的评价让他们充满自信,获得成就感,而消极的评价让他们形成压力,丧失成就感。因此,就教育的意义而言,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的惟一通道。
心理学家盖兹也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还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让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指导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社会实践,好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之后,还可以开展这样一些课外活动,让一个学生模拟一个“营业员”的情景,再现买卖物品的生活片段,使学生在课外游戏活动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也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后和妈妈一起去买菜,去超市购物,帮妈妈付钱,第二天交流买东西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消化吸收,又能开阔眼界,更体验到学习本领的喜悦。把学生带出课堂,开展课外活动,亲身实践一下,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既感到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又达到了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之舟。”我们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个性品质,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和蔼可敬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堂上一呼百应,配合默契,从根本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的每一堂数学课都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