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客观分析小学古诗词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有针对性地优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精神发育。
   [关键词] 古代诗词;传统文化;渗透对策
  在语文学科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古诗词由于饱含“原生态”,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又贡献了更大的份额。为此,探析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很有意义。
  一、小学古诗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育人观念相对落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迟缓,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更加侧重与考试相关的教学任务,关注应试技巧的训练。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注重语言要素与人文内涵的平衡和并行。在一线课堂,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文化探讨和交互影响,小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乐趣,甚至丧失学习动力,对相应学科产生厌烦情绪。部分语文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充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和传承。整个课堂氛围单调而沉闷,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不利于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古诗词诵读缺乏个性体验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众多文质兼美的古诗词,蕴含礼、义、勇、信等思想情感,涉及儒家、释家、道家、佛家等文化流派,无异为一座座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和“富矿”。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过分强调背诵、默写的任务,单纯地让学生对其进行机械性的记忆。事实上,缺乏对古诗词大意的整体感知,以及对于古诗词情感取向和价值导向的浸润性涵咏,导致对于古诗词思想情感的模糊感知。由此可见,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方式过于程序化、机械化,难以让小学生走进古诗词、走近古诗词作者,进而对其进行机械性记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忽视情境意境的想象迁移
  因为古今时空的间隔和习俗的差异,想象对于穿越古今时空、体会诗人心境而言极其重要,是学好古诗词的重要手段。读一读、抄一抄、看一看、背一背等刻板的常用手段,往往会破坏古诗词原有的情境和意境。过度强调诗词意思理解和传统手段应用的做法,影响了小学生对于古诗词浓烈的情感、开放的情境感性领悟和深层熏陶。部分语文教师单纯地将诗句进行逐句逐字翻译,过分重视对诗意的解释,让整首诗成为一篇白话文。在很大程度上,这种传统做法限制了小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阻碍其更好地感受诗人借助诗句表达的情感,制约了小学生的想象力。
  (四)课前课中的学情反馈不够及时
  任何不重视、不落实学情反馈的课前预习、课中授课,必定是不负责的、不理想的预习和授课。如果教师缺乏清晰的角色意识,过分突出对于预习和课堂的绝对主导,容易出现执行自己的预设方案,堅持自己的解读意见的情形。这种做法,让小学生受到较大的限制,不能进行自主思考,难以获取独立发表、与他人分享想法的机会。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拘泥于单一的问题视角和答案,转而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更加注重课前预习、课中授课的学情观察和意见反馈,促进小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特质和单篇古诗词个体文化风骨的迁移感悟。
  二、小学古诗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应对策略
  (一)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加强教师培训
  观念决定行动,思想境界又决定着行动能力。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改进和优化,必定从转变观念开始,以实际行动收官。小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更多的鼓励其展开自主预习,通过预习自行了解相关古诗词的含义,加深对于诗人情感和相应时代背景的内化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较为直观地呈现所学习的古诗词相关内容,营造与古诗词相匹配的情境。例如执教部编版四年级第七册小学语文《雪梅》时,教师通过自学单明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播放梅花傲然开放、雪花纯洁无暇的场景,让学生走进《雪梅》描绘的意境,从而对梅花、雪花形成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的认识。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重点介绍梅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的精神,补充阅读其他几首同样写梅花的古诗词,引导学生懂得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学习梅花坚强不屈的高贵品性。
  (二)创设古诗词的诵读情境
  不管哪一类主题和体裁的古诗词,在韵律、节奏方面都有着明显的讲究,其或在语言形式上完美对称,或在语音语调上错落有致,又或是在韵律、节奏上朗朗上口。为此,语文教师组织各种形式的诵读,是引导学生爱上古诗词、学好古诗词的必要手段。基于古诗词的构句方式和韵律特点,语文教师在组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展开朗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其韵律美,体验古诗词的语言之美、情境之美、艺术之美。例如,在执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绝句》时,教师可先领读本首古诗,初步读准读通其中的生字和生词;接着让小学生进行大声朗读,通过朗读感悟诗词表达的含义,想象诗词营造的意境,并结合自己的积累想象两个黄鹂与一行白鹭、几簇翠柳与万里晴空、满眼雪景与诸多船只、西岭与东吴组成的开放场景,增强学生对于战乱后恢复和平、开阔图景勾起诗人乡情的情感体验。
  (三)重视情感的感性抒发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更容易受到感性思维的掌控、景情合一的熏陶。基于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古诗词中丰富浓烈的情感进行充分的挖掘,对于景语、情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揣摩。例如,在执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结合本首诗的内容以介绍古人过重阳节习俗的形式展开讲解,对吃重阳糕、赏菊、登高、插茱萸等相关节日庆祝习俗展开介绍,让小学生对古人的节日文化有所了解。整首诗是表达诗人王维对独自生活在他乡的孤独,每遇节日尤其是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觉会更加强烈。教师要将这种思乡之情进行更多的渲染,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对其产生共鸣,进而对本诗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四)重视学情的及时反馈
  小学古诗词教学目标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其中,三年级、六年级的古诗词教学目标需要分层设计,二年级学生的目标定位在于“读正确、读流利、能背诵”,而对五年级学生的目标定位则更新为“大致领悟诗意、体会作者情感、讲述故事概要”。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对其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加以解答能有效促使其展开深入地学习。对学生的反馈有所注重,能及时解决课堂问题,促进小学生提高其学习效率,也能使其更愿意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执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清明》时,结合本首诗呈现的内容,教师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法展开引导,使其对相关古诗词内涵有进一步了解。可以重点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演变过程和不同的風俗。在学生对二十四节气产生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点拨和启发,帮助学生挖掘其中隐含的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其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五)联系生活渗透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唯有让文化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才能让中华文化入脑入心,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学生周边的生活世界,随处可见敬业乐群、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随时彰显向善求真、博爱正义等中华人文精神。因此,古诗词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戏曲、书法、服装等各个细节,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将所学古诗词改编为歌曲,组织学生配上自己的旋律跟唱、学唱,领悟其中讲仁爱、守诚信、重民本、求大同等文化。如,执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渔歌子》时,组织学生圈划本首词中一共写到哪几种事物、景物,又是最喜欢哪一幅画片,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田园生活和乡村趣事,领悟唐代词人张志和“词画合一”的写作风格,再安排以“渔翁垂钓图”为主题作简笔画或卡通画,引领学生倘佯在白鹭、流水、蓑衣、斜风等9个事物、景物共同组成的惬意隐居生活。
  总而言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一线语文教师大有可为。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需要我们用心研究、智慧实践,更好地尽到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韩健梅.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1(4):60-61.
  [2]马元浩.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解析[J].教育观察,2020(3):113-114.
  (责任编辑:吕研)
其他文献
2013年10月,学校被正式命名为“广州起义红军小学”,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笔者认识到,当前,无论是“红梦教育”还是整体的德育工作,都应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儿童,让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回归,唤醒学生的道德生命,激发学生的道德力量,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创建红色校园文化,培育革命精神传人  学校注
[摘 要]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作为一所达标升级学校,也需要与国际接轨,开展特色的国际交流活动。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英语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以及平等对待各国文化的国际精神。  [关键词] 国际交流;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社會形势的需要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极力倡导国际理解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
[摘 要]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的重要教学内容,该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渗透模型化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学习方程的知识经验,类比学习不等式;合理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  [关键词] 不等式;建模;类比;练习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而不等式是研究这种关系最为有效的工具,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是“不等式与
[摘 要] 现代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的选择,因此在鉴赏时要用敏锐的感官感受其外在美,并透过原始美把握背后的精神内核,最终实现“外在美”与“精神内核”的统一。   [关键词] 感官享受;原始美;精神内核;艺术创造;诗歌教学  美,除了刺激我们的感官,还以一种原始美的张力冲击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获得精神上享受。所以柏拉图推崇原始美,他认为“纯粹的美或原始的美是万象之永久型范,有时这种美还是抽象的、纯
学生参加少年宫活动,其目的就是愉悦身心、健康体魄、提升技能、增强综合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知、技、情、思、能贯通一体的优秀少年。那么,怎样通过对以“多彩社團、心灵驿站”为主题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模式的成功打造,让多彩社团成为农村学生心灵驻足的驿站呢?  一、结合少年宫活动的特点,充分发掘少年宫的愉悦育人因素,让活动模式因兴趣而“多彩”  义务教育阶段也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
早在2006年,欧洲经合组织就发表了“让教育个性化”的意见报告,教育要走个性化道路才可以与这个变革时代相适应。而在我国2010年的教育发展纲要中,也强调了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说明个性化教育已经是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个性化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学生个性,而这也是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切入点。新时期的青少年表现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创造力都比较高,很多高中
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公主)”并不夸张。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学习的“力”,教师应该利用儿童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教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儿童的情感。  一、课始激情情即生,让学生“入情”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激动地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这里的“跪下来”不是形体的姿态,而是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姿态”。作为课文的《二泉
[摘 要] 学校管理重在教師的管理,教师的管理重在“理”不在“管”。针对当下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赢得教师的认同要从关心体恤教师开始,实现教师的归宿从帮助教师找到“归属”入手,尊重教师从激活使命意识着力,盘活教师队伍潜力,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关键词] 教师管理;激发活力;和谐发展  激发教师活力,需要从了解教师实际情况入手,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用行政命令。只有在深入了解教师,理解教师,尊重教
[摘 要] 情境教学法旨在借助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发动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情境创设的优劣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成败,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学,为学生助学,为课堂教学增效。真实性、趣味性、体验性的情境,有助于融情入境,涵养德行。  [关键词] 情境创设;真实性;趣味性;体验性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动力、调节等方面的效能,在此基础上,情境教学法得以诞生。教师在教学中创生具有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追问是很细小的一个环节,但它却是引导课堂走向纵深处的潜在密码。本文通过对部分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形成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理论视野下“追问”较全面的认识,明确了追问的内涵意蕴,总结了特级教师的课堂“追问”效应,并提出了优化追问的策略。  [关键词] 追问;对话理论;切入点  最近,我校校本专题研修的主题是“核心问题”,为此,学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校级